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二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生灭的相续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所有一切妄想,从根给你拔掉了。你这个事实真相一明了,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没有了,即离。由此可知,知是看破,离是放下,看破跟放下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先看破再放下,先放下再看破,你永远没有放下,永远也没有看破。《圆觉经》上这两句话好,妙极了!《金刚经》前面跟我们讲「非一非异」,经义一合起来看,这个意思多明显。也正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谓「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看破跟放下是一不是二,不是二法,把看破跟放下说成是二,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是你永远也不会看破,你永远也不会放下;如果你知道这是一,这个境界你就契入。知幻即离,知跟离是一。离幻即觉,离跟觉也是一。觉就不迷了,觉就是佛菩萨。这就是说明,离幻你就是佛菩萨。

  下面我们用更粗浅的话来说,大家更容易明了。遇缘,这个缘里面包括非常广泛。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叫缘。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统统包括在里面。遇到佛,也是这个看法;遇到鬼,也是这个看法。为什么?是一不是二。你把佛跟鬼分成两个,你就迷了,你就堕到二法里头去了。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一,为什么是一?这个经讲到此地,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体会。从理上讲,都是自性变现的,万法归一,一个自性变现的,体是一个。理上讲,一切万法不二,所以大乘法讲「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从事上讲,佛的相也好,鬼的相也好,都是业因果报刹那的相续相,这从事上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从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也是一,它也不是二。无论从事上、从理上都归到一。我们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说看破放下谈何容易!怎么肯舍得放下?所以必须真正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而后遇缘,你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

  所有一切境缘里面,佛现前了,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妖魔鬼怪现前了,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真的觉悟了。凡夫之人,所以佛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现前?佛一现前,这还得了!马上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见到佛,我的功夫不错!」你看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大风大浪就起来。佛晓得你没有功夫,没有定力,好不容易心才清净一点点,佛一现相,马上大风大浪就把你那一点定力都破坏光了,所以佛也不来现前,这是佛的慈悲。什么时候你见佛?在一切境界相里,心平等,心清净了,这个时候佛现前。就跟学校老师教学生,学生成绩差不多了,再给他考试,他功夫不到不考他,考他没有用处,考都得零分,那有什么意思?必须看他用功用得差不多,再来考一考他。我们现在功夫都没有,佛一来考都得零分,佛知道我们这个状况,干脆不来了。这种对待境界,即是离幻即觉。这是第二个意思。

  【此二义,极要极要。】

  十七跟十八这两条,非常重要!

  【除我见之修功,莫妙於此。】

  我们把前面所说的,归纳到最后这一句,就是一切时、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面对的时候都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离幻即觉,这就是除我见的妙法。诸位要晓得,我见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虚幻根源,《金刚经》末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的根源就是我见,我见要除了,十法界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没有,变成什么境界?一真法界,就恢复到一真法界。禅宗里面说,恢复到自己本来面目。诸位要晓得,本来面目就是一真法界。有我见,变成了十法界,执著我见就变成六道轮回,十法界、六道是这么来的。《金刚经》教给我们,真的是从根本修,从根本上把这个病根拔除。

  【若不依此,永不能除】

  这个话说得并不过分,确实是如此,你要是不依照这个纲领,我见很难拔除。自古以来多少修行人,有能力出三界,没有能力出十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如果依天台家的说法,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出不了十法界。原因在什么地方?我见没有彻底拔除。所以他作菩萨、作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不能提升到一真法界。

  【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

  这一段也是《圆觉经》的经文。这个经文实在讲非常之妙,妙极了!

  【此八句中,初二句为主。即不起二字为主。下六句,是展转释义,解释它的意思,说明不起之所以然,什么叫不起。必如此,方为真不起。】

  「不起」两个字的意思很深很广,也很不好懂。底下这六句,给我们解释出来,什么叫不起,举出这个例子来说。其实也不出前面这四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能把这四句十二个字做到,《圆觉经》上这一段你就全部都做到。

  居一切时,一切时里面当然包括一切处,当然包括一切境缘,就是一切物质环境与人事环境,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不起妄念。妄念就是前面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是妄念,此地就是一个妄念统统包括尽了。下面解释什么叫不起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平常我们有念头,起心动念,这个念头要不要去灭它?你要想灭那个念头,又加一个妄念,你能灭得了它吗?我妄念很多,我要把妄念灭掉,你是妄念上再加妄念,你决定灭不了妄念;不理它,妄念就没有了。

  初学佛的人遇到这种状况很多,特别在念佛的时候,大家在一块共修念佛止静,完了之后回来,「法师,我不念佛没有妄念,我这一念佛,妄念不晓得有多少?」吓得不敢念佛了。其实他这个想法错了,不念佛的时候就有这么多妄念。不念佛的时候,你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妄念息灭掉,你没想到,这一念佛,要用佛号把妄念息灭掉,才发现有这么多妄念。不是你念佛念出来这么多妄念,不是的,是你念佛的时候才发现。你想静一静,坐下来静一静,发现有这么多妄念;发现之后怎么样?不要理它,没事!妄念自自然然就少,就息掉。你要是「我有这么多妄念,这可不得了!」那妄念不是愈来愈多?你在培养妄念。这里教给你,於诸妄念亦不理,就是不要理它就完了。用自己的功夫,参禅继续不断用参禅的功夫,念佛就用念佛的功夫,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没关系,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根本不理会妄想,这样妄想就愈来愈少,佛号就愈来愈得力了。要用这个方法,不要怕妄念,妄念原本就是那么多,不是念出来的,是你发现而已,不必去照顾它。道场常常教人,你要照顾话头。你念佛的时候要照顾佛号,不要去照顾妄想,这个非常重要。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眼前这个境界,不必样样都打听,样样都知道,这个事情是找麻烦。古德常讲,「知事少时烦恼少」,知道的事情少,烦恼少。换句话说,你知道的事情多,你的烦恼就多,你何必要自己找烦恼?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知道最好。「识人多处是非多」,交际应酬没有好处,认识人多,是非就多。不需要认识的人,不必打交道。所以教你能够省心,修行人总要烦恼少、是非少,你心才能静得下来,才能够定得下来,这都是在严持戒律之中。

  古时候的道场,多半建立在深山当中,也就是说,你想到那个道场去,走路都很困难。它的目标?你要不是真正为修道,最好你不要来,不要来扰乱,是这个意思,那是真正修道的地方。住在道场上,人也不出门的,它有它的界线,有它的范围。像过去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共修,三十年不出界线。他那个界线是道场旁边有个小溪,小溪那里有一个小桥,他不过桥的。三十年没有离开道场,他心清净。山下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不晓得,所以他们的日子是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你看那个心多清净!

  现在修行困难,纵然住在高高的山上,上面架起无线电,还听到广播,还看到电视,世界上什么事情他都知道,你说这怎么行?他那个心是动的,他静不下来。所以真正修道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不要听广播,每天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他心是静的。现在用这种方法修行的人没了,这就讲为什么我们的功夫比不上古人,道理就在此地。实在讲,理也不清楚,也不透彻,外面这些报纸、杂志、广播,这都是诱惑,外缘不好,诱惑你,叫你起心动念。我们是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在那里挑拨,就是叫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了,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这是说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无了知,不辨真实。」给诸位说,不辨真实就是真实。你要一辨真实,就变成虚妄。为什么变成虚妄?真实里夹杂著妄想,就变成虚妄。离开知见,法法皆真,没有一法不真。《金刚经》讲到后半部,法法皆是,皆是什么?皆是真如,法法皆是。你加一丝毫意思在里面,法法皆非。《金刚经》前半部都说法法皆非,都不是,没有一样是的,全部否定掉;到后半部又反过来了,后半部是法法皆是。为什么?你已经离相离见了。离相离见,法法皆是;著相著见,法法皆非。所以法相里没有是非。诸位一定要知道,一切法相里面,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真妄,什么都没有。是非、善恶、真妄从哪里来的?都是妄想里头生的。离开妄想,这个东西统统没有了,这是一定要晓得真实的道理。

  这八句的意思明白了,就晓得不起妄念应该怎样修学。这是说明不起妄念的所以然,这才是真不起。连「不起」这个念头也没有,若有这个念头,起了,用我们前面讲的,「我对境界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他已经起心动念了。「我不分别、不执著」,你已经分别执著了。这是说法的难处,诸位要会听。所以叫你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你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所…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