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很像!跟菩萨接近了,跟佛接近了,这叫相似位;再要深入一层就到分证位,超越相似。从相似再提升一下,分证了,分证就是出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虽是真的并没有圆满,你是证得一分、二分的真,不是圆满的真。古人把这个境界用个比喻来说,因为这个境界很难清楚,我这样讲已经是相当清楚了。我讲六道、四圣法界、一真法界,这大家好懂。古人用比喻讲,比月亮,天空当中月亮是真的,水里面的月亮是假的,是月亮的影子。月亮的影子是什么?观行位,比喻你第一个阶段,观行位。第二个阶段相似位,相似位是相似,还不是真的,那是什么月?古德教给我们,叫捏目所看的第二月。你晚上看月亮,把手指在眼睛上用力一按,看到两个月亮,那个月亮是从真的变现,那不是纯真,但是很接近真了。用这个比喻来说,当然那个月比水里面月要真,水里月完全是假的,这个是接近真,相似位的。好眼睛看的这个月亮,那是真的,那是分证。分证,初三、初四那个月牙是真月,不是假的,真月亮,但它不是满月,这叫分证;要到十五月圆、满月,那叫究竟圆满证,那叫究竟觉、究竟位。古人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个比喻我们也很容易懂得。但是我们在修行果位上合起来看,诸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这是说明,你要不真正用功夫,不是真正深入,光是听,听懂了也没用处,要做,要真正的做。从哪里做?第一个,从得失里面去做。因为我们烦恼里面,得失的烦恼看得最重,样样总想据为己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肯放下。从这个地方去做,不要害怕,这是真修行。你不要以为:我不要了,不要不就没有了?我不要钱,明天吃饭怎么办?所以人都打妄想,不晓得事实真相。你以为你打妄想:「我拼命赚钱,明天钱就赚到了」,哪有这回事情?《金刚经》上明白了这个道理,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是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与你那个妄想毫不相干。如果打妄想就可以得来的话,那佛菩萨又何必来教化众生?不是打妄想能够得来的,你得来的是命里有的。它到那个时候刹那刹那就现前,不打妄想也现前,你何必要打妄想!理与事确实都有相当的深度,深明事理的人,他不打妄想。

  我劝初学同修,一定先要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希望你真正能够肯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想什么?什么都不要想了,心自自然然就定下来。命运确实是有,但是命运可以改变,我们必须要知道,每天从早到晚起的念头,有善念、有恶念,就在你命运里头,起善念就加一点,起恶念就减一点,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但是你那个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你一个善念,那个善不是大善,是小善;你起个恶念,也是小恶,也不是大恶。所以天天加减乘除,距离你那个标准都差不多,幅度都不大,所以你的命就被人算得很准;如果加减乘除幅度大,就算不准,你有大善大恶,加减乘除就大,就算不准。只要幅度不大,命相是很准确的,能够看得准。

  命从哪里来的?前生造作的业因,这一生受的是果报,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业因变成果报,果报又变成业因,永远在那里循环不息,搞这么个把戏。这个现相不是梦幻泡影是什么!真正觉悟的人,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有没有?没有。转眼成空,那是讲报尽了,这是世间人看的。觉悟的人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根本就不存在,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哪有这个东西在?只要你还有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你还迷在这个境界里头,才会起这个现相。你真正觉悟了,哪里会有这种念头!真正觉悟的人,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心里充满真实的智慧。没有觉悟的人,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迷跟觉的受用,显著不同的地方在此地。

  觉悟的人心清净,觉悟的人显露出来的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要用现代话来说,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他那个爱护、关怀是平等的,不是说这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特别爱护他;那个人跟我过不去,我就远离他,没有!决定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正确的,正知正见;不平等,就迷了,就是错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相分,同一个自性,所以平等是正确的。这个正确是平等跟自性完全相应,不平等就跟自性相违背,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确确实实无有一法可得。这是前面讲觉悟的境界,真正知道「了无所得」,不只转眼成空。说转眼成空是随俗谛说,一般世俗人能体会、能理解;讲当体即空,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当体即空」是随真谛而说的,「转眼成空」是随俗谛而说的。

  后面这是讲不觉之人,不觉是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他还是迷恋尘世。尘是五欲六尘,在佛法里面把它归纳,归纳为财色名食睡,心里头放不下。「迷」是以此为实,这叫迷了。「恋」是在这里面起了贪瞋痴慢,顺自己心意的就起贪爱,不顺自己心意就起瞋恚,这就造业了。六根所对的境界,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包括世间跟出世间,都离不开境界相,在这里面计较分别。计较,计就是嫉妒、分别,计就是心里头起心动念,就是计的意思;较是比较,起心动念在境界里头比较。

  「分别执著不舍」,不舍就是坚固的执著,哪里晓得他的计较、分别、执著、不舍是一场空,就跟在梦中完全一样。人在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梦里头还干这个事情,这个愚痴。醒的时候,你干这个事情还情有可原,作梦也干这个,也分别计较,也坚固执著。梦的时间短,醒来的时候,想想那是什么味道?可是有几个人梦醒之后,他会去想一想。梦醒之后果然去想一想,那个人觉悟了。这一想,梦中境界全是假的,我刚才大错特错了。梦到一只老虎要吃我,吓了一身冷汗,你说冤枉不冤枉!晓得是作梦,我就舍身喂虎,跟佛一样;他就不肯舍身喂虎,他要到处乱跑去躲避,吓得一身冷汗,醒来一场梦,这才后悔没有把身体喂老虎。这就是说明计度分别。

  真痴人说梦也。如何能把眼前的境界,从眼前的境界扩大到六道、到十法界?都是一场梦,都是梦境。所以我们才看到佛在经上讲的,「大作梦中佛事」,这句话我们就体会到一点意思了。佛菩萨在六道里面示现度化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那是什么回事情?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佛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干的什么?大作梦中佛事。佛知道这是梦境,这个不是事实,所以佛说他没有度众生,佛说他没有说法。这些经文几乎大乘经上都常说,本经就有。所谓兴建水月道场,道场建立留不留恋?不留恋,水中之月,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从这两句要能够体会,不要以为这是佛菩萨示现,他们的境界,他们的境界就与我们不相干,我们听了他这个话,要想到自己,我们自己建一个家园,是水月家园;我们一家人的组合,每天生活,这是梦中生活。你要是能把你的生活、把你的工作看作梦中的事业,看所有一切的建树是水月道场,那就恭喜你,你就成佛、成菩萨,你就不是凡夫。你执著你的家园,执著你的事业,你是凡夫。所以我们听听人家的话,马上要销归自性,我也得受用。他那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他建个道场,我建个家,这是一桩事情。他那个道场是水月道场,我这个家不是水月家庭吗?他的工作是梦中佛事,我的工作又何尝不是梦中工作?一样的道理。所以听到这些话要能够销归自性,就是我们要回归到自己本身上,我们就得受用了。我们对生活、对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毫不执著,真正做到随缘而不攀缘。一生生活当中,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烦恼,你说多自在!充满了真实智慧,你的一生生活就生活在智慧里面,跟别人不一样,这样就转凡成圣。念头转过来了,你的行为生活统统转过来了。

  成佛、成菩萨,转凡成圣不一定要出家,出家不会,照样不能转。出家建个道场,我的道场,它不是水月道场,他认为是他自己真正的道场,死了也不肯放手。不肯放手怎么办?来生,道场里头很多蚊虫蚂蚁,他去投胎,搞这个,他舍不得离开。这都是真的,都是事实。我们曾经看到,道场里面养的一些动物,养狗、养猫,很有灵性。倓虚法师讲的,谛闲老法师早年在温州头陀寺作住持的时候,他们庙里养了一只公鸡,那个公鸡就很有灵性,那个公鸡前身就是庙里的和尚。为什么投个畜生胎,还舍不得离开道场?大概建道场他出了不少力,化了不少缘,舍不得离开,这就很糟糕。

  早年,我们在台湾听说,高雄小港有一个寺庙里面养了一条狗,那个狗以后被人发现,是过去庙里头的住持。怎么发现的?那个狗每天跟大家一样做早晚课,大家绕佛,它跟在后面,一到打三皈依它就走了,它不参加打三皈依,它是住持,还有这个习气在。以后时间久了,被人发现了,被另外一个法师知道这个事情,把它叫过来训了一顿,你现在是畜生不是住持,早晚课一定要做完你才能走。它也真的很有灵性,它就做完才走。这就是放不下,不晓得是水月道场、梦中佛事。

  《金刚般若 》教给我们修行的两个纲领,没有别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这是前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这两个方法互相交换,相辅相成。我们读到这首偈子,要有高度的警觉,这首偈真是唤醒众生速觉,快快觉悟,决定不能够迷恋。迷恋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生所修的只是一点福报而已,三界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给诸位说,决定不能享,这是世间人很多不知道,因为享福没有不造罪业。正因为如此,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不受福德,为什么交代菩萨不受福德?就是享福会造罪业,享福很容易迷惑。菩萨有智慧,菩萨觉而不迷,虽修福不享福。给诸位说,不享福才是真正的享福,这是一般人不懂得的。

  我们世间人有福报,好多人伺候…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