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用大方广庄严你的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华严道场,让我们想起在清朝的后叶,那个时候有普照、月霞两位华严宗的大法师,来到我们九华山这样一个圣地,当时要弘扬《华严经》。在这个地方作为华严道场的一个开始,当时很多的天下佛门的精英,都有追随过来。其中有我们中国最著名的高僧——虚云老和尚。

  当时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以来,住山洞几年之后,然后到浙江天台参学,从普陀山拜到五台山;又继续朝拜到西藏去印度,在中国和国外诸圣地参学善知识。在他五十三岁那年,他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普照法师、月霞法师要在这里开讲《华严经》。于是虚云老禅师就来到这里参学,住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完整地把《华严经》听完,学习圆满。

  那年学习圆满下山的时候,听别人说高旻寺的禅七非常著名。就从这里下山。坐船沿江到高旻寺打禅七,不慎从船上跌落水中。掉到水里之后,浪很大波流很急。虚云老法师就被水冲到下游,在水里浸泡了将近一天多时间。自己失去知觉了,才被下游的一个船员救起来。救起来时发现胸口还有点热,觉得这个人还能有救,就抬到家里去。

  过了一段时间,虚云老和尚醒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也正因为这样,老和尚的传记里描写到当时已经九孔流血。他恢复知觉之后,非常虚弱。但是在俗家不便长留,就礼谢救他的人,继续搭船去高旻寺。虚云老和尚以前就到高旻寺参学过。在佛教界、高旻寺,大家不单单认识他,也都非常尊敬他。

  因为虚云老和尚的家门很高贵的,他的爸爸相当于福建省的省长。他十九岁出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给他娶了两房太太,他是偷跑出来出家的。所以到了高旻寺,常住里都推他为执事,在禅七期间为常住发心做执事。

  老和尚没有跟任何人讲自己刚刚从水里面被人救上来,九死一生,只是对这个执事他推辞不做。过去丛林有这样的,如果常住让你发心,你不肯发心的话,那是要挨香板的。虚云老和尚于是挨了一顿香板。打过之后常住才同意,可以让他做清众。老和尚就这样做了清众。一七、二七、三七、四七,这样下来身体才慢慢恢复。也就在这次的禅七过程当中,因缘成熟了。茶桶水倒下来的时候,茶水烫到了手,茶杯落地,大彻大悟,这一年虚云老和尚五十七岁,正好就是在我们翠峰寺下山的那年。

  《华严经》是经中之王,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忽然开悟。受十方诸佛的称叹和劝请**。十方诸佛先是印证,你已经成佛了,已经觉悟了无上道。佛陀就安住于自受用这样遍智之中,于本体的境界而开演《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在世尊涅槃之前,也特意授记由东震旦土,我们中国来受持和弘扬。在所有经典中《大方广佛华严经》跟我们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因缘。所以我去印度朝圣的时候,每一次来到菩提迦耶佛陀证道的金刚座这边,都会念诵《华严经》的经句,来供养给本师佛陀。

  第二次到印度的菩提迦耶金刚座前的时候,海涛法师就叫我给大家开示。当时我就以《华严经》中大家最熟悉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四句作一番解释。当时除了四众弟子之外,全世界的佛教徒非常认真地来听,因为这是佛陀特意授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中国人持有、中国人来弘扬的。

  今天坐在这里,华严法会开始之际,大家一起来学习《华严经》的意义,是非常非常殊胜的。古人说:“诵经千卷,不如解经一字”,特别是《华严经》,这个属于圆顿的大法,《华严经》所讲的如来本地的风光,“一乘十相”,这是佛陀其他的时候讲经都难以去比拟的。

  佛陀讲的《华严经》的一乘,这个一乘,它不是对待的。就如我们平时所了解到的《法华经》一样,无二亦无三,这里的也是这样。佛的本地风光,其他的说的种种法,都是对众生的根器,以众生的因缘而显现的。但是这里不是。

  这个一乘缘起之法,是缘起于自性的法界,从自性法界中说缘起。从这个一乘中所开的十玄门,虽然为实,却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从从无尽的,所以称为叫“玄门”。

  今天跟大家提到 《华严经》的一乘十玄门。但是我这里也不去从这个角度去讲。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讲,或许就像《华严经》中所讲,声闻众听这个法都是如聋如哑,不退转地菩萨以下的菩萨听起来,都是摸不到边际。

  今天跟大家来圆这个“华严”所要学习的这个“普”。普是普及一切,各各不无、人人俱足。虽然理性上说这个“贤”我们也似乎都有,但是从事项上来说,众生因为是“迷”,迷乃众生,觉悟的话就不是凡夫了。

  从事实上来说,我们依着这个微妙的心体,迷失了之后就起贪、嗔、痴。发出于身口意,以身口意的十业,十不善业当中。如果是上品十不善业,感地狱果报;中品十不善业感饿鬼果报;下品十不善业感畜生的果报。

  所谓的这个业,都是自己造、自己受的。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六道众生,都是自己造,依着无明造业,自己感受苦果。我们今天从这方面去认识,觉悟是什么?开悟是什么?打破无明是什么?

  或许我们现在还像空中楼阁一样,如果务实一点的话,既然我们有无明,每个人要知道忏悔,像我们沿路过来,我看石头上石碑上刻的字,后面落款的都是“翠峰寺住持、惭愧僧某某”。我们老和尚这么大年纪,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来兴建道场,还说“惭愧!惭愧!”,那在六道里轮回的众生呢?

  都是无明当中所造作,无明当中所诞生出来的六道当中的众生,首先也要知道“惭愧!惭愧!”哦!对我们的无明,我们要惭愧!对无明所生起的这个身口意的业,要谨慎。不单单谨慎,我们还要检点,要来把持它,就像开车一样,自己这个方向盘要把稳。

  在《华严经》里也讲到:“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每一个众生,都要对自己的世界负责。学佛之后就是要对自己的世界负责,正报、依报都是自己造的。对无明,我们要有惭愧,对我们身口意的业,要去觉醒它。

  我们古人县官头顶上都写着一个“明镜高悬”。明镜在哪里?是你家化妆台上?不是吧。这个明镜,就犹如我们每一个人,佛法上就称道自证自,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个镜子要把它擦得亮亮的,然后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从身的不善业当中,能够觉醒它、能够戒除它,从而能够把这个不善业转为善业,身不杀、不盗、不淫、令身清净。

  口是身跟着修行,口要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这个口平时的时候会造业,我们现在也会。比如说我们在这里研究佛法的时候,法师在这里讲,应该认认真真地听,不要什么张三李四,没有隔壁邻居的,学佛法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尚且要在法当中融化掉,自我听着法的音声思维着它的意义,都不可以交头接耳。如果你在听经的时候你交头接耳在讲话,这个口造的业是地狱的恶业。你看这个口严重不严重。

  “不恶口” 。我们讲什么是恶口,讲话伤人。“不两舌”,就是不挑拨离间,不在你面前说这个,在他面前说那个,让别人不和合。什么叫“不绮语”,没有意义的话叫绮语,讲没有意义的话也有罪。因为你的生命是宝贵的、时间是宝贵的,寸金难买寸光阴。既然你有这么宝贵的光阴,就不要去讲那些没意义的话。

  “妄语”,不是说是、是说不是。不善业能够戒除,这人马上清净了。我们放焰口的时候代表閰王爷在那儿说:“身常清净证无上道,口常清净证无上道,意常清净证无上道”。

  “身”我们每个人都穿着海青搭着衣,这个身不是在杀生、也不是在偷盗、也不是在做坏事,身披法服,多庄严呐。

  “口”呢?抿住,口抿起来,这时候用耳朵和眼睛,听经的时候眼睛微笑着,很渴望地看着法师。别人说“洗耳恭听”,我相信前面都没挖过耳朵吧。耳朵要掏得干干净净的,好好地听,一个字也不拉、不要漏,眼睛是这样。

  “意”呢?意要很渴望的,发起菩提心来。来到这样一个殊胜的胜地,我们要来参加华严法会,住持和尚这么慈悲,我从浙江东海之边宁波赶过来,大家种种殊胜的缘起,要浸润在佛法当中。

  难道就我一个人可以了吗?哪一个人不代表着你的历代宗亲啊!哪一个没有你生生世世的父母、累劫的冤亲债主啊!你的以后的子子孙孙,都要抑赖着你这个祖先,要好好地听一点佛法,发发菩提心,能够照一照过去现在未来。

  佛法是超时空的,我们看这个房子,钢结构的。我上次来的时候,就看到工人在背这个钢结构的梁。这根梁多重啊,我们空手上来都不容易,他们就这样杠,我上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还有两根架子,拿着两根架子当拐棍,杠一段路之后就用架子往前面撑一点、一个架子往后面撑一点,然后肩膀再作一个支撑点,不让它倒下来,这样口里“哼哼”地歇一歇,浑身是汗哦!汗流浃背。我问他:“你这样走一趟多少钱?”当时他说是十元钱。我问他一天能走几趟?他说一天能走六趟。

  我们坐在这个法堂里,就看看挑夫好了,这么不容易上来。一切善信的净资,加上寂德和尚的凝聚力,才坐在这个法堂里,坐在这个法堂里不认认真真听法,你这个房子都对不起。

  所以现在很多人虽然皈依佛门很久了,但有的法没有很好地听过,怎么样能够如理如法地听法,更加不知道。没有人讲过怎样如理如法地听法。

  首先在听法前要发心,发大心。为天边一切的众生,为无际的沉沦在苦海中的众生,坐在这边发心听法,我是他们的代表,我是他们的幸运者。接下来这个心发好了之后,要具足几种状态:听法者不能如覆器一般,就是把这个茶杯口朝下盖在桌子上,这个里面能倒进水吗?茶杯体朝上、茶杯口朝下,是倒不进水的,不能如覆器之过。

  这什么意思呢?不要贡高我慢。这个法师哪里来的,他年纪轻轻能讲什么,我倒要听他说说看,一边在…

《用大方广庄严你的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地的宝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