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三百一十面,从第一行看起: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亦自《唐译》。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语魔罗之略称。此翻障碍,能为修道作障碍故。又翻杀者,害人善故」。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学佛最大的麻烦就是魔障,也叫业障,正因为这些障碍,让我们的进步非常缓慢、功夫不得力,甚至于退转,甚至于走向邪道。那要怎样让我们初学的人,没有定慧力,定力、智慧都没有,我们怎么办?这在古时候就是老师照顾。特别是学禅、学密,定慧没有得到之前,如果离开老师,很少不遭魔难的。净宗还比较好一点,但是净宗要纯净才行,如果不是纯净,里头杂着其它法门,问题就来了。你看现在有很多禅净双修、净密双修,还有禅净密三个法门他都修的,我都遇到过,这个麻烦就大!这些对净宗信心都是不具足,半信半疑,才掺杂其它法门。很少人,初学的很少人能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非常难得。所谓是循规蹈矩,依照规矩去做,那就是信解行证,这个是通途,普通一般的方法。首先我们对佛法有一点信心,这信心没关系,迷信都可以,勉强信也可以,半信半疑也可以,有信心。进一步求解,如果解透了,信就变成真的。所以解里头第一桩事情就是它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研究经教头一桩事情是这个。你对于佛法真的相信,对释迦牟尼佛没有问题了,然后再进一步,教下再进一步,达第二个目标,那就是帮助你断疑开悟,这是教下第二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到极处就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净宗里面理一心不乱是同一个境界。这也就说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问题一定是一门深入,才能够真正达到终极的目标,就是见性。
各人根性不相同,进度快慢不一样,总在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就像善导大师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从这句话我们慢慢体会到,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功失败还是遇缘不同。这句话可以引申到世出世间一切法,缘多重要!懂得遇缘重要,我们跟人结善缘不结恶缘,一个恶念都不可以有,这也是什么?这也是远离魔障。我不跟人结怨,跟人结善缘不结恶缘,结法缘不结世间的情缘,情很麻烦,结法缘,把世间一切人看作我们的同学;契入佛法之后,把世间所有一切人看成菩萨,这就对了,我们的魔怨就能化解。决定不能对立,决定不能有对抗的心理,有这个心理麻烦就大了,那个怨愈结愈深,生生世世都化解不了,那就错了。所以古人教我们一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总要把它化解。现在我们知道念力的能量非常强大,用我们自己的念力就能化解。夏威夷古老的疗法是很简单,但是它要一心专注,时间要三十分钟。不是念了四句话一遍就行了,要念半个钟点,一心专注才能产生效果。不是念个三遍、五遍就行,不是的。而且还要什么?我们看他的报告里面,还要求要继续不断三十天,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这样做法,三十天肯定起作用。化解怨结的方法。我们学了也可以实验实验。
下面接着说,「又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放逸是精进的反面,我们一般讲很随便、很马虎,不认真,这种修学不会有成就的。魔又翻为恶者,「多爱欲故」。爱欲是魔,为什么?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第一桩事情就是叫我们放下执着,执着不能放下,爱欲是情执,这个东西不能放下不行,那是很严重的障碍,所以要放下。
下面跟我们说,「魔类有四」,这是佛经上常常说的四种魔。第一种,「烦恼魔」,我们常说贪瞋痴慢疑,这是烦恼。烦身,恼是心,对心,让我们的心不清净,对我们的伤害最严重。为什么?让我们永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原因在这里。所以烦恼谁吃亏?自己吃亏,没有害到别人先害到自己。「能害善法」,它障碍一切善法。第二,「阴魔」,阴魔是五阴,色受想行识,这个东西麻烦。「共相摧灭」。我们不知道五蕴皆空,菩萨有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晓得这个东西是假的。五蕴第一个色,就是我们肉身,叫色身,物质现象,另外四种是心理现象;受是感受,想是妄想,行是不停住的意思,它停不住,你看妄念,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起来了,念念不停止,这叫行,识就是阿赖耶,无始无明。这五样东西纠缠在一起,我们身体状况影响心理,心理也影响到生理,互相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想,一切法从心想生,五阴里头的想最厉害。如果他思想健康没有恶念,我们的身体也不会有毛病;如果他思想里头有贪瞋痴慢疑,有这种思想,这个思想是毒,想里面的毒,五毒,那让我们的身体肯定不健康。五阴相对的是五脏,我们常常听人家讲肝火很旺,肝火是什么?发脾气,动瞋恚心。所以它统统有应对的。
「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智慧了不起,我们要常常想,提起这种观照功夫。怎么照法?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五阴不能独立生存,没有一个五阴能够独立生存的。它能生存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以一秒钟弹指五次来计算,它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它已经生灭一千六百兆次。所以弥勒菩萨说念识,念就是念头,识是讲念头里头最主要的阿赖耶识,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控制它,它生灭太快了。所以佛法里头常说,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那是什么意思?如果它本来没有生灭,你说它不生不灭毫无意义,不生不灭是什么意思?生灭太快了,生灭都不可得,它时间太短太短了。
我们引电影,以前的电影用胶卷,这是什么?这是幻灯片,一张一张的幻灯片。电影的放映机就是幻灯机,它的生灭速度很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看好像是真的。如果我们眼睛的速度能够跟得上机器的速度,你看到的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我们的眼睛赶不上人家的速度,所以看到人家是个连续的画面,不是独立的,单独的你一张也没看到,你所看到的全是连续的。那就是单张的决定不能存在,所以它是纠缠在一起的,这是科学家发现的,所有物质现象都是纠缠在一起,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物质现象如此,他说念头意念也如此,念头不可能有一个单独念头,独立的不可能,全是纠缠在一起。所以整个宇宙跟自己关系太密切了,我们没有办法独立生存,跟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纠缠在一起,这是事实真相。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上讲过,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学家发现了,让我们体会到《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有个概念了,可使我们常常六根对六尘境界常作如是观,把我们现实世界看成什么?看成是电影。释迦牟尼佛比喻就是这样,梦幻泡影!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全是假的。如何得清净心,心不被染污?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心就清净,不再分别,心就平等,清净平等是自性本定,本来是这样的,这叫真会用功。功夫用到纯极了,豁然开悟,觉了,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看凡夫怎样回归到自性,怎样回归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经题上就讲清楚了。清净平等是定力,觉是慧力,什么毛病都没有了,干干净净。所以五阴魔,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念《心经》的人很多,念这个经能提得起观照功夫的人不多。能提起观照功夫就是随文作观,佛教常说,能起这种作用,那叫真的读经、真的修行。读到这个文字懂得里头的意思,就能把它应用在我们生活上,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它有这个效果。
第三,「死魔」。死为什么是魔?死是你自己的寿命到了。一般人的寿命是业报,你看《了凡四训》,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五十三岁那个时候正好当县长,他就告诉他,你赶快辞职回家,寿命到了。所以一般人的寿命真叫注定的,能不能改变?能,大善大恶都能改变,大善寿命延长,大恶寿命缩短,能改变。你的福报挺大,尽干坏事,你能活八十岁,不得了;换句话说,你本来的寿命应该可以活到一百多岁,因为你坏事干多了,你能活八十岁,多大的福报!普通一般人干尽坏事的时候,四、五十岁就走了,还有三、四十岁就走了,那不是他本来的寿命,他是提前了,要多做善事。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之后明白了,懂得这个道理,断恶修善,他没有求长寿。他给他儿子写这篇《四训》,那是教儿子的,里面写得很清楚,他没有求长寿。五十三岁那一年平安度过,没事,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所以你懂得这些道理,自己能控制自己。
世间最难的就是延寿,这个都能做到,其它的就比较容易,哪有做不到的!所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可是这个里头要如理如法的求,非理非法求不到,要如理如法。今天非理非法求的人多,昧着良心做坏事,得到一些福报,得到一些名利,每天拜佛烧香,要佛菩萨保佑他。那是向佛菩萨行贿赂,佛菩萨能保佑他吗?不能。那是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今生作恶还得大福报,是他的福报太大了,已经打了折扣还有那么大,你说他如果要行善还得了吗?不得了!他要真正懂得,像了凡先生一样行善积德,你就知道他有多大的福报,可惜都不知道,全都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还有那么大的福报。我们不学佛不知道,学佛之后才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法有安定社会不可思议的力量。为什么?人人如果都懂得了,对做大官发大财的不羡慕,为什么?人家修得好,我们只怪自己过去没有修,现在修还来得及。
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年岁不小,他遇到孔先生的时候十五岁,孔先生给他算命算流年,寿命只到五十三岁。他遇到云谷禅师的时候,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二十年,完全…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