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我们从世界上来观察,我们人实在太渺小,有什么好争的?有什么好计较的?仔细观察清楚,才知道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真实,确实一点都不假。缘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佛法也是因缘生。所谓因缘所生的,就是它组合的,组合当然没有自体,所以是当体即空。不必等它分解之后,我们晓得这是空寂的,什么都没有,聪明人没有分解的时候一观察,就晓得当体就是空,确确实实了不可得。
这个事实真相观察到之后,我们要问,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了。第一个好处,你得失的念头没有了。得,根本没有得到;失,哪来的失?没有得失。世间人为得失多苦恼,多痛苦!得失没有了,你就得大自在,得大安乐。那个过的才叫正常的生活,正常的日子,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家常说的超凡入圣,你真正明了,超凡了。凡夫是不明了,在这个虚幻当中,被这些幻相欺骗了,在这里面自生烦恼,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只要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我们叫四圣法界;十法界除六凡(六道)之外,是四圣法界。四圣从哪里来的?从妄想来的,从分别来的。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是缘生的,也不可以执著。应无所住,六道不能住,四圣法界也不能住。四圣、六凡统统放下了,那是什么境界?佛不得已取个名字,名都是假名,名字是因缘生的,假名,不得已,没法子,取个名词,叫它做一真法界。佛告诉我们,那是真的,一是真的。一真,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要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而法性中,本无此物。】
法性是讲真如本性,这是真的,能现、能变,这是真的。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本性,大乘佛法的修学,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见性。不仅仅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以这个为目标;要不能见性,那就不能成就,一定要明心见性。不过在各种宗派里面,他们用的术语不相同,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里面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一心不乱,它为什么不称作明心见性?一心不乱里面有浅深层次,浅的没有见性,也能称为一心,我们常讲「功夫成片」,这个程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是一心不乱功夫浅的,我们都能做到。浅的怎么说法?我们心里面,所谓是常常牵挂的,常常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统统放下了,这是最浅的一心不乱,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念佛人到达这个功夫,给诸位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我们看到有很多念佛人,走的时候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什么时候走,自己都可以选日子,选走的方式,你说这个多自在!那要什么样的本事?一心不乱最低程度的本事就行了,就可以做到。比这个更高层次的,叫「事一心不乱」,这个还没有见性,当然他的功夫更深了;换句话说,更自在。再高一层的,叫「理一心不乱」,跟宗门的明心见性完全相同。这也就是说,念佛法门的功夫它有上中下三等。
禅宗里面没有,就是一种,你达不到就不能成就,达到就能成就。但是要达到这个上层功夫,的确我们一般人非常困难,很不容易达到。在教下讲,这是一般大乘佛法里面,他们称作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跟一心不乱、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就是名词术语不一样。他所用的方法不相同,达到的境界决定是相同的,方向决定是一致的,这正是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又所谓是殊途同归,一般讲殊途同归都是归向明心见性。
在心性里头,没有。心性它现相,体不能没有相,决定有相。这个理跟事都很难懂,所以在隋唐,那个时候古大德讲经,像贤首大师,这是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当时在宫廷里面谈到这个问题,他不得已就用比喻来说明这个事实。皇宫里面有一些金狮子,他就用金狮子来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比喻当中,很多人能够体会到这个境界。金是体,把它比作法性,它是能现的;现相,一真法界是它现的,十法界也是它现的。如果没有加丝毫的分别执著,它所现的相就很自然,就叫它做一真法界;加一点分别执著,这个相就起变化。譬如黄金,从金矿里面开采出来,提炼成黄金,提炼出来了,那个时候它所现的相是它原本的相,现原本的相,没有加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在金矿里面看到这个黄金,那是它原来的相。经过我们人工去设计,把这个相改变,我们想做一个狮子像,或者做一个佛像,那是我们想把它做成那个形状,那叫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这个识,就是分别,我们有了分别,把一真法界的相改变,变成十法界。
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它不是确定的数字,它代表圆满,代表无尽。我们地球上,人口有四十多亿,除人之外,你晓得有多少动物?蚊虫蚂蚁它也有思惟,它也有分别执著。把这些动物统统包括进来,这地球上有多少生物?每一个人分别执著都不一样,於是变现的境界真的是无量无边。十代表无量无边的法界。严格的说,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法界,并不相同。佛在《楞严》上,把这个问题说得相当透彻,「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同分妄见是我们所见大致是相同,但是还是各人变现各人的。我变出来的,跟你变出来的样子很接近,看起来好像是一样,其实严格的讲,完全不一样,确确实实一个众生就是一个法界。说一个众生一个法界,这还不是事实真相,要是以事实真相,就是一个众生也是自己变现无量的法界。我们的念头、妄想,从早到晚,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无量无边,哪里是每一个众生是每一个法界?一个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佛把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
真如本性里面没有,本性所现的叫一真法界。因此,一真法界里面变化就不大,十法界里面变化就很大。我们讲十法界,上面是四圣,下面是六凡。四圣法界的变化比六凡幅度小,小在哪里?他们的心清净,妄想分别执著少;少,所以它变化的幅度就不大。六道里面这些凡夫,妄想分别执著很大,於是变化就很大。这是说明所有一切现相怎么来的。佛经里头还有一句,我们听起来更容易理解,「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就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哪来的?心想生,是你在那里打妄想变现出来的,出生出来。如果你没有妄想,这个现相统统没有了,就不存在。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从妄想生的。
科学家确实很聪明,我们这一段经文,现在他们很努力在那里探讨,也观察、解释,跟这个经典愈来愈接近;可是这些现相究竟怎么发生的?他们还不知道。如果他们能够读佛经,我相信对他们的智慧增长,对於宇宙人生的观察,一定能够更精微、更细密。相,我们明白了,它是不会灭的,但是它可以改变,它不会灭;就像黄金一样,它一定是有一个形相,它能够改,它不会灭。
【故虽不断灭,而不可执著也。】
你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因为它随著念头在改变,真的是千变万化。你要是执著,那是错了,决定不可以执著。这是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是缘生的,不可以执著。连佛法都不能执著,何况不是佛法?这是教给我们统统不能执著。再看底下这一段:
【当知世界微尘,大小虽殊,无实则一。】
大到世界,我们刚才讲了,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三千大千世界,假设一个银河系也好,十亿个银河系也好,总而言之,这都是很大的范围。小,小到微尘,我们今天讲的原子、电子。这在形相上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无实则一」,都是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事实真相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世界跟微尘如是,你才晓得,佛法跟世法也如是,四圣法界跟六凡法界也如是,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道理就能够通达许许多多的事理。
【世尊说此,是欲人彻底了解世间所有,大至世界,小至微尘,莫非虚妄,当体即空。不可执著,不必贪恋。一切放下,方能於实相相应也。】
佛给我们讲经说法,佛教化一切众生目的在哪里?目的就在此地,让我们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本人。佛法没有别的,说来说去佛说了四十九年,就是说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搞清楚了,你就得大自在,真正是离苦得乐,你在这个世界里面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真能做得了主宰吗?当然能。为什么真能?「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作佛,那就作佛;想作菩萨,就作菩萨。这个全在自己,不在别人手上。可是现在一般凡夫迷惑颠倒,他不作佛,不作菩萨,他要去作地狱、饿鬼、畜生,你说那有什么办法?地狱、饿鬼、畜生,他实在不愿意,不愿意,他天天在造。怎么造?佛告诉我们,地狱的相怎么变现出来的?从心想生,瞋恚变出来的。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桩事情生气,这把一真法界变成地狱法界,不是别人变的,自己变自己受。饿鬼法界是贪心变的。法界,刚才说了,实在讲无量无边,哪里说人死了都作鬼?一般人讲,人死了都当鬼,我们细细想想这句话,也不无道理,你想想看哪个人不贪?所有一切妄念当中,如果贪念最重,贪念的范围最广;换句话说,他就把一真法界变成饿鬼法界,他去享受去了。
一切万事万法不是上帝造的,不是上帝在主宰。什么主宰?是我们的妄想在作主宰。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而生其心,不要生妄念,生正念。正念就是佛讲的四圣法界,这个念跟六道比,它是正念。纯正佛法界,告诉你四圣、六凡统统都舍弃,那就纯正;而生其心,是教我们生这个心。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这才叫从根本解决。所以,佛法追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明了之后,…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