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自在王也是示现的,来表演这一出戏剧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里头细心去品味、去体会、去学习,依教奉行,这一生我们都能成就。

  最后这两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两句,「结誓立心。《唐译》曰:纵沉无间诸地狱,如是愿心终不退」。这五种原译本里《唐译》的,就是《大宝积经》里面「如来会」这一会,这一会也是《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讲《大宝积经》的时候,将西方极乐世界做了详细介绍,这就说明《无量寿经》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说。一切经佛只讲一次,没有重复讲第二遍的,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无间地狱,苦毒无限」,《唐译》的本子,「举地狱极重之苦以摄诸余」,说到无间地狱把这世间一切苦难都包括尽,是这个意思。「今经法藏誓言」,他发的誓,「纵使身止诸苦中,诸苦自当赅括地狱。我之如上愿行,纵堕地狱亦不退转,正显前文我行决定坚固力」,末后这句跟第一句,这四句偈里头首尾相呼应。

  「又《会疏》曰:但有其愿,愿即虚。但有其行,行即虚。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克是成就。《会疏》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学习,你有愿,没有行,愿是假的。你有行,没有愿,你的行禁不起考验,你会动摇,你会改变。有愿、有行才能成就,愿不动摇,行不后退,这个人决定成功。两个条件同时具足,非常不容易,这个事情真难,那要怎样两个条件才都能具足?要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现在人谈不上智慧,都是常识,就所谓叫知识。现代这个世界,知识充满了社会,智能没有了,知识解决不了问题,它有局限而且有后遗症,智慧不会!中国古人所定的方法,这规章、方法可以几千年不改变,那是什么?那个规章是智能定的,不是知识,现在是知识。你看知识所定的国家宪法,过几年要修改一次,常常修改,它就是什么?它不是智慧。

  早年我跟方东美先生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宗教概念,也不相信,只是跟方老师学哲学。方老师曾经告诉我,《周礼》是周朝的宪法,周公制定的,那是大圣人。孔老夫子一生最仰慕的就是周公,他真的发了心想做周公、想学周公,但是他没有缘分,没人用他。他是平民,真有德行、有学问。周公制出这一套治国的宝典,方老师告诉我,如果周家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尊重、都奉行,中国在今天还是周朝。方老师要我多看看,我一遍也没看过。我对于三礼我只是学《礼记》,《周礼》跟《仪礼》没学过,书,书我有,因为方老师讲过,这是智慧治国平天下的一部宝典。我这个人一生对政治没兴趣,所以没有在这上下功夫。我从二十岁对哲学产生兴趣,喜欢学这些东西,没有想到学这个东西走到佛门来了。我非常庆幸,感恩老师,要不是方东美先生,我对于佛教,恐怕一生误会都解不开,我不会去碰它,那这一生的缘就断了。这是稀有难逢的一个缘分,没想到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这比《周礼》好多了。《周礼》跟《无量寿经》不能比,《无量寿经》能叫我们成佛,解决的问题太大、太多了。《周礼》只能解决一个治国的问题,充其量导致这个社会安定和平,不能叫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个不能,它做不到。我们知道今天这个事情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品:

  【至心精进第五】

  念老的批注,「本品续前」,接着前一品来的,「法藏菩萨发大愿曰: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时,国土佛号,悉闻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虫类,生我国者,悉作菩萨,无有余乘」。这个经文上一开头,就说出法藏比丘发愿,发的大愿,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佛号,国土的名号就是极乐世界,佛的名号阿弥陀佛,要悉闻十方。为什么?因为他建立这个剎土,在这里示现成佛,目的何在?是要帮助十方一切苦难众生快速的成佛,跟他一样的,这个愿了不起。如果国土跟佛名不能传闻十方,大家都不知道,那他的愿行就落空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十方诸佛如来要替他宣传,要把他的信息告诉大家,你们断烦恼、消业障太难,真正断不了、消不掉就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极乐世界不要消业障、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这就方便。到那里去就这么三个条件,第一个真信,第二个真愿意去,第三个真念阿弥陀佛。只要用真诚心信愿持名,这就行了,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他的愿是真的,佛给他做证明。十方世界,特别是六道众生听到这个法门,到极乐世界去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每天都有。极乐世界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让阿弥陀佛满了度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开张到现在才十劫,在无尽的时空当中,十劫是很短暂的时间,开张不久,我们的机会就碰到了。要感激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是他老人家的介绍,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介绍这些经文,传到中国来翻成中文,我们看到了无量的欢喜。这个经本能靠得住吗?佛教经典怎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写过经文,老人家一生没有文字的著书。经典是佛说的,佛灭度之后,弟子们结集佛的经典,把佛这一生所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主持这桩事情是大迦叶尊者,这是佛的大弟子。如何结集?这请多闻第一的,记忆力最好的,跟佛时间最长的,几乎每一次佛讲经他都没有漏掉的阿难,请阿难复讲,把佛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来作证。听众五百个阿罗汉,阿难所说的这五百人都同意,都没有话说,记录下来。如果有一个人提出质疑:阿难,这一句话好像不是佛说的。删掉,一个人不同意都不可以,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的。这是什么?取信于后代,结集经藏这样的严格。

  现在人不管是谁,没有不受科学的影响,科学里头第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教你怀疑。所以我们处这个时代疑心特重,对于学佛、学圣贤这是个大障碍,不能接受。那从梵文翻译到中国文能相信吗?我们拿一篇古文,让现在人把它翻成白话文,原味都翻不出来。在这一百年当中,多少这些文学家把古文翻成白话文,没有一个人翻出来叫大家看到都满意,没有,一个都找不到,不是原味。佛经从梵文翻译到中国文,可靠吗?我最初学佛的时候就怀疑,我跟方老师谈过这个问题,跟李老师也谈过这个问题,怎么能叫我相信?方老师的话跟李老师不一样,他们从两个角度看。

  方老师是从中国古人的德行、学问、智慧,他们翻译这个经意思决定不错,是佛说的意思。文字是自己撰述的,根据佛的意思翻成中文,中文不但不比原文逊色,而且比原文还好。换句话说,把梵文变成中文的经典,梵文经典可以不必要,学这就好了。意思没错,文字比原文还要华美,有这样的自豪、这样的自信心。哪里像现在的中国人?现在中国人完全没有自信心了,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他说在隋唐翻译的时候,中国第一,全世界中国第一,这样的自豪。方老师这么告诉我的。因为我问他,那么多梵文经典传到中国,为什么在中国失传?他说这是中国人自豪,翻译之后,那个可以不要了。真有这么自豪,真这么做法!

  李老师告诉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译场里面这些翻经大德,有不少人都是三果以上圣人。那就没有话说了,有修有证。再告诉我,阿难尊者是大权示现,你以为他是小乘须陀洹?不是,法身菩萨再来的。说不定他已经成佛再来的,我们都不知道,哪是普通人!明心见性翻译就决定不会错误,为什么?佛的经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见性之后佛的知见就是自己知见,自己跟佛不二。这桩事情,我们可以从六祖惠能大师那里见到,这是个证明。惠能大师见性,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一切佛经你念给他听,他能给你讲,讲得一点都不错。这个我们服了,我们相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坛经》里面我们看到,法达禅师学《法华经》,真的一门深入,十年熏修。这个人到曹溪去参学见到六祖,拜了三拜头没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你刚才礼拜头没有着地,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说:他读《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很长,一天念一部,三千部就是三千天,差不多将近十年,专攻这一部经。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说过,里面讲的是什么?他答不出来,他转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说:行了,不要再念,我都明白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这就是什么?诸佛如来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法身菩萨都有这个能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诸佛所说的经典,跟他自性里头是一不是二,他怎么会有错误!

  李老师是这样告诉我的,跟方东美先生是两个角度来看,两个都好,都有道理。方先生是教我们恢复民族自信心。隋唐时候中国人是世界第一,哪像现在,国家这么衰弱,中国人这么可怜,第一个原因是什么?丧失了自信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对自己东西没有信心,什么都是外国好,外国现在遭难,怎么办?跟着科学技术走,科学技术到今天,已经走到终点。如果量子力学家研究这个东西报告完成了,被科学家公认,过去三百年科学全部被推翻,要重新改写。不是真理,真理永恒不变,世法变幻无常。我们今天像方老师、像李老师,这种善知识都遇不到,统统凋零!我们做他的学生,我们的基础不如他,他们读过私塾,他们年轻时候上学是私塾,四书五经、十三经都背过,底子厚。我这个年龄私塾只上了两年,几岁?六岁、七岁,八岁就改了,私塾改成什么?短期学校,课本就是白话文,古东西不念,这就糟了。好在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那种伦理、道德、因果观念还在。十岁我们从乡下搬到城里去住就没有了,都市里头没有了。就那么一点点根,我们跟上一代比怎么能比?上一代受传统教学至少是十几年,到我这一代两年,两年那么小,六、七岁的时候那么小。我弟弟小我六岁,他一天也没见到过,我十岁的时候,他才四岁,所以他什么都不知道,连一点印象都没有。真的叫一代不如一代,差距很大!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缺失的是什么,需要补习的是什么,我们知道。这就什么?盼望于底下这一代,底下这一代最重要的扎根,如果没有根全是假的,不可能成就。这个根还是古老东西,儒释道的三个根,儒家的根,我们选择强调《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十善业道经》,如果出家加上《沙弥律仪》,四个根。这四个根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讲的,是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依照这个标准不能违背。这四个根扎稳了,这德行,然后儒释道三家重要的经典要读一点,不需要多,要认识、要理解,引发我们自己尊重的心,我们对圣贤、对古德有景仰、有尊重,就是诚敬的心从这培养。然后在儒释道里头专攻一门,都有成就,攻儒学能成圣、成贤,学道能成神、成仙,学佛能成菩萨、能成佛。

  可是到真正有人才出现总得三、五代以后,没这么快。我们现在是传灯,这盏灯不能熄灭,代代相传,传一个、两个都可以,就是不能中断。像达摩祖师到中国,五代都单传,到惠能才开花结果,到第六代禅宗在中国才发扬光大。六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四十三个人,在他以前老师都是一个、一个,没有第二个。明心见性就是成佛,所以唐朝那时候佛法之盛,四十三个明心见性的,在中国这个地区四十三尊佛还得了!四十三个人每个人传一个,这又是四十三。要传两个,传两个八十六不得了!所以传统文化复兴,正法久住,总得要三、四代之后,我们要看清楚这事情不能着急。

  今天只有自己把自己学好,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学不好,根就断了,灯就熄掉了、灭了。要想做好一定要记住,这四个根是非学不可,没有这个就完了。根能生能长,将来能开花结果;没有根的东西学得再好,我常说的那是佛学、儒学、道学,没根的,我看过,有根的我没看过。像我们上一代的,无论是儒、道、佛,真有成就的他们都有根。在过去这个根是家庭教的,父母教的,现在父母不教,学校也不教,社会上听不到,所以对于这个是非常陌生,甚至于比不上外国人。外国人还知道,中国人疏忽,日本人也疏忽,日本人把传统丢掉四百年,中国丢掉两百年。但是日本的民间还保持着纯朴的风气,这个非常好,很难得。可是没人提倡,日本的儒释道都变成宗教,没有讲学的,没有研究经典的,我们看到很难过,我们想帮助他帮不上。

  年岁渐渐大了,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了,所以希望真有年轻人来接棒接着干。老一代,说实在话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他们没有真正培养底下一代,时间都空过了。倓虚老法师晚年在香港办了一个华南佛学院,这里头有不少的学生,我都认识,年龄跟我差不多,比我大的多,比我小的不多,像畅怀法师他小我三岁。但是比我大的都不在了,这几年都往生了,真的看到后继无人。同学当中实在讲就是疏忽扎根教育,禁不起环境的考验,现在的环境不容易,名闻利养、七情五欲,不是深入经藏,天天读经,你在这个环境里头能不动心,不可能的事情。不动心那是圣人、是再来人,不是凡夫,凡夫哪有不动心的道理!我们这一生能保全,没有别的,就是没有离开经本,每天接受佛陀教诲,天天接受佛陀提醒,才勉强能保住。

  佛教给我们持戒吃苦,佛灭度的时候留下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都是他老人家一生做出好榜样给我们看的。为什么要吃苦?释迦牟尼佛一生吃苦,你要问什么道理?你细心去观察、细心去揣摩,你会体会到,吃苦对于修道有大利益。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真能吃苦就不会为境界动摇;不能吃苦很容易动摇,就被它拖下水去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我学佛六十年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建道场?建道场,道场成立道心没有了。道场在这个社会要生存,你不能不去靠信徒,你要去攀缘,你不攀缘生活怎么来?释迦佛给我们做出榜样,不建道场,绝不攀缘,每天生活费用,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真叫干净利落,名闻利养、七情五欲绝不干扰。我们不在这里着眼,不在这里下功夫,这个难关度不过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古圣先贤用心之苦我们要能体会,我们要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