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都是保持最好的方法。三天离开经教,菩提心就动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烦恼习气无量劫熏习成就的,要在这一生当中回归到菩提心,这不是容易事情,这不是小事情,真要用功,真正要努力,要非常认真。

  古大德教导我们,死尽偷心,你才能够回得了头。印光大师教人,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你不能不放下。那我们今天不必用死,今天大家都知道,科学家常常在报告二0一二是大灾难年,连把日期都说出来了,十二月二十一,叫什么?银河对齐,非常容易引发地球上大灾难。这个大灾难是灾难一起来,洪水、海啸、火山爆发同时都发生。首先地球上的科技文明几秒钟的时间全部没有了,最可怕的海啸,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是有数据不是假的,怕的是太阳风暴引发地球上超级火山爆发。地球上超级火山最大的有十几座,多半都在海洋底下。在陆地上我们看得见的只有美国黄石公园,黄石公园是个活火山,科学家估计,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美国的三分之二就没有了,你说多严重!影响全世界,因为火山灰会上升二十公里。现在国际旅行的飞机只飞十公里一万公尺,大概三万五千多英尺的高度。那我们能想到,这个火山灰冲到那么高,跟着地球的自转,火山灰那一个圈圈就是黑暗的,日月星都看不到。时间要多久?三个月到一年三个月,有些地方影响稍微小一点的大概三个月恢复正常,影响最严重的要一年三个月,火山灰才会落下来。一年三个月见不到日光,许多动植物都不能生存,这个很可怕。

  所以很多人建议我们要储备粮食,储备保暖的这些衣物。诸位想想有没有用处?到那个时候人都没有得吃,没有吃的那就抢劫,哪里有粮就是他抢劫的对象,我们什么都没有,他就不会来。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相信,念佛求生净土。灾难来是一个特殊情形,佛菩萨特别慈悲,我们这里一叫他就来了,只要你肯念佛,佛就来帮助你,这才是最好的方法。灾难来了,头一个不惊不怖。所以常常想这些事情。我也是劝我们同学们,美国「2012」这个电影片光盘,每个星期最好看一遍,为什么?让你常常看到,灾难现前的时候一点都不害怕,我已经看得很多了。灾难来的时候一害怕就完了,你就堕落了。灾难来的时候不惊不怖,一句佛号管用!我真的就往生了。所以念佛的人要把我们的时间表这样子订法就正确。

  灾难之后,当然世界上不会完全毁灭。我想最严重的毁灭是海啸,如果海底这种超级火山引发,不要多,二、三个就不得了,因为海底爆发的火山你想想看,海底喷的那些火所造成的海啸,科学家估计是一千米,说浪的高度一千公尺,这还得了!前年,苏门答腊的海啸十米高,今年三月十一号日本的海啸也是十米的样子,现在来个一千米,这个东西当然它在海洋当中,从海洋爆发到边岸算打个对折,对折是五百米;再打个对折,二百五十米,怎么得了!扑到海岸,一百米都不得了,这沿海的城市几分钟就没有了。有人告诉我,居住的地方距离海岸直径两百公里那是安全地带,距离海岸两百里之内的都不安全。不必去找安全地方,不必去逃难,逃难这个念头就错误,灾难还没来你自己先慌了,你自己先在这受难了。一心念佛,你念佛佛力加持你。我们相信,如果佛菩萨还需要我们在这个世间,那就是有任务,帮助处理善后,这工作非常辛苦。如果我们不能幸免这个灾难,灾难正好我们感谢它,它送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抱着感恩的心来应对。

  佛法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从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一直到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我们要记住。不是在教学的时候要读经,回向给我们周边的众生。教学是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不是在讲堂讲学的时候,我们读经也跟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很重要,菩提心所起的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菩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侍佛左右」。华严宗所供的三圣,中间是毘卢遮那佛,代表法身佛,左右两边,佛的右手是普贤菩萨,佛的左手这边是文殊菩萨。普贤表行门,文殊表智慧。在华严会上,这两位菩萨是上首。「又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一切诸佛是以德行为主,也就是具体说出十条大愿,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普贤菩萨做到了。这十愿做到,所有一切法门都离不开十愿,就全都做到。所以《四十华严经》第四十卷偈颂里头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可见普贤正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从法身流出,为我们所示现的这是自性。

  法身,毘卢遮那佛就是法身,没有形相,那我们现在画画把他画成一尊佛像,我后面这个背景当中就是毘卢遮那佛。毘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这个像怎么画?画不出来。毘卢遮那佛这个法身它没有相,像前面所说的,它没有物质现象,它没有精神现象,它也没有自然现象,它遍一切处。佛为我们说这桩事情,这是我们自性的本体,强名,勉强给它称个名字叫法身,可不能执着它。画出来这是表法,千万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从法身起用,那就是示现、应化,化作等觉菩萨,法尔如是。化作等觉菩萨(等觉大士)这是应。自性有感,哪些人感?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佛就有应身。「襄赞释尊,演唱圣教」。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教学,法身如来以文殊、普贤这个身分出现在这世间。释迦牟尼佛教学这是感,毘卢遮那就有应。毘卢遮那是所有一切妙觉如来共同的名号,毘卢遮那,遍一切处,名号意思是遍一切处。所以他的示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示现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来协助释迦牟尼佛。演是表演,唱是唱和,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菩萨来协助,佛所说的你看他们都做到了,现场给你表法,让大家感受更为亲切。

  「若据密教」,这密宗所说的,「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普贤菩萨是密宗里头的第一个祖师,始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在《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有这么一句经文,「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我们知道,本经菩萨众里面依普贤菩萨为第一个上首,他所代表的净密不二,净土跟密宗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深!「又金刚智之《五秘萨诀》」里面说:「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亦名一切如来长子,亦名大阿阇黎。本经《德遵普贤第二品》中,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阇黎」,这两句话。「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正显密净不二。故先师夏老云」,夏莲居老居士说的,「净土即是密教显说」,那密宗就是净土的密说。「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所以密教里头求不求生净土?有,有求生净土的。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学密要先从显教下手,因为密是显的密说,显教不通,密你没办法理解;显教通了,对密你就了解了。

  密里面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非常难建立。什么样人能相信?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学密的人是什么?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他能信,虽然他不能够理解,他能信,信就管用。为什么?他是真信,他用的是真心。我们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诚则灵。人心真诚到极处,就有灵验的事迹发生,真诚到极处就灵。为什么?语言有障碍,意念有障碍,真诚心没有障碍,真诚心是真心,没有障碍,没有障碍全就通了,所以就有感应。最明显的,我们跟这些小动物真诚心跟牠交流,牠不会怕你;特别是真诚的爱心,牠会感动。在对植物的实验,它们很容易感动。因为它们的报比人重,它们造的业比人轻,人造的业太重了!对于这些高深的现象,无论是理是事怀疑,对于圣贤教诲怀疑,一定要等科学家实验证明出来了他才相信,没有看到证明的报告他不相信的,纵然相信的话也叫半信半疑,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无法沟通。人跟小动物沟通,人跟无情的生物沟通,像山河大地,然后人跟鬼神的沟通,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沟通。不是不可能,有可能,而且并不是一桩难事,难在什么?菩提心发不出来,难在这里,菩提心真发出来就全都通了。这桩事情求人帮助没有法子,佛菩萨没有法子帮助你,自发,是你自己事情。真相信,真的明白,不怀疑了。我们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到不怀疑,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锲而不舍,一面学,一面通过自身的经验逐渐相信了。相信还要往前进步,这个路子长。《华严经》上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阶位,可见得这是一条很长的道路,要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天天有进展,年年有进步,你法喜充满。有疑不怕,怕的是不精进,不精进是最可怕的,有疑还能精进,精进可以破疑,会有觉悟的一天。

  我们看底下这段文,「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极乐,远盛于其它教派。密净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暂不详论」。这一科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面第二位,表法的是「禅净不二」。普贤代表密净不二,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禅净不二。我们看这位菩萨。

  「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首」,翻成中国意思是妙首,又翻成「妙吉祥」,也翻成「妙德」,「是诸佛之师」。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想成佛,佛怎么成就的?这个地方你看,没有离开妙,妙首、妙吉祥、妙德,这是诸佛之师。这妙到底妙些什么?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贤首大师《还源观》上四德,第一个就是妙,「随缘妙用」,是自性般若。在哪里显示?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随缘妙用表演得淋漓尽致,真妙!能随一切染净缘,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可以随顺,一尘不染,这就是妙。不妙是什么?不妙就染着。什么叫染着?起心动念就染着,分别执着是严重的染着。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六根接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这叫妙用。妙用,这个字意思很广,自受用,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他受用的,成就他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在他的妙用,自他都妙。所以佛经上讲的妙,妙慧,智慧。这就是诸佛之师。

  「《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这个我,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成佛,文殊师利之恩。「过去无央数诸佛」,就是无数无尽那些诸佛如来,「皆是文殊师利弟子」,这过去。将来呢?「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将来,我们这一批修行的人将来成佛,也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加持的。文殊菩萨代表自性般若。「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我们学佛的人,没有离开情执,总是把佛菩萨看作是一个人,来求佛菩萨加持。有没有效?有效,不是没有效,但是你不会开悟,因为你有情执,你情执破掉的时候你会开悟。你不知道文殊菩萨从哪来的,自性般若,我们心有感,他来应化来的,他是自性般若的化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阿弥陀佛从哪来的?阿弥陀佛是从自性般若智慧功德之所成就的。没有智慧就没有四十八愿,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五劫修行,没有五劫修行就没有极乐世界。佛说心现识变,这是真理,极乐世界也不例外。世间小儿离不开父母,离开父母他的生命就失掉了,修道的人不能离开智慧。智慧还得加个字最好,定慧。为什么?慧从哪里发?从定中发,心定不下来就没智慧。心要定下来必须要能舍、能放下。什么都能舍,为什么?没有一样是真的,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一切法是心现、是识变。一切法不离自心,一切法就是自己。你能常作如是观,把这桩事情证实。别着急,着急就错了,为什么?心完全定下来,事实真相就见到了,着急这个心见不到,所以不能着急。

  文殊、普贤两尊菩萨,修学大乘的人不但是最好的榜样,是不能离开的一个典范,依智慧、依愿行,下手从愿行下手。这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文殊表看破,普贤表放下。必须看破才生智慧,智慧现前你才能真放下,你才欢喜放下。一般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他执着,他不肯放下,拼命在追求,过错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