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得失?不但没有得失,哪里有生死?凡夫眼睛里面,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地球有成住坏空。看清楚真相,没有了,统统没有了。这个没有了,就叫了生死。了生死,三界就没有了,三界是世界,「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也没有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则名诸佛,你就成了佛。
本经确确实实一开端,就是以无住来破我执。我执跟法执,有密切关联的关系。「全经皆是诠显」,就是叙说、显示「破无明」,破无明这是破法执。我法两种执著都破,用什么?都是用不取相。这个意思有深有浅,后半部说诸法一如,说一切皆是,意思深了,比前面深得太多。为什么?是从性体上来说明,完全依据性体来说;自性的体、相、作用。体如如不动,刚才讲了,相也如如不动。诸位一定要细心去体会,要懂得相是怎么发生的,相是怎么样一个现相。了解它的真实相,我说一切相是如如不动的,你就懂得,你就能够体会。
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一切皆是」是什么?一切皆是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是自性,一切皆是如如,一切皆是不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动,刚才讲了,动是连续的相。譬如我们看电影,电影比较更容易了解。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影像是动的,到银幕放映机后面去看看,那个底片是不动的。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的,哪一张动了?没有一张是动的。底片没动,银幕有没有动?不动。你要明白这个,这才是真正的义理,你看到真相了,真相,放映在银幕上也没动。你感觉动,是你的错觉。
我在前面曾经举过比喻,现在速度最快的飞机,飞在天上,一个小时飞一千多公里,我们用照相机去照它。我们用五百分之一秒的快门,你去照那个飞机,清清楚楚,没动。飞机有没有动?没动。我们说没动,人家不相信。你看到那个东西是什么?是它一点一点的连续相,确确实实没动。不相信,你用电影机去照,看看底片动了没有?没动,确实没动。所看到的动,是一张一张画面的连续相。凡夫心粗,没有看到真相。诸佛菩萨那个心很细,看到的是如如不动,所以一切皆是,诸法一如。这个意思深了,没有像前面浅的意思了,确实愈说愈深,愈说愈真实,诸法实相。这都是说明、显示「如如不动」的意思。
「后更畅发缘起性空之义」。一切法的变,缘起就是讲变,法相宗所说的唯识所变。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实在讲,心想就是识,想就改变原来的样子。说实在话,想什么就变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这个法门,也是根据这个理论,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佛,不就变佛吗?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这是第一殊胜的法门,叫你直捷了当去想佛,去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为什么成佛?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阿弥陀佛,你将来就变成阿弥陀佛;你想极乐世界,你的生活环境就是极乐世界,想什么就变什么。所以千万不能有恶念,不能有贪瞋痴,不可以怨天尤人。如果有这种想法,变出来的境界就很不好,变的是三恶道的境界。
所有一切境界,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是从心想生。你的身体健康不健康?问你怎么个想法。常常想著身上有病,这个人怎么会健康?佛法道理,从心想生!他天天想病,他当然会生病,愈想愈多。如何叫自己不生病?想佛、想菩萨。你看看,哪一个佛菩萨生病?想个半年、一年,一身的毛病都没有了,体质改变了。不要看医生,现在医生医德好的不多,都骗人。也不要吃药,假药很多。把你的观念改过来,你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真的从根本上改变体质。可是最究竟圆满的,身都不想它了,那最高明,没有身了!知道这个身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你还有什么毛病?凡是缘起的,都没有自性。这个性是讲体,都没有自体。体决定是空的,是空寂的,缘起性空。全经的要旨在后半部,前半部教我们离四相,后半部教我们离四见。见是什么?念头。念头也不能有。
【演说者,若不达后半部之义,前半部便不得要领。】
这是讲《金刚经》的难处。所以《金刚经》不能全部贯通,前半部你就讲不好。它的中心、主旨在后半部。可是讲前半部的时候,如果引用后半部的经文来解释,到后半部就没得讲了,这也是个苦恼事情,这是自古以来讲《金刚经》的法师很头痛的事情。因为它前后是照应的,所以讲前半部涉及到很深的意思,只能把后面略略提出来轻描淡写一下。不能把后面精彩的意思统统说出来,说出来,到后面叫犯下,下头没得讲,这是讲这个经的难处。因为世尊在此地是教给须菩提尊者,如何接引众生,如何开导大众,告诉他这个纲领,为人演说要记住这个原则:如如不动,不取於相。
【受持者,若不知从后半部所说者入观,亦复不得要领。】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我们这个经从头讲下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看破、放下不知道交互的用这个功夫,你就没有门可入。所以一定要懂得看破、放下。古德为我们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境界很粗很粗,跟《金刚经》来比,相差太远太远了。但是不知道义理精深之处,听了祖师这两句话的劝告,依旧不相信,依旧不能够依教奉行,还要造业。这原因是什么?对於祖师这些话,了解的深度不够。深度要是真正明了的话,决定不造业。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眼前这个现相,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循环的相续相。你造恶业,必定受恶报。
世间人也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有没有再深入的去观察一下?我们希望事事如意,我有没有给别人如意?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有没有关怀别人?希望人家关怀我,这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我要关怀别人。我只关怀我几个喜欢的人,不喜欢的,我不关怀了,喜欢跟不喜欢的,大概就是十跟一的比,你不如意事就常八九。诸佛菩萨用的什么心?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众生见到佛都顶礼膜拜。他的因广,我们造的这个因太窄小,所以果报就小,不如意的事情就常八九。还是一个业因果报相续的现相。
古圣先贤教训我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个话讲得很明白、很清楚:我不喜欢的,不可以用这个心态对别人。世法里头,因缘是多生多劫结下来的,不是一生一世。缘是生生世世结的,结善缘就得到大众的拥护;结恶缘是三途苦报,这就是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在世间,说实在话,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名闻利养全是假的,财色名食睡一场空。所以明了之后,你才懂得什么叫「入观」,进入观照;也就是在我们眼前,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不迷惑,这样功夫才得力。
【观诸法缘生,即是观诸法空相。】
缘生是什么?就是业因果报,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因果循环永远不断。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才明白佛在经上所说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两句话的意思懂了。菩萨因为事实真相看得很清楚,所以他起心动念造因的时候,他一定是纯善无恶,他的果报圆满。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随著妄想分别执著造业。造作的恶业,这个恶的果报现前,后悔来不及了。所以你能够观察缘生,观察生灭相续,这就是观察到诸法空相;这个空相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身心世界统统不可得,这个经上前面讲的「三心不可得」,三心是讲心,心不可得;诸法皆空,那是讲相,身体是色相,色相也不可得。
【相若空时,岂复有取。】
彻底了解,你还取个什么?你还执著什么?你还牵挂什么?彻底放下了,如如不动的真性就现前,明心见性。怎么明的心?怎么见的性?《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只要不取於相,心自然就明了了。因为你取相,取相是无明、是烦恼,把你那个本来明的心,变成无明,不明了。今天我一切放下,一切都不取,本明的心恢复了,这是明心见性,这是彻底解决问题。观诸法缘生,这个文在底下这一段,一百八十三段,观法缘生:
经【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看注解。
【何以故】
这是徵问。
【问不取於相之所以然也】
佛教给我们「如如不动,不取於相」,这个意思是说,为什么要不取於相?要明了不取於相所以然的道理。因为你真搞清楚了,你才不取;你没搞清楚,佛教你不取,怎么可能不取?
【所以然有二。第一、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
为什么不取?这首偈子前面三句,说明因何而不取。因为一切法是假的,一切法是空的,根本就不存在,像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他发现了,他取不取?他照取。他为什么照取?诸位要晓得,他是看到当然,没有懂得所以然。这个事实的相他看到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现相,他不晓得,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还是照取。这就是说明,科学家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古代的宗教家,印度古老的宗教也很了不起,他们修定,有很深的定功,定中境界里面他看到六道轮回,定中境界他能够看到地狱、能够看到非非想天。这个能力是今天科学家比不上的。六道里面的情况,他很清楚、很明白。他造不造业?照样还造业。为什么造业?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定等佛出现於世,才把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它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佛才把它说清楚,怎样才能超越六道轮回。
【第二、何以能不取。】
这个问题重要,怎么能够不取?
【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於第四句。】
要解答如何能够不取,这四句偈要完整的,特别著重在最后一句。要常常作如是观,不能中断。你要一断了,观照就失掉。失掉怎么样?失掉,你又胡思乱想,你的老毛病、老习气又现前了。前面讲得清楚,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这个观照。
【凡夫之所以为凡夫,无他】
无他,没有别的…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