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四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与不归。底下说:

  【即非是名并说】

  这是佛在《金刚经》上常用这个方法,他的意思是:

  【明性相不一不异,法法皆然。】

  性相是一,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确确实实是一不是二,即非、是名连在一起讲,教我们体会这个意思,也就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不能说一,也不能说异。你要是明白了,也可以说一,也可以说异,明白人怎么说都行,他不迷,他了解状况。说一,是从性上讲,从理上讲;说异,异就是不一样,从相上讲,从事上讲;非一非异。如果明白人,你说一切现象是一,行不行?行,讲得通。古人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看到金器,那个样子太多了,现在同修们常常戴的耳环、戒指、手镯、项炼,常常戴的,这个都不一样,名词都不相同,这是异。说金,同!全是金的,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即非、是名合起来说,教你了解真相。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没有一法不如是。我们把器比作相,把金比作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是这个意思,叫你体会这个意思,认识一如,认识真相。执著一边都错了,都不如。执著金,执著这个体空性,这个不如,有体无用;执著相也不如,有用无体。必须要面面俱到,你才看得圆满、看得真切,没有看错,才能得真实的受用。底下说:

  【即无论何法,皆应明了此理,两边不著,销归平等之性体是也。】

  这个重要。所谓法身大士,就是他们能在一切法中见性。这个讲法是佛门的术语,现在人初听感觉得很玄,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讲得通俗一点,讲得浅显一点,在一切法里头见到它的真相,这句话大家好懂。但是真相是什么,还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没见到,你见到当然就懂了;没见到,学!好好的学习。依照《金刚经》的道理、方法,纵然见不到,多少也能得一点消息,对我们就有好处,至少增长我们的信心,这是最低限度的利益。在功夫上,理事都搞清楚了,你就都不会执著了,差别的相不执著,平等的性也放下了,心得清净,心得自在,这就是销归平等之性体。

  【修行功夫,可概括为观门(理观)、行门(事修)。】

  这是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观行,一讲到修行,观行是修行的总纲领、总题目。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观门跟行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是总题目是一样的,都叫做观行。禅宗的观门、行门跟教下的不一样。教下的观行,譬如贤首宗的观门、行门,跟天台宗的就不一样,这个必须要晓得。观是什么?理、明理。在事上看到理,那叫观,叫修观;在理上见到事,那就叫行门,那叫行。这两个一定要合在一起,也是一桩事情,不能把它分作两个,分作两个,那理论是理论,事实是事实,永远兜不起来,这个没有用处。必须要懂得,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事本来不二,你才能入门。

  【细说则法门无量誓愿学也】

  无量无边的法门,观行是总题目。每一个法门里头,观行的内容都不一样,都有差别,可是原理是相同的,终极的目标都是要达到法法皆如;如果不是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一定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经文上讲的「诸法如义」,一切皆如。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理观,依佛说可以贯通一切之理性,加以深切体认,严密觉照。用之於行门。】

  《金刚经》说理,说的是真正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随便拈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金刚经》上的经文,我们都很熟悉的,你要把这个理应用在你生活当中。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了烦恼,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还有什么好烦恼的?你要会用,不用在生活上,那《金刚经》不是白念了?遇到喜欢的事情,起了贪心、贪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贪爱的心马上就凉了,恢复到平等,恢复到清净。喜怒哀乐都是波浪,都是不清净,要恢复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清净的心生烦恼,这个诸位要懂得。烦恼从哪里生的?不清净心生的;清净心就生智慧,《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要把这个理用在生活上,《金刚经》上这个理好!不一不异,无实无虚,真的随便拈一句,在生活里头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个理真的是贯通一切的理性。

  要深切的体认,这个理要透彻。譬如刚才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是虚妄的?我们在这次讲席当中讲得很透彻。「三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我们说明了,心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的,它起些什么作用,都讲清楚了,这才知道真的不可得。三心就是讲念头,是生灭心,生灭心不是真的。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生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相宗里头也叫它做三分:自证分、见分、相分。「见分」,《金刚经》上讲的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分。前面讲的四相,「相分」。见相同源,都是从「自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由此可知,转相就是见分,境界相就是相分,自证分就是业相,这就是把心法跟色法的根找到了;它不是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是不觉里头变现出来的。

  我们把这个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内而身心、外而万物都是假的,现在科学家讲,是波动的现象。而波动的速度,确确实实一秒当中亿万次;也就是说,一个波动是亿万分之一秒。佛在《楞严经》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我们才懂一点意思;否则的话,这两句话,到底当处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清楚,含糊笼统念了,含糊笼统听了。当处是什么意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位要晓得,不但是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示现,现身、说法、度众生是随心应量,这里不是讲了吗?佛说一句话,通一切法;我们今天得这么一个身体,过这么一个日子,是什么回事?也是随心应量。心是什么?因缘。量是什么?果报。我们今天是随著业因现的这个果报之相,还是这个原理,还是这一句话。诸佛菩萨随心应量,是他因地里面所发的愿,愿力与一切众生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我们凡夫愿没有了,被业力在支配,被业力在操纵,一点都不自由,都不自在。把真相搞清楚了。这个地方讲加以深切体认,清楚了,体会到了,要严密觉照,严密觉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是认真,这个事不是普通事,非常严肃。用佛所说的这个话,来看人、看事、看一切万法,这就把它用在行门上了。

  【理观,必应兼事修。】

  离开了事修,你观什么?你没得观了,那是个空理。

  【行事修,必应兼理观。】

  事里面如果没有这个观念在里头,那么这个事会带给你无尽的烦恼,你的问题不能解决。也就是说你愈迷愈深,你的生活愈过愈苦,你的工作愈做愈累,它必然是这个现象。如果理观深透进去,你的生活会愈过愈快乐,愈过愈幸福,你的工作会愈来愈轻松,愈来愈自在,完全不一样,这是佛法真实的利益。学了佛,这一点利益都得不到,你说我们学它干什么?佛法给我们的是真实的好处。

  【缺其一,便不足以言修功矣。】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的人很多,不能说他不用功,他很用功、很努力,好像很精进,精进这两个字有问题。他是很用功、很努力,他不精,他很杂、很乱。如果说他有进步,他是杂进、乱进,所以他没有功夫,他不能转他的境界,他还是过那么苦日子,不能转境界,这就是功夫不得力,不会修。会修的人,行里面有观,观里面有行,观行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说,生活里头有高深的理论。什么高深理论?见性!见到平等性。要用相宗的话来讲,那更清楚、更明白,在一切事相当中,他见到平等性,见到妙观察性,见到大圆镜性,他见到了,他是生活在妙观察、平等性、大圆镜智里面,他怎么不快乐、不自在!不会修的,观行搞成两回事情,合不起来,他所搞的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烦恼重重,搞这个,搞六道轮回去了。搞六道轮回,当然这个日子愈过愈苦,是这么个道理。诸位真正明白了,佛法不能不学,不学佛就苦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话。

  我们看到今天世界上这么多众生很可怜,我们只能同情他,帮不上忙。为什么帮不上忙?他不肯学佛,这么好的东西不认识。所以今天我们介绍人认识佛教,非常重要。他为什么不来学?不晓得佛法的好处。如果知道佛法的好处,没有一个人不来学佛。为什么?学了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学佛的求不到。这两天过年,看到到处贴的「发财」,看到这些人心,他能发得了吗?唯有学佛的人才发财,不学佛的人不会发财。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