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二、远离喧掉。 喧掉,是心理上的扰乱和不安宁。邪淫人有了外遇之后,他的心必然会系在他(她)情人的身上,心很难安静下来,时时想着见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些人,一旦掉入感情之网,往往不能自拨,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心总是静不下来,遐想连篇。不邪淫的人,他的内心则平静、自在。
三、世所称叹。 中国传统道德很重视贞节观念,男人寻花问柳,女人卖淫,为社会所不齿。像社会上有些卖淫女,把接客赚来的钱拿回家,气得父母死去活来,三下两下把钱撕得粉碎。有良知的父母对自己的骨肉都不肯原谅,为她感到羞耻、害燥。更何况是外人呢?反之,不邪淫的人,大家觉得他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大家都称赞他。
四、妻莫能侵。 邪淫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今天的社会因为男女两性关系太开放,引起家庭的破裂,使得许多无辜的小孩从小就失去母爱,深受其害,因而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社会的危害。邪淫的人,当他侵犯别人的妻子时,也许他的妻子正在与别的男人寻欢作乐。反之,没有种下邪淫因的人,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妻子会有外遇,或被人侵犯。
不邪淫的人就能得到以上四种好处。“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如果一个人能发菩提心,遵守不邪淫,将来成佛的时候,成就佛陀三十二相中的马阴藏相,就是男根和一般人的不一样,藏在里边。
4、不妄语
【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
这段经文讲不妄语。妄语,是一种虚狂的、不真实的语言。妄语的方式有很多:有自己妄语,自己对别人说假话;有叫别人妄语,假借别人的口说假话;有书面妄语,通过写信来欺骗别人;有默许妄语,通过默认、暗示、点头等方式,来欺骗对方。总之,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只要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都是属于妄语。
妄语业道的成立要具备四个条件:1.用违背事实的语言去欺骗别人。譬如看见了说没有看见,没有看见的说看见了。2.对方能理解你的意思。假若对方不理解,你想欺骗还欺骗不成,这也不能算是妄语。3.存有欺骗的心理。就像平时开开玩笑,没有存在欺骗的心理,这也构不成妄语的业道。4.对方如实地接受。你欺骗对方的话,对方说一不二地接受了,并且以为真实不虚,这就构成妄语的业道。具备了上述四个条件,妄语罪名就成立了。不妄语的人,能够成就“八种天所赞法”,这八种法不但受到世人的称赞,就是天上的人看到了也会称赞你,认为你真了不起。
“何等为八”?到底哪八种法呢?
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 口,是嘴巴,嘴巴里很清净,并且经常散发出一股像优钵花(青莲花)一样的清香。说假话的人就不是这样,将来招感的果报是口臭。一张口说话,就发出一种臭气味,使听话的人赶紧捏住鼻子,站得远远的不敢走近。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不妄语的人,社会上都能够推崇他、信任他,这很正常。试想一个经常打妄语、说假话的人,能够取信于他人吗?这是不可能的。儒家也很重视信,孔老夫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只有那些不妄语,说话诚实可靠的人,人家才会信任他、恭敬他。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不妄语的人说话算数,能受到天人、世人的尊重、爱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就是对一件大家决断不了的事,这时候,就要请一位说话有份量的长者来裁判,由他来定夺是非。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说假话,在群众中很有威信,不会凭着个人情绪,颠倒黑白。所以,说话才有这样的威力。反之,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的人,不要说一句成证,就是说一百句也没人会相信。不妄语的人,世人、天人都喜欢他。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爱语,具有爱心说出的语言,包括真实的语言、有利于他人的语言。这与别有用心的花言巧语、拍马屁、阿谀奉承语言是不一样的。不妄语的人,时常用真实的语言去安慰众生。而那些打妄语的人,往往就不是这样,专门说一些花言巧语、拍马屁的语言、奉承的语言去欺骗、讨好别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五、得胜意乐。 意是意识,乐是喜好。意乐就是思惟和爱好。打妄语的人,是在种虚妄的因,说假话的人,将会使他的思惟越来越虚妄,从而离真实就会更遥远。反之,不打妄语,直心,爱说真话的人,讨厌虚假,喜欢真实,其思惟就会接近于真实,乃至成就证得真实的智慧。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说假话的人,一句假话说出来之后,漏洞百出,需要编造一大堆假话,去为他打辩护。假话说得多的人,时间长了,思惟就会混乱,一开口说话,很容易出差错。像有些人表达问题时,说了半天,人家听不清楚他到底想要说些什么,东拉西扯,语无伦次。反之,不打妄语的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言简意赅。听话的人容易领会,心生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经常打妄语的人,肯定被人瞧不起,即使他有时说的是真话,但是一定不会有人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熟悉他的人,都不会相信他说的话。反之,不打妄语的人,受人尊重,他说的话人们都愿意接受,并按他所说的那样去做。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不打妄语的人,种真实之因,从而使他生命中的虚妄成份越来越少,乃至成就智慧,辩才无碍,制伏各种邪说。反之,经常打妄语的人,说什么人家都不会相信,怎么可能制伏他人。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如果发菩提心,持不妄语行,将此功德回向到佛果上,所成就的是如来真实语。正如《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5、不两舌
【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
这段经文讲不两舌。两舌是离间语,用挑拨离间的语言,搬弄是非,去破坏他人的密切友好的关系。如向甲说乙,向乙说甲,挑起双方的是非,制造矛盾,让双方彼此猜疑,进而争吵打架,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两舌罪名的成立必须有四个条件:1、挑拨离间折散他人的关系。2、制造矛盾的语言。3、对方理解你所说的内容。4、如实地接受。有了以上四个条件,就能构成两舌的罪名。显然,两舌的特点是破坏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就。而不两舌就是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两舌能够得到五种不可坏法,你所做的一切不会遭到别人的破坏。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不两舌的人,能感得不坏的身体。不坏身,不是永远不死的意思,而是不两舌的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不管是此生、来生,乃至尽未来际,在他人生命中绝不会出现被人谋害的事件。因为他没有用两舌去伤害过别人,所以能得不坏身的结果。反之,种下两舌因的人,将来有可能招感被人暗算谋杀的结果。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眷属,是六亲眷属,包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亲戚关系等。在现实生活中,要处理好这些关系非常不易。何况社会本身就很复杂,有的夫妻关系因第三者插足而破裂,而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亲戚朋友关系,也会被人挑拨离间,引起相互争斗仇视,结果闹矛盾。这与他过去生种下两舌业有关系。假如不两舌的话,将来我们的眷属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儿女关系都很和睦,别人想破坏也破坏不了,因为他没有用两舌去破坏过别人的关系,所以六亲眷属关系和睦。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有些人在信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逆缘或恶知识的破坏。比如生在一个毁佛的时代,或生在一个异教徒的家庭。像“文革”时期,多少僧尼被迫返俗回家,想吃素,想独身,想诵经、拜佛,都是不可以的。在现代的社会中,国家已经允许信仰自由,但有些人想学佛出家,仍会遭到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使得他不能如愿以偿。也有一些人本来选择了一种良好的信仰,在信仰尚未坚固树立之前,就遭到异端邪说的引诱,结果放弃了原本究竟的信仰,而改信邪说,真是可惜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过去生种下的两舌因是有关系的。反之,没有种过两舌因的人,在他未来的信仰中,决不会碰上这种问题。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修行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像不两舌的人,修行的因缘特别殊胜,一旦遇到善知识引导,生活在良好的佛教氛围中,选择一个法门,认真修行之后,不会出现任何障缘的干扰的破坏,直到有所成就。反之,种下两舌因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破坏的因缘就特别多,使得他没法认真地修下去,以至半途而废。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善知识非常重要。善知识就是好的老师。因为好的老师才能正确的引导你,并且能永远地关照你,提醒你,只有这样,你在修学上才能有所成就。可是有人虽然遇上善知识,却被别人挑拨离间,使得善知识疏远他,这是因为曾经种下两舌因的结果。反之,不两舌的人,就不必担心自己和善知识的关系遭人破坏。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