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很有福报。伺候是什么?他身体不好,需要人伺候。身体好,像从前李老师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我们看到老师九十五岁了,都没有人照顾,没有福报。他真有福报,他真享福,他身体健康。到许多人照顾,自己不动了,他身体就坏了。所以身要动,活动,活就要动;不动,人就不活了。许多人伺候,他就不动,不动那就快了,就不活了。要懂这个道理,那是真正的享福。世间人确确实实把事情往往看颠倒了,佛经上常讲的颠倒错乱。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佛法作梦观者】
佛法也是因缘所生,也不是真的。
【令其勤修佛事,而归於了不可得。庶几能所双亡,智理冥合也。】
我们先看这一段。其实,佛菩萨不但是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更难得的是他表演给我们看,示现在这个世间做出来给我们看。在中国古大德里面,有出家、也有在家,佛菩萨化身的。在近代,像印光法师,像虚云老和尚,这距离我们近,说起来大家都还能够熟悉。这两位大德住世的时间都很长,印光法师八十岁圆寂的,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走的,你看看他们一生生活行持所表演的,那就是榜样,那就是佛法作梦观,他们做到了,勤修佛事而了不可得。
示现在家居士的,在大陆上像夏莲居居士,在台湾像李炳南老居士,绝对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出来。真正是觉而不迷,净而不染,他真做到了。他一生生活非常清苦,一天吃一餐,吃的什么菜?都是些酱菜、小菜,简单得不得了。别人要过那个生活,那还得了,太苦了!他们不改其乐。我们吃东西,餐餐要换味道、换口味,人家一个味道一年吃到头,他也没有感觉得吃厌了,没有!我们为什么吃东西要挑口味?三餐吃一样的,就觉得吃不下去?著相,妄想分别执著。人家一个菜吃一年,他也没有觉得不好吃,他不著相,他没有分别执著。人家过的是智慧的生活,我们过的是烦恼的生活,生活里头打妄想,人家生活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智慧。所以他们真正是勤修佛事。
无论示现的在家、出家,莫不是自行化他。虽然天天做自行化他的事业,心里干干净净,若无其事,他才真清净。如果我替佛法做这么多的事,替众生做这么多的事,我还过这么苦的生活,这个划不来,这是凡夫见解,这哪里是菩萨?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四相都具足。由此可知,凡夫做不到的,因为他有四相。有四相就有烦恼,就有轮回,就有果报;无四相就没有轮回,就没有烦恼。如果无四见,那就超越十法界。破了四相,超越六道轮回;破了四见,超越十法界,这叫学佛的人。我们在佛法无论修哪一个法门,无论用什么样的功夫,这里给我们讲的是原则,佛法也不能执著。《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著它,执著就错了。所以要勤修,虽勤修,心地要清净。不要想到我做了多少功夫,那就坏了,有这一念就错了。认真努力勤修,而若无其事,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个样子才能做到「能所双亡,智理冥合」。能所双亡是断德,断一切恶。有能有所这个念头是一切执著的根源,说一切执著的根源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是把烦恼的根本拔除掉了。智理冥合,这是所知障破掉了,明心见性;能所双亡是断德,这是智德,真实智慧现前了。下面说:
【住於生死,固是作梦。】
这一句是讲的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都是搞生死轮回,生天也好,堕三途也好,都是作梦,那个境界全是梦境。
【住於涅槃,亦是作梦。】
有一些超越六道,证到阿罗汉果,证到辟支佛果,住在偏真涅槃,还是错了,那也是在作梦。
【必一无所住,乃为大觉耳。】
佛教给我们无住,两边不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两边不能住,住就错了。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教人,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大家「住无所住」,这就对了;有所住就错了。
【若住於所修之法,住於所说之法,住於所得之法,则皆是作梦。】
这是特别对我们学佛真正用功的人,怕你错用了心。在我们一般看,这很不错了,他那个心安住在他所修之法,所说、所得之法,他安住在这里,我们看起来不错,很难得!好不好?不能说不好。毛病在哪里?不能出十法界。住於所修,住於所说,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们。住於所得,阿罗汉、辟支佛,他所得的是偏真涅槃。四圣法界里还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他证得佛果了,住在佛果上,坏了!他这一住就不能再往上提升。好像我们上楼,有十层大楼,我上到五层我就住在那里,第六层你就上不去,要不住才能上得去,住了就上不去。十法界里面的佛,为什么证不到一真法界,就是他住了,住就是著相。诸位要晓得,所修不能住,你修行的功夫就不断向上提升。
所说的不能住,这个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跟诸位说,为什么?因为犯这个毛病很多。哪些毛病?讲经的法师,譬如讲《金刚经》的法师,到处讲《金刚经》,他有一本讲义,到哪里都照这个讲义讲,遍遍都一样,他境界不能提升。像学校里教书的老师,教一年级的国文老师,年年教一年级,年年用这个课本,年年用一样的笔记,他的境界永远不会提升,他就在这个境界里头,这个错了。不住是什么?我教人,也常常给他讲,经要常讲、要多讲,但是每一次讲,你这些资料都要重新去准备,决定不能用旧的,你才会有进步。你要想偷懒,还拿旧的笔记,那就坏了,那就完了,你就不会有进步。你讲十遍,你就要做十次不同的预备,你会遍遍不一样,遍遍有新的悟处,遍遍有新的境界。住不得!不但连修跟说,自行化他不能住,证果不能住。小乘有四果四向,住了,不能往上提升;大乘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你一住,上头就没分,决定不能住。不住是一直往上进。则皆是作梦,这都是梦中佛事。知道是梦中佛事,要不要做?要做。为什么?梦没醒,没能突破。佛教给我们这条道路,这就是往清醒的道路上走,这才真正可贵,真正的难能。
【总之,观一切染净法如梦者,意在通达一切有为法本无可得也。】
这是目标的所在。佛讲《般若 经》到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教我们观一切染净法如梦,染是六凡,净是四圣,染净合起来就是十法界。佛法里面常用莲花做比喻,我们造的佛像、菩萨像,无论是站著的、坐著的,都在莲花上。诸位想想这个有没有道理?如果坐著站著底下都有一朵莲花,这多麻烦讨厌,多此一举。莲花是表法的,不是真的,要懂这个意思。不是真的脚底下有个莲花,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莲花代表染净都离,莲花长在污泥里面,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代表六凡,染法;莲花的茎在水里面,水代表净;花开在水的上面,染净都离开了,表这个意思。不但染要离开,净也要离开。所以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意思显示著六凡我们不染,六道不染,四圣也不染,声闻、缘觉、菩萨、佛也不染,超越十法界,不得已说一个一真法界,表这个意思。佛菩萨站在莲花上面就是超越十法界,代表这个意思,这就是观一切染净法如梦,莲花表这个意思。
意在通达一切有为法本无可得。为什么要舍?舍实在讲就是放下,六凡要放下,四圣也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佛叫你放下?因为本来不可得。佛不是无缘无故叫你放下,叫你放下是真有道理;如果真有所得,那佛叫你放下是对不起你,确确实实不可得。我们了解这个现相是怎么来的,搞清楚了,现相的存在情形我们也搞清楚了,才知道确确实实不可得。六道如是,十法界亦复如是,所以佛才叫我们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世界就包括十法界,讲到十法界就讲到三千大千世界。
【一心清净,有何可得乎。若有所得,即非清净矣。作如梦之观,正是照破我法二执之宝镜也。】
这个比喻得好。一心清净就是真心显露、本性显露。一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本体,这是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里头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心。一心清净,这里面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若有所得,就不清净,这个意思要懂、要明了、要清楚。我们今天念佛,心里面有没有一物?有;有阿弥陀佛,有六字名号,六字、四字都一样。心里头有一物,有一物就不清净。所以有些人说念佛这个法门不是究竟法,我们听了不要受他动摇,我们不究竟没错,你那个法究竟吗?你那个法还不如我这个法。我这个法虽然不是真究竟,接近究竟。我这一关突破就究竟,但是这一关在娑婆世界不容易突破,我们用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再做突破;换句话说,是不究竟,我换一个环境修行,这个环境太困难了。什么困难?第一个困难,寿命太短了。修行的时间要长,我这个地方的时间不够,佛在经上讲,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寿命还不到一百年,那怎么能成功!不能成功。到了西方世界寿命是无量寿,三大阿僧只劫太短了,那个无所谓了。到那里寿命长,有的是时间,这才能成就,这都是事实真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就晓得这个世间不可留。西方一切无量,寿命是第一德,第一个条件,寿命长。
四种念佛里面,佛教给我们持名念佛。净土三经,《无量寿经》教我们持名,《弥陀经》也教我们持名。而《观无量寿佛经》说得很好,观想你做不到,观像你做不到,最后教你持名。所以十六观,最后第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是第十六观。为什么持名有好处?这里就有了,「若有所得,即非清净」。你要观相,观佛的相,不要说报身,报身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观不出来。就算是劣应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观成了。所谓观成,睁开眼睛,佛在你面前;闭著眼睛,佛也在你面前,那叫观成。你修行功夫成就…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