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以言说、名字是方便,是方法、是手段,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错了。要是不执著,都对,没有一样不对。

  【念不起时,便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这两句话禅宗里常常用。多少禅堂匾额上就写这四个字,「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灵光是自性般若 的智慧光明,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初见五祖忍和尚讲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灵光独耀。他是这个境界,他不生烦恼,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他透出来的是智慧光明。「根尘」,根就是我见,尘就是我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见四相。「脱」是离开了,「迥」是远远的离开。远离四见四相,所以自性般若 光明独耀。

  【总之,有照、有觉,俱名障碍。】

  佛教给我们要有觉、要有照,那是什么?我们现在连觉照都没有,所以教你要有觉有照。有觉有照是初学,觉照得力了,那个觉照的念头不能要,要就出不了十法界。有觉有照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十法界。但是要是无觉无照,六道轮回都出不去。你在六道里面有觉有照,可以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到最后的时候,那个觉照的念头也没有了,就出十法界。我们读这个经,有觉有照俱名障碍,我们现在要觉要照,这个非常重要。

  【此经是名我见之义,亦复如是。】

  说是名我见,里头就含著有这个意思,含著有觉有照是障碍。

  【我见亦是缘生,自性本来无也。】

  自性清净心中确确实实本来无一物,不但这个东西没有,它是缘生的,连那个缘也没有,我们讲「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不觉,自性里头也没有。

  【善用功者,必须一离到底,断则顿断,此是名我见之修功也。】

  离就是放下的意思。放下要彻底的放下,这个放下是讲心里上的放下;换句话说,心里面决定不能有一丝毫的妄想,不能有一丝毫的牵挂。你有牵挂,你有忧虑,你没有放下。世间法放下了,我现在还念著阿弥陀佛,还想求往生极乐世界,你还没有放下。必须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放下,那你就是成了究竟圆满佛。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佛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叫我们把其他的统统放下,单单去执著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法就叫做带业往生。什么是业?心里有阿弥陀佛就叫业。带著这个业往生,这个行,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什么道理?这个经前面我们讲得太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就变极乐世界,一切法从心想生,理论的依据在此地。这种说法,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唯识所变就是从心想生,这是基本的原理。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金刚经》用的方法跟净土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它的方法是顿断,立刻就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所以这个法门,惠能大师讲这是度上上根人的。上上根以下没有分,他是接引上上根人的,不是普通的大乘法,普通大乘人做不到。这是说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修学功夫。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圆觉经云:一切诸佛,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这一段经文是说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当然一切诸佛修行成佛,法门不尽相同,无量无边的法门,它怎么会相同?方法也不一样,可是原理原则决定是相同的。这个地方从总原则、总纲领上说,都是依圆照清净觉相。照就是觉照,清净觉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觉相。永断无明,根本无明都破了,这样才成佛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是这样成佛的;换句话说,圆照的方法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但是统统都是圆照。照的是什么东西?照的是清净觉相。《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清净觉相。

  【此中修功,正是圆照清净觉相。】

  这个地方讲修功,就是前面讲的除我见,经文上「是名我见等」,这种修行功夫,跟《圆觉经》上讲的「圆照清净觉相」是相同的。

  【故能无明我见,一断永断。】

  他把阿赖耶识的见分,我见、四见是阿赖耶的见分,四相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从哪里来的?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是能变,相分是所变。见分是识,相分是相,是现相。唯识家著重在识,唯独识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这个说法没有达到究竟,为什么?究竟法,识也是假的,也是因缘生法。如何能转识成智?用《金刚经》的方法,要达到相宗的目标非常快速。相宗达到这个目标很困难,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金刚经》的方法真是快刀斩乱麻,非常快速,顿断。他为什么能够顿断?他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透彻;换句话说,他能够一下子真的就放下,不是修其他法门放下一些还留一些,慢慢的放,他是整个彻底放下了。这就是他对於事实真相彻底明了,所以才能够彻底放下。一断永断,《金刚般若 》的方法就是圆照。「岂不妙乎,岂不要乎」,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尤其是重要,尤其是妙。

  【依此起修,便得受用。】

  这个受用是真实的受用。但是这种真实受用,我们一般人很难体会。为什么没有法子体会?没有亲自尝到这个味道。这是宗门里面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饮到,你怎么晓得?这一杯水我说热,我说冷,这个冷热你想像不到的,你没有尝到。你必须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真的入这个境界,那个味道你才能享受到。真实自在,彻底放下了。不能有一丝毫牵挂,这个对一般人来讲当然难!牵肠挂肚事情太多了,你叫他放,可以放下一部分,但是总还要留一部分。彻底放下,谈何容易!做不到,底下讲:

  【如若不会,则请老实念无量寿清净平等觉,二妙俱足矣。】

  实在放不下,你就抓住阿弥陀佛,这个也行,叫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金刚般若 三昧也很快就证得,这是事实。用这个方法,《金刚经》上要妙这两种你也能够得到。

  【此约我见明离亦离一大段,显示不垢不净之义。】

  这是一大科、一大段,就我见来说明,离的念头也不能有。佛教给我们要离相,离的念头不能有;有离的念头,还是离得不干不净,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这一大段显示出前面所讲不垢不净的意思。

  【我见,这是垢秽,这是不清净。离我见,这是清净。】

  但是诸位要晓得,染净对立的那个净,就不是真的清净。那是什么?比较,两个比较一下,这个清净。那不是真的清净,真的清净,净也没有了,净也要离,才是真正清净。底下讲:

  【而清净自性之净,乃是垢净俱无。】

  染净都不能有,所谓是不垢不净,垢跟净统统没有。

  【故离我见者,离亦应离。若存一能离所离,我见终未尽净也。】

  说实在话,我见并没有离,你还落在二边,还落在能所里面,能所就是二法。

  【诸法空相下三段】

  到这个地方总结这一大段的经文。

  【初约身明义】

  佛举他的报身来说明空相。佛的报身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何况菩萨以下所得的身相,哪有真的?佛举他自己的报身来说。如果佛举六道身来说,你这个身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我们会想:佛的身大概是真的,大概是可得。所以他举他自己的报身来说,告诉我们: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

  【次约世界明义】

  在世界里面讲了两小段,一个讲微尘,微尘即非微尘,世界即非世界,这就是讲物质的现象。物质现象里面最小的是微尘,大的是世界,说一个大,说一个小,也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身心世界如梦幻泡影。后头一段:

  【约妄心明义】

  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合此三段,正是显示身心世界莫非幻化,一切空相,性自平等之义。】

  这一段经文含义非常之深、非常之广。不但在事相上告诉你,本来面目、真相是怎么回事情,而且就在事相里发挥心性,让你在这些幻相当中见性。相极不平等,特别是十法界,可是你了解这一切现相的真相,你就晓得极不平等里面看出来它是平等的。刚才讲,从体性上看,它是平等的;从它演变过程上看,它是平等的;虽然现相不平等,现相为什么不平等?业因不平等。这是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的重要;因为相不会灭,相会变。说实在的话,人不是死了就了(ㄌ一ㄠˇ),没有这回事情。人死了,他又投胎去了,这一投胎,他这个身相就变了,所以相会变。人死了以后六道投胎,那是大的改变。实实在在讲,我们现在在此地,刹那在改变,没有一个是不变的,这个一定要懂得。你晓得它刹那在变,你才晓得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我上一次举照相摄影,开智慧,你从这里面就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就能够做证明。佛给我们讲所有现相是相续相,不是真的,根本不存在。我们用摄影机来照日常生活活动的相,我们用普通一般八厘米小的电影摄影机。一秒钟拍这个片子二十四张,镜头开关二十四次。可是你要懂得,一秒钟的二十四分之一,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张底片。这一张底片照下来之后,永远再照不到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相就过去了,不会再来了。再照第二张,第二张它也过去了。这不过才二十四分之一秒,这么一个速度。现在高级的摄影机,它的快门可以达到五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我们才明了佛在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才知道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不灭?因为生灭同时。所以我们领悟到《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懂得佛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什么回事情?亿万分之一秒,那个生灭的速度。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能看出它生灭?看不出来。所以生灭可以讲是同时;生灭同时,那就是不生不灭,这是事实真相。佛法界、众生法界、地狱法界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所以,一切法都不可得。

  「一切空相,性自平等」,这两句话完全是事实。经上这些文句,意思实在讲是无限的深广。你要是不能…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