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七集▪P4

  ..续本文上一页都不能超过他。他给《圆觉经》做了三个注解,《圆觉经大疏》,《圆觉经略疏》,都是他一个人做的。这是在《大藏经》经疏部分里面,诸位都能看到,他的著作很完整的保存下来。

  这是说明古人都是一门深入。一生时间很有限,不要认为我们一生的时间很长,你要这样想法,你想错了。人一生当中,诸位想想,前二十年,懵懵懂懂过去。四十岁以后,体力精神衰了,想用功很困难了。真正用功得力是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年龄。这一段时间当中,仔细去想一想,也非常短暂。每天睡眠去掉八个小时,去掉三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琐碎的事情至少也要占掉三分之一,剩下来这个时光真的是不多。如果不能充分把握住,这个时间很容易浪费掉,那叫真可惜!古德修行实在讲,他有方向、有目标。不像我们今天人,今天人学佛,茫然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为什么学佛?没事情干,无聊!这样来学佛的,他怎么会有成就?古人学佛,为了生死,为脱离六道轮回,他有目标,他有方向。所以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他就达到他的目标。过去,一般来说,真的是可以称得上太平盛世,而我们今天处的这个环境是世界大乱。乱世,那个光阴特别宝贵,一个动乱,你再想用功,机会没有了。所以我们能够有一天的安定,这一天的光阴就比什么都宝贵。如果不把时间精力用在正法上,你说那多可惜!古人明了,古人珍惜,古人善用功,这是我们要明白的,要学习的。

  《圆觉经》上这几句话说得好,「知幻即离」。什么时候离?知的时候就离了。不是知了以后再离,没有那回事情,没有先后的。这是大乘法里面所说的菩萨三慧,跟小乘法里面讲的三学不一样。「三学」戒定慧,有次第;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有次第。菩萨三慧没有次第,三慧是闻思修,诸位要晓得,闻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没有次第。如果有次第,怎么能比声闻、缘觉高明?他高明在哪里?高明在闻思修是一次完成的。闻思修这三个字,都是表法的意思。「闻」的意思是接触,不是说我们耳朵听那叫闻,不是的,接触,眼见也叫闻,耳听、鼻嗅、舌尝,接触用这个字做代表,接触叫闻。思是什么?「思」是表明了。我们通常对一桩事情要搞清楚,要想一想,思惟思惟,才能够明了,所以思代表明了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去想;你真的去想,那叫胡思乱想,那你怎么会明了!这一接触,用闻表接触;接触就明了,明了用一个思做代表;明了当然就不迷惑,不迷,用「修」做代表。修是什么?把错误修正,什么错误?迷惑是错误。所以诸位要晓得,菩萨三慧是一。这一桩事情,从这三个角度来解释,你才搞清楚,所以它是一而三,三而一,这个高明。

  从这个地方看,这是菩萨三慧。菩萨的三慧,那个慧就是戒定慧的慧。你要没有高度的智慧,你不可能一接触就明了,你不可能。你如果真正得到金刚般若 ,菩萨三慧你就有了。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接触就晓得,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想想,你这个见解,你这个看法,菩萨闻思修三慧具足。你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相续现象,绝非事实,这是智慧的观照,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接触叫闻慧,明了是思慧,不迷是修慧。你的生活是生活在三慧之中,你过的是菩萨生活,如来的生活,你不是凡夫。《圆觉经》上这几句话,就是这个境界。

  「知幻即离」,这一个知字,三慧里面闻思在这里面,即离是修慧,你这一接触,你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无知无见,你们想想这个话的意思,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面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妄想,没有执著,这就叫正知正见。假如你认为,「你们的看法错了,我这个才是正知正见」,你又迷惑了,又糊涂了,又堕无明了。《楞严经》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这一切凡夫无明从哪里来的?佛就跟他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什么?自己认为我的见解正确,我的看法正确,这就是无明,起了无明。诸位要晓得,正知正见里面,是无知无见。般若 无知,般若 是最究竟圆满的智慧,般若 是无知,有知就错了。《心经》到最后的结论,那是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讲般若 的总结论,最后是五个字「无智亦无得」。这五个字很难懂很难懂!我们今天《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无智亦无得的意思我们能够领略少分,要不讲到这个地方,这五个字可以说根本就不懂。《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万法因缘生,这就是无智亦无得的说明,无智亦无得的注解。这个地方,《圆觉经》上这几句话,真的就是宗门的直指向上,直捷了当,不作方便。不作方便就是说明直捷了当。知幻就离了,什么是幻?身心世界、一切万法,《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离是什么?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离了,那个心马上就清净了。其他大乘法门里面,还要用种种方便法,教你持戒,教你修定,教你怎样作观,种种方便;这个,直捷了当,统统用不上,这就是直指向上,丝毫委曲宛转都没有了。

  离幻即觉,这个觉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金刚经》末后这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还在后面,到后面我们再详细的说明。这个经古人就说,江味农居士讲义里面就说了好几次,《金刚经》难讲。难讲的,是在它最精要的意思都在后面,讲前半部时不能不委曲宛转,如果把后面的意思在前面都说完了,到后头就没得讲,这是它难的地方。可是全经自始至终,不但义理是一贯的,而且是前后互相照应的。经义是圆满的、是完整的,这是自古以来讲《金刚经》的人都有这个感触,不好讲。你在此地把后头意思拿来讲,叫犯下,你到下面怎么办?怎么讲法?可是后头意思要不稍稍提一点,这里讲不清楚、讲不明白。就是又要引用,又不能完全引用,这是讲者的难处。

  「离幻即觉」,这个觉跟《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那个觉是一个意思。宗门里面说,大彻大悟,这个觉就是大彻大悟。「亦无渐次」,一悟就一切悟,没有次第。这个次第常说,积小悟就成大悟,再累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这是有次第的。这个地方给你说,没有次第。没有次第,刚才讲了,上上根人,没有次第。中下根人有次第,确确实实,你要常常听经,常常读经,每天都有一点悟处,积小悟变成大悟,要累积多少年才大彻大悟,那就是有渐次的。上上根人,这是直指向上,直下承当,没有次第的。刚才说了,它的前提是理论事实真相彻底明了,而且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够相应,都能够对照得上,这样才行。不是彻底明了、彻底通达,做不到。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一切菩萨是指当时的,世尊讲经说法当时的一切菩萨们,末世众生就是把我们包括在里面。我们是不是这经上讲末世众生之一?那就得看你自己。我刚才说了,在录音机没有发明之前,那个末世众生我们未必有分。你听一遍就听懂,就记住,就能在生活上用上,这个末世众生你就有分。我们想一想,没分,我们听是听了,好像是懂了,走出讲堂又迷惑了,又老样子,那就不是这个地方末世众生的一分子。可是从录音机发明之后,我们就明了,下下根人可以转变成上上根人。什么方法?多听,薰习,用这个方法来弥补我们,把我们的根性向上提升。可是你要记住,一门深入,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你同时听个十部经,二十部经,你这一生还不是这个众生里面一分子,不可能。一部经,无论哪一部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随便哪一部经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的。你选一部,一部,功力、精神、时间都投注在一门上,一门,心是定的,它容易得定,定了就开慧。如果你不定,你的心是散乱的,就困难,纵然这一生能有成就,要拖很久的时间,不是在短时间能成就的。短时间能成就,唯一的方法是一门深入。

  念佛,佛在《无量寿经》上讲,三辈往生都是一个方式、一个方法,「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才能成就。最怕的是分心,分心就是夹杂,不可以夹杂。所以古大德当中,有很多一生就是受持一部经。受持的意思,《金刚经》上讲得很多。佛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句子说得很多。受持是要把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教训,在我们生活当中一样一样都做到,那叫受持。做不到,不叫受持。受持,不是每天把经念一遍叫受持,那个不是的,做到就受持。所以这个说法就是,大彻大悟也没有次第。

  我们今天利用科技的方法,可以把我们自己根性提升。不但提升到上上根,一定要痛下决心超过上上根。这个话实在讲并不是我们自负,我们在《无量寿经》有例可缘。《无量寿经》上「行超普贤」,这还得了!普贤菩萨是行门里面至高无上的,我们还要超过他。阿弥陀佛带头,带著我们就是走这个超越的路子。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他要作佛,要超过一切诸佛,他带著我们超越。我们今天借重科学的技术,真的能够把自己提升,做到了超越,我们就有分了。

  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依照《圆觉经》上讲的这个纲领来修行。《圆觉经》上说的这个纲领,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金刚经》说得更简单、更扼要,因为《金刚经》跟《圆觉经》比起来,文字少得太多了。《金刚经》全部经文只有五千八百多个字,《圆觉经》差不多接近两万字。这一段经文,正是此经注脚。

  此为一超直入圆顿要门。佛法的修学,贵精、贵一,一就超了,专一就超了。最怕的是夹杂,你搞二门、三门,超越就难,决定是一门。直入圆顿要门,《华严》、《法华》、《圆觉》,在祖师判教,这都是圆教的经典。圆是圆满,无论从理上讲、从事上讲,性相因果都是圆满的,没有丝毫欠缺。顿是顿超,快速,它不是渐次的。要门是最精要、最重要的法门。一切法门,无方便於此者。在一切法门当中,没有比这个更方便了。这些我们必须要晓得,是真正通达理论,明达宇宙万有的事实真相,所谓上根利智才能用得上功夫,就是功夫能用得上力。中下根性读这些经典,听这些经典,所谓种一点善根而已,用不上力。有没有一超直入圆顿要门,下下根人也用得上,用功也能得力?有,净土三经就是的,净土三经也是一超直入圆顿的大法。下下根人都行,只要你肯老实念,事理不明了不清楚没关系,一句佛号念熟了,把妄想分别执著能够压下去,就能带业往生。带的是什么业?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实真相不懂,就是带的这个去。不懂也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懂得,自然就明白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赞叹的法门,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