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个要知道,要晓得当体即空,要晓得统统都是虚妄。《金刚经》经文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后面偈颂里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后面梦幻泡影四句偈,是整个《金刚般若 》的总结。你要常常念著,常常想著,你自然就会放下,就会看破;放下,烦恼就轻,智慧就长。放下的好处太多,开真实智慧,那真是得大受用。温哥华陈老居士刻了一个印章,就是这四句偈,我们现在把印章放大,印在背心上,我看到很多人穿著,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是好事情。

  【不可执著,不必贪恋。】

  诸佛菩萨真的是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不要执著,不要贪恋。

  【一切放下】

  佛教给我们,诸位要晓得,他做到了。他要是没有做到,教给我们,我们会不相信。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帝王之家,世间人要求富贵,他是现成的,富贵现成得来的,统统舍弃掉,统统放下。他要不出家,可以继承王位,王位不要了,荣耀不要了,地位不要了,权力不要了。出了家,富贵也不要了,他真放得下,真没有贪恋。出家之后,三衣一钵,每天到外面去乞食,做给我们看,他的生活乐不乐?非常快乐,非常自在;我们世间人看到苦,那个生活是大自在,身心没有丝毫压力。我们看现在这个世间富贵人,他得富贵,享受富贵;你仔细去观察,他付出多大的代价!我看到有一些同修经商,不错!赚钱是不少,太辛苦了!如果这样辛苦,我宁愿不要,这是真的。为什么?得不偿失。一定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然后听到佛这个话,我们自然会点头,会肯定,不再执著,不再贪恋。

  【一切放下,方於实相相应。】

  实相是事实真相相应,事实真相相应,你过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正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就是说的实相相应;「真实慧」,真实的智慧;「真实之利」,我们凡夫讲利益,佛告诉你那才是真实的利益。

  【迷人长劫之中,唯造惑业苦耳。】

  反过来看,没有觉悟的人,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们过的生活,无论是富贵,无论是贫贱,总而言之,他们过的生活是迷惑、造业、受报,他们的日子是六道轮回的日子。佛菩萨过的日子,是一真法界的日子,那怎么会相同?完全不相同。佛菩萨那种生活之乐,凡夫不知道。凡夫能看得出来的,那不是普通人,那真正是有学问、有修养,身心清净,观察到佛菩萨这个生活自在、快乐。

  过去我出家受戒的时候,我的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师,在戒坛里面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记得我过去好像也曾经说过,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出现在他们的家乡,他是江苏苏北人,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在当小和尚。家乡有这么一个新闻,奇怪的事情。有一个要饭的乞丐,这个乞丐的儿子以后发了财,在这个地方经商很成功。他的老爸爸在外面要饭当乞丐,人家看都看不过,亲戚朋友都责备他、骂他,你不孝,你不是没有,你家里这么富有,怎么可以叫你的父亲到外面去要饭?他也是有口难言,他父亲甘心情愿的,但是为了自己面子,派了很多人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老先生请回来了。请回来之后,给他换了新衣服,不让他出门了,在家里养尊处优,过一个好的生活。大概住不到一个月,老先生看到防范的人比较松了,他又偷偷的跑掉,又去要饭了。后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不在家里享福?他说:家里面有什么福享?我这个生活才真享福!每天没有事,游山玩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身上一文也没有。那个社会动乱,到处都是土匪,土匪不会抢乞丐,所以他的天下太平,他的天下没事。这个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会找他自己的乐趣,过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是真正看得破、放得下,有智慧的人,他不做这个事情。老法师告诉我们,讲这一桩事情,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个人并没有学佛,他有这个智慧,他要过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愿意受约束,摆脱繁杂的社会,他连家庭都统统放下了。在我们想像,他这个人这一生没有学佛,过去生中一定是学佛的,一定有很深厚的善根;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想到过这种生活方式。这是真实自在、快乐、幸福、美满,我们世间人怎么看得到?他快乐在哪里?身心没有罣碍,没有一丝毫忧虑,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牵挂,这个才叫真正了不起,世间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世间人迷在长劫之中,干的是惑业苦,迷惑、造业、受果报。我们看这个经文,确确实实如果不细说,这个经文很难看得出来它里面有这么深的意思,真的是深广精微。再看底下一段,世尊叫著须菩提,问他这一句,当然尊者要答覆,下面是尊者答覆的话。

  经【甚多,世尊。】

  世尊问,把这个世界碾碎为微尘,不要说是大千世界,一个世界就不得了,那个数字他没有办法计算,何况是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甚多,世尊。

  经【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众是众多的意思。须菩提尊者很聪明,佛这一问,他就晓得佛的问意所在,这个非常重要。如果问意在哪里都不晓得,你怎么答覆?这就懂得佛的意思。我们看注解,

  【问意著重在众字】

  「是微尘众,宁为多不」,著重在这个众字,众多的意思。

  【微尘是集合之幻相,并非实有。】

  这个意思刚才说过,小虽然很小,小到很不容易发现,现在科学这个发现也相当不容易,是因为现代技术进步,特别是光学,比过去二、三十年进步太多太多了,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仪器才发现。依照这个发现理论来推测,如果我们科技再进步,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佛经里面讲的微尘,极微之微,讲的邻虚尘,邻虚尘佛就说不能再分了,跟虚空做邻居,佛还是用这个尘。今天已经观察到波动,跟邻虚这个意思就有一点靠近。佛告诉我们,物质是怎么发生的?是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波动的现象,无明是个动相。所以法相经论里头说,「无明不觉生三细」,这是三细相,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相要用现代话来说,极其微弱的波动。从业相再变成「转相」,转还是一个波动,不过波动的幅度比业相要大。从转相就变成「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质,就可能变成现在所谓的基本粒子,这个东西是这么发生的。如果在佛经理论上讲,为什么波动会变成物质?佛教给我们一个原理,教给我们一个理论的基础: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分别执著。这个物体,执著变现出来的,它本来没有,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分别就是波动;执著,把这个波变成了物质。我们用现代科学的观察,再看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你合起来看,容易明白多了。这是现代的物理学,佛经上全都有,佛在三千前说的,没有这些科学仪器,居然所说的是最进步的科技才发现。我们相信佛的五眼圆明,佛的眼睛比你现在什么样高级的光学还要锐利,他看得很清楚。现在科学家还没有看到转相,还没有看到业相,顶多只看到现相而已,看到这个东西。佛给我们讲的,的确非常之微细。所以要晓得,这个东西是缘生的,缘生的没有自性。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不可得,当然就不要再分别,更不需去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给诸位说,这个真相你就见到了。你为什么会见到?自性般若 。这个高度的智慧,圆满的能力,佛是五眼圆明,他见到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五眼,我们每一个人都具足圆满的般若 智慧。我们今天的智慧没有了,能力没有了,怎么没有的?佛告诉我们,《华严经》上讲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这是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穿了。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诸位要晓得,妄想就是分别。离开妄想执著,我们本能的智慧能力都恢复,佛能见到,我们也能见到。佛告诉我们,妄想执著离一分,你的智慧能力就透一分;妄想执著离两分,你的智慧能力就得两分,就恢复两分。是不是真的?真的。《金刚经》上就是这么说的,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也就是妄想执著放下一分,他的智慧德能恢复一分;二住菩萨放下两分,他就得两分;到等觉菩萨四十一品无明统统都放下了,他得到的智慧德能是圆满的。这个得也是很勉强说的,他本能恢复,哪来的得?得是从前没有,你才可以说得,他本来有的。所以得也是不得已勉强说的。不能执著真的有得,不能执著真的有智;《心经》上最后告诉我们真话,「无智亦无得」,那个智圆满的,那个德能圆满的,圆满的智慧德能不是得来的,是自性本来有的,现在恢复而已。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