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明中,藥師佛聖號、心咒都是對治疑難雜症的特效良藥,略懂醫術又善持佛法的人皆稱得上善巧醫師。但願天下醫師善持藥師佛心咒,並常在心裏觀想祈願病人都能恢複健康,這樣于醫師本人及病人都有莫大的利益,最終能使普天之下遍布良醫。
此外勝妙的金銀、珍珠、瑪瑙等各種裝飾品,也是于何處都受歡迎的寶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呀呀學語的嬰兒乃至白發蒼蒼的老者都樂意以種種殊妙飾物莊嚴己身。青春嬌美的女士和朝氣蓬勃的男士對殊妙飾品尤爲鍾愛,辦公室、宿舍以及各種娛樂場所都需要華美的物品作裝飾,就連偏遠的土族人也常用一些珍寶製作他們喜愛的飾品佩帶于身。
若有智慧精進者,則彼怎不成諸事?
如班圖子曾消滅,十二兵隊俱盧族。
如果是有智慧又具足精進的人,那他怎麼會不能成辦一切事務呢?比如班圖國王的五個太子就曾經消滅擁有十二支兵隊的俱盧族。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確,成辦諸事一靠自己真正的智慧和發心,二靠精進和無堅不摧的毅力。此處宣說的智慧和精進廣義方面可用佛法教義來解釋,即是智慧波羅蜜多和精進波羅蜜多;狹義方面則是指一般能分辨抉擇的智慧和精進勤奮。具足智慧和精進的人無論承辦世間諸事或是學佛修行都能圓滿獲得成功。比如班圖國王的五位王子就憑著智慧和精進戰勝了護總國王的一百個王子及十二支兵隊,爭得了王位。
據《摩诃婆羅多》一書記載:很早以前,一個既是婆羅門又是國王的廣行仙人,他生養了兩個王子,分別取名班圖和護總。護總爲婆羅門種姓,班圖爲國王種姓,所以廣行仙人便立班圖爲太子。班圖登上國王寶座之時,兩位王子都沒有子女,護總王子心急如焚,就請求父親--廣行仙人予以加持,祈求生養一百個孩子。因婆羅門的咒語非常靈驗,經過加持,護總王子之妃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肉團。護總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如實禀告父王。廣行仙人告之:“你將肉團切成一百塊,分別用布匹包裹放置一處,七天之後再打開看。”按照父王的吩咐,七日後護總打開布匹,一百塊肉已變成一百個哇哇亂叫的王子。(由于衆生業力的顯現,人不一定都是胎生的,參閱嘎多國王的傳記和古印度一些故事,就會發現四生之中,濕生、化生、卵生的人也爲數不少。)廣行仙人告訴護總,最上面的一個即是衆王子的兄長,並令護總帶來看相。仙人看後驚呼:“此相乃惡兆,必須將他殺死,否則國王種姓便不能興旺,而且會使之終斷。”但護總執意不從:“不管怎樣,他總是我的親骨肉,再壞也不能殺。”于是爲彼取名“惡神”。已即位治理國家的班圖國王見護總已有一百個兒子,而自己仍然膝下無子不覺頓生傷感。他本意即不願當國王,故慷慨地將王位奉送給護總,自己則攜同王妃到處遊山玩水。一日,他們于一寂靜山林遊玩,見到一只野獸,班圖國王舉箭射擊,箭無虛發,中傷了野獸。誰知那野獸是一婆羅門仙人所幻化的,仙人現出本相大爲震怒,詛咒說:“我于此山中修行,未曾傷害衆生,你卻無故加害于我,願你以後也受同樣的傷害。”班圖國王一聽既後悔又害怕,于是離開王妃只身潛入山林修行。王妃孤苦伶仃,只好祈禱天神。後來她與帝釋天生一子、與梵天生一子、與閻羅法王生一子、與婁宿天生二子,共五子。這五個孩子雖非班圖國王親生,但人們卻習慣性地稱他們爲班圖王子。後來班圖國王回到王妃身邊,婆羅門的詛咒果然應驗了。一日空中無故飛來一支毒箭射死了國王,隨後王妃也跟著去世。
五個王子在森林中呆著沒趣,便一同返回王宮,護總國王的王子們極不歡喜,擔心班圖王子與他們爭奪王位,于是趁五個王子聚集宮中之時,悄悄地點燃了大火欲治他們于死地。但大王子是帝釋天的孩子,而遍入天又是他的舅舅,故大王子對遍入天的竅訣尤爲精通,他依靠竅訣帶領四個弟弟通過地下密道逃往夜叉國(史書中載爲斯裏蘭卡)。護總國王的王子們得知班圖王子已逃跑,也不追趕,依仗自己有十二支強大的軍隊,就向班圖王子正式宣戰。交戰之時,帝釋天的兒子和惡神打鬥了半天也難分勝負,惡神不耐煩地提議:“硬戰我倆勝負難分,不如換個比試方法,一個藏,一個尋,在太陽落山前,尋者未找到藏者即爲輸,對方可將其殺掉;若尋者找到藏者也可殺掉對方。”雙方商量同意後,惡神躲藏,帝釋天之子尋找。惡神鑽進一段中空的朽木裏,默不作聲。班圖大王子從東到西,由南至北尋遍了南瞻部洲,直到太陽偏西,仍未尋得惡神的蹤影。此時,惡神見太陽即將西落,自己勝券在握,得意之際不小心發出聲響。班圖王子尋聲而至將其擒拿,舉劍欲殺,忽然想到曾有一婆羅門爲惡神作過加持:“惡神是我的功德主,世上若有人殺害他,那麼當他的頭落地之時,殺人凶手的頭顱也會落地。”所以班圖太子殺了惡神不敢將他的頭放在地上,就用劍挑起頭顱潛入婆羅門的住所,然後悄悄地放在他懷裏。那婆羅門感覺自己懷裏多了個肉球,隨手一抛將這顆頭丟在地上,因他的詛咒,自己的頭也同時落到了地上……
就這樣,班圖王子反敗爲勝,最終消滅了護總的一百個王子,奪回了王權。
所有兒孫之行爲,皆爲跟隨前祖輩,
如小杜鵑隨鹞子,此乃即是少見也。
世上所有兒孫的行爲,往往都要跟隨前輩祖先的足迹。比如小杜鵑,待它長大後若去隨學鹞子的行爲,那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每個人行爲和性格的好壞皆與他的祖輩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父母都有文化,那麼他們的兒女從小受熏陶酷愛學問,精勤修學;若父親一生行醫,其兒女幾乎都對醫術略知一二,甚至有的會成爲醫生;屠夫獵戶之子孫也大都承襲祖輩的傳統而從事殺生等惡業。俗語“上梁不正下梁歪”也道出了此中哲理。在印度,種姓觀念根深蒂固,人一出世便隨其父輩而定下了自己的種姓。古印度將種姓分爲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四類,屬哪一種姓的人便注定盡形壽都要從事本種姓的事業。古時在藏地、漢地也有此種慣例。比如頓珠仁波切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膝下八子則分別是八大菩薩的化身,兒子們也都追隨他的足迹廣行弘法利生的事業。
世上一些愚蠢的人卻也盲目地效仿祖先的行爲。以前,有個人從北天竺來到南天竺,于當地娶了一位女子爲妻。婚後每次妻子做好飯,他都是狼吞虎咽地吃,也不顧飯會燙著自己。妻子奇怪地望著他問:“這兒也沒有強盜,你有什麼急事匆忙成這樣,何不定下心來慢慢地吃?”丈夫說:“這是秘密,不能告訴你。”妻子聽他這麼一說,以爲有什麼特別的法術,就一再追問。過了很長時間,他被問得心煩,便神秘地說:“從我的祖父到我,他們吃飯總是很快,我之所以快速吃喝只是爲了仿效父輩祖先。”
小杜鵑又名布谷鳥,它在藏地被尊爲吉祥之鳥。初春,當人們聽到第一聲布谷鳥的鳴叫時都要觀察當時的行爲,由此便預示一年之中常常都要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早晨睡懶覺時,突然聽到“咕滴、咕滴”的叫聲,可能這一年你都要睡懶覺了。所以藏人于布谷鳥鳴叫的季節總是早早地起床做飯,若空著肚子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就成了不吉祥。鹞子是一種捕食麻雀等小飛鳥的凶禽,而小杜鵑卻性情溫和、慈悲,它們二者之間的種姓和性格迥異,故小杜鵑不可能去跟鹞子學抓小鳥吃,即使有也是極少見的特殊情況。以世間的規律來講,除了一些特殊例子外,一般都是好人跟好人,劣人隨劣人。因此,生于良好種姓之家的子孫後代也應隨順先輩的優良品行。同樣,貴爲大乘種姓的佛子們也應尋著佛陀的足迹堅定不移地走解脫大道。
山嶽河水大象馬,樹木光耀珍寶石,
男漢以及婦女等,雖是同類異勝劣。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如山嶽、河水、大象、馬、樹木、光耀、珍寶、石頭、男子漢以及婦女等,雖然同屬一類,但卻仍然有著實質性的勝劣差別。
山嶽的勝劣可以從形狀、高低作比較,或者通過觀察此山對衆生的利弊來判斷。比如西藏的桑耶青普神山、剛日托嘎雪山以及漢地的四大名山、無著菩薩和虛雲老和尚特殊加持過的雞足山等,這些神山風景優美,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凡是朝拜、轉繞的人都能受益。而山勢懸險、常時滑坡蹋垮的山卻常給人類帶來危害。比如二郎山和折多山,山勢陡峭,山路蜿蜒曲折,凡從此山經過的人無不心驚膽戰,車禍時有發生,這些即是惡劣之山。
河水的區別也是如此,比如印度的恒河之水就具足八種功德,人們飲用它可以增長智慧,以前甚至有些高僧大德僅僅常飲恒河水就得到開悟。龍猛菩薩也曾對此河水施以殊勝的加持。又如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處的尼蓮禅河,加持力也很大。但是一些水質肮髒、汙染嚴重甚至充滿各種有害物質的河即是劣河,比如化工廠排放汙水和毒液的河流。又如爐霍縣的一條河,以前當地因發生地震而死亡的幾千具屍體都被棄于此河,故老百姓稱它爲不吉祥之河。
大象當中也有優劣之分,優者比如專供帝釋天王和梵天等天人禦使的大象,它既有神威也能造福衆生。又如佛陀于因地行菩薩道時多次化現爲六牙白象于旁生中渡化同類。然而有些大象未經馴服,總是損毀樹木房舍,殺害許多衆生,狂象、醉象、惡象、瘋象等都稱爲劣象。
馬匹的優劣:有能力利益衆生的天馬、神馬皆爲良馬,如雄獅大寶格薩爾王乘騎的那匹馬便是蓮花生大士親自把它從銅色吉祥山委派下來渡化衆生的寶馬;又如轉輪王的駿馬寶等。但有些馬卻很低劣,如腿弱無力、身體多病,或脾氣暴躁難以馴服,有時還要傷害衆生,這類馬便毫無價值。一九八二年包産到戶分配財物之時,一位叫拉洛的藏民花了二十元購買了一匹沒人要的劣馬,結果未派上用場。人一跨上馬背,它就歪歪倒倒步履艱難地行走,僅叁個月的時間便告別主人拉洛,匆匆赴往中陰後世去了。
樹…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