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即是记忆力差,众生未成就不忘陀罗尼果之前记忆力是有限的,今天似乎已记得一清二楚,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前一刹那讲的话,后一刹那就不记得了。学处即世人应掌握的一些重要知识。出家人的学处莫过于戒律,若人受了戒,却把学处遗忘,那么违背细微戒律不说且连根本戒都有可能破掉。所以对戒律的学处应牢记于心,否则岂不是要找一位精通戒律学处的人在自己身边当指导员,或是成天带着律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翻一翻,查一查,看自己有否犯戒,岂不太贻笑大方了?健忘人所掌握的学处也常常诱哄人,在需要之时用不上,就象一个上战场的人却把武器忘在了家里一样。曾经有一位含冤入狱的和尚,一日,知府大人委派一健忘的差人将其押送往异地,临行前用枷锁套住和尚,又交给他一封公文告之:“和尚、公文、枷锁这三样你要看好。”于是差人一路念叨:“和尚、公文、枷锁……”唯恐出差错。当晚夜宿一家旅店,和尚对差人说:“你我一路辛劳,今晚何不美美地吃一顿,我这还有些银两,你且解开枷锁,算我请客。”差官一听高兴万分,依言行事。当差人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之时,和尚为他剃了光头,并戴上枷锁,自己则连夜逃走了。第二日早晨,差人醒来又念叨着三样宝贝。他从怀中拿出公文,又见自己脖子上戴着枷锁,用手一摸头顶光光,高兴地说:“太好了,公文、和尚、枷锁一样不缺。”随即又露出怪异地表情:“糟糕!我怎么不见了?算了,先办公事,以后再找我的下落不迟。”然后他上路了。这则笑料虽不太真实,却也可说明问题。
现在的学人大多有以上的毛病,学而不精,修而不成,记忆力差也不懂得反复熏习。若想不让无用的学识诱哄自他,即应依教奉行多温习巩固。河西的曲确堪布说过:“任何学问皆应励力学修以求精通,切不可满足于囫囵吞枣地学一遍。”
纵有智慧具财富,懒汉难以得高位,
如耳虽是先长出,岂能高超角顶矣?
一个人纵然有智慧,并且具足财富,如若懒惰不精勤也难以登上高位。如同牦牛的耳朵虽然先长出,但却超不过顶上后长出的牛角。
精进是一切事业成就的基石,不管是世上的高层领导、伟人还是高僧大德,乃至一切修学佛法有成就的人,其崇高的地位和成就无一不是通过精进而获得的。《入中论》中云:“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寂天菩萨也说:“无风灯不动,无勤福不生。”又说精进的违品即是“懈怠耽劣事,自轻而退怯”。懒惰的人即使有智慧和财产,却也难以荣登世间高尚的地位,欲成就佛果更是遥遥无期。懒惰可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即是将当下应做之事往后推,终究因“明日复明日”地拖延,致使“万事成蹉跎”。二、耽著劣事懒惰,指贪执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而把修行善法进取崇高品行之事搁置不顾。三、自轻凌懒惰,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没能力故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浑浑噩噩地虚耗光阴,说自己笨,其实只是找借口偷懒的表现。
佛于因地修行时也是数数精勤,以广大的仁慈扩充己仁救济众生,广行平等布施,守护三门,严持净戒,贞洁不淫逸,观照清洗内心的污秽,勤修诸善法不觉疲倦,其德行逐日增高,最终圆满所修,证得佛果。而因地中的很多同修却因懒惰放逸长时流转三有,感受诸苦,某些人虽然曾经得到过高位但也终因懒惰而走向衰败。一次,佛陀偕阿难出游,于集市、道路旁目视所见,会心而笑。后阿难恭敬启问原由,佛陀便详细地解释了自己微笑的多种原因。原来集市上一位渔翁正用斗量卖鱼,而斗量中的鱼恰好是往昔的一位转轮王。该王原本福慧双具,但却因心志骄傲行为放荡终至堕落,成为斗量中的鱼。
人若精进,则学问、功德都比较容易获得,懒惰的人不要说渡化众生,甚至连个人的利益也不能成办。具慧多才之懒汉不能得高位,故重要很精进。《慧海请问经》中说:“菩萨若能发起精进……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何以故?慧海,由精进故乃得菩提,若懈怠者于佛菩提远中复远。”比如牦牛降生落地之时,其耳便已圆满具足,而牛角虽比耳朵晚几个月长出,但以坚定不移的“精进”勇往上冲,终于后来居上,雄居于牦牛的最高位置永远将牛耳压伏其下。耳朵长出来后没有多久便满足现状,不往上长,以其固有的形态默默地度过余生,永无出头之日。具有先天的智慧和财富者,切不可安于现状,而应精进学习,勤积福德,不至泰山之巅誓不罢休,若懒惰成性就会毁损美好的前途。学修佛法也是如此,精进者很快会超胜久学的懒汉。
猪狗香味有何用?盲人灯火有何用?
停食者食有何用?愚者正法有何用?
香味对于猪狗来说有什么用呢?在盲人跟前放置灯火于彼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一切食物对于停食的人来说有什么用?同样,正法对愚者又有何用?
由于业力的感召,猪狗之类的旁生自从来到世间便乐于在不净粪中生活、嬉戏,人类喜爱的芬芳妙香奉于寻臭逐秽的猪狗跟前会有什么用呢?若人采一束芳香浓郁的茉莉花精心插置于猪仔国会或狗群喜宴之处所,那些猪绅狗士只会毫不顾惜地践踏,那“骄傲”的态度真令人见而痛心。若对其施以秽浊腐臭之物,它们却展臂相拥,数数生起欢喜,在不净物中翻滚、舔嗅,不时发出阵阵欢呼,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具大悲心者见了真不知要淌多少眼泪。
灯火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夜晚行走更渴望灯的照射。居家旅行,无论学习还是游玩,若没有灯火赐予光明,夜幕降临之时很多人便只能蒙头大睡,无所事事。如此作用巨大的灯火若置于盲人跟前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盲人双目失明,昼夜无差,无论灯火多么光亮也照明不了他前进的道路。乃至命终,盲人只能于黑暗中摸索,故灯火于盲人无用。
停食是一种病态或是一种特殊需要,其特征即是不吃不喝。对于停食的患者,虽奉山珍海味、希世佳肴在其眼前也是毫无用处,他们只能通过医疗手段诸如输液等方法向体内注射营养液以维持生命。且不说长期停食的人,即便是短期厌食的人和食道癌等病人,在其面前放置绝佳的食品,他们也只能望之哀叹,无法享用。
同理,某些愚笨的人,对他们来讲殊胜的正法是没有什么用的,愚者对正法的态度就象猪狗对香味一样,索然无味。他们对邪法妖术倒是兴趣盎然,遇到高僧大德宣讲甘露妙法时,总是捂住耳朵不去听,或是“闭关自守”。当一些外道邪师在宣讲裸体、自饿、投身悬崖、用火炙烤身体等邪法时,他们便倍感兴趣,不但细心听闻,而且乐意随行。这便是众生业力感召,愚痴颠倒所致。末法时代,此等愚痴众与日俱增,大善知识们总是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待弟子听完法以后还要说:“感谢大家在此认真听法!同时也恳请你们仔细研读经论教典,深深思维,励力勤修。”按理说上师于弟子有恩,弟子应感谢上师才对,因为通过闻思可以增长智慧,而智慧越高对佛法越易生信。此处上师反过来感谢弟子,足见闻思正法的可贵和重要。
深慧学者纯黄金,沙场英雄胜骏马,
善巧医师妙饰品,赴于何处受欢迎。
深智广慧的学者、精纯的黄金,以及沙场上激战的英雄和殊胜的骏马,还有善巧的医师和殊妙的装饰品,这些都可称为世间的庄严,赴于任何地方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具有深邃智慧的学者无论去到什么地方都会受人欢迎。他们广学多闻,能解除世人诸多疑难:治国安邦需要学者出谋献策;传播知识技艺也需学者唱主角;欲得今生来世之安乐更需足智多慧且通达显密教法的学者作引导。学者就象一盏明灯,他将照破无知的黑暗,引摄愚昧众生趋入光明的解脱大道。人类所需要之智力有三种:理论知识、实用知识和鉴别能力。真正的学者见多识广,经历得多,研究得也多,故三种智力都具足。这样的学者比珍宝黄金还可贵,故渴望知识的人们都会欢迎敬重他们。比如大智者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就多次应邀出国弘法,一九九三年曾绕地球走了一圈,看一看那些录相实况,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上师每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信众皆以隆重的仪式报以热烈的欢迎,分离之际无不垂泪,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经过十六次提炼的纯金被称为上品黄金,其价高昂,就连目不识丁的山野樵夫也懂得它的价值。通常黄金价格恒定,不会受货币贬值的影响,于世界各地享有极高的身价。储存财物的人喜欢珍藏黄金;爱美的贵妇乐意以黄金手饰装扮己身;佛教徒也爱用黄金塑造佛像、缮写佛经宝典、制作殊胜供圣器具……总之,黄金于任何地方都是受人欢迎和爱慕的。
沙场上的英雄,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而舍身取义、驰骋疆场,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终身致残……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人们永远记得,并数数称扬或立纪念碑、撰造赞歌传记或作剧本搬上舞台银幕,或成立英雄烈士纪念馆等。疾驰如风、脚力持久的骏马也受人欢迎。尤其是牧民,他们跨上骏马于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奔驰、放牧游玩。于赛马场上,骑手以及围观之人皆以喜眼打量着众多骏马,对特等骏马还会报以连绵不断的掌声及阵阵喝采。最初赴美弘扬宁玛巴教法的仲巴仁波切,原是拉萨人,自小喜欢马,到美国后,他曾不惜六万美金的高价购买了一匹白色的骏马。
医术善巧的良医,断病下药准确无误,救死扶伤手到病除。曾有一位叫塔罗的僧人,他对麦彭仁波切的医学论著非常精通,而且每天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念诵麦彭仁波切所著的《药师仪轨》,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因此他的医术非常出色,治病的效果令人叫绝,堪为一代神医。他无论去任何地方都受人欢喜,人们也都崇拜、恭敬他。千里之遥的病人也会排除万难,跋山涉水前来求医。在佛法的医方…
《格言宝藏论释(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