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庄禅的启示▪P5

  ..续本文上一页听众:很多人觉得有个目标还是好,(下面听不清楚)

  冯老师:我现在六十岁了,我才开始上岗,才开始做这些事,还是挺累的。别人都退休养老了,我还自己找些麻烦来累。舒服吗?你觉得我这样舒服吗?我还是觉得有点累,还是有点累。这几天讲了几场,有点累。上午也出去应酬了,中午就这样躺着就睡着了,刚才他们来敲门,当时我很不想起来,还想迷糊一下,但是因为这个座谈,还是要起来。

  听众:有很多高僧不倒单?

  冯老师:有很多高僧不倒单,但是也有很多高僧倒单呀。刚才我讲过圆悟克勤祖师、真净克文的《瞌睡歌》嘛。还有懒馋和尚,你知道这个人吧?那个睡觉也是很舒服的嘛。实际上,庙里面会睡觉的人不少,北宋年间,曹洞宗的一位大师,“秀铁面”,黄庭坚见了他都要害怕。曹洞宗的传乘到梁山缘观和大阳警玄的时候就断了嘛。在北宋禅宗有三大老,曹洞宗的大老是大阳警玄,云门宗的大老是雪窦重显,临济宗的老大是汾阳善昭。汾阳昭有天说到:“云门禅我也知道,沩仰禅我也知道,法眼禅我也知道,就是没有参过曹洞禅。”就派他的徒弟,包括有名的浮山法远、琅邪慧觉等去参大阳警玄。大阳警玄很喜欢他们,当时就要把曹洞宗的法传给他们。当时大阳警玄有个侍者叫平侍者,非常利害,他们就不敢接曹洞宗的法,因为他们已经接了汾阳的法、汾阳善昭临济宗的法,他们不敢随便去接法。就说:“有平侍者在,我们不敢接法,你老人家有个大徒弟,比我们利害的多了,在禅上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等平侍者下去后,大阳和尚手指着胸口说:“平侍者此处不好。”又捏拇指叉中说到:“他以后的落处在这。”拇指叉即虎口,平侍者以后将死于虎口,会被老虎吃掉。

  后来大阳和尚八十多岁圆寂的时候,说到:“我可以留肉身,保寺院两百年的香火。”平侍者接班,当了方丈,当了一年,不知道哪个风水师说到,大阳和尚的塔对新方丈不利,平侍者就要把塔给推掉,撤掉以后把老和尚的遗身拿来火化,哪知老和尚的金刚身不着火,烧不了。平侍者就把脑袋砍破,脑髓放了,把肚子破了,把内脏掏出来,浇上油,这下终于把老和尚的肉身烧掉了。烧掉了,别人就要和他打官司呀。他的那些徒弟,老和尚事先做了安排,怕平侍者会做类似的事情,在塔铭上写着,某某送了多少珠子,某某送了多少钱财,都放在塔里,算是做了个埋伏。常住就去告方丈,一是说他叛经灭道、欺师灭祖,二说他盗窃常住物。官府追究下来,觉得令人发指,怎么能把师父的肉身给毁了呢?这也是个精神,可以给地方造福了。你看看南华寺六祖的真身给当地造多大的福呀。勒令平侍者还俗,永远不许穿袈裟。

  后来他先后去找浮山法远和琅琊广照等禅师,自称是黄秀才,希望能到他们的庙里去。这些人都婉拒了:“昔日平侍者,今日黄秀才。你在大阳山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庙小哪里装的下你这条龙呀。”没有一个寺院敢接受他,毕竟在寺院呆了几十年,他在社会上也不怎么会过日子了,有一天,他走到三叉路口,一只老虎跳出来,把他吃掉了。你说警玄老和尚有没有神通?当然有神通,知道平侍者的下场在这儿。所以曹洞宗的传承在大阳警玄这儿断了,但是大阳祖师在圆寂之前,就把从洞山祖师传下来的曹洞宗的信物交给了浮山法远,说到:“你虽然不接我的法,但是你以后代我传法。”

  过了十年,法远发现了投子义靑,当时义青还只是十多岁,后来法远辛辛苦苦盘拨了十年,非常优秀了。一天,法远将大阳警玄的半身肖像、皮履、直裰交给义青,嘱托道:“你不是我的徒弟,是大阳和尚的徒弟,你要继承大阳警玄的禅法,我受他的重托传他的法给你,你就是曹洞宗多少多少代的祖师。”浮山法远禅师当时威望挺高的,连欧阳修都把他当老师一样地尊敬。

  但是投子义青拿了法卷后,也不住庙,后来去了汴京,到了法云寺法云法秀那儿,挂单住禅堂。法云寺是皇家寺院,长公主捐她的私人住宅所修建的,非常富丽堂皇,所以一般挂单的都要到禅堂里去,不能随便到外面游走。义青在禅堂里天天睡觉,这个小报告就打到法云法秀那儿去了。所谓“秀铁面”,跟包公一样的,跟佛源老和尚一样,棒子打得呼呼的,很多人都怕他,甚至很多士大夫也怕他。他咒人啦,变牛变马呀,大家都怕他咒。

  义青天天睡觉的事情被常住报告到法云秀那儿了,这个比丘又不打坐、又不参禅、又不劳动,吃了就睡。法云秀一听,火了:“什么人这么放肆,敢到这个道场来这样睡大觉?”到禅堂里去一看,义青正黑糊糊地睡觉,一棒子敲过去,“干吗的?”,义青不理他,继续睡觉,又一棒子:“我这儿不养吃闲饭的。”义青反问:“老和尚,你要我干吗?”“参禅去!”义青回到:“美食不中饱人吃呀!”再怎么好吃的东西,但是我的肚子已经饱了呀!你要我去参禅,我还参个什么呀?这句话一说,法云秀就知道是内行人,问道:“你见过什么人来呀?”“我从浮山来。”浮山本来推荐义青到法云这儿来参一参、住一住的,但是他就是不把介绍信拿出来。法云说:“原来是你这位老兄,难怪这么顽劣!” 于是接到方丈寮去细谈。

  你看这些,过来人的气象就是不一样。所以上次和你们中的几位到南粤最高峰,当时有人问到:“冯老师,你跳不跳呀

  弄不弄呀?”我回答,那是幼儿园的事呀。

  听众:冯老师,那您还打坐吗?

  冯老师:那是中学生的事嘛。过了那个阶段了,就没有必要再玩那个了。那个在次第之中,年轻的时候也是天天打坐,自从贾老要我别打坐了,我就再也不打坐了,不打坐也觉得蛮舒服的,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嘛。如果天天固守于蒲团,那也有一点执着。但是你没有过这一关,你还非得需要蒲团不可。要毕业以后,才把这个放下。

  听众:那您的意思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定”吗?不需要通过打坐来入定吗?

  冯老师:可以不需要。但是最好先习一习“定”。

  听众:先打坐定出来以后,再随时这种?

  冯老师:但是绝大多数人打坐并不能得定呀。所以打坐得定未必是个好主意。

  听众:那要用其他方法得定?

  冯老师:打坐,首先你要把身能够坐下来,然后把心坐下来。心如果坐不住,打坐是痛苦事。

  禅宗也有类似的公案,临济大师的弟子三圣慧然到南方福建去参雪峰老和尚,直接问道:“透网金鳞,以何为食?”解脱了的人,除了烦恼网的人,到底怎么过日子?雪峰老和尚也很利害呀:“待汝出网来,再向汝道。”如果你是透网的鱼,是解脱了的人,我才能跟你来说。如果你没有解脱、没有开悟,我跟你说什么呀?白说了。没必要说。但是三圣慧然毕竟是临济的首席弟子,反过来说到:“你呀,可惜了,还是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识,话头都不识。”你还没有听懂我说的话。雪峰给他作个揖:“对不住,老僧住持事繁。”我这个庙里有一千五百人啦,大家要吃饭,我忙活去了。象这样的,就叫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尽管波澜起伏,杀气逼人,但是被雪峰老和尚化解于无形,“老僧住持事繁”就回答了“透网金鳞,以何为食?”一千五百人的吃喝拉撒睡我要管,官方的、民间的事情我要接待要应酬,还有游方的、禅堂的人需要对付,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处理。

  前几天在柏林寺,明海大和尚的老同学在那儿呆了五天,想见明海大和尚,最后只见面了五分钟,明海大和尚只能抽出五分钟来会一会老同学,住持事繁啦。“住持事繁”恰恰是悟后的人该做的事情,有的人说你大彻大悟了,成菩萨了,成祖师了,就跑到极乐世界去了,每天在自受用净土里面逍遥自在,哪有那么自在呀?老佛爷也是“乞食已,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趺坐而坐”呀。每天早上起来,满城跑着去要饭,后来洗脚后,给大家讲经说法,也没有到极乐世界去享受呀。如果仔细看看阿含经,他老人家也挺辛苦的,是吧?这个也叫“住持事繁”。

  见了道的人,证了果位的人,一样地非常辛苦,比众生更辛苦,为什么呢?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百千万劫化阎浮”,专门帮别人接待冤家债主,所以观音菩萨很累,阿弥陀佛很累,一万个人念阿弥陀佛,他要接一万个人到极乐世界去。拿我们来说,一天只能干一件事,干两件事就心烦,干三件事情心乱,干四件事情,就趴下了,不敢动了。所以成了佛的累啊、忙啊!

  这个公案,讲的是成佛的两个条件,智慧圆满和福德圆满的问题。:“透网金鳞,以何为食?”智慧圆满可以超越轮回,那时怎样保持呢?还要作什么呢?雪峰老和尚说“对不住,老僧住持事繁。”是一语双关,既解说了慧然的误解,也回答了慧然的问题,就是“六度菩萨行”修“福德圆满”。

  以上浅见,供大家参考。

  

《庄禅的启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