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进官埸;有的人想方设法谋取一个赚钱的职业,使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还有的人像古代秦始皇、汉武帝。按理说这些皇帝,天下都得到了,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和不满足的呢?可是偏偏没有满足,还想长生不老,派人到处求取仙丹妙药,他们怕死,怕失去江山。但怕老不等于不老,怕死还是要死,这些都是求不得苦。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苦也称五蕴盛苦、五取蕴苦。这种苦是人生一切苦的综合,前面所说的七种苦都由此而生。五蕴和合的生命体,像火一样炽热地燃烧,心理上,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扰乱;生理上,地水火风一旦不调,引起病痛,走向衰老,甚至死亡。譬如心情的烦燥不安,苦闷孤独,空虚无聊,忧伤焦虑……。五蕴炽盛,使得人生充满著痛苦,正所谓:没钱痛苦,有钱痛苦,有事没事也会痛苦。如《红楼梦》形容贾宝玉的性格有这样的一句话:“无故寻愁觅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感受。这是五蕴炽盛大苦。
苦谛的八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生、老、病、死是肉体上,生理上的苦。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三苦,是精神上、心理上的苦。五盛阴苦总结了身心诸苦。由于身心活动都是造业,这又牵连著下一世的痛苦。所以,五盛阴苦不仅是聚集各种痛苦的根源;而且也是痛苦连续不断,永无止期的根源。
其次,该讲到坏苦了:坏苦是依乐受建立的痛苦。因此,坏苦我们一般不易察觉到了。有的人也许会说,人生有苦也有乐,你一下子中奖了,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富翁,出了几块钱,买了两张奖券,换来一辆小轿车,出手十几万,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说是苦呢?但佛法认为这件事的本质也是痛苦的。因为快乐的背后蕴藏著不快乐,有这样的一句话“乐极生悲”,便是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城里,有个青年人从外地到西昌打工,到了那里找不到事情做,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身上还有六元钱,他去买了三张奖券,一下中了头奖,得到一辆十几万的小轿车,他喜出望外!把这辆车卖了十万零八千元,没料到钱到手的第二天就被人杀死。此事成了该城电视台的头条新闻,一时哄动整个西昌城。这是一件十分典型的乐极生悲的活生生的现实。这件事充分地说明,坏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经常发生。
那有的人说,我喜欢跳舞,当那些优美的曲子响起的时候,有一位理想的舞伴跟自己搭档,使人感到无比的轻松愉快,令人忘却了一切烦恼。但假如规定你必须每天连续跳上十几个小时,不让你歇气,跳到后来,简直就要累死,恐怕以后见到舞厅,就会生厌,以后再也不想跳舞了。还有的说,我特别喜爱看电视,尤其是看国际蓝球比赛。最令人兴奋、激动的是莫过于看世界超级球星,对于一个蓝球迷来说,看这样的比赛,确实令人快乐,但如果规定你一天看上十几个小时,看到后来,你就会头昏脑胀,眼睛酸痛。再如我们肚子饿的时候,吃两个馒头,感到快乐,假如继续让你吃上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甚至更多,这时你还快乐得起来吗?这就不是快乐,而是在受罪了,是不是?
上面所举的仅仅是生活中的几个例子,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快乐,何尝不都是这样。如洗澡、亲友见面、走的时间长了坐下休息等,这些快乐的特点是:一时间短暂,二把握不好就会引起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快乐问题的反思?首先我们要问一问,我们所认为的快乐,它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假如这种快乐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它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快乐的;假如不是这样的话,足见这种快乐并非客观的真实。因此通常的所谓快乐,只是因为人有了某种欲望之后,在得到适当满足的情况下,产生了快乐的感觉。反之,假如没有某种欲望,让你去享受某种境界,就不会有快乐的感觉。有时不但不会快乐,还会产生痛苦;在享受的时候,快乐的时间很短暂,时间一长了,就会生起厌倦的感觉;某种物欲的享受培养出来之后,一旦成了嗜好,需要付出很大的力量,去创造条件,来满足这种需要,而在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则是痛苦的;人在享受欲望时,总是很难把握好自己,往往会放纵欲望,而纵欲的结果是后患无穷。由此看来,欲望带来的快乐,实在是苦多乐少,因此佛家称乐受为坏苦。
第三种叫行苦:行苦是依舍受建立的。行苦本身并不是苦,只是因为人有了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关系,才有了行苦。什么叫行呢?行,是迁流转变的意思,是指世间一切因缘和合的现象,都是变化无常,迁流生灭、不遑安住的。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永恒,就无法去面对绝症和死亡。我们希望事业成功,就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希望爱情永恒,就无法面对爱人的变心和离去。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永恒的,一切都要受到无常的支配。无常的风在不断地吹,无常的火在不停地燃烧。无常是无始无终的,人有生老病死,生命无常。整个世界、一切事物,也在经历著成、住、坏、空,周而复始相续变化的过程。在生灭变化不停的时光中,才见冬去,春又来临,今日花开,明日花谢,美好的事物往往昙花一现。正所谓:“人生如梦,转眼百年”。无常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痛苦。
人类面对著这许多的痛苦,如何去改变它呢?其实,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文明,都是在改变人生的痛苦。从原始人的刀耕火种,直到今天高科技的发达,无非是想改变生活状态,使人类活得幸福快乐。可是当我们仔细想想,现代人存在的痛苦难道比古代人少吗?相反,现代人的生活,虽然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居住的环境也发生了飞跃的变化,但却没有激发出人的幸福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即是人们的自然需求的产物,物质文明的诱惑力就在于怂恿人自由进取,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实现自我的价值,很多人放纵个人的欲望和意志,结果机遇和成功,必定是少数的。当个人的欲望和追求未能实现时,就会感到痛苦和失落。
在当今国内的社会生活中,铁饭碗、大锅饭的打破,许多企业的破产,干部终身制的废除,无疑使很多的人产生痛苦和危机感。一种普遍的孤独、失落、彷徨、焦虑的情绪正在滋生和蔓延。为了满足生命意志的需求和人生的种种欲望,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们获得人生的快乐呢?回答是否定的。叔本华发挥了佛教的意志论和人生苦难的思想,他认为,对于人生来说,所谓的幸福,是意志达到它的目的的状况,而意志在追求目的时受到的压抑则是痛苦的。所以,人生的幸福是暂时的,痛苦是经常的。因为人的追求没有最后的目标,人的欲望永远无止境,人生命意志的本质,决定了人生的痛苦和缺陷。人生是悲惨的,因为人生不仅受到生、老、病、死等八苦任意的抛掷,而且还要受到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支配。叔本华认为,当意志决定人生时,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自私自利是人们普遍的行为准则。因此人生犹如战场,社会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彼此压迫的埸所。憎恶、仇恨、暴力和罪恶就充斥整个世界。
佛法认为要解决人类的痛苦,不能只从外界的环境去寻找原因,如果通过改善外在环境来解决人的痛苦,这只是扬汤止沸的。真正解决人生痛苦的办法,要从人的生命内在著手,找到痛苦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导致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集谛。集,是生起痛苦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生命内在的无明、烦恼。解决生命内在的无明、烦恼,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办法。这就要进入道谛的修行。
有很多人,往往搞不清楚,道应该怎样修?对这个问题感到很盲目。有的人以为念几句佛号,或者念念密宗的咒啊、诵一本经、拜几拜佛,就是修行了。虽然这也属于修行的一种方式,但修道远远不仅仅如此。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要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行为,改变你的语言。修行,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修行,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看经书、念佛、拜佛都是为了平常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人处事,服务于人。可是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却依然故我,自己的烦恼、不良习气、为人处事,比起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好不到那里去,甚至更差,这算什么修行啊?人家说你一句,你照样嗔恨人家。看到美好的事物,你照样起贪心。该骂的还是照骂,该打的照打,该贪的照贪不误。这算什么修行呀?你说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但是在生活中你的贪嗔痴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少,这就算不了什么修行。是不是?我们只有把自己的贪嗔痴,身口意中一切不良的行为浓缩到极小的范围,或者说舍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谈得上修行。
佛陀在初转*轮时,说道谛有“八正道”。道指道路、途径、方法,所谓的八正道就是八种灭除痛苦,证得的正道。《中阿含经》说八正道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教又把八正道称作“八圣道”,“八由行”,“八圣道支”等。其具体的内容说起来,实在太多。总之,普贤十大愿王的内容,也就是道谛的内容,我们倘能依《普贤行愿品》修行,便能断烦恼,证真实,成就无上佛果。
殷勤劝请 佛陀说法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成等正觉的觉字,本来是觉悟的意思,就是觉悟一切法的智慧。加等正二字,是说这种智慧是没有邪见、偏废的智慧。法界是没有穷尽的,虚空界也是没有穷尽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刹,都像极微尘那么的多,在每一个极微尘里边,又各有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这种极微尘数广大佛刹的每一个佛刹里头,念念中…
《学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