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就没有了,你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六道十界脱离了,进到一真法界。所以时空确实可以突破,这个不是假的。禅宗里面讲粉碎时空,那个不是夸大的话,也不是比喻,是事实。时间跟空间都可以突破的,为什么可以突破?因为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梦醒之后晓得全是空的,在梦中的时候以为是有。修行人之可贵,就希望在梦中自己晓得在作梦,这是他的功夫。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度化众生,他是清楚的,他在作梦,自己晓得在作梦。我们这些人一块在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把梦当作真的。他跟我们一起作梦,他晓得他在作梦,这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

  【学佛首须信此,入道乃得其门。】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因为科技的发达,印刷术的便利,学佛已经变成社会上很时髦的风气。有没有入门?没有,都变成门外汉。不但没入门,把佛法学错了,搞偏差了,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不能入门?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金刚经》正是江味农老居士所说的话,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金刚经》很不好讲,唐朝中叶以后一般讲经法师最怕的是讲《金刚经》。为什么怕讲?怕人家听了会错意思。错会了意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所以要讲一定要细讲,不能含糊笼统。含糊笼统都认为什么?《金刚经》一切讲空,什么都没有了,那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就坏了,就把这个意思完全讲错了。

  要晓得,《金刚经》显示的正意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什么?所有一切虚幻之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变现的?因果变现的。你承认不承认眼前一些境界存在?你只要承认这个,你就得承认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佛教给你应无所住。心要清净,无论什么事情,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为什么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佛在此地讲得很清楚,佛法也是因缘生的,所以佛法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法也是「即非是名」,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佛在此地明白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这才晓得无住是不放在心上,不可以有这个牵挂。佛法尚且不能挂在心上,何况其他的!统统是假的。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假相它有,它不是无,所以教你而生其心,道理在此地。无住,不住有;生心,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这叫菩萨道,这是大乘法里常讲的中道,两边不住。因此心地清净,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真诚热心,他并不消极,表现的比一般世间人更积极、更美满。这是讲:你要不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真正相信,你不得其门而入。此地入道、入门,这个门道的标准相当高,不是普通的标准,是法身大士的标准,圆教初住菩萨的标准,此地讲入道跟入门是这个标准。

  【妄心之起,即由正念之松。】

  妄心怎么起来的?我们不往深处说,也不必往高位次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境界,现前在日常生活当中。过去我们不晓得什么叫正念,这一次在《金刚经》上这样讲过,知道什么叫正念。抓住《金刚经》上的两句话,正念就分明了。哪两句话?三心不可得、诸法空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都知道肯定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这个念是正念。你的心多清净,你不会染著。但是这个念头一松,麻烦来了,老毛病、老习气立刻就现行,又打妄想,又分别执著了,一松就不行。什么叫用功?这叫用功夫,松不得,这叫观照。念佛人时时刻刻提起这一句佛号,可是这一句佛号提起来,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晓得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这个佛号才管用,功夫才得力。如果不晓得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一句阿弥陀佛,念头里面还贪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佛号虽然念,念得再多,没有功夫,不得力。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少?放不下!不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空的、假的,最贴近的这个身心是假的、空的,不可得。要在这里看透,这看破了;要在这个地方放下,彻底放下,真放下了。

  如果在这一句里面提不起正念,《金刚经》上句子很多,句句都可以拿来做我们观照的正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常作如是观,行!这是正念。然后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因为你晓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个心就凉了;凉了就醒过来了,清醒了。这一句话提醒你,让你头脑清新不再迷惑;再一句佛号求生净土,决定往生。往生不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是无比的希有殊胜。要知道我们在六道轮回,无量劫以来都搞生死轮回,来生还要继续搞吗?想想这一生,哪一桩事情称心如意?跟这一切众生往来,都是冤家债主。说实在的话,没有报恩的,都是报怨的;没有还债的,都是讨债的。跟这些众生怨愈结愈深,债务愈搞愈麻烦,往后的日子愈来愈不好过。你要真正想到这个事实,赶快跑。跑的方法,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赶紧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这是唯一的一条生路。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一门,无量法门只有这一门,你能够真正逃得掉的,其他的法门虽然好,门槛太高,你不见得有效;换句话说,纵然勤苦的修学,你还是逃不掉。原因在哪里?见思烦恼能不能断?这是根本的一个原理。不管修学哪个法门,见思烦恼不断,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是烦恼障,烦恼障破掉了,脱离六道轮回,所知障破掉,脱离十法界。这个二障很不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是个明白人,知道事实真相,暂时把它放下,念佛就带业往生,见思烦恼不断也行。不断见思烦恼能逃得出去,只有这一条路;除这一条路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条路。所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赞叹,道理就在此地。

  由此可知,正念不能松,要提高警觉,高度的警觉。这一松怎么样?这一生出离六道的机会又失掉了,这是真正可怕,世间没有比这个事情可怕。生死不可怕,这个才真叫可怕,所以决定松不得。印光大师不但劝人,自己修行也如此,常常把死贴在额头。我到苏州看印光法师的关房,他老人家晚年都住在那个地方。那个房子很简陋,小佛堂一点点大,里面什么陈设都没有,听说就保持印光法师原来那个样子,都没有动。小佛堂很简单,供的一个佛像,佛像上面,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一个字:死。警惕自己,死到临头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叫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什么叫老实?一切放下才叫老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身心世界有一丝毫没有放下,不老实。念佛是念佛了,不老实念佛,这个往生就不可靠了。所以老实的标准,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正明了三心不可得,万法皆空,都放下了,放下就没事了,这就真老实;还有事,不老实。问你有没有事情?我还有事,不老实;没事才老实。你们想想:自己到底还有没有事?往生自己有没有把握?这是我们讲到此地,正念。

  【正念提起,妄念便无。】

  妄念无,就是我刚才讲的,没事了,有事都是妄念。正念是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念提起,妄念便无。

  【乃自然之理,并非奇特。】

  这个一点不希奇,自自然然的。由此可知,凡是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断掉的,都是正念提不起来,功夫不得力。

  【知幻即离,离即知幻,非两事也。】

  这两句话是《圆觉经》上说的,我们前面也念过。幻是假的,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知道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你就再不执著了。可以受用,绝对不放在心上,你说那个多自在!就跟作梦一样,梦里面有好吃的可以照吃,有好玩的可以照玩,决定不执著,为什么?假的、空的,所以在这里面苦乐忧喜舍的受都没有,它不是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只要你知幻,你心就清净了。「离」就是心里头离妄想分别执著的念头,这个念头没有了;不是叫你离开事,事没有妨碍。清凉在《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妨碍,碍的是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碍事。

  离是离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心地清净了。离才真正知道是幻。你知道幻,你一定离了,心清净了,离的时候才真正知道这是幻。有一些人,我们也不能怪他,他说的话也不是故意打妄语,他是一种误会,说:「这个事情我真的知道,真看破了,但是我还是放不下。」诸位要晓得,真看破就放下了,真放下就看破了,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看破容易,放下难!」这种话说起来似是而非,这个不是真的事实。真正的事实,看破、放下是一桩事情。此地讲,「知」就是看破,「离」就是放下,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谈起来,「佛教我都懂」,他就放不下;换句话说,他没懂,没懂自己以为懂了,是这么回事情。这在佛法里面叫做增上慢,并不是真正的傲慢,他是误会,以为他自己懂得,其实他真的没有懂。佛法的修学,实实在在不容易!所以老师教一个学生,谈何容易!学生想找一个老师,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难!老师要找一个学生,比学生找个老师还难。师资道合,这是自古以来非常希有难逢,那叫真正生欢喜,志同道合,不容易!在佛法讲,是无量劫的因缘,不是偶尔遇到的。我们一般讲,他真正投缘。《圆觉经》上讲的知幻跟即离,要晓得它是一桩事情,我们通常讲看破、放下,确确实实是一桩事情,非两事也。

  【此是除妄最直捷、最扼要之方法。】

  《圆觉经》上这两句说的也是干净俐落、简单明了,可以用它来做《金刚经》的注解。妄想分别执著难除,实实在在说,除妄想分别执著容易,以前孙中山先生讲「知难行易」,这是孙文学说里面中心的一个纲领。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我们就常常谈这个问题,佛法的修学是知难行易。怎么说行易?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常常讲经说法,听众当中有些人听不到一半就证果,可见得它容易。难在哪里?难在知。的的确确是在知,做太容易了。实在讲,放下很容易,你为什么放下那么难?你知得不透彻,你没有真的知道。你要是真的知道,放下太容易了。佛法在行不难,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实际上的例子,在经典里面,在古德修行传记里面、语录里面,我们都能够得到证明。五逆十恶的罪,这是造极重之罪,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阿闍世王子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勾结,破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罪造尽了。死的时候,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他到那个时候才后悔。地狱相现前才后悔,这是他过去生中善根力量很深厚,所以在那一刹那他还来得及,他知道自己真的错了,真心忏悔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他到西方去了。去的是什么品位?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上品中生。我们吓了一跳,品位怎么那么高?以后才知道,念佛往生是两种方式,一个是平常我们念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临命终时忏悔往生的。看他忏悔的力量,他那个往生,九品也有上上品,也有下下品,忏悔的力量。他是真诚心彻底忏悔,那个品位一下就拉上去。所以行容易,不难!难在知,知难行易。

  【时时如此觉照,不少放逸,我见从何而起耶。】

  这句句都是真实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