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聽,一邊在找缺點,這叫覆器之過。法師講的所有的話不單對你沒有利益,反到增加你的罪業,能如理如法聽經才會有功德,不如法聽法,甚至會成爲墮落之因,這叫遠離覆器之過。
第二,要遠離漏器之過。雖然茶杯口是向上的,茶杯底掉了。茶杯底沒有的,你往裏面倒水倒得進嗎?一滴不留啊。
還有,如汙器之過。這個杯子裏面有髒的東西在,水倒進去能喝嗎?所以過去我們出家人的規矩:出家叁年不准聽經聞法、不准念佛參禅。爲什麼出家了不准聽經聞法?不成法器,不可以。所以過去剛出家的一個沙彌,首先要成就出家相,打掃廁所、護持常住、爲上座比丘服務。舉一個例子來說掃地,師父走過來說地掃得不幹淨,沒有分辯的,再掃。掃了第二遍之後師父還說掃得不幹淨,繼續再掃。所以我們過去叢林裏說,叫你鞋子倒穿你就倒穿,這叫服從安排,無我相才叫出家相,有了出家相這時候可以聽法了。
如來的密意自然在內心裏會領會,學佛法是有這些(道理)的,所以心要離這種染汙,如果心裏有染汙,聽法也會成過咎。
我們印光大師說:叁寶門中以恭敬心來得福,至少我們要有一個恭敬心,恭敬心會滅罪,讓我們聽法的法器得以幹淨。爲了這次來見面,法師去年就到我們這邊去了。今年又再再地約定,才有我們今天的在這裏聚會。
法師雖然做了這些努力,或許在座的不一定都知道。光聽到說“打板了,到法堂去,有個師父要來講法的”,那去聽聽看有的人甚至還想:我們辛苦了,休息還來不及,還聽什麼?這叫沒有聽法的意樂,聽法沒有意樂,也沒有那樣發心,反而會不好。
所以我這邊,前面把《華嚴經》贊歎一番,但是下面我們衆生的機,我還是要對一對。
我們佛教裏講:說法容易對機難,法不對機總是閑。講了半天空落落的,得意的沒幾個,墮落的一大群。聽法者因爲是聽我講的,那我也墮落,稀裏糊塗兩個都墮落。
所以什麼叫末法時代呢。就這樣,我們大家在座的,我今天一進山門,我們住持和尚除了來迎接,我走過來時,一位一位居士走過來我都看,確實不錯。這次我們居士來華嚴法會,有大因緣,看每一位居士看過去都是非常清淨,都可以說是老修行。所以聚在這裏參加這次法會,就有諸善根者聚會一處。所以我是心生歡喜。
所以我跟住持和尚商量,今晚就不能錯過,跟大家見見面。華嚴法會召開在即,已經淨壇過了,晚上聚在一起,再這樣相互地學習。除了外在的物質這樣淨一淨,我們今天晚上坐在一起把內心的壇也淨一淨。
請問在座的,我們來到翠峰寺,除了帶海青、帶身上的袈裟(幔衣),我們的佛性有沒有帶來?有沒有?我們的佛性你知道有多大嗎?我們的佛性有多方嗎?我們的佛性有多廣?我們平時都用什麼在做事,在指揮我們的身口意?我們平時用無明啊!平時叫背覺合塵,所以佛才憐憫我們呢,稱輪回的衆生叫“可憐憫者”。
明明有佛性,卻造作了輪回的業,有漏的業。大、方、廣啊!這個佛,我們每個人都有沒有啊?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心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從本體上是沒有差別的,從業上是差之天淵呢!毫厘之差,天淵之隔哦!我們看《無量壽經》裏面,佛向十方世界放百千萬億道光,每一光中化百千萬億佛。
所以我們贊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大方廣啊!無量光、無量壽,大方廣都是無量的,佛的境界就是這樣的。我們唱贊佛偈的時候也是這樣:“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
我們也有心,心也是大方廣。但是我們的心放什麼光啊?佛的心放什麼光?佛的光除了無量光、無量壽之外,還有清淨光、智慧光、無障礙光、超日月光。
我們放煩惱光、吝啬光、嫉妒光、 愚癡光,佛是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我們是光中化地獄、化餓鬼、化畜生,佛菩薩用種種的功德花來莊嚴他。我們用種種的罪業來糟蹋它、染汙他,自己造的業自己晚上做夢嚇得不得了,自己在自己的夢裏被嚇得喊救命,“救命啊!救命啊!”,誰來嚇過你了?誰害過你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自己所想的東西夢裏來害你自己了。
世間的人都是觸景生情、愛情情仇,看到的都是正報、依報。但是佛菩薩見一切都回光返照,所以在座的,大家一起來造就我們翠峰寺的一次殊勝的華嚴法會,要進入這個狀態,我們這個心不要從無明上來,要時時覺悟,我佛性帶來了,我的佛性帶來了!
我的佛性是什麼?是大、方、廣!現在就缺莊嚴了。跟現在買房子一樣的,你家分了一套房子,一看,嗯!不錯!是叁室一廳的:一個室叫大、一個室叫方、一個室叫廣。大方廣叁室,還有當中有一廳,叫佛,大方廣佛!
但是就是沒有裝修,沒有裝修不能住進去。裏面是草坯的,水泥也沒有镗過,你能住進去嗎?正是從這個角度,再以普賢菩薩的行願,開展了一個菩薩的覺悟的行程。以善才童子爲典型,從文殊菩薩開教而開啓了根本智,然後百乘煙雨、遍察善知識。
善才童子去參學善知識。請問善才童子是學善知識的好呢?還是學善知識的缺點呢?是學優點去的。請問在座每一位,我們是不是善才童子?我們有沒有到處參學啊?我們參學是看優點還是看缺點呢?往往不是,我們這個善才,是顛倒過來的,到處參,只看缺點不看優點的,所以祖師告訴我們,“但看諸上座,莫學諸下流”。
請問在座的每一位菩薩,你們自己身上有沒有上座啊?有沒有?佛性就是我們的上座。《華嚴經》就是這樣一個,自性法界中所開顯的。我們各個有沒有大方廣的上座啊?有沒有下座啊?每個人身上有沒有下座?貪嗔癡對不對? 回答正確。我們有沒有天天跟著它學?不單單跟他學,天天跟他在一起都不知道。跟他混迹在一起,跟哥倆好一樣的,不分彼此。甚至別人講你缺點的時候,馬上就生氣,講我啊!明明是講缺點嘛,“你說我!”,就完全我跟缺點在一體了,不是什麼好朋友的關系了,已經簡直就是一個人了。首先我們自己要學自己的上座,不要學自己的下流。
在座的每個人都會笑,但是笑出來每個人會一樣嗎?你的笑跟佛的笑一樣嗎?佛稍微一笑臉就放出種種光,我們有時候笑還皮笑肉不笑。那佛一笑爲什麼放種種色光呢?讓衆生清涼、讓衆生開智慧。那簡單的一笑,無量劫來功德莊嚴的那一笑。沒心看別人都要看他的上座。
因爲每一個人的優點,都是無量劫來百千功德所莊嚴,有時候你去學還學不像呢!我們王羲之字寫得漂亮吧,你學試試看!哪裏學得像呢!就那幾個字就可以吃遍天下無敵手。有人說那還不好學呀,就這兩個字而已嘛,是不是?看到別人的優點,就是人往高處走。進步就是這樣,看好的、看自己好的。自己什麼是好的?自己佛性是好的,除了佛性是好的,其他都不是好的。
所以念佛的人說, 如果不念佛的話,這就如金剛經裏所說,“令一切衆生皆入無余涅槃而實無一衆生得滅度者”。
爲什麼?因爲度衆生的佛菩薩根本就沒有見衆生相,佛性裏面本身就是不生不滅的。這個是從佛性上看,所以也沒有一個所謂得度的。如果是見衆生相,哦!衆生相是衆生轉凡成聖了,那有得度相,如果看所有的衆生都是看他的佛性,那縱是令一切衆生皆入無余涅槃,皆證得了無上菩提,但是不見一衆生得滅度者。
所以佛度衆生也不看衆生相,是看佛相。我們衆生要學佛是要學什麼?我們也是看佛相。所以華嚴所開顯,就是本地風光。我們印光大師也說,“客入西山任毗鏈 自家風光有誰爭”哪! 我們在座的研討《華嚴經》,略略內心有一點感觸,所謂“鍾不敲不響,法不說不明”。
在《華嚴經》裏同時也有,“譬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佛法無人說,有慧亦難解”,縱使你有再大的智慧,沒有傳播佛法者,我們不能夠了解佛法的意義的。
所以今天我們的華嚴法會,以這樣一個形式來開始,讓我們同入毗廬性海,讓法界一切衆生共入華藏玄門,是我們每一位在座華嚴法會的菩薩們,所應該持有的大乘發心、智慧發心、了義的發心、圓滿的發心。
今天我們初初見面,以這寥寥數語,我們大家共勉。希望今天晚上大家休息好,明天把這個精神集中起來,我們師父上悟下道大和尚用那個土話說:“明天誦經的時候精神要畢挺”,也就是我們要精神畢挺地來誦經。祝願大家在法會當中時時吉祥,把我們的吉祥遍滿于世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隨喜蝶舞校稿功德)
(感謝九華山翠峰寺提供影音VCD,弟子慧敏記錄整理于2007-11-22)
《用大方廣莊嚴你的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