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七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世界同居土是阿弥陀佛照顾到,一点都不乱,完全是学校,也没有说同居土里头有哪个省、哪个县、哪个市,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居住的地方,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没有马路名称,也没有门牌号码。可是你要找任何一个人决定不会找错,为什么?你有神通。而且极乐世界人面孔都一样,跟阿弥陀佛一样,像一个模子造成的,你也不会认错人,这是什么?你有神通道力,不会认错人。那个世界真妙,世界真好!所以到那个世界是求学,是求智慧,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神通、圆满的福报。成就之后,再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所以佛法,我们肯定它是师道,它是教育,它是老师。四土,我们可以说是他们的班级不一样,实报庄严土是高级班,方便有余土是中级班,凡圣同居土是初级班,初级、中级、高级,确实是这样的。到那个地方去求学,永远不会退转;也就是说你年年升级,不会留级的。为什么?老师好、同学好,菩萨都是同学,个个都会帮助你、都会照顾你,你肯定会跟得上,比我们这个世间好太多了。

  所以《要解》里面说的,「按《要解》义,此土凡圣之同居逊于极乐者有四」,我们比它,跟极乐世界一相比,有四个严重的差别,很大的差别。第一个,我们同居是「暂同」,你看,「此土小乘初二三果」,证阿罗汉他就入灭了,他就超越六道轮回,不再回来了。所以暂同。「大权菩萨,度生机尽」他就不再示现了。所以佛度有缘人,跟佛没有缘的,佛就不来,菩萨也不来。什么叫有缘?你肯听他的话,你能听得懂,你能够相信他,能真正依教奉行,他就来了。如果你对他半信半疑,听了不懂,听懂了也不肯真干,菩萨就不来。这叫机缘。「故与此土凡夫只是暂时同居,非究竟也。在彼净同居土,则可与诸大菩萨俱会一处,直至成佛」。这是真的,一直到你证得究竟的佛果,《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这些大菩萨会陪伴你一辈子,陪伴你到毕业成佛为止,这是真的同居,不是短暂的。生到极乐世界就无量寿,告诉诸位,生到极乐世界,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死就没有了,再没有生死这回事情,一直到成佛。真无量寿,不是假的。

  第二,「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但不易见闻亲近」。佛门典籍里头有记载,那是特殊的缘分,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朝五台山就见到文殊菩萨。这是个特别的缘分,看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但是见到之后听了一次经。他本来是学禅的,向文殊菩萨请教,现在是末法时代,末法众生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告诉他,念佛容易成就。所以他就放弃了禅,专门修念佛法门。离开竹林寺,还沿途去做记号,想下次来的时候不要迷路了。在做记号再回头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房子立刻就不见了,再也看不到。这就是难遇,不容易亲近。「而在极乐则皆如师如友」,这些菩萨们、圣贤都像是老师,都像是同学,「朝夕同聚」,没有分离,时时刻刻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在那边,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我们所知道的,你天天都跟他在一起,跟这里不一样。

  第三个「希少」,这是讲我们这个世界,「圣者如珍如瑞」,像珍宝一样,祥瑞,「希有难逢」。可是在极乐世界,「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这还得了!什么人?等觉菩萨。十方世界的后补佛,他们都到极乐世界去进修,所以我们就有机会经常跟他们在一起。太多太多了!等觉菩萨,单单等觉菩萨就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其它的比他低的菩萨就更多了,不晓得多多少倍。

  第四「所作不同。在此土,圣者咸游圣域,而众生轮转六道,升沉无定」。在我们这个世间,菩萨、阿罗汉、声闻他们虽在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同住,可是空间维次不一样,他们有他们修学的环境,有他们学习教化的环境。我们在这个世间搞六道轮回。他们是不断向上提升,阿罗汉提升作菩萨,菩萨提升作佛,我们是六道三途轮回不已。「凡圣虽同居此土,而其所作与成就,则迥然不同」。真正入了佛门,他修学共同最高的指导原则是觉正净,就是我们讲的三皈。你学佛,一入佛门,首先受三皈,老师传授三皈,三皈是我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须臾不可离的原则。「皈依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我们依靠自性觉。自性觉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是自性觉,前面讲得很清楚。「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正知正见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是正知正见,这是我们学习的依靠。第三「皈依僧」,僧是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叫自性三宝,皈依僧是皈依净。

  学佛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我们的心不能被染污,心不染污,境界就没有染污,这就是近代科学所讲的以心控物。我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什么毛病都不会生。心理健康,生理没有不健康的;心理上出了问题,身体也就生毛病了。身心健康,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所以,今天看这个世界灾变这么多,你要想哪个地方安全,你端正心念就安全;心行不端,找什么地方都不安全。我们中国古人有句谚语说得很好,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的身心健康,你就是有福的人,你住的地方就是福地,不会有灾难;如果你身心不健康,妄想多、造业多,那块福地你去一住,那个福就没有了,福地就变成灾难的地方。所以你要记住,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物质环境是随着我们念头在改变。我们念头善,没有一样不善;念头不善,你怎么样想办法帮他,他都不会善良,他改不过来。科学没办法。今天地球灾难是科学造出来的,唯有高等科学才能把地球改变、破坏,才有这个能力。拿着镰刀锄头你没有办法破坏山河大地,现在高科技可以。但是,你能够破坏,你不能够修复,没有能力修复;修复要靠精神,要靠好的意念。

  那我们要做,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向佛菩萨学习,这个经典里面教给我们的很多。最重要的部分,第六品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修行指导的原则有两品,「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是专门给我们讲方法。怎么去落实?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教你落实,这六品经全是讲戒律、讲因果。我们净宗同学,就把这两段经文选做早晚课必须读诵的经文,早课我们念第六品,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认真学习,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

  「在极乐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这是所作所为。我们这个地方是搞六道轮回,人家那个地方是同尽无明,把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干净了,同登妙觉,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故知同居净土之同居,胜于此间无量亿倍」,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的同居跟极乐世界不能相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