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一六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16
请掀开经本二百六十八面,第一行:
【当知不取,即是离相。云何方能不取。《圆觉经》云∶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这一段是《圆觉经》上的经文。我们把底下这几句念完:
【细究此段经义,可见离相功夫,全在坚持。坚持者,强制之谓也。此层功夫,诚不可少。不然,无始来取相习气,何能除之。】
佛在《圆觉经》上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实在讲这个方法是过去一切诸佛修行证果的经验之谈。离相的确是一桩很难的事情,这个我们在前面曾经讨论过,它的困难就是妄想执著,是我们无始劫以来养成的习气,这个习气的根太深,所以我们虽然晓得它是虚幻的,晓得它不是真实的,可是依旧没有办法把它断除。如果不离,我们在佛法修学上就谈不上功夫,当然更谈不上得力。由此可知,佛在经上常讲,我们修行是无量劫来,决不是一世、二世,是无量世。像佛在《无量寿经》说阿闍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善根当然非常深厚。供养四百亿佛,在世尊法会当中那个情形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为什么这样深厚的善根还是不能成就?归根结柢就是离相离见太难了,这也是我们今天毛病之所在。《金刚般若 》讲到最后,就是教我们不取相,教给我们如如不动。能够不取於相,自然就如如不动。不取就是离相,相要怎么离法?怎样才不取?《圆觉经》上这一段,是诸佛的经验之谈,提供给我们做参考。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一切菩萨,是世尊当年讲经说法,参加法会的这些菩萨们,一直到世尊末法时期的众生。我们今天是在末法时期,这句话也包括我们在内。要想修行证果,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一句就是讲六道、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实在的,这个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决定是虚妄的,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佛教给我们应当远离。
由坚持远离心故,这个关键就在坚持两个字,要坚持到底,决定不能够放松,要坚持远离,远离就是放下。这桩事情难,难一定要做。要知道不做就不行,不做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没有办法脱离十法界。要想出离轮回,出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一定要坚持远离,也就是一定要放下。
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这个离,离相,这里教给我们有层次、有步骤,这样做起来比较容易。先放下什么?身外之物。一切虚幻妄境界,这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能放下,那个心也不是真的,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心,这个心是个妄心,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记住就是不取,就是不执著。我们能够思惟想像的这个心,也是梦幻泡影。前面世尊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起心动念的心,有过去、现在、未来,这叫三际心不可得,要远离,也就是要把它放下。
远离为幻,远离这个念头也不是真的,真心本性里面也找不到远离这么一念,这一念也要不得,远离也要远离,也不能有,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这就是所谓彻底放下,放下还要放下,再放下,再放下,放到没有东西可放了,自性就现前。「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到没有东西再离了,梦幻泡影就没有了。这个时候,真性自然就显露了。细细研究这一段的经义,可见离相功夫全在坚持。坚持就是强制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勉强去做,特别是在初学这个阶段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不能不做。前面我们在经文上读过「信心不逆」,那句话也是初学关键的所在。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做,决定不能成就。这一层功夫,特别是对於初学决定不能少,不然无始劫以来,著相、取相的习气,真的是没法子断。
我们看看过去世尊在世的时候,跟著佛修行的人多,虽然经上告诉我们,见了佛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但是每个人见到佛得的利益并不相等。有人明心见性,这是得大利益;有人开悟得定,没有见性,得中利益;有些人断恶修善,生三善道不堕三恶道,得小利益,不等。都得利益,但是并不相等,这个我们要知道。能够远离的人就得利益,不能远离的人就不得利益。刚才讲了,最低限度的利益,我们讲生三善道,不堕三恶道,你也要坚持不做恶事,不造恶业,这才行。坚持五戒,坚持十善业,可见得最低限度的,也不能离开坚持。如果我们不能坚持五戒十善,佛法无论修学得怎么样,讲得天花乱坠,来生还是要堕三恶道。
不但是教下,念佛也不例外。我们看到慈云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这个小册子我们过去印过不少次,有很多同修看到过。他在这个小册子末后,为我们说出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种就是地狱,念佛的人为什么还堕地狱?这是叫我们很疑惑的一桩事情,但是它是事实。念佛应当成佛,成不了佛,怎么可能会堕地狱?这就是口里念佛,心里还造阿鼻地狱的罪业。我们如果冷静的去观察,造这种罪业的人真有,真可怕!哪一种罪业?我们最常见到的破和合僧,障碍别人修行,这种造业是不知不觉的。有的时候还自以为在修功德,哪里晓得是造罪业?很冷静、很细心的去观察就知道。这个经上讲的「坚持」这两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修净土,必须要坚持《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们要记住,要认真的去研究,明了佛的意思,依教奉行。要把它真正做到,这才有用;换句话说,佛教导我们的,没有别的,改习气而已。
【无明我见未断,亦最足以破坏其坚持。然则非更於离无明我见上用功不可。云何能离。《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是也。知幻二字,即是离无明之最妙方便,不必别寻方便也。】
《圆觉经》上说的这些话,我们在《无量寿经》、在《金刚经》上都见到了,所以老老实实依照这两部经修行足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为什么常常还会放逸?自己把握不住、控制不住?这就是无明、我见没有破。无明是不知道事实真相,这是无明。《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诸法皆空,这就是把真相告诉我们。三心是能执著的,诸法是我们所执著的,能所都不可得,能所都空。你要是真的了解能所都空、都不可得,你自然就放下,就不会再执著,不会再去造恶业。这是说明为什么一般修行人不能够坚持到底,就是无明、我见没有断。
「然则非更於离无明我见上用功不可」,用功的方法就是研教,要读经,要研究大乘经教;换句话说,一定要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圆觉经》上这两句话,我相信许多同修们都能说得出来,「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知跟离是一不是二,这前面都说过,知就离了,离就知了。知是看破,离是放下。知道就看破了,看破就知道了,是一不是二。所以这里面不需要其他的方便法。这个知是真知,真正知道了,知道他就离了。「知幻二字,即是离无明之最妙方便」,不需要再用别的方法。实在讲,讲到知幻,《金刚经》好。《金刚经》把一切法梦幻泡影,都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楞严》、《圆觉》也好,都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跟我们说出、说破了。下面引用《楞严经》上一段话说:
【楞严经曰∶「如来本起因地,最初发心,先以直心正念真如,始能远离诸幻。」正念,即是觉照。须径直觉照真如本性,方能知其是幻也。由此可见必须先悟如如不动之本性,乃能不取於相矣。不但应向不取上坚持,还须向如如上觉照。】
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虽然做不到,对这个理论、方法要知道一些。知道得愈多愈好,知道得愈透彻,对我们修学愈有帮助。不能说这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就可以不要学它,那就错了。第一句话说,「如来本起因地」,这个意思是说,诸佛最初修行的时候,像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本起因地的时候。人家怎么成功的?人家是「最初发心,先以直心正念真如。」我们这一点没能做到,我们修行功夫当然就不如他们。最初发心,这个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我们没发。我们今天发心来学佛,发的是什么心?我们希望佛菩萨保佑我们,保佑我们升官发财,保佑我们家人平安,保佑我们健康长寿,我们发的是这个心,这个心不是菩提心。《金刚经》一开头,须菩提尊者就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人家发的是这个心。
菩提心的心体,清凉大师在《华严》上说菩提心,他说了三个。第一个是菩提心的心体,第二个是讲菩提心的心相,第三个是讲菩提心的心德,就是心的作用。心相就是菩提心的样子,菩提心的作用。第一个是菩提心的本体,本体就是《起信论》上讲的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三心是菩提心的心体,它的本体。直心就是这里讲的正念真如。直心是什么意思?怎样才叫直心?有些人看到这里,「我很直,我的心很直!」是这个意思吗?不是的。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也讲菩提心,他讲这个心体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清楚。直心就是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叫至诚。诚怎么讲法?我们每个人「我很诚心」,都以为自己心很真诚。真诚的标准是什么?过去,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字下了个定义,说得好!跟儒家、佛家讲的都相应。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是诚的标准,诚的讲法;你心里面有个念头,就不诚。有念即妄,这是佛经上讲的。心里头有虚妄,怎么能算真诚?这是把诚的标准给我们说出,要诚到极处,心里丝毫的妄念都没有,这个时候就是直心正念真如,真如是真心本性的理体。始能远离诸幻,那当然,所有一切幻都没有了。前面讲虚妄的境界、幻心,离幻也是幻,全都尽了,都没有了。
这个注也注得好!正念,不…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