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果每一个宗教都能够讲经教学,天天不中断,信仰宗教的信徒对自己宗教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宗教之间不会产生矛盾,不会有宗教冲突。不但不冲突,他们还能够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个好事情!如果宗教舍弃教育,那就是搞迷信,社会大众不相信。真正是今天社会的教育缺乏伦理、道德、因果、神圣教育,缺乏这个东西。我们做的这个教育,我叫它做补缺教育。现在社会教育里缺乏的我们把它补出来,它没有伦理道德,我把伦理道德补出来,它没有因果、没有神圣的教育,我们都把它补出来。宗教在这个世间,它就有意义,它就有价值,社会大众就会尊重它。所以这是很有必要。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而其关键实在最后」,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因为最后这一声佛号决定我们到哪里去。学佛的人都知道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是婆罗门教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学过婆罗门教,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在佛法小乘是必修的课程。得到四禅八定,六道轮回你就看到了,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你有这个定功你全看到,所以它不是假的。修这个定的人很多,婆罗门教必修,印度其它宗教,连佛教都修,这不是假的。可是问题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了,他知道定功与你所见到的境界是成正比,定功愈深,你看的境界就愈大。婆罗门教认为四禅八定已经到顶点了,释迦牟尼佛不以为然,认为它不是最高的。所以他放弃之后在菩提树下入更深的禅定,突破这个界限。突破之后才知道六道之外有十法界,有声闻、缘觉、菩萨、佛,再突破,有一真法界,再突破见性了。在哲学里面讲,把宇宙万有的本体抓到了,本体是自性,就是净宗讲的常寂光,这才叫真正究竟圆满。
他成就那一年三十岁,佛教里面叫成佛了,拿到佛陀这个学位,这是佛门最高的学位,拿到之后从事教学。教学当时一般群众没有这么深的根器,怎么办?办小学,阿含,阿含是佛教小学,就是小乘,十二年;再接着办方等,方等中学,八年;八年之后再办般若,般若是大学,二十二年,时间最长,四十九年,般若是二十二年;最后的八年,就像研究所,法华,法华跟华严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学是从初级慢慢向上提升。他搞教育,他不是宗教,这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阿含里面全是教伦理、教道德、讲因果,我们今天讲普世的教育,全民教育,带给社会和谐、安定、幸福、圆满,这就做到了。往上去那是有志向上的人,佛也帮助他,只要你肯学,还有更高的,一层一层的往上提升,从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到成佛。
所以他老人家为我们示现一生是教育事业,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教育家,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包容,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他统统都包容。他什么都教,什么都讲,而且一生教学不收学费,没有建学校,没有建讲堂,一生为我们表演的是游牧的生活。晚上在树林下树下一宿,打坐。白天吃饭,出外去托钵,这日中一食。他们的生活是真正共产的生活,吃饭托钵不是我托了我就自己吃,不是的,托了之后回去,回到集合的地方集合在一起,把饭统统倒出来混合在一起,所以是一钵千家饭。这是什么?大家平等,有的人托的饭菜不错,有的人差一点,统统混合在一起,这是真正共产。饭只能当天吃完,吃不完的供养给小鸟、野兽、畜生,不可以留到明天。留到明天怕你懒惰,他要勤快,托钵是一门功课,有规矩的。信徒供养你这一钵饭,你要祝福他,你要说法给他听;他有问题问你,你要给他解答。所以他财布施,出家人对他法布施,回报是法布施,没有白吃的。
最重要的我们念佛就要把佛放在心上,意念当中不要有别的东西夹杂,「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我们的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极乐世界,没有其它的念头,这在理上念,没有间断,所以这个符合一向专念的宗旨。「反之,如有人念佛数十年,或于最后阶段,轻视持名而改行他法,或于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也」。后头这句话非常要紧,我们见到过。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台北圆山临济寺,有一个林老先生,老佛教徒,福州人,他们那个时候有一个念佛会,他是念佛会好像是副会长。他法器敲得很好,他当维那,领众念佛,每个星期一次,十几年。最后他往生的时候,他怕死,留恋这个世间,让大家不要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保佑他延长寿命。这个就错了,他肯定没有往生。所以不容易!一般人说我诚心诚意,到那个时候才知道你是真的是假的,只要稍稍有一念贪恋就完了。所以这个事情我们在平时就要放下,平时对这个世间就不要有贪恋,也不要有厌弃,一切随缘,什么都好,绝不把它放在心上,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你就决定得生;这个世间还有放不下的,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住这个世间随缘,什么都好,把我们的成见放下,什么都不要求,一切随缘,多自在,多省心!
人只要不操心,一心向佛,身心健康,那就是非常好的榜样,为什么?真正看到念佛人的好样子。认真学习经教,经教也不要刻意去学,刻意去学又错了,学多少算多少,听一堂经,我听懂二、三句就很受用,不必要统统会,我又不是去复讲,讲给别人听。早年我初出家没多久,凤山莲社煮云法师(老朋友)找我到凤山讲经,一个月来一次,讲一个星期,我讲了不少年。有一个老太太,年岁很大了,每一次都来听讲,每一次写个二、三句她所听到的。我讲完之后,她就拿那个笔记本来给我看,问我这个对不对。以后她出了一本书,听了好多年的,那就是她的心得。很用功,老实念佛。这就很好,不一定要听多,你听懂的这几句,听得很受用,你就好好学习,这样就好。
所以决定不能够轻视,决定不能够改变法门。尤其到病重的时候,念佛不行,念佛还是要看医生,或是搞密搞其它的方法,你全错了。尤其现在这个乱世,乱世妖魔鬼怪特别多,冒充佛菩萨来骗你,这个法子好,那个法子好,把你全部都给扰乱了。如何能够不受魔来扰乱?你不动心他就不会来扰你。我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我只有一部《无量寿经》。其它经我们也印,为什么?想要的人很多,他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就要《无量寿经》,我其它都不要。我们印《大藏经》是保存法宝,希望法宝在灾难当中不会完全失传,到处都有。灾难不会把地球全部毁灭,总还要留一部分地方,所以我们到处去赠送,每个地方都有保存,这个就好,为正法久住。对自己为求生净土,为亲近弥陀,这是我们的正念,其它的全都随缘,没有自己的意思,干什么都好。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第十一个小段,「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我取这个为题目。我们看批注,「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这个怀疑很普遍,自古以来,可以说古今中外念佛人大多数都有这个怀疑。连讲经的法师,他不是修净土的,跟我关系非常好,演培法师,我们关系特别好。他学法相唯识,他求生弥勒净土,一生讲经,著作很多,我初学的时候跟他学。他早年在善导寺做过住持,以后他离开台湾,在新加坡住了二十多年。我到新加坡去碰到了,他请我吃饭,请我到他的佛堂跟他的信众讲开示。我在他那个讲堂里头讲法相唯识,讲弥勒净土,赞叹。这个是佛门的规矩,现在很多人不懂。你到哪一个道场,他学的法门,赞叹他的法门,赞叹他的道场,赞叹他的老师,信徒对他有信心,所以佛法就兴旺。如果到他那个道场,「那个难,念阿弥陀佛容易」,你把他人心都搞乱掉了,那你是帮倒忙,那叫大错特错,这决定不可以的。古人讲得好,「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认识圣一法师,参禅的,他去年过世还是前年过世的,跟我关系特别好。我那一年来讲《楞严经》,他常常来听经,不但听经,还劝他的信徒来听讲。这个没有过,一般法师都不让信徒听经,只有他一个。他住在大屿山宝林寺,禅宗道场,那个时候还有四十多个参禅的,禅堂里坐香,难得!他邀请我到禅堂讲开示,我《六祖坛经》里面取一段,《永嘉禅宗集》里头取几句,我跟大家讲,赞叹禅宗,赞叹老法师,赞叹参禅的这些同学们。我离开的时候,跟我去十几个人,陪着我去的,在路上他们就问我:「净空法师,你那样赞叹禅,你为什么不修禅?」我就告诉他们,「禅是上上根人,我是中下根人,我参禅得不到利益,不但不会开悟,连禅定我都得不到。我知道我自己根性,中下根性老实念佛才会有成就,那是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我们只有赞叹的分。」这一点一定要知道,绝不能破坏人家道场,破坏它的道风。所以很多道场都喜欢找我去讲经,我不破坏人家道风,我只赞叹。这是规矩,这是从前在台中李老师教的。现在人不懂规矩,随便批评,自赞毁他,把一个道场修行十几年、几十年的思想全破坏了,这个有过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门只要一心专念都会有成就,这些原理原则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五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