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愤怒攻击的反应,当攻击一起,不但种下伤害及毁灭之因,且产生痛苦之苦果。毒蛇是不受欢迎且令人不安的,牠一开口咬,便会使人产生痛苦与死亡之果。
因此,无明、爱著、侵略性三毒是一切轮回的根本源头,而三毒之本乃在无明,因为若无无明便无执著、无侵略性。
所有佛法对三毒的描述,是为了说明我们每个人的心性,其目的是将以上已说明的道理应用於我们自身。若服下毒药,会使我们痛苦或终至死亡。同样地,浸淫於贪瞋痴亦会受苦或死亡,我们因而也剥夺了能体验开悟之乐的任何机会,就某种意义来说,三毒摧毁了我们成佛的正觉之“命”。
轮回图中心是象徵三毒的三种动物,其外围形成六种不同景象的环带。顶端的第一景有仙乐的演奏,物质财富丰硕,到处呈现极乐之象。接下来的景象与此类似,但多了武器和战斗。第三景是人道,有各种的活动,诸如耕田之事。第四景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动物。第五景是个不毛之地,呈现一片荒凉,其中众生有著很窄、很细的脖子、喉咙和四肢,而肚子却胀得很大,有时这些众生口吐火焰、关节冒烟,其景象可怕,不忍目睹。第六景亦是最后一景,有骇人的武器、铁槌和锯子,其道路为燃烧液和炽热的铁所铺设。
此六景所描述的便是六道轮回,为念、瞋、痴三毒造成的果,三毒的轻重差异使众生积聚不同的业,其再生之环境亦随之不同。譬如说,六景中之第一景是描述天道,其中众生因修某些善行,例如布施等,累积了善业而生於天道,他们在天道的那一生中,极尽享乐,然其主要特色是骄傲自负,此乃源於无明。由於他们骄傲我慢,未能除去三毒,因而仍无法解脱轮回。就这样,在他们毫华与舒适的一生结束后,便堕入另一道,就像油用完明,油灯的生命亦随之结束。天人所积之善业一旦耗尽,便得由其过去习性所积之地种业力来决定未来转生之道。
显示豪华与战斗的第二景是阿修罗道,和天道众生一样,阿修罗亦是经由德行的修持,依其业力而能於此生享受物质上的舒适与豪华。然而,他们也尝了不少苦,因为他们未能跳离三毒,且被压倒性的嫉妒心所驾驭著,而嫉妒心之特性便是他们生於此道的原因。过去他们每一次的行善,皆因嫉妒心而怀著总要做得比别人更好,以及非要比他们更好不可的念头。嫉妒心即三毒之表徵,尤其与瞋(侵略性)有关,阿修罗便是因嫉妒心而经常互相争斗。他们对天众所享受的舒适与豪华相当了解,而由於嫉妒心,他们也和天神作战。当其生命终了时,他们可能会转生到更低之道,而且战争和次次的战败亦使阿修罗遭受极大的痛苦。
第三景是人道。生而为人乃因过去所积的善业,但这些善业仍未跳出三毒,尤其是爱著(贪)之毒,所以主要是因为做善事的果报与执著习性业报混合而生於人道。人未能出离三毒,亦即无法解脱轮回。人道中具有某些舒适与安乐的福报,但也有很多的痛苦。传统上来说,人类遭受的苦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永无安宁,常常忙於活动,老是需要做事。其二是永不满足,一个目标达到了仍不够,还有另一个目标要追求,而另一目标一旦完成,仍觉不够,如此便构成了一个充满欲望和憧憬的世界。在未出离三毒的限制情况下,这些欲望和憧憬当然会导致心灵的极其纷乱不安。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爱著,但表现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种类的痛苦。举例来说,富人常常希望自己不那么有钱和有名,因为他们害怕失去所拥有的,害怕不能保护自己与财产,使其免於危难和抢劫。因此,他们反而希望受无名及少财之益。然而那些受贫穷及没有多少朋友之苦的人都想致富和拥有一大票朋友。这两种情形便是欲望和憧憬所主使。当有些男人遇到难事和障碍时,便希望自己是女人,而有些女人於困境和痛苦时,又期盼自己是个男人。所有的欲望经常现前而产生冲突,而反映出执著习性的作用。
虽然因具有相当之善业而能投胎於以上所述之三道中,而此三道被称为上三道,但其中的众生依然不能完全没有不良习性。其馀的三道被称为下三道,因为生於此,几乎完全是因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即是三毒的彻底表现。
第四道乃畜生道。生为牲畜,主要是因无明,当然,一旦被无明束缚著,其他的恶性亦随之出现。在此道中,经常受无明支配,甚至愚痴到母食子、幼食长的地步。畜生只对现有之事起反应,而不论是家畜或野生动物,都不断因其本身极深之无明而倍受苦楚。
第五道是受极端饥渴之苦的饿鬼道。他们生於此道中,乃因曾经不断沈溺於三毒,尤其是出於贪毒的悭吝。他们在过去生中贪求无厌,将所得到的东西都储藏起来,自己却从不去用它们。害怕这些东西会磨损、用坏和变质。他们不仅自己不布施,还劝别人不要施舍,就因为他们沈溺於贪欲和悭吝,才会生於此道中受无穷无尽的苦。因为他们以前储藏和积聚的恶业,导致今日膨胀巨大的肚子,而因为既不自己享用,亦不施舍予别人,以致脖子和四肢皆非常窄、细。这种体型使他们极为痛苦,因为他们的脚不易支撑肚子的重量。同样,由於他们过去亦曾劝别人既吝於施舍,也不享用自己的财物,故其所见均发生错觉。他所见的是水,一走近时却变成炎热的沙漠,远望是结满果实的树及美丽的植物,一靠近时却发现只不过是荆棘或刀剑。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乐趣,经常饥渴交迫,而且要到业尽方能受死。一旦生於此道中,是享受不到快乐或安宁的,因为饿鬼过去完全沈沦於不善的作为和心念,才会生於此道。
第六道是地狱道。其众生要忍受难以想像的折磨,诸如行走在炽热的路上或浸於燃烧液中,此皆因其浸淫於三毒所造成之果,尤其是瞋毒。在许多不良习气中,引起最具毁灭性和最残酷之迷乱及苦痛的恶行就是瞋恨心(侵略性)。由于过去所积之瞋毒,且从不积善业,使得这些地狱的众生受著难以想像的痛苦而无一刻的快乐或幸福。
每一个在轮回中的有情众生,都可能在有苦有乐的上三道中历经十万生,再在下三道中度过十万生,而结果还是不能挣脱轮回的束缚。只有彻底根除这六种无量烦恼习气及三毒后,才能获得解脱,因为六习和三毒是导入轮回之因。众生尝轮回之苦,就像猴子被人用一根绳子绑在树上一样,若绳子够长,猴子就能从树顶到地面、爬上爬下的,但它毕竟总限於绳子所能及的范围内,除非割断绳子,否则无法越其范围。同样地,若我们不能切断习气之绳,便得停留在轮回的范畴里。
到此为止,我们可看出堕入六道中乃因个人的习气与烦恼使然,若我们依此通则而自我反省时,那么沿著此轮回图外围的十二个景象便显出它们的意义了。此十二景所象徵的即是先前讲过的十二因缘,不过我们现在仍要对每一景所描绘的加以说明。
外圈顶端画的是一个眼盲的老人,象徵十二因缘之始——无明。一个人在年迈后便很难行动,再加上眼盲,就更无法动来动去了。由于无明,人无法转迷惑为智慧(化烦恼为菩提),不能超越痛苦,也因为无明,人无法体悟自在的智慧或是走上解脱之道。
下一景是一个陶瓷工在制陶轮上做容器,只要轮车旋转而工人用手握著黏土,这不用太费力,即可使黏土成形,制出壶来。这种情景是象徵造业及业的形成(行)。业乃由无明而来,根除无明则业随之被杜绝,而在未根除之前,众生不得不受业力及业果之牵制。
十二因缘中的第三个是“识”,以一只在空屋里的猴子来表之。猴子知道房子是空的,没有食物,也没有不喝,因而处在极度不安的状态中。它想走到屋外,以为自己随时都可出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得通。猴子觉得屋外有吃有喝的,所以常企图走出屋子。因著业力,“识”想要尝尝再生的滋味,并且急於想要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去受生。
第四因缘是“名色”,如前所言,此因缘是由识(名)与父母的种子(色)结合而起,名色用两个搭船渡河的人来表之。“识”一旦与父母的种子结合,那么以过去所积之业为根本的新生命便开始,前一生也同时结束。舍弃过去生而开始过另一生,这种情形就像离开河的此岸而渡到彼岸去。虽然如此,此生仍保有过去所积之业力。
第五因缘是“六入”,以一间有六扇窗户的空屋表之。这十二因缘特别与轮回的情况有关,对人来说,此六扇窗户象徵在发展过程中(胎中)的六根。虽有六窗代表六根,而房子却是空的——不见一物,亦即无引起六入反应之物。
当六根中任何一个有了反应,或与万物起相互作用,如眼起色识或耳起声识,即是“触”出现之时,以二人互相拥抱来表之,此即第六因缘。
第七因缘是“受”。一个人在接触之际立即感觉到“受”,“受”与“触”相应而生苦或乐的感觉。“受”以一个眼睛中箭的人来表之。人心具有极深的执著,所以一旦人接触到令人愉快的事物,便完全沈溺於欲望中,渴望得到它,完全被它吸引住,而当他接触到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物时,便陷入怨恨与完全生活在瞋恨中。因此,箭是射入眼睛,而非他处,若箭是射入身体的其他部位,人当然会痛及关心其痛,但他还是会分心去想要得知箭来自何处及其所造的伤害有多深等等。然而,箭射入眼睛,便将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此点上,则其心便只集中在此苦痛上,而无法顾及其他。
第八因缘是“爱”,所描绘的是一个沈溺於物质享受的人,如饮酒。一个人沈溺於饮酒中,放纵自己喝酒,看似寻乐,实际是在受苦。最初他喝酒当然是为了找乐子,但在饮酒寻乐之际,他喝得愈来愈凶,最后酩酊大醉而引起痛苦。然而寻乐的欲望又引他再喝、再醉,再受苦。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虽然这是希求快乐的表现,事实上它却是痛苦之源。
一旦人的贪爱变得愈来愈强烈时,第九因缘,即“取”,便产生了。象徵“取”的是一棵结著许多果实的树,和一只只顾吃这些果实的猴子,因爱欲而生贪取。由于“爱”与“取”,我们积聚了未来轮回之因,换句话说,我们积聚了各种不同会导致转生轮…
《六道轮回从生至死到再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