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九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清净平等觉是真心。清净心念、平等心念、觉心念,觉是不迷,那往生位次高了,就生到实报土去了。但是极乐世界有好处,确实是有品位,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在极乐世界不容易看出来。真有差别,但是统统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就平等了。所以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法界,这是十方诸佛剎土里头没有的。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等级?就是实报庄严土的等级。换句话说,不管你往生什么地方,到极乐世界全部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太难得了!我们相信佛的话真实,佛不是引诱人,佛说的句句是真话。

  第二个意思是交饰,饰是装饰,交是交叉,互相庄严。像我们现在布置会堂、布置佛堂用许许多多的庄严具,让大家走进这个场地,就感受到磁场的加持。这个有很大摄受的力量,所以有这个意思。极乐世界为什么要这么庄严?那就是摄受十方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这个庄严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德,才有这样殊胜的成就。经中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样样都是真实,佛绝对没有妄语。「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愿愿都兑现了,有一愿不兑现他就不成佛。世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愿愿兑现了。

  下面说『轨范具足』。什么是轨范?「轨则与模范也」,轨是轨道,则是原则,也就是模范。这个模范具足,没有丝毫欠缺,圆满的轨范,指什么地方?指极乐世界。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十方一切诸佛剎土的模范。这个我们在前面一直念下来很清楚,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你了解了,你一切疑惑都没有了。阿弥陀佛用五劫这么长的时间,去参观、去考察、去学习,向十方一切诸佛剎土,看到好的自己采取,将来我的国土里有,看到不好的不要。一切诸佛剎土他统统去看过,没有一个漏掉的,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建造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比一切诸佛剎土都要超胜,道理在此地,福慧的庄严不是任何一个佛国土能够跟它比较的,这个我们要知道。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是法身大士修行的地方,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常常带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极乐世界去参学,去礼拜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你想想看,这个活动它含义是什么?华藏世界教主毘卢遮那如来,毘卢遮那座下的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要到极乐世界去参访。互相参访有的,没有提极乐世界到华藏来参访。有提,我们疏忽了。经上怎么说的?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能够分身去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包不包括毘卢遮那佛?当然包括在里头。所以极乐世界人也来供佛。供佛,供佛修福,福报大,听佛讲经修慧,到十方世界去拜佛,福慧双修。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的弟子,这些大弟子,法身菩萨,都到极乐世界去供养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互访。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这才知道,诸佛的生活多快乐、多有意义。到十方世界去参学可以同时去,他不是一个身,他能分无量无边身。他分身真有作用,一个世界分一个身,世界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他的分身也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到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样样圆满具足,智慧圆满具足,福德圆满具足,相好圆满具足,我们这一生可以取得,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

  「又轨者,法则也」,是方法、是原则。范是法,「常也」,范是模范,有法的意思、有常的意思。「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释迦如来当年住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的生活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我们今天在经典里面,不但看到他的言教,也看到他的身教,这里面还含着意教,佛是存的什么心,我们要在文字里头体会得到。佛是什么心?诸位应该能回答,前面读过,「一切皆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心,天天在盼望着一切众生快快成佛。所以我们发愿求生,那是阿弥陀佛本愿最欢喜的一桩事情,你能到极乐世界,他就决定帮助你一生成佛。极乐世界是学校,是个成佛的学校,它不是成菩萨、不是成阿罗汉,成佛的学校。想成佛,到极乐世界,那是成佛的速成班。所以为众模范,这个众是诸佛国土、诸佛如来。

  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这个我们在这部经上都看到了,一点都不错。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是法性土,法性永恒不变,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六道、十法界无常,剎那剎那在变化。剎那剎那这个意思很难懂,剎那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很短,短到我们无法想象。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得到一个概念,这时间多长?一秒钟我们有概念,一秒钟它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这一念就这么短的时间,一千六百兆个念头才是一秒钟。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是这样的频率在生灭,这个波动起灭,所以佛说无常。法性身、法性土它没有这个现象,阿赖耶有这个现象,自性没这个现象。所以自性是真常,阿赖耶里头是无常,无常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在被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我们看到科学报告,对佛经信心加强了,过去这些怀疑现在都没有了。三千年前佛说的,最近三十年科学家发现的,居然是完全相同。所以方老师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佛经是高等哲学;我们学习了六十年,今天又得出个结论,佛经是高等科学。科学家现在研究已经到佛经的境界了。

  底下这一科,这就是讲到佛的境界了,「观法常寂」,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第一句说,『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叫做有为法。哪一法没有生灭?连虚空都有生灭,我们没看见,它真有生灭。虚空也是波动形成的,这个波动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我们称它为自然现象。它要不是现象,科学的仪器侦测不到,科学仪器能够侦测的都是有相的。所以,虚空也是个现象,全都是如幻如化,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自性,科学家找不到,哲学家也找不到,它真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它没有现象,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它,眼看不到,耳听不到,心也想不到,它真存在。谁知道?大乘经里面佛说「唯证方知」,你证到你就明白了,你就晓得了。什么人证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证得,不是这样的人他没证得。

  大乘经上常常说,能够见到阿赖耶,八地菩萨,八地以上那就证得了。今天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观察到阿赖耶,算不算证得?不算,科学家还是凡夫,不是菩萨。证得,他得受用,他有六种神通,科学家没有六种神通,他没证得。怎样证得?放下就证得,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着就证得了。这个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现在为什么放不下?现在在这个世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你很喜欢它,你留恋它,你舍不得放下,那就继续搞六道轮回吧。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无量劫来就受这个东西的害!还喜欢它,还不肯放下,这一生的缘又错过了。下次再遇到这个缘,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世,真难!经上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事实,不是说儿戏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批注。「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第二卷说,「粗思名觉,细思名观」,解释观跟觉两个字的意思。思是第六、第七识,第六识的思多,第七识的执着多;第六识的执着少,分别多,这个里头有粗细。佛法常用觉观,觉观都是智慧,觉比较粗,观比较细。这个粗细两个字的意思我们都不容易体会,什么样的程度叫粗,什么样的程度叫细。对于万事万物的看法,实在讲觉、观我们都没有,我们现在是迷惑,没有智慧,觉观都是属于智慧。「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这个地方给我们提出标准,离就是放下;情计,计是计较,情就是情执。这个东西非常麻烦,情执不能放下,就入不了佛门。这下面是《会疏》,「《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佛学名词,三谛三观,这通常是教下所修的。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那是修《华严》,依照《华严经》修行的方法,你看贤首国师给我们指出来的五止六观。三谛三观是属于天台宗的,天台是根据《法华》,三谛三观是智者大师建立的,这个方法好,修行的方法好。止是放下,观就是观察,对于一切法的真相看出来了,世间人看不出来,他看出来了。

  底下这是《法华玄义》里头一段参考数据。「三谛,谛者,谛审也」,谛是谛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很认真,审是审察。「谓谛审一切法」,你细心去看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即空、即假、即中」,这是一般人没看出来。空、假、中,一切法统统具足,没有一切法不具足。你看这叫观智,没有智慧的人看不出来。「即空是真谛」,这真的不是假的,「即假是俗谛」。即空是见到真相,见到这个法的自性,自性是空的;即假这是看现象、外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即中,中是中道、中谛,中谛是什么?中谛是作用。我们二边都不能执着,执着空错了,执着有也错了。你可以去受用它,你在这个现象里头不要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错了。

  你说它真的,它有假相;你说它是假的,它当体即空。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荧光幕里头现出来这个现相有色有声,你说这个色声是真的是假的?从荧光幕上来看,那就是真谛,荧光幕上没有这些色,也没有音声,它什么都没有,这叫空。即假,荧光幕上有现相,这个现相你看有声有色,这个现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永恒不变,是真的。它会变,我频道打开它相现出来,我关…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