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名字,一合相是名字,名词术语;离心缘相。

  【如此,方能解如来所说义。】

  你才真正懂得佛所说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得以随顺契入,这就是古德所讲的随文入观,你能够契入。

  【尘界如此】

  尘是微尘,界是世界,一个是最小的,一个是最大的。我们不得已说,不这个说法不行,无话可说,微尘世界是一合相。

  【色身亦然】

  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一合相。

  【凡夫所以贪著色身为我者,由於不知是五蕴假合耳。若知除五蕴外无此色身,便不致於贪著矣。】

  哪一个众生不贪著他的身相?再丑陋的众生,他也贪著他的身相。畜生、饿鬼、地狱没有一个不贪,他要不贪著他的身相,他的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会堕三途?为什么会堕地狱?贪著身相。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贪著身相,念佛不能往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身是什么?身也是一合相,四大五蕴众缘和合而现起这么一个现相,这个现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诸位,如果你能够契入,入这个境界,你生死就自在。生死自在;换句话说,没有生死了,你得大自在了。

  佛这些话,我们读得太多、听得太多,为什么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能将佛这些话、这些道理,时时刻刻在我们身心活动当中去勘验、去体会,我们没做这个功夫。听经是听经,读经是读经,与我们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生活的活动,没有把它连起来。真正修行人,就是把经典所讲的这些道理,这些原理原则,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结合成一体,用佛理来勘验我们的起心动念、勘验我们的行为,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一切行为,来体会经义,体会佛所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原则原理,这叫做真修行,这叫做会用功。所以修行,诸位要知道,不是每天念几部经,这个大家都搞错了。还有一些人,「我早晚功课都不缺,我修得不错!」一天到晚贪瞋痴慢,还修得不错?其实跟佛所说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身体的物质,物质是什么?四大。四大是什么?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四大就是这个东西,这是最小的物质。最小的物质,为什么称它四大?它有四大特性,最小的物质它有四大特性。第一个,它已经形成一个物体,你可以能观察得到,这叫「地大」,它已经形成一个物体。佛菩萨、阿罗汉有天眼,能看见微尘,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尘。菩萨的法眼,那就看得更仔细、更透彻,看到波动。这个基本的物质,刚才讲了,它形成物质你可以能观察得到,这是地大。我们现在人讲它带电,在我们佛法讲,火大,「火大」是带阳电,「水大」是带阴电,它带电,这是水大、火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个现在看得很明显,它是动的,动的就叫做「风大」。风是动的,不动就不叫风。它有四大特性,它的性质,它已经形成一个很小的物质;我们用普通话来讲,它有温度,它有湿度,其实温度、湿度,现代人讲带阳电、带阴电,阳电就是温度,阴电就是湿度,它带电;它是动的,组成我们的肉身。我们这个身体,这是无量无数的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个东西散开了,身体就没有了,聚起来现这个相,散掉就没有这个相。这个相是假相,缘聚缘散。真正明白了,缘聚,这个相不生;缘散,这个相也没灭,哪有生灭?找生灭,了不可得,只有缘聚缘散的现象,这里头找不到生灭。

  五蕴其余的四个,受想行识是心法。我们人是动物,除了物质的肉体之外,他有精神的作用,精神这一部分叫心法。「受」,他有感受,有苦乐忧喜的感受。「想」,他会打妄想,他有想像,这个想里面包括妄想分别执著,都包括在想里头。「行」,行的意思比较深,行是不住,它不停。我们念头不停,一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生,不会一个念头停在那里,不可能!念头有生灭,生灭就是无常。所以四念处里头「观心无常」,你那个心、念头,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一天不晓得多少念头生灭。佛跟我们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什么生灭?念头生灭;就是妄想。最后是「识」,受想行识,识就是妄想心的本体,迷了就叫识,觉悟了就叫性,觉悟了就是真如本性。觉悟之后,妄想没有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那是觉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迷而不觉,不要以为自己觉悟了。正如同一个人生病,不要以为没病;知道病,好!为什么?你还会求医,你还有救;自己一身病以为没有病,那没救了!为什么?他不求医,哪一天病发作,只有死路一条,没救了!所以一定要觉悟。了解我们身体,除四大五蕴之外,了不可得,我们对这个身跟心都不起贪恋,身心世界统统要放下。身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世界,大的世界,小的微尘,也是一合相,也是不可得。说这些话,就是教给我们,身心世界统统是虚妄的,统统是假有的。你实在不能够体会,你就想到一合相,众缘和合生起这么个幻相,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逐渐逐渐你能看破、你能放下,那就好!这就不至於贪著,断贪的烦恼。贪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源,总根源,这个东西拔掉之后,你的病就好了,都没有了。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这一贪就到手,他怎么会瞋恚?贪不到才瞋恚。所以总根就是贪,贪就是这么起来的,贪之所以难拔除,你才晓得佛讲《般若 经》,帮助我们把根本烦恼连根拔除。

  【说非一非多,即是说不增不减。他如不生不灭等句,皆同此意。】

  这是我们常说,闻一知十,知道世尊说法说一个原则、一个原理,我们就能够通达一切法。佛为什么说许许多多?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些人在这一句里头,说不生不灭他明白了,有些人在不增不减这上面明白了。其实怎么说法都是一个意思,这也显示佛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无有法可说,佛说法是应种种不同的根机。

  【总之,明得界非界、尘非尘之义。】

  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这个经上讲的「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你常常想著这个意思。

  【便恍然於世间】

  恍然是大悟,明白、清楚了。

  【所有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等等对待之名相。】

  凡是相对的,「大小」,在世界上讲,世界是大,微尘是小,这一对,以我们凡夫的身,色身跟受想行识的心是一对,色心是一对,都是对待的,凡是对待的,

  【莫非虚幻,当体是空。】

  对待相生,你想想看,能离开因缘吗?凡是对待的都是因缘相生,因缘就是对待的。缘生性空,所以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还要执著它干什么?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随缘而不攀缘,这就对了。

  【若明得诸法本空,便会归於性,而诸法一如矣,是法平等矣。】

  大乘法里头常说「消归自性」,法相学者常说「转识成智」,这都是行门用功的重要纲领,重要的原理原则。我们也听得耳熟,讨论起来也会说,为什么做不到?这里说出来,你没有真正领会到诸法本空,你没有领会到;如果真正领会到诸法皆空,消归自性、转识成智,你自然就做到,自自然然就诸法一如、是法平等。是法平等,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诸法一如,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会归於性,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只要知道诸法本空,三心不可得,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讲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境界,我们真的可以得到。不是得不到,确实可以得到。如果我们凡夫得不到的,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决定不讲,讲了有什么意思,讲了我们做不到。讲了我们做不到,佛怎么对得起我们?佛说的那些话都是吊胃口,开玩笑的,说得太高了,做不到的,佛就真的是对不起人。凡是佛说的,我们统统做得到。做得到,你为什做不到?自有原因,原因当然很多,很多原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这是许许多多原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而《般若 经》,就要把这个原因来对治,一定把宇宙人生真正的状况,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你了解身心世界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没有自性,了不可得。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你就有办法契入,你念佛决定得生;不但往生净土,高品位往生。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真是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人家有什么本事?就是了解诸法本空,了不可得,他统统放下了。我们今天念佛念了不少年,连个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执著一切法是有,还在这里头搞贪瞋痴慢,把我们无始劫以来向往的大事情给耽误掉了。所以这个地方说明诸法本空,这是非常要紧的义理、义趣。

  【此为诸法空相之要义】

  最重要的义理。

  【解得此义,便可事事作如是观。】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用这个来勘验,就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体会经义,这是我们真修、真正用功的方法,这真干!开头做的时候,因为习气这个关系,也就是不习惯,偶尔提一下,过去就忘了。甚至於一天当中,一分钟的时间都提不起来,习气毛病!但是一定要警惕,所以为什么教你多读经,读经是提醒你要这么做。尤其是早晚功课,早课提醒自己,晚课反省。我教大家念阿弥陀佛,我教你念十声佛号,对於一个工作再繁忙的人,十声佛号一分钟就行了,一天念九次,每念一次提醒你一次。念这个佛号要能提起观照功夫,时间虽然短,很有效果,有力量,然后自自然然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到功夫不间断的时候,那就是:

  【观照功醇】

  你的功夫醇了,醇就是打成一片,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能体会经义,都能够与经典的理论、原则相应。

  【便可证无生忍,而泯相入体矣。】

  泯相入体是明心见性,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你能够证无生忍,无生忍的境界很高!为什么能证无生忍?因为你晓得,世界微尘是假的,不是真的,本来不生;我们自己的色心也是假的,也是本来不生。你能入这个境界,这是证…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