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102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面,请看第二行:

  【佛时外道,每将世间事物层层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而犹执为实有。正如今之化学家,分析世界各物,为分子、原子、电子,依然执为实有。二乘知微尘可析为邻虚,知一切皆空,然不及大乘之能作体空观也。】

  我们看这一段,这是起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经相当的遥远,从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佛出世到今天有三千多年,即使是外国人的考据,也超过二千五百年,时代相当的久远。但是在那个时候,印度这些外道他们就相当的聪明,用分析的方法观察出物质的现象,但是分析到最小的,他还是执著这个物质存在,这就像现代的科学家一样。但是最近这二、三十年来,科技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以前分析到原子、电子,他们还是执著这个东西是存在的、是实有的。可是最近由於科技的发达,观察更为微细,发现到物质的现象是波动。如果能够讲到波动,这是现在科学家已经承认了;换句话说,这基本的物质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跟佛经上所讲的逐渐逐渐接近了。

  佛对於这些事情,在经典里面讲得很详细,告诉我们物质怎么样变现出来的,怎么样发展,而成为宇宙之间一切的现象。纵然是发展如此复杂的现象,佛告诉我们,这个相是幻相,不是实在的,这个相是假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 心经》几乎每一个学佛的人天天在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质,就是物质的现象,实实在在,空有是一不是二。小乘人也像现代科学家一样,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极微之微,知道所有一切物相不可得;但是他比不上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用不著这么麻烦去分析,用不著。他的智慧高,虽然没有佛的五眼,也有与佛相似观察的能力,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这叫做体空观。我们常念《般若 经》,念得很熟,而没有得般若 的受用,就是我们虽念而不知道作观,没有能够把佛经里面这些重要的经句,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与生活里面点点滴滴去做一个比较,这样子我们才能够得受用。这句经文里面众字,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众字之义,谓凡由集合而成者。】

  微尘众,集合而成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因缘生法。因缘就是许多条件聚合而成的。凡是聚合而成的:

  【便知是空,不可执实。】

  不能够执著这是实有的。从哪个地方观察起?最好从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身体是四大五蕴集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因缘生法,也不违背这个原则。既然是因缘生法,当然是当体即空,所以不能把这个身体执著是实实在在有的。从这个地方看,从这个地方下手,拿这个来作观。这是物质、色法,心法也用《金刚经》上一句经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起心动念,要时时能体会《金刚经》讲的这个意思、讲的这个道理,希望把《般若 经》中的道理,於我们事相当中、物相当中去检验一下,这就叫做作观,这就叫做用功。不检验不知道,经是经,念头是念头,行为是行为,彼此互不相干。如果一检验,关系就密切了,晓得身心境界俱不可得,我们妄念自然就平息,妄念就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心定了,心定那就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佛法教导一切众生,真正的目的就在此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目的是教我们作佛,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教我们作佛作祖。怎么个作法?不用这个功夫,你不能契入诸佛菩萨的真实境界。所以,执著这个东西实在的,错了!那是凡夫的知见。知道一切法不可得,那是佛知佛见,他看到真相。

  【今之科学家云,物质形成於场。】

  这是近代的科学家发现的。什么叫场?底下有个简单的注解:

  【场乃具有能量强度之空间,其中并无一物。】

  这个就接近於佛法所讲的邻虚,这个说法说得好。

  【又有谓一切物质都是波之现象。又有谓,元质点的世界,是一个反复生成和消灭的世界。】

  这是近代科学家所说的,这种说法,真的与佛经上讲的愈来愈接近。与《心经》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似乎好像很接近。为什么不说它跟《般若 经》上讲的是一样的?我们还用个相似,那是科学家虽然观测出来,虽然说出来,他没放下,他还是执著有。换句话说,他依旧是凡夫,不是圣人,依旧出不了三界六道。这个讲法、观察,跟佛经上所说的接近。如果他真的明白了,彻底明白了,我相信他一定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这一放下,最低限度他证阿罗汉果,他之所以证不了果,就是放不下。这一点我们应该要警惕。我们能不能放下?这些科学家们是利用现代进步的科学技术,观察到这个现象,我们没有这个机缘,没有亲自见到。但是这些科学家决定不是妄语,他的论文公布之后,为其他国家地区的科学家所认同、所肯定,这不是虚妄的,我们信得过。

  我们学佛,尤其是受过三皈五戒,期许自己做一个佛的弟子,佛弟子对老师的话怎能不相信?老师在经中为我们说的,我们也要像相信近代科学家所发现、所说的一样,我们更进一步,要看破、要放下,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看破、放下之后的境界就不一样了,所谓是超凡入圣。这正是诸佛如来对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应当做到这一点,这才不辜负世尊为我们说法。再看底下这一段,释其所以,释是解释,解释其所以然的道理:

  经【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佛说法的善巧,我们必须细心去领会,这个句子在《金刚经》里面很多。

  【凡是讲到则非】

  小注里头有。

  【约一如之法性,明其本来是空。】

  从体上说,从性上说,「则非微尘众」。换句话说,清净心中哪有此物?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地方不再重复了。「是名微尘众」,「是名」是从现相上说的,这个现相是因缘所生。什么因缘?是众生无始劫来、无量劫来的妄想分别执著的习气,本来是空寂的。在空寂里面凝结的现相,这个现相不是真有。如果我们要说,空中本来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个现相?你说凝结的现相,这个难以相信!实实在在说,这种现相很平常,你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观察,空中有没有相?没有相。没有相,你把两个眼睛瞪大,仔细去看,看上十分钟、二十分钟,空中有相了,你会看到现相。为什么看到现相?眼睛看疲劳了,你眼睛要是害眼病,你看到这个虚空就会现相,眼睛疲劳的时候,看到这个也有现相。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耳根疲劳了,会听到奇奇怪怪的声音。确实没有声音,别人没听到,你为什么听到?疲劳、累了。由此可知,那个相真的是假的,不能说没有相,他真有相,相不是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我们现在感觉的这个现相,那是极其粗的现相,但是诸位要晓得,粗相是从细相里头变迁出来,变化出来的。而且这个现相,我们前面讲了很多次,是众生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是这么回事情。所以科学家讲波动,很有道理,确确实实是波动,这个波动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波动。为什么会有波动?不觉,迷了。迷了就动,觉了就不动,迷跟觉的差别现相就在此地。我们如果问问自己,我现在是觉了,还是迷了,用这个方法来观察,觉迷就清清楚楚。迷的现象,心里妄动,想东想西,妄想停不住,这是迷。真正觉悟的人,没有妄想,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那是觉悟。所以我们自己好好想想,自己这个心是定的还是乱动?如果是乱动,你就要记住,迷,没觉悟!果然心定了,那就知道觉悟了,这个时候不迷了。要想觉悟,要想不迷,一定要万缘放下,《般若 经》上跟我们讲得这么多,无非是帮助我们看破,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这才肯放下,放下不简单!才肯。

  有这个现相,就不无假名。有这些现相,佛要为我们说明这些现相的真相,那总要建立名词术语,我们彼此沟通就方便。所以名词是为了沟通方便而建立的,也不是真的,是因缘生法。

  【佛说者,显示觉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

  这个经文里面,「佛说微尘众」,他不是说如来说,《金刚经》这个句子也很多。佛说跟如来说,意思不一样,佛说是证果之人他说的,如果用如来,那是从自性上说的,所以它的意思不相同。「佛说」,显示这个人修行证果,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也就是烦恼断尽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断干净了。觉智圆明,洞照,照见什么?底下这两句,宇宙人生的真相,「法性本空,法相皆幻。」有性决定有相,性相决定起作用;性的作用就是现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体是空寂的,法相哪里会实有?法相讲实有是决定讲不通的,那性相怎么能一如?所以法相是假的,梦幻泡影。

  【当其有时,便是空时。】

  这是如来的知见,我们凡夫颠倒错乱,颠倒在哪里?错在哪里?就错在这个地方,我们把法相当作真实的,不知道一切相是幻有,不是真有。当其有时,便是空时。

  【因微尘之本空,便可类推而知世界皆空。】

  所以佛法讲万法皆空,我们今天讲物质现象,构成现象的基本物质是波动,没有实体。宇宙这些万象,构成它的是波动的没有实体的东西,这些现相怎么会是真实的?理上讲不通。理上讲不通,我们感觉事上好像是这样的,这真是我们看走了眼,看错了。实在讲,事实上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很精微,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能得到一点消息,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对於断烦恼、证菩提,知道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是因缘生法,了不可得。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经【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尊者的确非常聪明,这是须菩…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