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稍稍体会到,你怎么会得到受用?你真正明白了,体会了,你的心平了,什么妄念都没有了。为什么?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都不可得。万法皆空,佛告诉我们,因果不空。因果是什么?识,就是唯识家讲「唯识」,唯识是真的,识是念头,念头就是因缘,底下就变相,把相改变了那是果,所以因果不空。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你生善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是善心,显示出来一真法界、四圣法界。你如果有分别妄想执著,你变的是六道凡夫的法界。这个现相就是你那个念头变现出来的,相虽然是刹那生灭,决定不存在,但是它有个相续相,让你感觉到好像有这么回事情,就好像作梦梦中境界一样。
佛教给我们,不单是我们现在这一生,十法界都是梦幻泡影。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有为法,不限於六道,不限於我们这个人间。十法界都是有为法,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确确实实「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在十法界里,你心怎么会不清净?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超越十法界。虽超越十法界,我这个身体还在十法界,这叫什么?佛经上叫「有余依涅槃」。超越十法界就是证大涅槃,身体还在,有余,有余依涅槃。这个时候这个身体就跟诸佛菩萨一样,在这个法界里游戏神通,没有十法界的依报。留这个身体在十法界看戏,看这些芸芸众生在表演,看他们起心动念,看他们造业轮回,生起大慈悲心来帮助他们,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就是佛菩萨的事业。那个转变,说实实在在话,刹那之间。
如何能契入这个境界?今天我们在经上看懂了,我们听明白了,一定要在生活上去观照。你要不在生活上兑现,没有用。一切境缘之中,一切时、一切境缘之中,六根接触,我们就晓得这个现相是怎么一回事情,马上就知道。正如同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画面摆在那里,我们晓得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画面。所以我们用清净心,不分别、不执著,面对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的真相你才完全能看出来。你要是起心动念搅和到里面去了,那就坏了,那个真相你就完全看不出来,你就迷了。所以决定不能够搅和在里头,要置身於事外才行。不但六道里头我不搅和,十法界我也不搅和在里面,这才是真正修学《金刚般若 》。末后这两大段的经文,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非常非常的重要,显示出身心世界莫非幻化。我们真把它搞清楚了,真正搞明白了。眼前这个境界确实是幻化的,确实是空寂的;「空」是讲相,相是空的,「寂」是讲性,性自平等。
【凡夫执身为我,执世界为我所。我及我所,皆起於见。故身与世界,是所执。见,是能执。而三段经义,显明能执所执之相俱空,。并能空所空之念亦空,是之谓诸法空相。亦即发挥不生法相,法相本无之义也。】
这个意思就更深入一层,更透彻了。六道凡夫都执著身是我,身外的,我所有的,世界是我所有的,换句话说,这一切生活环境是我所有的,这个执著非常坚固,我、我所。执著的根源是我见,我见是属於妄想。身跟世界是所执,这个意思就深了,那个见、念头是能执。《金刚经》后面这一段经文,说三心不可得是破见,你能够见的那个念头不可得。你所执著的身体,佛的报身,佛举这个来说明身体;讲微尘、讲世界,说明你所执的那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说明事实真相是能执、所执的相都是空的。不但能执、所执的相是空的,你能够执著的那个念头也是空的,那是个妄念,清净心中没有这个东西。这个念就是我见,我见发展成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是能执,相是所执。不但相是空的,见也是空的,这称之为诸法空相。你真的了解,真的明白,真能够体会到,就知道前面所说的,经文里面讲的「不生法相」。不生法相这一句,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不生不灭。「法相本无之义」,从这两大段经文里面完全显示出来。我们再看底下总结,「结成不生」,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正宗分末后的一段,这是总结全经。正明不生,看这一小段:
经【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不生法相,在这里说出来了,这就是说明法相本无的意思,彻底显露出来了,这真正讲到了究竟圆满。我们看注解。《金刚经》义理的确很深,如果没有详细的注解,详细的解说,读《金刚经》的人虽然很多,明了《金刚经》意思的人很少。意思不明,他提不起观照的功夫,他怎么能得受用?所以说老实话,不如念佛。但是对这个意思彻底明了的话,真的受用很大。对念佛的帮助也太大了,念佛往生,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这是帮很大的忙。
【经初所说发广大心、起广大行、不取法与非法之相,乃至发心不住、得果不住、不住亦不住,必如是知见信解,方为通达无我法。故曰应如是知见信解,不生法相。正所以显示发菩提心,必应如是,乃为菩提心。】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发菩提心的标准实在是很高。通常我们把发菩提心挂在嘴唇上,那是嘴唇上的菩提心;不是那么容易,这个地方才是发菩提心的标准。菩提心如果真的一发出来,就超越十法界。菩提心是正觉,没有迷惑。《金刚经》的境界,这是前面我说过的,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他们的境界。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那是什么地位的菩萨?就是发菩提心的菩萨,这个心一发,就是发心住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称之为法身大士。所以那个心是广大心。
心怎么广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这个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才这么大。心里面一有分别,心就小了;有分别就画格子、画界限,就不能尽虚空遍法界。一分别,平等就没有了;一执著,清净就没有了。离开执著,得清净心;离开分别,得平等心。清净、平等才是广大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我们要想作菩萨,要想真正明心见性,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你要真正离开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是大障碍,分别执著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
分别执著都是属於妄想,为什么不舍掉?没有办法舍掉,前面说过,是因为对於眼前这些境界的真相不了解,误以为身是真的、外面境界是实在的,所以起分别执著。现在晓得这个身是空的,外面境界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境界是什么?我们现在明白了,它的真相是业因果报刹那亿万分之一秒的生灭相续现相,这是十法界的真相。要念念记住,不能一刻忘掉,一忘掉就迷惑了,就又堕落,这教你要时时提起观照功夫。眼前境界顺境也是假的,逆境也是假的。顺境没有欢喜,假的,当体即空!逆境也不生烦恼,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看,顺逆平等了。顺逆之相虽然不一样,你的感受是平等的,你的受平等,你的觉观平等,受用平等,这就是得真实的受用。你在这里面得清净心、平等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你得的是这个。身心世界再不会把它挂在心上,换句话说,你已经脱离六道轮回的生活,已经超越四圣法界的生活,你过的这个生活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生活,那怎么会一样?这是广大心、广大行。
不取法与非法之相,法是法相,非法是空相,空有两边都不取了。凡夫取法相,在六道里面不能超越欲界、色界,欲界、色界是法相。如果不取法相,取了非法相,取了空,他只能到四空天去往生,出不了六道轮回。四空天人是著在空,欲界、色界是执著有。执著有错了,执著空也错了,这是讲三界之内。三界之外,是讲修行人、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三界之外学佛,执著佛法有,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怎么来的?执著有来的,有佛法、有菩萨、有佛道可成。如果在佛法里面执著空,那就变成阿罗汉,变成辟支佛,证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空,所以佛说二乘人堕无为坑,这是执著空相的。大乘菩萨空有两边不著,这才能超越十法界。要晓得,四圣法界,我们讲权教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为什么不能超越十法界?他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道理在此地。这是说明法相跟非法相都不能住,都不能执著。
乃至发心不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发心不住发心的相,真发心了,并没有以为「我发了菩提心」。发菩提心不著发菩提心的相,证果不著证果的相,不但法身大士不著证果的相,这一次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连小乘须陀洹都不著得须陀洹的相。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小乘还著相,现在在这里看到,原来须陀洹也不著得须陀洹的相。为什么他是小乘?他没有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经上有一句话说明这个事实,「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不著,两边不著。两边不著它有等级不同,像须陀洹两边是不著,浅,功夫浅,那个不著的功夫是刚刚得力,这是小乘须陀洹。往上去再进一步,他这个不著的功夫比较深,功夫更得力,大、小乘果位层次这么多,都是无为法,统统都是离四相、离四见。离四相、离四见,那个功夫程度不一样,所以才有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小乘四果四向的差别,这是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经上明白告诉我们,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执著我还可以能够证果,没这回事情。这是我们在此地看到的,小乘初果都不可以,都不会执著得果这个相。现在我们常常在各个地区都听到,有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证阿罗汉,什么佛再来的,我看都著了相。用《金刚经》的标准来观察,是真的或假的,马脚都露出来了;真的,决定不著相。不住亦不住,连那个不住的念头都没有。刚才说了,有一个不住的念头,他已经住了。不住的念头都没有。
「必如是知见信解」,如是知,如是见。知,用现代话来讲,想法,见是看法,必须这个想法、这种看法信解。实在我们这个说法很难,意思说不出。我们讲个看法、想法,已经著了相,已经落在四见里头,落在四见四相里头。有这么一个意思,决定没有四相四见的念头,要这样的知见信解,方为通达无我法,无我法是究竟圆满的佛法。
法相宗上讲的二无我,有许多同学虽然不是专门学相宗,相宗的常识必须要有。相宗最基本的一本论典就是《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实际上就是解释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无我法就是一切法无我,《百法》就是解释这一句话。而实实在在这一句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得更清楚。《瑜伽师地论》是用六百六十法来说明一切法。一切法他把它分类,分成六百六十类。天亲菩萨看到六百六十法太多,初学的人受不了,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由此可知,百法是六百六十法的纲领,《百法明门论》是入《瑜伽师地论》的基础,等於是《瑜伽师地论》的先修班,先把纲领提出来给你讲。《百法》里面分为五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前面四种都是有为法,前面四种归纳起来有九十四法,无为法是六个无为法。这九十四法展开,就是一切法。一切法说明什么?说明无我。《瑜伽师地论》讲得详细,《金刚经》讲得简单,言语文字有简略广衍的不同,里头的意思完全一样,并没有说《金刚经》讲得就少一些,《瑜伽师地论》讲得多一些,没有,一样圆满。一个是讲得简单扼要,一个是详细的来分析。这叫通达无我法。如果证得无我,这问题解决了,你超越十法界了。
「故曰应如是知见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在此地做总结,前面讲的已经相当详细,相当透彻了。确确实实不生法相,如果你要契入不生法相,那就恭喜你,你已经证得无生法忍。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念的「花开见佛悟无生」,悟的什么?悟的不生法相。也就是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现象,你真的看到了,真的明了了,你证得了,你这个果位就是无生忍的菩萨。
「正所以显示发菩提心,必应如是」,这是说明发菩提心的标准,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那才是真正发菩提心,真发菩提心的菩萨。刚才讲了,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是《金刚经》上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标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