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叁百一十面,從第一行看起: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亦自《唐譯》。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語魔羅之略稱。此翻障礙,能爲修道作障礙故。又翻殺者,害人善故」。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學佛最大的麻煩就是魔障,也叫業障,正因爲這些障礙,讓我們的進步非常緩慢、功夫不得力,甚至于退轉,甚至于走向邪道。那要怎樣讓我們初學的人,沒有定慧力,定力、智慧都沒有,我們怎麼辦?這在古時候就是老師照顧。特別是學禅、學密,定慧沒有得到之前,如果離開老師,很少不遭魔難的。淨宗還比較好一點,但是淨宗要純淨才行,如果不是純淨,裏頭雜著其它法門,問題就來了。你看現在有很多禅淨雙修、淨密雙修,還有禅淨密叁個法門他都修的,我都遇到過,這個麻煩就大!這些對淨宗信心都是不具足,半信半疑,才摻雜其它法門。很少人,初學的很少人能夠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非常難得。所謂是循規蹈矩,依照規矩去做,那就是信解行證,這個是通途,普通一般的方法。首先我們對佛法有一點信心,這信心沒關系,迷信都可以,勉強信也可以,半信半疑也可以,有信心。進一步求解,如果解透了,信就變成真的。所以解裏頭第一樁事情就是它的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研究經教頭一樁事情是這個。你對于佛法真的相信,對釋迦牟尼佛沒有問題了,然後再進一步,教下再進一步,達第二個目標,那就是幫助你斷疑開悟,這是教下第二個目標。第二個目標到極處就是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禅宗裏面明心見性、淨宗裏面理一心不亂是同一個境界。這也就說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一定是一門深入,才能夠真正達到終極的目標,就是見性。
各人根性不相同,進度快慢不一樣,總在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就像善導大師說的,「四土叁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從這句話我們慢慢體會到,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功失敗還是遇緣不同。這句話可以引申到世出世間一切法,緣多重要!懂得遇緣重要,我們跟人結善緣不結惡緣,一個惡念都不可以有,這也是什麼?這也是遠離魔障。我不跟人結怨,跟人結善緣不結惡緣,結法緣不結世間的情緣,情很麻煩,結法緣,把世間一切人看作我們的同學;契入佛法之後,把世間所有一切人看成菩薩,這就對了,我們的魔怨就能化解。決定不能對立,決定不能有對抗的心理,有這個心理麻煩就大了,那個怨愈結愈深,生生世世都化解不了,那就錯了。所以古人教我們一句話,「冤家宜解不宜結」,總要把它化解。現在我們知道念力的能量非常強大,用我們自己的念力就能化解。夏威夷古老的療法是很簡單,但是它要一心專注,時間要叁十分鍾。不是念了四句話一遍就行了,要念半個鍾點,一心專注才能産生效果。不是念個叁遍、五遍就行,不是的。而且還要什麼?我們看他的報告裏面,還要求要繼續不斷叁十天,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這樣做法,叁十天肯定起作用。化解怨結的方法。我們學了也可以實驗實驗。
下面接著說,「又常行放逸,斷慧命故」。放逸是精進的反面,我們一般講很隨便、很馬虎,不認真,這種修學不會有成就的。魔又翻爲惡者,「多愛欲故」。愛欲是魔,爲什麼?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第一樁事情就是叫我們放下執著,執著不能放下,愛欲是情執,這個東西不能放下不行,那是很嚴重的障礙,所以要放下。
下面跟我們說,「魔類有四」,這是佛經上常常說的四種魔。第一種,「煩惱魔」,我們常說貪瞋癡慢疑,這是煩惱。煩身,惱是心,對心,讓我們的心不清淨,對我們的傷害最嚴重。爲什麼?讓我們永遠不能超越六道輪回,原因在這裏。所以煩惱誰吃虧?自己吃虧,沒有害到別人先害到自己。「能害善法」,它障礙一切善法。第二,「陰魔」,陰魔是五陰,色受想行識,這個東西麻煩。「共相摧滅」。我們不知道五蘊皆空,菩薩有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曉得這個東西是假的。五蘊第一個色,就是我們肉身,叫色身,物質現象,另外四種是心理現象;受是感受,想是妄想,行是不停住的意思,它停不住,你看妄念,前一個念頭滅了,後一個念頭起來了,念念不停止,這叫行,識就是阿賴耶,無始無明。這五樣東西糾纏在一起,我們身體狀況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到生理,互相影響。最主要的還是想,一切法從心想生,五陰裏頭的想最厲害。如果他思想健康沒有惡念,我們的身體也不會有毛病;如果他思想裏頭有貪瞋癡慢疑,有這種思想,這個思想是毒,想裏面的毒,五毒,那讓我們的身體肯定不健康。五陰相對的是五髒,我們常常聽人家講肝火很旺,肝火是什麼?發脾氣,動瞋恚心。所以它統統有應對的。
「照見五蘊皆空」,這個智慧了不起,我們要常常想,提起這種觀照功夫。怎麼照法?想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五陰不能獨立生存,沒有一個五陰能夠獨立生存的。它能生存的時間非常短暫,我們以一秒鍾彈指五次來計算,它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鍾它已經生滅一千六百兆次。所以彌勒菩薩說念識,念就是念頭,識是講念頭裏頭最主要的阿賴耶識,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控製它,它生滅太快了。所以佛法裏頭常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那是什麼意思?如果它本來沒有生滅,你說它不生不滅毫無意義,不生不滅是什麼意思?生滅太快了,生滅都不可得,它時間太短太短了。
我們引電影,以前的電影用膠卷,這是什麼?這是幻燈片,一張一張的幻燈片。電影的放映機就是幻燈機,它的生滅速度很快,一秒鍾二十四張,我們在銀幕上看好像是真的。如果我們眼睛的速度能夠跟得上機器的速度,你看到的是一張一張的幻燈片。我們的眼睛趕不上人家的速度,所以看到人家是個連續的畫面,不是獨立的,單獨的你一張也沒看到,你所看到的全是連續的。那就是單張的決定不能存在,所以它是糾纏在一起的,這是科學家發現的,所有物質現象都是糾纏在一起,不可能有一個單獨的。物質現象如此,他說念頭意念也如此,念頭不可能有一個單獨念頭,獨立的不可能,全是糾纏在一起。所以整個宇宙跟自己關系太密切了,我們沒有辦法獨立生存,跟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糾纏在一起,這是事實真相。
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上講過,最近叁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了,讓我們體會到《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是怎麼回事,我們現在有個概念了,可使我們常常六根對六塵境界常作如是觀,把我們現實世界看成什麼?看成是電影。釋迦牟尼佛比喻就是這樣,夢幻泡影!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全是假的。如何得清淨心,心不被染汙?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心就清淨,不再分別,心就平等,清淨平等是自性本定,本來是這樣的,這叫真會用功。功夫用到純極了,豁然開悟,覺了,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凡夫怎樣回歸到自性,怎樣回歸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經題上就講清楚了。清淨平等是定力,覺是慧力,什麼毛病都沒有了,幹幹淨淨。所以五陰魔,要能照見五蘊皆空。念《心經》的人很多,念這個經能提得起觀照功夫的人不多。能提起觀照功夫就是隨文作觀,佛教常說,能起這種作用,那叫真的讀經、真的修行。讀到這個文字懂得裏頭的意思,就能把它應用在我們生活上,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它有這個效果。
第叁,「死魔」。死爲什麼是魔?死是你自己的壽命到了。一般人的壽命是業報,你看《了凡四訓》,孔先生給他算的命,他的壽命只有五十叁歲,五十叁歲那個時候正好當縣長,他就告訴他,你趕快辭職回家,壽命到了。所以一般人的壽命真叫注定的,能不能改變?能,大善大惡都能改變,大善壽命延長,大惡壽命縮短,能改變。你的福報挺大,盡幹壞事,你能活八十歲,不得了;換句話說,你本來的壽命應該可以活到一百多歲,因爲你壞事幹多了,你能活八十歲,多大的福報!普通一般人幹盡壞事的時候,四、五十歲就走了,還有叁、四十歲就走了,那不是他本來的壽命,他是提前了,要多做善事。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禅師之後明白了,懂得這個道理,斷惡修善,他沒有求長壽。他給他兒子寫這篇《四訓》,那是教兒子的,裏面寫得很清楚,他沒有求長壽。五十叁歲那一年平安度過,沒事,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所以你懂得這些道理,自己能控製自己。
世間最難的就是延壽,這個都能做到,其它的就比較容易,哪有做不到的!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可是這個裏頭要如理如法的求,非理非法求不到,要如理如法。今天非理非法求的人多,昧著良心做壞事,得到一些福報,得到一些名利,每天拜佛燒香,要佛菩薩保佑他。那是向佛菩薩行賄賂,佛菩薩能保佑他嗎?不能。那是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今生作惡還得大福報,是他的福報太大了,已經打了折扣還有那麼大,你說他如果要行善還得了嗎?不得了!他要真正懂得,像了凡先生一樣行善積德,你就知道他有多大的福報,可惜都不知道,全都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還有那麼大的福報。我們不學佛不知道,學佛之後才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法有安定社會不可思議的力量。爲什麼?人人如果都懂得了,對做大官發大財的不羨慕,爲什麼?人家修得好,我們只怪自己過去沒有修,現在修還來得及。
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禅師,年歲不小,他遇到孔先生的時候十五歲,孔先生給他算命算流年,壽命只到五十叁歲。他遇到雲谷禅師的時候,孔先生給他算的命二十年,完全…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