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格言宝藏论释(上)▪P60

  ..续本文上一页明中,药师佛圣号、心咒都是对治疑难杂症的特效良药,略懂医术又善持佛法的人皆称得上善巧医师。但愿天下医师善持药师佛心咒,并常在心里观想祈愿病人都能恢复健康,这样于医师本人及病人都有莫大的利益,最终能使普天之下遍布良医。

   此外胜妙的金银、珍珠、玛瑙等各种装饰品,也是于何处都受欢迎的宝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呀呀学语的婴儿乃至白发苍苍的老者都乐意以种种殊妙饰物庄严己身。青春娇美的女士和朝气蓬勃的男士对殊妙饰品尤为钟爱,办公室、宿舍以及各种娱乐场所都需要华美的物品作装饰,就连偏远的土族人也常用一些珍宝制作他们喜爱的饰品佩带于身。

   若有智慧精进者,则彼怎不成诸事?

   如班图子曾消灭,十二兵队俱卢族。

   如果是有智慧又具足精进的人,那他怎么会不能成办一切事务呢?比如班图国王的五个太子就曾经消灭拥有十二支兵队的俱卢族。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确,成办诸事一靠自己真正的智慧和发心,二靠精进和无坚不摧的毅力。此处宣说的智慧和精进广义方面可用佛法教义来解释,即是智慧波罗蜜多和精进波罗蜜多;狭义方面则是指一般能分辨抉择的智慧和精进勤奋。具足智慧和精进的人无论承办世间诸事或是学佛修行都能圆满获得成功。比如班图国王的五位王子就凭着智慧和精进战胜了护总国王的一百个王子及十二支兵队,争得了王位。

   据《摩诃婆罗多》一书记载:很早以前,一个既是婆罗门又是国王的广行仙人,他生养了两个王子,分别取名班图和护总。护总为婆罗门种姓,班图为国王种姓,所以广行仙人便立班图为太子。班图登上国王宝座之时,两位王子都没有子女,护总王子心急如焚,就请求父亲--广行仙人予以加持,祈求生养一百个孩子。因婆罗门的咒语非常灵验,经过加持,护总王子之妃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肉团。护总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如实禀告父王。广行仙人告之:“你将肉团切成一百块,分别用布匹包裹放置一处,七天之后再打开看。”按照父王的吩咐,七日后护总打开布匹,一百块肉已变成一百个哇哇乱叫的王子。(由于众生业力的显现,人不一定都是胎生的,参阅嘎多国王的传记和古印度一些故事,就会发现四生之中,湿生、化生、卵生的人也为数不少。)广行仙人告诉护总,最上面的一个即是众王子的兄长,并令护总带来看相。仙人看后惊呼:“此相乃恶兆,必须将他杀死,否则国王种姓便不能兴旺,而且会使之终断。”但护总执意不从:“不管怎样,他总是我的亲骨肉,再坏也不能杀。”于是为彼取名“恶神”。已即位治理国家的班图国王见护总已有一百个儿子,而自己仍然膝下无子不觉顿生伤感。他本意即不愿当国王,故慷慨地将王位奉送给护总,自己则携同王妃到处游山玩水。一日,他们于一寂静山林游玩,见到一只野兽,班图国王举箭射击,箭无虚发,中伤了野兽。谁知那野兽是一婆罗门仙人所幻化的,仙人现出本相大为震怒,诅咒说:“我于此山中修行,未曾伤害众生,你却无故加害于我,愿你以后也受同样的伤害。”班图国王一听既后悔又害怕,于是离开王妃只身潜入山林修行。王妃孤苦伶仃,只好祈祷天神。后来她与帝释天生一子、与梵天生一子、与阎罗法王生一子、与娄宿天生二子,共五子。这五个孩子虽非班图国王亲生,但人们却习惯性地称他们为班图王子。后来班图国王回到王妃身边,婆罗门的诅咒果然应验了。一日空中无故飞来一支毒箭射死了国王,随后王妃也跟着去世。

   五个王子在森林中呆着没趣,便一同返回王宫,护总国王的王子们极不欢喜,担心班图王子与他们争夺王位,于是趁五个王子聚集宫中之时,悄悄地点燃了大火欲治他们于死地。但大王子是帝释天的孩子,而遍入天又是他的舅舅,故大王子对遍入天的窍诀尤为精通,他依靠窍诀带领四个弟弟通过地下密道逃往夜叉国(史书中载为斯里兰卡)。护总国王的王子们得知班图王子已逃跑,也不追赶,依仗自己有十二支强大的军队,就向班图王子正式宣战。交战之时,帝释天的儿子和恶神打斗了半天也难分胜负,恶神不耐烦地提议:“硬战我俩胜负难分,不如换个比试方法,一个藏,一个寻,在太阳落山前,寻者未找到藏者即为输,对方可将其杀掉;若寻者找到藏者也可杀掉对方。”双方商量同意后,恶神躲藏,帝释天之子寻找。恶神钻进一段中空的朽木里,默不作声。班图大王子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寻遍了南瞻部洲,直到太阳偏西,仍未寻得恶神的踪影。此时,恶神见太阳即将西落,自己胜券在握,得意之际不小心发出声响。班图王子寻声而至将其擒拿,举剑欲杀,忽然想到曾有一婆罗门为恶神作过加持:“恶神是我的功德主,世上若有人杀害他,那么当他的头落地之时,杀人凶手的头颅也会落地。”所以班图太子杀了恶神不敢将他的头放在地上,就用剑挑起头颅潜入婆罗门的住所,然后悄悄地放在他怀里。那婆罗门感觉自己怀里多了个肉球,随手一抛将这颗头丢在地上,因他的诅咒,自己的头也同时落到了地上……

   就这样,班图王子反败为胜,最终消灭了护总的一百个王子,夺回了王权。

   所有儿孙之行为,皆为跟随前祖辈,

   如小杜鹃随鹞子,此乃即是少见也。

   世上所有儿孙的行为,往往都要跟随前辈祖先的足迹。比如小杜鹃,待它长大后若去随学鹞子的行为,那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每个人行为和性格的好坏皆与他的祖辈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母都有文化,那么他们的儿女从小受熏陶酷爱学问,精勤修学;若父亲一生行医,其儿女几乎都对医术略知一二,甚至有的会成为医生;屠夫猎户之子孙也大都承袭祖辈的传统而从事杀生等恶业。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也道出了此中哲理。在印度,种姓观念根深蒂固,人一出世便随其父辈而定下了自己的种姓。古印度将种姓分为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四类,属哪一种姓的人便注定尽形寿都要从事本种姓的事业。古时在藏地、汉地也有此种惯例。比如顿珠仁波切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膝下八子则分别是八大菩萨的化身,儿子们也都追随他的足迹广行弘法利生的事业。

   世上一些愚蠢的人却也盲目地效仿祖先的行为。以前,有个人从北天竺来到南天竺,于当地娶了一位女子为妻。婚后每次妻子做好饭,他都是狼吞虎咽地吃,也不顾饭会烫着自己。妻子奇怪地望着他问:“这儿也没有强盗,你有什么急事匆忙成这样,何不定下心来慢慢地吃?”丈夫说:“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妻子听他这么一说,以为有什么特别的法术,就一再追问。过了很长时间,他被问得心烦,便神秘地说:“从我的祖父到我,他们吃饭总是很快,我之所以快速吃喝只是为了仿效父辈祖先。”

   小杜鹃又名布谷鸟,它在藏地被尊为吉祥之鸟。初春,当人们听到第一声布谷鸟的鸣叫时都要观察当时的行为,由此便预示一年之中常常都要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早晨睡懒觉时,突然听到“咕滴、咕滴”的叫声,可能这一年你都要睡懒觉了。所以藏人于布谷鸟鸣叫的季节总是早早地起床做饭,若空着肚子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成了不吉祥。鹞子是一种捕食麻雀等小飞鸟的凶禽,而小杜鹃却性情温和、慈悲,它们二者之间的种姓和性格迥异,故小杜鹃不可能去跟鹞子学抓小鸟吃,即使有也是极少见的特殊情况。以世间的规律来讲,除了一些特殊例子外,一般都是好人跟好人,劣人随劣人。因此,生于良好种姓之家的子孙后代也应随顺先辈的优良品行。同样,贵为大乘种姓的佛子们也应寻着佛陀的足迹坚定不移地走解脱大道。

   山岳河水大象马,树木光耀珍宝石,

   男汉以及妇女等,虽是同类异胜劣。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如山岳、河水、大象、马、树木、光耀、珍宝、石头、男子汉以及妇女等,虽然同属一类,但却仍然有着实质性的胜劣差别。

   山岳的胜劣可以从形状、高低作比较,或者通过观察此山对众生的利弊来判断。比如西藏的桑耶青普神山、刚日托嘎雪山以及汉地的四大名山、无著菩萨和虚云老和尚特殊加持过的鸡足山等,这些神山风景优美,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凡是朝拜、转绕的人都能受益。而山势悬险、常时滑坡蹋垮的山却常给人类带来危害。比如二郎山和折多山,山势陡峭,山路蜿蜒曲折,凡从此山经过的人无不心惊胆战,车祸时有发生,这些即是恶劣之山。

   河水的区别也是如此,比如印度的恒河之水就具足八种功德,人们饮用它可以增长智慧,以前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仅仅常饮恒河水就得到开悟。龙猛菩萨也曾对此河水施以殊胜的加持。又如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处的尼莲禅河,加持力也很大。但是一些水质肮脏、污染严重甚至充满各种有害物质的河即是劣河,比如化工厂排放污水和毒液的河流。又如炉霍县的一条河,以前当地因发生地震而死亡的几千具尸体都被弃于此河,故老百姓称它为不吉祥之河。

   大象当中也有优劣之分,优者比如专供帝释天王和梵天等天人御使的大象,它既有神威也能造福众生。又如佛陀于因地行菩萨道时多次化现为六牙白象于旁生中渡化同类。然而有些大象未经驯服,总是损毁树木房舍,杀害许多众生,狂象、醉象、恶象、疯象等都称为劣象。

   马匹的优劣:有能力利益众生的天马、神马皆为良马,如雄狮大宝格萨尔王乘骑的那匹马便是莲花生大士亲自把它从铜色吉祥山委派下来渡化众生的宝马;又如转轮王的骏马宝等。但有些马却很低劣,如腿弱无力、身体多病,或脾气暴躁难以驯服,有时还要伤害众生,这类马便毫无价值。一九八二年包产到户分配财物之时,一位叫拉洛的藏民花了二十元购买了一匹没人要的劣马,结果未派上用场。人一跨上马背,它就歪歪倒倒步履艰难地行走,仅三个月的时间便告别主人拉洛,匆匆赴往中阴后世去了。

   树…

《格言宝藏论释(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颂略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