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格言宝藏论释(下)▪P27

  ..续本文上一页能持之以恒,纵然他们没有什么学问和辩才,我们也应慈悲地善护彼等,因为他们也有证悟的希望。麦彭仁波切说过:愚者坚信者,彼者亦可得悉地。如六祖惠能大师虽一字不识,但凭着前世的殊胜因缘而依诚信与精进得到五祖的慈护,最终大彻大悟成为祖师大德。再看看我们身边所熟知的道友们,有的默默无闻,老老实实地埋头学佛,实修实证,从不给上师、道友以及常住添麻烦。他们虽没有崇高的智慧,但每天都在不断地祈祷上师加持。他们或许正是麦彭仁波切授记的人吧!对于他们,我们不能蔑视小看,而应慈悲地维护,说不定他们比那些自诩聪明的人更先解脱轮回。

   对于狡诈的愚者,尊者就没有客气话讲,手一挥“速弃”,赶快把他们撵走吧!这类人既愚笨又狡诈,愚笨是指学问、佛法造诣方面如盲如哑,连最浅显的义理也是一窍不通;狡诈是指追名逐利、损人害人、搞世间法方面强人一筹,他们走到哪儿臭到哪儿,理当速弃。

   虽无财富眷仆等,若有具慧之善友,

   傍生亦能成办事,何况说为人众矣?

   虽然没有财富和眷仆,但若依靠具足智慧的善友,就连旁生也能成办事情,更何况说知言解语聪明的人类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无财富眷仆、二无势力后台的人很难在世上出人头第,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但他如果交有具足智慧的善友,那他所成办的事也会马到成功,毫无阻碍。

   相传,很久以前,乌龟、喜鹊、狐狸“八拜结义”成为莫逆之交。三个好兄弟常时聚会,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幸福地生活着。一日,乌龟不幸被人逮住了,这下可急坏了它的两个好朋友。狐狸和喜鹊急中生智,交头耳语一阵,狐狸便躺在路旁装死,而喜鹊则于空中盘旋,似乎在寻找猎物,看见狐狸“尸体”后便欢叫着降落其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狐狸肉。它一边用力地啃啄、撕咬,一边拍打着翅膀叽叽喳喳地乱叫一气。那人见此情景想到狐皮的贵重,于是就放了手中的乌龟,兴冲冲地奔向狐尸。才到跟前,狐狸翻身远去,喜鹊欢叫着展翅高翔,再回头,乌龟也逃得没影了。

   旁生依靠具慧的善友也能成办事情,何况属于高等动物的人呢?我们更应相交善友,互助互利。

   委托应予所知事,不知之事莫强迫,

   马车不能水上行,舳舻不能陆上行。

   委托别人办事应当让他从事所知道的,不知也不会的事千万不要强迫。正如马车不能在水上行走,而舳舻也不能在陆地上航行一样。

   与人共事或当领导,都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朋友和眷属各自的人格、能力、学问以及特长等,这样在委托他们做事时才能合理地加以调遣。“人事管理”、“职业分配”等都需要掌握此中道理。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的不是事业型,有学问的人往往会有脾气,这就需要容忍,而启用他的长处--学问,不计较他的短处。有组织能力的人就可以委任他管理一些事情;学问好、见解好,文章也写得好就可让他做秘书或是参谋;光有劳力而无其它特长的人也可令其以劳力创造价值……为具有某方面能力的人安排相宜的事项,他会欣然乐往且怀有足够的兴趣。如果符合上述之理,那他保证会把事情办得圆满漂亮。否则,对方要么没空、没兴趣,要么对你要办的事完全是外行,若强迫他做,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比如马车,原本是在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若硬要扬鞭摧马下海游,那么乘客与马车都会象石头一样沉入大海。舳舻泛指船只,它们只能在水上航行,若将之牵往陆地,则会全身瘫痪,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让人办事应“量体裁衣”,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如一个人不懂电学,连开关都不知该怎样安装,又怎么能让他去组装或维修电视机呢?又比如某人连基础的佛理都不懂却让他传讲《入菩萨行论》,讲也讲不出个子丑寅卯,那又何必逼公鸡下蛋呢?若某人既有传承,又善讲述,让他升座讲经必定有很好的效果。

   结下深怨之恨敌,虽成和好莫密切,

   如同高温滚沸水,若遇火焰亦熄灭。

   曾经结下过深仇大恨的怨敌,虽然与自己和好,但也不能过份密切地交往。如同翻滚的高温沸水,若遇到火焰也会使之熄灭。

   往昔曾与自己结下深仇大恨的人,如杀父之仇、亡国之恨等方面的仇敌,随着时间流逝,由种种因缘致使彼此之间成为朋友之时,仍然不能完全信任对方,尤其不能与他商议极为机密之事。历史上被推翻的王朝,其国君的子嗣皆会隐姓埋名,卧薪尝胆苦待复国的良机。世间人总以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仇不报,亡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不报仇雪恨者往往还会被世间人视为懦夫,辱骂其不配为人之子,亦是大逆不肖之人。因此这类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缘所转,无论对方怎样善待也难改初衷。他们坚信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故而暂时假意和好是他们所惯用的一种手段。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前文我们也引述了多项事例。如乌鸦就曾装出一副可怜相打入猫头鹰内部,最后一举歼灭了怨敌便是一个典型事例。常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凡事小心为好。

   如同水与火,本是互不相容的克星,水一泼到火上必定会使之熄灭。即便是用方便法将水温升高,使之沸腾,那滚烫的开水与火在“热”方面似有共同之处,若认为从此以后,二者可以和睦相处,互相交融,那就大错特错了。当知开水与火二者虽然有了表面上的相似之处,然其本性丝毫未变,矛盾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开水一旦接触火焰,便立即将火“杀死”。

   若知羞耻忠厚者,虽是怨敌可信任,

   非天投靠忠厚敌,彼亦拼命护非天。

   若遇既知羞耻又忠厚真诚的人,虽是怨敌也值得信任。如非天在危难之时投靠了忠厚的怨敌,而此忠厚者也的确拼命保护了非天。

   本论第四品讲:“乃至具有羞耻时,尔时彼有胜德饰。”这即说明知羞耻很重要,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个“忠厚、诚挚”的美德,那么这样的人必定具有贤善的人品,完全可以当作信任的依靠处或朋友,就算他是自己的怨敌,我们对他亲口所作的许诺也完全可以深信不疑。所以交友需找真诚忠厚之人,要求别人怎样,自己也当如是奉行。做人如果没有一点真诚的念头,便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

   曾经非天阿修罗王率兵与天王格德嘎作战,战争历时千万年之久,最终非天天王败下阵来,死于格德嘎之手。群龙无首的非天眷属子民走投无路,凄楚悲泣,恐遭天王次第残杀,于是投靠了他们的怨敌--天王格德嘎的亲舅舅,那是一个知羞耻而又慈善、忠厚、真诚的天人。他听完非天们的哭述,生起猛烈而难忍的大悲心,于是斩钉截铁地立誓:“只要我一息尚存,绝不会让格德嘎伤害你们。”天王知道后满腔忿懑,火速赶往舅舅的寝宫,厉声威逼:“舅舅!您难道要与我作对不成?他们可是我等天人的怨仇大敌,您若不交出来,我们势不两立,休怪我无礼。”他舅舅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他们投靠了我,我就应该以慈悲心护持他们。”“道不怕我连你一块儿杀死吗?”“虽死无憾!”格德嘎一跃而起,举剑杀死了自己的亲舅舅,然后将非天眷众一一处死。这位忠厚的天人初时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他的怨敌,后来又以生命圆满了自己的承诺。

   虽说自己无劣心,亦勿轻信所有众,

   野兽恒时心虽善,彼等猛兽当为食。

   虽说自己没有产生卑劣的发心,但也不能轻信所有的人。植食性的野兽虽然恒时心善,却也被肉食性猛兽当作美餐。

   劣心即是欺哄诓骗,损人害人以求私利不择手段的发心,若无此心则是贤良人品的特征之一,但是不能认为只要自心清净就没有外来的违缘。自心清净只能说明自己的修行不错,而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心都是如此,否则便有释迦牟尼佛圆证佛果后,一切众生都应成佛的过失。因此,处世修行一方面要保持清净的善心,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与修行的顺利,有必要多观察别人的态度,警惕可能发生的障碍。

   有些人没得到任何证悟,却好象对什么都不在乎一样,以“只要自己做得对,哪怕天翻地覆也与我无关”的态度处世。所以他们往往在潇洒自在之时被当头一棍敲得懵头转向,吃了亏还不知缘由,或被逼得走投无路,欲哭无泪,或是在蒙受损失之后,心不堪忍而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事前的那套处世哲理也不知忘到哪里去了。

   比如獐子、鹿子、兔子等终生以水草维生的动物,它们心性良善,行为调柔、寂静,也从来不曾生起要伤害甚至吃掉其它众生的恶念。尽管如此,它们仍摆脱不了虎、狮、豹、狼等食肉猛兽的残害。在弱肉强食的生物圈中,植食性动物自从来到世间后,其生命每天都要遭到猛兽的威胁。因此它们在吃草喝水乃至休息,每时每刻都会提高警惕,绝不放松。同样的道理,人在世间也应小心谨慎地对待一切人或事,切不可随意轻信恶劣之徒,而应培养自己察人断事之敏锐的观察能力,并于心中树立起坚定的正知正见。

   倘若愚者入邪道,了知愚者即可足,

   倘若智者入邪道,则应观察其原因。

   如果愚笨的人走上邪道,了知彼为愚者就可以了。假如智者进入邪恶之途,那么应该观察追究是什么原因所致。

   五浊恶世因众生的业力所至,外道宗派风起云涌,邪师说法量如恒河沙数,花言巧语迎合世人愚痴颠倒的妄心而显得异常兴盛。一些愚痴少慧的人走上邪路,皈依外道本师,做种种非法之事,大多以折磨形体为代价,采用针刺、火焚、裸形等苦行,追求精神超越,损人又不利己。智者观之不忍再睹,而愚者却夜郎自大,认为是亘古少有的壮举。他们处心积虑地变化种种花样损害自己和他人。由此便了知他们本是愚者,不能辨别是非正邪,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皆因各自业力所牵身不由己,尚属正常现象。

   倘若一位知书识理、懂因果具正见的智…

《格言宝藏论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