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代替所有一切的念头,用佛号取而代之。这个佛号是不是妄想?佛号不是的。一切都是妄想,唯独忆佛念佛不是妄想。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念这一句佛号是念真如本性,这是理。大家都会念,不明这个理,所以虽念与理不相应。也曾经听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念也好,念念也好,都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不明了这个理,明了这个理就会相应了。只要把烦恼杂念念掉,清净心就现前了。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清净心一现前就相应,此地讲的从差别里头见平等,平等当然就清净,清净就平等。
【修功当於平等中见差别】
平等、差别两边都不著,这是讲修行真实的功夫。由此可知,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两边不著,两边不离,这就是诸法如义,法法皆如,你就见到了。
【佛之开示,往往约一事以明理。】
佛菩萨讲经说法,我们在一切经里面都看到,《金刚经》这个例子就很多,举例只举一个,只说一桩事,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一桩事、一个理,通一切事、一切理。不只是闻一知十,闻一知十不行。世间人是闻一知十,这个人是绝顶聪明,学佛还不行;学佛是一闻千悟,十跟千差很多,一闻千悟。一听,听到一桩事,所有一切事情都明白、都通达,这才行。
【而其理实贯通於一切事。】
从一桩事情说明这个道理,理贯通一切事。
【若闻法者,不知如是贯通,是只见差别而不见平等,岂能观其理而会於性乎。】
学有善学、有不善学;我们今天讲,善就是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的人,快,很快!会学的人是学它的理,因为理能够贯通一切事。不会学的人学事,那个很苦,学一样会一样,再学一样会两样,事无量无边,一生一世学不完,学得累死了。所以,一定要会学。会学基本的条件,心要清净,不能有成见,不能有怀疑,这是两大障碍。佛在经上常讲,「疑」为菩萨的大障碍,对菩萨都产生大障碍,何况我们初学的。决定不怀疑,所以要保持一个清净心,清净的信心、真诚心,这是我们修学基本的条件。然后再加上细密的观察,你要细心去体会,粗心大意不行。
我过去学佛,进度非常之快,我自己就具备这么个条件。我对老师有信心,纵然老师教给我的,我不知道它的意思,我也不怀疑,我也相信他,我相信老师不会害我,我会照他的话去做。我有这么一个好处,所以老师肯教。我学习很细心、很专心,所以老师教给我的方法,跟别的同学不一样。最明显不一样之处,是老师不准我写笔记,这是最明显的,其他同学们听经写笔记,老师从来没有说不对,从来没有讲过,老师也看到他们一面听一面写,我就是不可以写。这就是根性不相同,教学的方法不一样。老师要求我,听经听教理,他告诉我好处是理通一切佛法,一部经通了,所有经都通,这个方法的确是好。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体会教义,义比理次一等,义能够贯通,与这个经相类似的能通。譬如净宗的义理,净土五经一论没问题,你听一部经,这五、六种东西都贯通了。不是听一部学一部,那个很糟糕!那个教的人很辛苦,学的人也很辛苦。如果是教理,那就广大了,不仅仅限於净土宗,所有一切宗派的经典,乃至於世间法都通了。所以要懂得体会它里面的理,理能够会於性,这个很要紧!学佛最终的目标在明心见性,这是正确的目标,这是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住。
在这个地方,希望同修们能够细心去体会,确确实实能得大受用。不过这些事情,如果自己根性稍微差一点,要懂得培养。所以实实在在说,我学佛如果不跟章嘉大师三年,到台中去也学不到东西,成就也不简单。章嘉大师教我什么?教我看破、放下,这对以后的修学帮助太大了。能看得破,你的知见圆了,你不执著,你没有成见;能放得下,你自在,你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对於修学帮助太大太大了。所以不能看破、不能放下,是严重的障碍。我一学佛,章嘉大师就教我这个方法,从哪里做起?他老人家教我布施。我那个时候的好处,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见面,他讲的话我就相信,回来之后真布施,就真干。以前很小气、很吝啬,那就学,咬紧牙根去学布施。什么都能舍,这才知道自在!舍了有没有?给诸位说,愈舍愈多。这里舍了,那边又来了,愈舍愈多,但是要记住,愈多愈舍,非常重要。舍财,财就来;舍法,法就来,佛讲的话我们在生活当中证明了,没错。财布施得财富,愈是施得多,愈得的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今天同学很多都是吃长素的,素食就是无畏布施,不吃众生肉了,修慈悲心,这是无畏布施。诸位同修在家,我希望你们无畏布施里头多施医药。我不知道新加坡的制度如何,如果有贫病之人生病,病苦有困难,你帮助他,帮助他的医药费,布施这个有好处,什么好处?得健康长寿。
有很多人,我听这个话的时候感觉得莫名其妙,什么事情?就是自己要准备一笔钱,做自己的医药费,准备自己生病,你说糟糕不糟糕!你想他会不会生病?他一定会生病,他医药费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人家问我,我今年七十岁了,没有生过病,没有进过医院,医院里头没有我的病历。我为什么不生病?我没有医药费。我的医药费布施掉了,没有医药费。有医药费的人可以生病,没有医药费的人不能生病,你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你布施医药,我的病别人代我生。佛说这个道理,愈想愈有道理。所以何必替自己留一笔医药费?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老想著病,没病也想出病来,所以这是一个不健康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你自己想要健康长寿,多帮助苦难的人,你得健康长寿。
《金刚经》讲了这么多,可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在《金刚般若 》,我们得了这两句结论,因果不空,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丝毫不爽。你要想得财富,财布施;你要想得聪明智慧,法布施;你要想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我们在印经里头,印经三种布施具足。你印经书,你要财,财布施;印出的经本,经本是佛法,法布施,内容是法;众生读了经,明白佛的道理,无畏。所以这一桩事情里面,三种布施都圆满了。
我今天晚上来迟一点,这边弘国素食的老板请我吃饭,请了很多次,没有法子推不掉,我说下不为例,耽误时间。我听说这个老板给伙计们说,指我说这个法师印很多经书送人,到处送人。别的法师有了钱买房子、买车,我没有房子也没有车。买房子、买车,他还想住在这里,他还不想走;我不要房子、不要车,我想到极乐世界去,我不想在这世间住了,我们的目标、方向不一样。这个地方的钱没用,带不去,所以有了钱,赶紧印经,让大家共享。刚才说过,这个做法,三种布施一次就完成。这个理我们要透彻、要明了,事上我们才热心去做,才真正去做。弘法的人你能够这样做,法缘殊胜,法缘是结的。前面我们也曾读过,缘应当了的要赶快了,应当结的可以结,与一切众生结法缘。
【本经说即非是名处甚多】
这种句子很多。「即非是名」意思前面说过,此地提醒我们:
【闻者便当领会其中道理,原无二致。】
不能把即非跟是名看作两桩事。你要是看作两桩事情,你也在门外,你没入门,它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两个说法?两个说法便於你体会,一个说法你不能领悟。这两种说法,你在当中体会,你就悟入进去了,这是说法的善巧。从差别当中你去体会一如,去体会这个意思,这叫会听。
【即非,约理体之性,以明本空。】
体是空的,根本是空的。
【是名,约缘生之相,以明幻有。】
因缘所变的现相,现相有没有?当然没有。为什么没有?体没有。体没有,相怎么会有。就像前面所说的:「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怎么来的?微尘众聚集起来的,微尘众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世界哪里会有?佛虽然在经上讲,一刹那九百生灭,佛用这个来说明一切万物的现象。这个相是怎么来的?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其实不止九百,刹那百亿、千亿、万亿都不止,这是真的。佛为什么不这么说?这样说,人更不懂了。说一刹那九百生灭,一般人还能想像得到;如果说是万亿、亿亿,这个太难想像了,真的是万亿。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现象,确确实实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跟你说实话。由此可知,即非跟是名岂不是一个意思吗?这叫佛法。如果说「即非、是名」是二法,六祖讲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诸位要晓得,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都是一法,不是二法。众生跟佛,你说是二、是一?众生跟佛要是二法,那就不是佛法了。生佛不二,这是经上听说过、读过的,不二就是一。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尽虚空遍法界它圆融了,它是一不是二。
你要能从这上体会到,你的大慈悲心就生起来了。慈悲心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没有差别,这里头没有分别执著,一律平等,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我们今天大慈悲心为什么没有?不知道宇宙人生是一体,不晓得。为什么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都是真如本性变的幻相,会相归性就是一体了。你著了相,分别相、执著相,相千差万别,你见不到一,见不到一如,见不到平等。如果在差别相里面见到一如、见到平等,才晓得万法归一,一是自性、一是真如、一是本体。实在说,「归」这个念头都很粗,都不应该有。万法本来就是一,哪有什么归不归!今天我说这个话,诸位听《金刚经》听了这么多,我想你不会反对,你会点头。经没有讲到这个地方,我这样讲法,怀疑的人就多了。为什么祖师大德说万法归一,你说归还不对,「归」还有问题?我们《金刚经》读到这里,就晓得那个归是勉强说的,你要执著有一个归就错了,它本来就是一,所以无所谓归…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