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要义▪P4

  ..续本文上一页之中,「本」指开始之相,「末」指最末之报,「等」指平等;即以上之如是相乃至如是报,皆同一实相,毕竟空寂,究竟平等,故说本末究竟等。

  

  然一切法,分有为法、无为法。从「相」指显而能见,属于有为法,是会变迁;「性」为不显现,属于无为法,不会变迁;「体」即性相为一体,空有不离。法之相、性、体,各有其作用,故为「力作」。诸法因缘起,一法接着一法,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因而有「因缘果报」。不论从有至无,或者无到有,这些变化毕竟空无自性,故经云: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是「本末究竟等」。

  

  四、持经定成佛道

  

  于《法华经》中常出现︰「求索、受持、读诵、思惟、解说、书写、为他人说、如法修行、正忆念、供养、礼拜。」这是学佛者应有的态度,从求法、学法、修法、弘法、护法,而让佛法能广为流传。尤其最重视「受持」、「读诵」、「书写」、「为他人说」,让行者能自利、利他。

  

  经中教我们说法者,要有以下的正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许多人常用之「念佛法门」,因经中谈到「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以及〈普门品〉中,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闻声救苦。或称其名,便可息灭心中之贪瞋痴,佛告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受持法华经不但是「自力」,亦有「此经不可思议之功德力」,如〈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因此劝诸行者,未悟当受持此经,自能开悟;已悟亦当受持此经,直至成佛。且要广为流通此经,让众生知道世尊之本怀、如来之本愿,亦要世世常行菩萨道,才是真佛子;对人类方有贡献,自己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愿「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五、持此经的方法

  

  大乘经典常教行者,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如说修行等;虽有许多人如此去用功,总是不能得力或受用,探究其原因—皆是「择其一而行」,故不能解行并进,以致不能通达。

  

  学者读经当明其义,佛乃要我们透过闻、思、修三者同时进行,方能心开悟解,证入如来智慧。若缺其一、二,则不能圆满,如三角形,缺一角不能成形;如戒定慧,少一学不能成就。

  

  且要佛子们自利利他,这方是诸佛本怀,如涅槃经云:「世尊往昔为我故,于无量劫修苦行。」故应精进勤行,深明义趣,不但自己可以解脱,众生也会因此蒙受法雨之润。

  

  因此建议大乘行者,可从下列五项来同时受持:

  

  1、读一遍:日读一卷,不可间断。

  2、写一遍:日写一千,不可停笔。

  3、思一遍:日思一段,不可空想。

  4、观一遍:日观一心,不可空坐。

  5、说一遍:日说一偈,不可空过。

  

  斯人若能如此行持,三个月后,定有受益,增汝道心。如人身上有檀木,越放越香;若是日日不离经卷,其人越受持、越能开启智慧之光。

  

  

  

  

  伍、法华经的殊胜

  

  一、闻经授记成佛

  经云:「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二、持经者有大愿

  经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三、如佛而供养之

  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四、持者是大菩萨

  经云:「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

  

  五、说经是如来使

  经云:「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六、能善行菩萨道

  经云:「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七、此经诸佛秘藏

  经云:「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八、此经诸佛护念

  经云:「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九、经王最为第一

  经云:「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十、此经能救一切

  经云:「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十一、阎浮提之良药

  经云:「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十二、无量国难闻经

  经云:「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

  

  十三、功德无有限量

  经云:「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经云:「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经云:「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十四、修此经速成佛

  经云:「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剎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十五、闻此经典成佛

  不论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者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皆闻法华经而成佛。经云:「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 ,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成佛尚听此经

  经云:「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诸人云何,不勤为法。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彼佛本愿,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又我分身,无量诸佛,如恒沙等,来欲听法。」

  

  十七、毁经之罪胜佛

  经云:「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十八、普贤菩萨守护

  经云:「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剎、若鸠盘荼、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

  

  十九、修此经见佛陀

  经云:「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二十、佛护念说法者

  经云:「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是人乐说法,分别无罣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结语:

  

  依法华经来修行,实在不可思议,故劝行者多研读此经,平常依〈安乐行品〉来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时时忆念诸佛菩萨的悲愿,让佛陀的本怀能够广为流通,妙法常住。

  

《法华要义》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法华经口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