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与敌人皆是恩人
仇敌对我们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利益的。若没有所谓的仇敌、敌人的话,就不会有一个信念使我们想去修持忍辱,也不会有一个信念使我们想要修持慈悲,所以在西藏很多的修行人都说:“我之能够修持得很好,上师跟仇敌是对我恩德最大的”。对于一切能伤害我们的外境或仇敌,若我们能对这些境界生起一点点修持,这跟我们在一个衣食饱满的地方自己去观想,自己去修持的功德相比较,能对真正的仇敌生起一分一秒修持的心,这个功德是更大的。
这就是你的慈悲吗?
在西藏有一位巴楚仁波切,他有一位很会说话的弟子,这弟子有天在吹牛说:“慈心、悲心一点都不难,我已经生起很大的慈心悲心了”。虽然上师总是跟弟子说,这些话不是在嘴上说的,是要在心上去做的。然而弟子总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觉得自己已经很有慈悲心了。有一天这位自以为慈悲具足的弟子往寺院东方的佛塔走去,将袈裟包在头上晃荡晃荡的走着,一路上眼睛还东瞧西看的好不得意。上师此时正好衣着朴素的在绕塔,当弟子得意洋洋地绕塔时并没有认出这绕塔的老人就是上师,过没多久上师就趋前问他说:“这位师父呀!您在这里做什么呢
”弟子说:“我正在修慈悲呀!”上师说:“哦!是啊,”然后各自继续去转经,等绕了第二圈上师又碰到弟子时,师父又问弟子说:“这位师父啊!您在做什么呢
”弟子回答:“我在修慈悲吗!”二人又绕了第三圈,碰面时师父又再问弟子说:“这位师父啊!您在做什么呢
”这时弟子火大了并说:“我在修慈悲!你看不到吗!”此时上师突然大笑起来说:“这就是您的慈悲啊!”当这弟子睁眼一看原来是他的上师时,当下生起了很大的惭愧心,并向上师顶礼和忏悔,这次的事件对弟子来说成为很好的一次指引,也因此后来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回头看看,总会有进步
当我们修持慈悲的时候,常会发现好不容易有点慈悲心了,但是过一会儿嗔心又生起来,好不容易生起慈悲半分钟,一下又没有了。然而修持即是要把这样的时间慢慢去延长慢慢的扩大,之后种种的嗔心、烦恼就会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烦恼都会自然的消失。若以一个月来做例子的话,从初一到三十,我们拿来修慈悲的话,当下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进步,但是当我们从初一修到三十的时候,回头去看到初一时的自己,会发现多少是有一些差别了,所以我们每一天都要不断地去修持,不要过紧也不要完全不修,而要每天不断相续地修。
感同身受的眼泪也是功德
另外我们要观想自己希望得到的、欲求的,也是所有众生希望得到的、欲求的;我们不愿得到的、不欲求的,也是一切众生不愿得到的、不欲求的,透过这样的思惟观修,主要的对象可以从我们自己的母亲开始。还有第二种观修是以微劣的众生为对象。对于第二类所谓困苦的众生,我们可以这么思维:这些众生被烦恼驱使,所以使他们造作违法的事情,也可能他们本来就没有衣服、食物,所以使得他会去偷去抢,造作一些不善的恶业,结果他们被抓了起来,在到了监牢之后,虽然接受了国家法律的逞罚,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的烦恼却仍然无法止息,因为他原来就是因为烦恼的心而造恶,现在又被法律逞罚,但是烦恼心里面的苦还是存在的,他没有办法解决,他不能飞上天,也不能遁地,他非得承受这一切,在遭遇到这样的结果时,他没有朋友、没有任何的依怙、依靠,只有依止他犯法的轻重而去遭受刑责,有些可能是死罪或是各种的罪刑,如此众生完全不能自主,一切的行为都是依着烦恼,被烦恼牵着走,想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怎么办呢
我们要去想、去感受他的苦、他的恐惧,对于这样的一个众生,我们用心去体会他(她)的苦,在思惟后,我们的心渐渐的就会生起一些慈悲,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流下了眼泪,如果能有这样感同身受的一滴眼泪流下,是有极大的功德的。
自己的心造自己的境
一切的众生都希望快乐而不希望痛苦,平常我们都不知道要这样去思维,也不知道当我们希望快乐不希望有痛苦时其他的众生也如同我们一样,因为我们不知道要这样去思维,所以会产生误解和各种过患,甚至无法修持忍辱与慈悲。
在西藏有个比喻,肝脏不好的人他的眼睛所见的外境都会有颜色,是带著有色的眼睛看着一切。因为一切的苦乐都是我们心的造作,如果我们的心是充满嫉妒嗔恨、希求、恐惧的,那外境的苦乐也会是烦恼的显现,佛陀说过一个比喻,有一个小偷每天都在想着偷东西,当他出去看到的每一个人时,他也会以为别人跟他一样想着要偷东西。再进一步的比喻,假设有一个小偷在这个屋内,有天一位客人来访,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特别新鲜,眼睛不停的看着佛堂的一切摆设,因为这个主人常常当小偷,所以他会以为这个客人的举动是不是也想要偷他的东西呢,当客人在看瓷杯时,小偷主人会认为客人在想偷这杯子。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假如我们是一个嫉妒心重的人,我们总会以为别人的嫉妒心都很强,我们也会想别人又再嫉妒我了,而且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为何别人都会嫉妒我?因此也会想要去跟别人据理力争或者再打击回去等等。如果自己是嗔心重的人,看到别人也都以为他们嗔心很重,因为我们带著有色的眼睛,所以一切的事情、事业或行动都会不顺利外,也会觉得每个人都好像要伤害我们,或者外境总是不顺利。就好像我们用一个框框把自己匡住,然后无法从当中出离,这个框框不是真实的不是实有的,但是却如坚硬的大地一般将我们捆缚。而唯一能出离的方法是我们必须修持自他交换。我们所欲求的也是别人的欲求,所不欲求的也是别人不欲求的,而我们做如是的思维后,慈悲心就会升起,慈悲心升起后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过错,忍辱的力量就会生起。
什么是智慧
但是智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不停的思维观察慈悲的利益是什么?修持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并且要看到一切烦恼的过患是什么?这就是智慧的修持!另外修持慈悲的利益跟不修持慈悲的过患能够如实了知,这也是智慧!至于方便法门便是如实的去修持自他交换,把自己一切的快乐回向给众生,而众生的痛苦让自己承受,等等这样的方法就是方便法门。
细说五毒烦恼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就以嗔恨为主来对修持慈悲跟烦恼进行说明,在此也做如是的解说,嗔恨的自性就是认为我们被伤害了而产生不欢喜的心,这就是嗔恨,我慢就是对我们认为比我们低下的人,生起轻*傲慢的感受,自认我比较好我比较高等的心。嫉妒往往发生在一个平等的对向上面,有一种比较,认为虽然看来都一样,但还是觉得自己比较好,或者大家对他比较好对自己比较不好,等等这种念头这就是嫉妒。至于愚痴,就是很昏黯,什么事都觉得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就这么愚顿的安住着。一般我们的心就跟着五毒一直在流转,因为跟着它走所以我们的心没有办法宁静,也因此各种希求、恐惧、痛苦就跟着来
忍辱能使敌人成为朋友
举例来说,我们因为嗔心去骂了别人或说了别人,那么对方就会回我们两句,我们便又会回他两句,而对方又说回四句了,反覆的争吵这样的纷争就会一直扩大,而且不停看到对方的缺点跟错误,这样子也永远没办法平静下来,如果对方比我们权力更大时,那就会造成我们更大的伤害,反之一位力量比我们薄弱的众生,虽然他无法马上对我们有所伤害,,但是这种仇恨的心理会一直在他心中延续,但是只要一有机会他便会来伤害我们,而这样的伤害便是不断的,佛陀曾经比喻对一只小狗假如我们从小便不断打它骂它,因为他还小无法对我们怎样,但是等到有一天他长大了,一定会回过头来咬我们,就好比说我们常常要摧毁敌人,要消灭敌人最终究的方法就是把他杀了,除此之外没有让我们心里更痛快的,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消灭一个敌人时后面还会又出现两个敌人,再接着四个敌人到最后全世界都变成我们的敌人,比如说德国的希特勒,他杀了许多他不喜欢的人,结果他并不快乐,反而要自我了断生命,另外一方面当别人伤害我们时,而我们能好好修持忍辱,在现前我们好像失败了或者什么事都不能做了,但是这样就会让对方看出他们的缺失过患,并且在他们心里会对我们产生歉意或尊敬的心,这样到最后他可能变成我们的朋友。
以慈悲心降服恶人
而我们讲的话他都会听,也对我们产生尊敬跟欢喜的心,但是另外有一种情况,有一种大恶人他伤害了很多人,并且被五毒所牵引流转,像这样我们也可以站出来给予他惩罚,或者是法律上的制裁,我们是可以这样做的,当我们这样做时,首先我们的心里要这样想,像他这样的大恶人,他伤害了这么多人也造作了这么多恶业,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去制止他好好跟他讲,这样就可以阻止他伤害别人或造更多的恶业,对自己以及他人都有好处,用这样的心念我们就可以去改变一些行为。
降服自心,改变世界
有一个人他就要上山,而这路上有很多荆棘芒草,会刺到他的脚,他就想如果可以用毯子把全部的地方都铺上,这样就不会刺到脚了,他就这样铺了毯子毛皮几公里,但是毯子毛皮都用完了,接下来要走的路又会被荆棘芒草给刺伤,他便开想使想办法,想了很久他终于想了一个办法,他就用一张皮裁剪成脚的大小包起来,这样他走道哪里都不会受到伤害,就如同你用牛皮将全世界包住一样,所以一切的苦乐都是源自我们的心,要让整个世界都变得非常寂静跟快乐,降服自心非常重要。
充满恶意的心,制造敌人
再说到贪嗔痴它的起因都是从很小小的开始,假如在这房子里有一个人他心中充满嗔恨不快乐,然…
《慈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