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們今天坐在這個華嚴道場,讓我們想起在清朝的後葉,那個時候有普照、月霞兩位華嚴宗的大法師,來到我們九華山這樣一個聖地,當時要弘揚《華嚴經》。在這個地方作爲華嚴道場的一個開始,當時很多的天下佛門的精英,都有追隨過來。其中有我們中國最著名的高僧——虛雲老和尚。
當時虛雲老和尚十九歲出家以來,住山洞幾年之後,然後到浙江天臺參學,從普陀山拜到五臺山;又繼續朝拜到西藏去印度,在中國和國外諸聖地參學善知識。在他五十叁歲那年,他就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普照法師、月霞法師要在這裏開講《華嚴經》。于是虛雲老禅師就來到這裏參學,住了長達叁年多的時間,完整地把《華嚴經》聽完,學習圓滿。
那年學習圓滿下山的時候,聽別人說高旻寺的禅七非常著名。就從這裏下山。坐船沿江到高旻寺打禅七,不慎從船上跌落水中。掉到水裏之後,浪很大波流很急。虛雲老法師就被水沖到下遊,在水裏浸泡了將近一天多時間。自己失去知覺了,才被下遊的一個船員救起來。救起來時發現胸口還有點熱,覺得這個人還能有救,就擡到家裏去。
過了一段時間,虛雲老和尚醒過來,大家才松了一口氣。也正因爲這樣,老和尚的傳記裏描寫到當時已經九孔流血。他恢複知覺之後,非常虛弱。但是在俗家不便長留,就禮謝救他的人,繼續搭船去高旻寺。虛雲老和尚以前就到高旻寺參學過。在佛教界、高旻寺,大家不單單認識他,也都非常尊敬他。
因爲虛雲老和尚的家門很高貴的,他的爸爸相當于福建省的省長。他十九歲出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娶了兩房太太,他是偷跑出來出家的。所以到了高旻寺,常住裏都推他爲執事,在禅七期間爲常住發心做執事。
老和尚沒有跟任何人講自己剛剛從水裏面被人救上來,九死一生,只是對這個執事他推辭不做。過去叢林有這樣的,如果常住讓你發心,你不肯發心的話,那是要挨香板的。虛雲老和尚于是挨了一頓香板。打過之後常住才同意,可以讓他做清衆。老和尚就這樣做了清衆。一七、二七、叁七、四七,這樣下來身體才慢慢恢複。也就在這次的禅七過程當中,因緣成熟了。茶桶水倒下來的時候,茶水燙到了手,茶杯落地,大徹大悟,這一年虛雲老和尚五十七歲,正好就是在我們翠峰寺下山的那年。
《華嚴經》是經中之王,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忽然開悟。受十方諸佛的稱歎和勸請**。十方諸佛先是印證,你已經成佛了,已經覺悟了無上道。佛陀就安住于自受用這樣遍智之中,于本體的境界而開演《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在世尊涅槃之前,也特意授記由東震旦土,我們中國來受持和弘揚。在所有經典中《大方廣佛華嚴經》跟我們中國人有著特殊的因緣。所以我去印度朝聖的時候,每一次來到菩提迦耶佛陀證道的金剛座這邊,都會念誦《華嚴經》的經句,來供養給本師佛陀。
第二次到印度的菩提迦耶金剛座前的時候,海濤法師就叫我給大家開示。當時我就以《華嚴經》中大家最熟悉的“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四句作一番解釋。當時除了四衆弟子之外,全世界的佛教徒非常認真地來聽,因爲這是佛陀特意授記,《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中國人持有、中國人來弘揚的。
今天坐在這裏,華嚴法會開始之際,大家一起來學習《華嚴經》的意義,是非常非常殊勝的。古人說:“誦經千卷,不如解經一字”,特別是《華嚴經》,這個屬于圓頓的大法,《華嚴經》所講的如來本地的風光,“一乘十相”,這是佛陀其他的時候講經都難以去比擬的。
佛陀講的《華嚴經》的一乘,這個一乘,它不是對待的。就如我們平時所了解到的《法華經》一樣,無二亦無叁,這裏的也是這樣。佛的本地風光,其他的說的種種法,都是對衆生的根器,以衆生的因緣而顯現的。但是這裏不是。
這個一乘緣起之法,是緣起于自性的法界,從自性法界中說緣起。從這個一乘中所開的十玄門,雖然爲實,卻是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從從無盡的,所以稱爲叫“玄門”。
今天跟大家提到 《華嚴經》的一乘十玄門。但是我這裏也不去從這個角度去講。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講,或許就像《華嚴經》中所講,聲聞衆聽這個法都是如聾如啞,不退轉地菩薩以下的菩薩聽起來,都是摸不到邊際。
今天跟大家來圓這個“華嚴”所要學習的這個“普”。普是普及一切,各各不無、人人俱足。雖然理性上說這個“賢”我們也似乎都有,但是從事項上來說,衆生因爲是“迷”,迷乃衆生,覺悟的話就不是凡夫了。
從事實上來說,我們依著這個微妙的心體,迷失了之後就起貪、嗔、癡。發出于身口意,以身口意的十業,十不善業當中。如果是上品十不善業,感地獄果報;中品十不善業感餓鬼果報;下品十不善業感畜生的果報。
所謂的這個業,都是自己造、自己受的。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六道衆生,都是自己造,依著無明造業,自己感受苦果。我們今天從這方面去認識,覺悟是什麼?開悟是什麼?打破無明是什麼?
或許我們現在還像空中樓閣一樣,如果務實一點的話,既然我們有無明,每個人要知道忏悔,像我們沿路過來,我看石頭上石碑上刻的字,後面落款的都是“翠峰寺住持、慚愧僧某某”。我們老和尚這麼大年紀,這麼偏僻的地方還來興建道場,還說“慚愧!慚愧!”,那在六道裏輪回的衆生呢?
都是無明當中所造作,無明當中所誕生出來的六道當中的衆生,首先也要知道“慚愧!慚愧!”哦!對我們的無明,我們要慚愧!對無明所生起的這個身口意的業,要謹慎。不單單謹慎,我們還要檢點,要來把持它,就像開車一樣,自己這個方向盤要把穩。
在《華嚴經》裏也講到:“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每一個衆生,都要對自己的世界負責。學佛之後就是要對自己的世界負責,正報、依報都是自己造的。對無明,我們要有慚愧,對我們身口意的業,要去覺醒它。
我們古人縣官頭頂上都寫著一個“明鏡高懸”。明鏡在哪裏?是你家化妝臺上?不是吧。這個明鏡,就猶如我們每一個人,佛法上就稱道自證自,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個鏡子要把它擦得亮亮的,然後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說什麼、在想什麼,從身的不善業當中,能夠覺醒它、能夠戒除它,從而能夠把這個不善業轉爲善業,身不殺、不盜、不淫、令身清淨。
口是身跟著修行,口要不妄語、不惡口、不绮語、不兩舌;這個口平時的時候會造業,我們現在也會。比如說我們在這裏研究佛法的時候,法師在這裏講,應該認認真真地聽,不要什麼張叁李四,沒有隔壁鄰居的,學佛法的時候完全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尚且要在法當中融化掉,自我聽著法的音聲思維著它的意義,都不可以交頭接耳。如果你在聽經的時候你交頭接耳在講話,這個口造的業是地獄的惡業。你看這個口嚴重不嚴重。
“不惡口” 。我們講什麼是惡口,講話傷人。“不兩舌”,就是不挑撥離間,不在你面前說這個,在他面前說那個,讓別人不和合。什麼叫“不绮語”,沒有意義的話叫绮語,講沒有意義的話也有罪。因爲你的生命是寶貴的、時間是寶貴的,寸金難買寸光陰。既然你有這麼寶貴的光陰,就不要去講那些沒意義的話。
“妄語”,不是說是、是說不是。不善業能夠戒除,這人馬上清淨了。我們放焰口的時候代表閰王爺在那兒說:“身常清淨證無上道,口常清淨證無上道,意常清淨證無上道”。
“身”我們每個人都穿著海青搭著衣,這個身不是在殺生、也不是在偷盜、也不是在做壞事,身披法服,多莊嚴呐。
“口”呢?抿住,口抿起來,這時候用耳朵和眼睛,聽經的時候眼睛微笑著,很渴望地看著法師。別人說“洗耳恭聽”,我相信前面都沒挖過耳朵吧。耳朵要掏得幹幹淨淨的,好好地聽,一個字也不拉、不要漏,眼睛是這樣。
“意”呢?意要很渴望的,發起菩提心來。來到這樣一個殊勝的勝地,我們要來參加華嚴法會,住持和尚這麼慈悲,我從浙江東海之邊甯波趕過來,大家種種殊勝的緣起,要浸潤在佛法當中。
難道就我一個人可以了嗎?哪一個人不代表著你的曆代宗親啊!哪一個沒有你生生世世的父母、累劫的冤親債主啊!你的以後的子子孫孫,都要抑賴著你這個祖先,要好好地聽一點佛法,發發菩提心,能夠照一照過去現在未來。
佛法是超時空的,我們看這個房子,鋼結構的。我上次來的時候,就看到工人在背這個鋼結構的梁。這根梁多重啊,我們空手上來都不容易,他們就這樣杠,我上來的時候正好看到。還有兩根架子,拿著兩根架子當拐棍,杠一段路之後就用架子往前面撐一點、一個架子往後面撐一點,然後肩膀再作一個支撐點,不讓它倒下來,這樣口裏“哼哼”地歇一歇,渾身是汗哦!汗流浃背。我問他:“你這樣走一趟多少錢?”當時他說是十元錢。我問他一天能走幾趟?他說一天能走六趟。
我們坐在這個法堂裏,就看看挑夫好了,這麼不容易上來。一切善信的淨資,加上寂德和尚的凝聚力,才坐在這個法堂裏,坐在這個法堂裏不認認真真聽法,你這個房子都對不起。
所以現在很多人雖然皈依佛門很久了,但有的法沒有很好地聽過,怎麼樣能夠如理如法地聽法,更加不知道。沒有人講過怎樣如理如法地聽法。
首先在聽法前要發心,發大心。爲天邊一切的衆生,爲無際的沈淪在苦海中的衆生,坐在這邊發心聽法,我是他們的代表,我是他們的幸運者。接下來這個心發好了之後,要具足幾種狀態:聽法者不能如覆器一般,就是把這個茶杯口朝下蓋在桌子上,這個裏面能倒進水嗎?茶杯體朝上、茶杯口朝下,是倒不進水的,不能如覆器之過。
這什麼意思呢?不要貢高我慢。這個法師哪裏來的,他年紀輕輕能講什麼,我倒要聽他說說看,一邊在…
《用大方廣莊嚴你的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