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七、自在最胜。“自在最胜者,由虚空藏等三摩地力令所修施等速圆满故。”虚空藏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禅定,不是一般的禅定,是一种境界很高的定。在这样一种高境界的禅定的基础上修十度,十度很容易得到圆满。
八、摄受最胜。“摄受最胜者,无分别智之所摄受能令施等极清净故。”十度的修行,它以无分别智作为根本。修十度的本身是为了成就无分别智。一旦成就无分别智之后,以无分别智作为指导,去修十度。所以,无分别智能够使所修的十度行为清净。所谓清净,就是没有烦恼,没有执著。一个人在修行的时候,假如没有智慧,没有无分别智或者是后得智等在观照,作指导,就会执著,就会有分别心。所谓的分别心,也就是人我是非。在人我是非分别的基础上,然后就有执著。因为有分别有执著,使得所修的十度变得不清净。比如修布施的时候,一般人的动机和发心,往往很难达到纯正的程度,必定有个人的自我意识在作怪。
如果说有无分别智在观照,它能够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等在三轮体空的状态下进行。什么叫三轮体空?施者、被施者、受者三者都不可得。所以,能够在三轮体空的状态下修十度,这个十度的质量肯定是最好的。
九、发起最胜。“发起最胜者,在胜解行地最上品忍中。”十度从胜解行地发起。见道之前的修行,包括资粮位、加行位,统属于胜解行地。在资粮位、加行位的过程中,对于真理只是一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地见道、证道,所以叫胜解行地。如果见到真理,那就不再是简单的认识和理解了。
十、至得最胜。“至得最胜者,在极喜地。”在极喜地中所生起的十波罗蜜叫至得最胜。所谓至得,就是“得”。得到见道,即在见道的基础上所修的十度。
十一、等流最胜。“等流最胜者,在次八地。”从第二地到第九地所修的十度,都叫等流最胜。因为它们在无分别智的指导下修十度,同等而流,所以名等流最胜。十度在地上的修行,当然是一地比一地的境界要高。同样是修布施,不同境界的人,所修布施的效果也不一样。
十二、究竟最胜。“究竟最胜者,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萨如来因果满故。”究竟最胜指在法云地及佛地中所修的十度。佛地因果圆满无缺,最终所证得的果位最为殊胜。所以说,菩萨从因地到果位修的十度,最为究竟殊胜。所谓最胜,就是质量最好。
“由施等十波罗蜜多皆有如斯十二最胜,是故皆得到彼岸名。”菩萨从因地的修行一直到如来的果位,这整个过程所修习的十度,都具备这十二最胜,都具备这十二种特征。所以,它才叫作十度。譬如凡夫所修的布施,能不能叫波罗蜜呢?不能叫波罗蜜。因为不具备十二种最胜的特征,不可以名波罗蜜。平常所修的布施,只能是一种人天的福报,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信佛的一位皇帝,曾经几次舍身到寺院里当下人,帮寺院里的师父们添饭、行堂、扫地,侍候出家人。梁武帝本身对佛法也学得很通,他经常登坛讲经说法,度了很多人去出家,建造了很多寺院。菩提达摩来的时候,梁武帝把他请到宫里。一见到菩提达摩,梁武帝就说:我即帝位以来,盖了很多寺庙,度了很多人出家,功德一定很大了。菩提达摩说没有功德。这对梁武帝打击很大,没有功德那是什么呢?菩提达摩说那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若无”。
这就是说,所做的每一件好事,不是说没有结果,结果肯定是会有的,不管带着什么样的动机和发心去做,结果都是会有的。但是,因为这些功德、福报虚妄不实,好比过眼云烟,当皇帝也只是几十年,过去就没有了。所以说虽有若无。因为没有十二种最胜,所以,梁武帝的功德不可以称为波罗蜜。
何等名为十到彼岸?颂曰:
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论曰:此愿施等十度别名。施等云何各别作业?颂曰:
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
论曰:此显施等十到彼岸各别事业。如次应知,谓诸菩萨由布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普能饶益;由净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不为损害;由安忍波罗蜜多故,他损害时深能忍受;由进波罗蜜多故,增长功德;由静虑波罗蜜多故,起神通等能引有情令入正法;由般若波罗蜜多故,能正教授教诫有情令得解脱;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能令施等功德无尽;由愿波罗蜜多故,摄受随顺施等胜生,一切生中恒得值佛,恭敬供养常起施等;由力波罗蜜多故,具足思择修习,二力伏灭诸障,能令施等常决定转;由智波罗蜜多故,离如闻言诸法迷谬,受用施等增上法乐,无倒成熟一切有情。
“何等名为十到彼岸?颂曰:十波罗蜜多,谓施戒安忍,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什么是十种到彼岸的胜行呢?它们是:施,戒,安忍,精进,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论曰:此愿施等十度别名。施等云何各别作业?颂曰: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布施等十种到彼岸的胜行,它们各自的作用功能是什么?偈颂说:饶益,不害,受,增德,能入,脱,无尽,常起,定,受用成熟他。这是什么意思?“论曰:此显施等十到彼岸各别事业,如次应知。”十度的作用,以下各别解释。
“谓诸菩萨,由布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普能饶益。”布施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能够饶益一切众生。当修布施的时候,总会给对方带来利益。布施对方钱财,是给他经济上的利益──财布施;布施他佛法,他可以得到解脱的利益──法布施;当他恐惧害怕的时候,布施给他力量──无畏施。所以,布施的特点是饶益一切众生。
“由净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不为损害。”持戒的作用和特点,主要是不损害有情。比如说持五戒,不杀生就是不损害有情众生的生命;不偷盗就是不损害众生的财产;不邪淫就是不损害众生的人格尊严以及他的家庭;不妄语就是守信用,不欺骗别人;不饮酒就是不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持戒的作用在于不损害、不伤害别人,倘若犯戒了,就表示有可能伤害到别人。
“由安忍波罗蜜多故,他损害时深能忍受。”安忍就是忍辱。佛教所说的忍辱,不仅仅是当别人损害自己的时候,能够忍辱负重。据六度所说,忍起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耐怨害忍;二是安受苦忍;三是谛察法忍。这里所讲的主要是其中的一种,即耐怨害忍,能够忍受怨家对自己的迫害。忍字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没有涵养的人,他很难忍受。没有忍辱的人,当别人伤害到他的利益的时候,他的无明火、嗔恨心就来了。所以,现在的电影、电视,所放映的影剧本,不是爱就是嗔,不是爱情片就是武打片,恩恩怨怨打打杀杀。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由进波罗蜜多故,增长功德。”精进,精进地修行,能使功德、福德、智慧资粮等不断地得到增长。
“由静虑波罗蜜多故,起神通等,能引有情令入正法。”通过修静虑就能引发神通。引发神通之后,就能引有情入正法。引发神通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众生。《阿含经》中记载佛陀的教化有几种方式。一种是语言的教化,还有一种是神通的教化。其实,神通的教化,它的对象是根机差的人。根机好的人,一般都用语言教化。根机差的人,才要用神通教化。你给他变一个什么东西,他一下子就相信了,社会上的人,多数都喜欢。你显一下神通,一下子就有一大帮的人跪在你的脚下,结果造成交通堵塞(众笑)。所以说现在的人根机差,因为他们都需要神通。当然,佛教所讲的禅定,不仅仅是为了引发神通,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引发般若智慧。
“由般若波, 罗蜜多故,能正教授教诫有情令得解脱。”般若的作用,主要是能正确地教化有情,令得有情从生死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解脱要靠般若智慧。有智慧才能解脱,解脱才能自在,解脱自在。
“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能令施等功德无尽。”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能把所修的功德回向到佛果上,使这些功德无穷无尽,无有限量。所以,想使你的每一种行为都能达到功德无量,那就要入方便波罗蜜多。
“由愿波罗蜜多故,摄受随顺施等胜生,一切生中恒得值佛恭敬,供养常起施等。”因为有愿力的关系,才能在未来的生命中生生世世地修布施,生生世世遇上佛陀出世。所以,我们要发愿,发愿永远能够遇上诸佛,能够亲近诸佛,在生生世世中,永远能够跟诸佛菩萨在一起。然后,永远修十度,一直修,无穷无尽地修,直到成佛。愿力非常重要。学佛的人每天要对着佛菩萨发愿。
“由力波罗蜜多故,具足思择修习二力,伏灭诸障,能令施等常决定转。”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思择,一种是修习。思择是对法说的,修习是一种行持。通过这两种力量,使所修的十度,能够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去灭除修十度时所遇到的各种障碍。灭除这些十度的障碍之后,就能够使所修的十度长时相续,不断地修,尽未来际修。
“由智波罗蜜多故,离如闻言诸法迷谬,受用施等增上法乐,无倒成熟一切有情。”由智慧波罗蜜多的力量,能够对甚深的法正确地理解而不致于有错误。因为对佛法能够正确地理解之后,就能正确地修行施等。于十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每一种都能正确地修。当正确地修十度之后,就能够得到施等法乐,能够得到利益和受用。同时,也能无颠倒地成熟一切有情,能正确地帮助一切众生。
最胜正行就是十度,十度中,每一种都包含着十二种最胜。所以说为最胜正行。
乙二、作意正行
如是已说最胜正行,作意正行其相云何?颂曰:
菩萨以三慧,恒思惟大乘,如所施设法,名作意正行。
论曰:…
《辩中边论探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