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十忠告论要义简疏

  附:三十忠告论要义简疏

   释题名:此论是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对当时及后来的修行人所作的忠言教诫。因论中共有三十条忠言,故而得名。所谓“忠告”,是发自内心的诚恳劝告之言,此处是指尊者针对诸已为上师摄受的修行人容易误犯的无义行,而说的深密教言或忠谏。“论”者,即具足造论功德者所作的、阐释经续密义并具有改造众生的邪见邪行、救护诸有情出离轮回怖畏的典籍。

   作者:全知无垢光尊者(公元1308——1363年),是雪域诸派共同尊奉的三大文殊化身之一,是宁玛派中具无比贡献与加持的祖师,是集大班智达、大瑜伽士、大成就者之功德于一身的大圣者。尊者一生广学博闻显密经续,于显宗、密宗广有述注,凡诸修学者若能至心祈祷尊者,则无论于闻思修法、传法灌顶摄受弟子等,皆可得到无上的加持。宁玛派中很多传承上师的成就皆是源于尊者的加持,故诸后学者应励力闻思尊者的著作,恒常顶戴祈求尊者的加持。

   法界遍空智愿大云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因中三身芽,敬礼胜宝救主上师足。

   此为作者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无垢光尊者的根本上师是持明者革马札。尊者于此赞言自己的根本上师已证得了与法界无二的自然本智,因而在法界虚空中遍布了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及度尽一切有情的殊胜大愿之云。并恒时从密布的智愿浓云中,普遍善巧地降洒大悲日光、智慧法乳甘露雨水,由此胜缘,令所化有情之田中,成熟法报化三身的殊胜禾稼。在如是殊胜的三宝总集上师之莲足前,自己以清净的身口意三门恭敬作礼。以清净信心随念上师三宝的功德,恭敬作礼祈求加持,是修行人恒时应行的,也是自己的修法成就、度生事业等一切成就之根本,三世诸佛也皆是依上师而得成就。故于造论之端,忆念上师功德、顶礼祈求加持,已成为藏传佛教中诸论师的通则,也有十分必要。

   虽由愿力传承师摄受,自不精进无义耗此生,

   思惟圣行自懊他亦然,劝心生厌说此卅忠告。

   此明示造论缘起、为谁而造及本论立宗等。尊者云自己虽由宿世福德善愿,已具足闲暇圆满,为众多传承上师所慈悲摄受,得到了闻思修习佛法、受灌顶等机会,然而因自己身心散乱放逸,未发起精进,故没有把握善缘,踏上解脱胜道,而虚枉地浪费了暇满人身。现在想起诸圣者大德们为自他解脱而精进苦行的胜行不由生起懊恼改悔心,而看周围的其他修行人,也不乏如是虚耗时日令自心悔恼者。因此,为了自他这类为散乱放逸所缚的修行人,说此三十条忠告,劝勉从内心对众多散乱琐事生起厌离,若能依言而行定能一心趋入正道发起精进。无有精进、虚耗此生、懊悔等,皆是尊者的自谦之词。无垢光尊者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本身已远离了一切过失,只是为了劝勉当时的弟子及后学者,故以大悲愍而宣此肺腑忠言。有心者诚应谛听,依教奉行!

   噫呀!

   种种方便摄受众眷属,虽具顺缘主持寺庙等,

   纠纷之源自心贪执因,独自安住即是吾忠告。

   “噫呀”是悲叹之语,尊者以无碍智亲见末法之时众多修行人,在自心尚未调伏之时,虽具有众多方便摄受很多眷属,或具足顺缘主持寺庙、法会等,这些形象的事业虽然吸引人,然而对自心不调者来说,这些都是产生纠纷诤斗之源,及令自心生起非理贪执恶念之因。内心不断除自我贪执烦恼,行管理寺院、摄受弟子等事业,则对自他很难有利益,甚至会对自他双方都有损害,故在初学阶段,佛陀也不开许行利他为主的事业。在未成就前,修行者应持守强烈的利他菩提心愿,独自安住于寂静之处,精勤修习正法调伏自心,此乃尊者对末法行人的第一忠告!

   诵经祈福以及降魔等,虽自功德传扬人群中,

   为贪食财自心为魔使,调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若未调伏自心获得一定的证悟功德,而仅依形象诵持仪轨,作祈福降魔超度等佛事,虽然能使自己名声广扬,然而对自身却毫无利益。自心未断贪执烦恼,无有真实的利他之心,在行持这些事业时,自己会对施主的供养财物等生起贪染,如是为贪嗔烦恼魔所转不可能使自己获得利益。阿底峡尊者曾说过:“自利断尽之时可行饶益他众,获得见道后方可超度亡灵。”而密宗中的降伏事业,更需要施法者具备降伏自心贪嗔烦恼魔的功德,否则自心无有大悲愍,为嗔魔所转,与诸外道行诛伏事相同。末法之时,忘失本份而陷入经忏等形象法事之中的修行人,日渐增盛,诸人当反省:若自己在行持彼等事业时,一心贪执财食,则定为魔使,所行皆为非法,以此定当堕入恶道!故五浊恶世中,诸凡夫修行,首当调伏自心,断尽私欲,此乃尊者之衷心劝告,也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善知识的忠告。

   由从贫众收取高赋税,虽塑佛像发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积恶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塑造佛像、发放布施等,虽然是善法,然而对修学佛法者而言,在行持这类善法时,必须注意护持他人的信心,不能以非法手段敛聚资财损害有情。特别是身处高位的权贵,若以强制手段,从贫苦大众收取高额赋税,用以建塔寺、塑佛像、布施等这类形象上的善法无疑是不如法的,而且往往会使他人生起反感,甚而诽谤、嗔恨,自他都会因此造下恶业。所以作为一名修行人,与其以身行持这类依善积恶之因的形象善业,不如时时修观自心一心向善,生起大悲菩提心趋入清净法性,如是方可于人于己皆有大利益。以前藏地寺院在修塔像时,往往会向附近村庄的征收钱财,这使许多贫苦人家烦恼不堪。直至如今,类似事件仍在汉藏各地时有发生,有许多人以种种方法从并不富裕的信众手中取得大量资财,用以塑像建庙等形象上的善法,而将真正的讲闻正法,修治自心抛到一边。诸有智者,当谨察此等时弊,恒依尊者的忠告而守持正法之根!

   为自得高于他传讲法,以及方便护持贤卑眷,

   心生实执我慢之因故,息灭妄念即是吾忠告!

   摄受眷属、传讲佛法,这是大乘修行人无可厚非的事业,然而在行持彼等事业时,修行人必须要具备清净的发心,以毫无私欲的清净大悲菩提心去利益他人。若不能如此而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名闻利养地位,到处讲经说法,也不观察听法者的根机贤劣,用种种不太如法的方便方法,全部摄受护持为自眷属,这种做法实质是使自己生起实执我慢烦恼之因,对自身的修行毫无利益,对眷属也很难有真正的利益。作为修行人,无论修何善法,皆应谨察自心,虽然凡夫人难免有追求世间八法的念头,然欲要做真正的修行人,定当依教时时以正知正念之武器,不断减少直至灭除这些染污心念。否则,无论拥有多少眷属,传讲多少经论,自心不清净则难有分毫功德而言!

   营商放利以及欺诈等,虽依邪命所积百财物,

   求名行善世间八法因,修离耽著即是吾忠告。

   修行人应在寂静寺院中,远离五种邪命而清净自活。营商、放利以及欺诈等属于邪命,依此所获之财物,虽然用来供养福田,从表面看也象是善法,但因其财物不清净,无有丝毫功德可言。若为了希求名闻而行持这类相似善法,仍然属于世间八法之因,最多也是获得有漏人天之乐。所以为了获得解脱,应该修持出离心,远离一切对世间法的耽著,这也是我的忠心教言。

   虽思公平作证断讼等,调解争端乃是利他众,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无有希忧即是吾忠告。

   藏族全民信仰佛教,出家人的威望地位较高,所以很多地方官所无法解决处理之争端官司,经常会依靠寺院中的活佛僧人进行调解和决断。一旦活佛进行决断后,双方都会接受,因为藏人家中祈福消灾以及超度等佛事全靠僧人办理。然而作为修行人,虽然最初考虑自己做为中间公证者决断讼事,调解双方的争端是为了对他人利益,但往往会依此陷入五毒烦恼之中,生起种种非理的欲念,依此减少自己闻思修的功德,相对于解脱方面毫无意义。所以应该无有任何希望和忧虑为决断诤讼能否获得酬劳等,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虽具受用眷属名福德,悦耳之语遍于赡部洲,

   然自临死之际无毫益,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

   真正的高僧大德,因已经获得生死自在,不会被轮回所转,虽具有众多眷属与广大富饶的受用,其美名传遍于世界,对其也无有任何损害,而对众生会有广大的利益。但尚未获得此境界的普通出家人,不应该重视外表形象的事业,虽然由于前世之福德因缘,自己也许会具足种种受用,摄受成千上万的眷属,对自己赞叹的悦耳之言也遍于整个南赡部洲,但因为已没有内证功德对自他都无意义;尤其临死之时,一切眷属受用以及财物都对己无有丝毫利益,反而会增加自己因贪执而生起的痛苦。所以为了解脱生死剧苦,应该远离这些形象,精进修持妙法是我的忠告。

   司库侍者以及家主等,虽是寺院家中骨干者,

   二取分别生起挂虑因,远离散乱即是吾忠告。

   真正的高僧大德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专门为他管理财务的司库,服侍起居饮食的侍者,以及处理事物的主者等都需要具足,以此可以更增盛利生事业。但如果是无有任何修证功德之假相高僧大德,自己也毫无修证,而舍弃修心为其做事,不仅无有意义,只会增加恶业而已。虽然他们在庞大的寺院或家中属于骨干成份,可以说一呼百应,但真实修行人不应该去为这些琐事忙碌。因为这些会使自心经常处于散乱,常常挂虑执着,增加二取分别恶习,所以实修者应如作者本人,无需任何名位,远离一切散乱,这即是我的衷心教言。

   佛像供物经论炉灶等,虽携所需行于寂静山,

   暂具用品争纷痛苦因,依无所需即是吾忠告。

   佛像、供物以及众多经书论典,虽然不是有漏财产,对我们修法有益。但如果去寂静山林中安住修法时,仍然携带诸多佛像经论及炉灶等一…

《三十忠告论要义简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