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四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下▪P3

  ..续本文上一页“嗨,老和尚,你的禅不行,我在江北青林和尚那儿得了一句,我感觉到我开悟了、开眼了。”法眼祖师就问他:“你是怎么开悟的呢?”首座就说:“青林和尚开示说“丙丁童子来求火”,我就开悟了。”法眼祖师问:“你怎么开悟的呢?”他说:“南方丙丁火,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中央戊己土,丙丁童子本身就是火,还来求火,头上安头嘛,所以我觉得我悟了。”法眼祖师说:“不是,不是,根本没有见道。”首座和尚说:“哎呀,我不是您老人家的徒弟,您就不许可我。”他就发脾气,渡江到其他庙里面去。结果,渡到一半,一想:哎呀!他是摄受千人的善知识,他不会哄我吧?算了,我还是回去,老实请教。他又回去。法眼祖师说:“好,你回来就有救,你来问我。”首座就问:“如何是佛?”法眼祖师说:“丙丁童子来求火。”就这么一句话,惟则首座大彻大悟。这是不是重语反复?一样的话,前面似则似,是则不是,后面则真真实实的是。

  我们看这里面,“诸方”就是其他的人,都说雪窦和尚把这个公案又重新拈了一遍,多余嘛,这个重语反复没有必要。又不是唱歌,唱了一遍又一个反复。庙里敲钟、唱赞,一遍一遍都是一个调的反复,是不是这样的呢? “——殊不知,四句颂尽公案了。后为慈悲之故,颂出事迹。”前面四句把公案颂尽,最面因为他慈悲,一犹未尽,为了渡众生,就把这个公案的因缘再谈了一下。

  ““因兹暗渡江,岂免生荆棘。”达磨本来兹土,与人解粘去缚,抽钉拔楔,铲除荆棘,因何却道,“生荆棘”?”达磨祖师来中国传法,就是要解粘去缚,抽钉拔楔,把我们的知见障拔掉,把我们的烦恼障除掉,把种种的荆棘铲平。为什么雪窦祖师在这里面要说生荆棘呢?“非止当时,诸人即今脚跟下,已深数丈。”这个就是圆悟祖师的厉害处。他在夹山讲《碧严录》的时候,讲雪窦祖师颂古百则的这则公案的时候,讲到这里时说,别说五代的人生荆棘,就是在座各位的脚下已经荆棘生了数丈了,遍身是刺啊!你知道吗?

  ““阖国人追不再来,千古万古空相忆。”可杀不丈夫!且道达磨在什么处?”是啊!拖泥带水的,罗里罗嗦,象女人一样,太没有大丈夫气概了。这里在批评梁武帝没有大丈夫气概。且道达磨在什么处?在雪窦祖师的评唱里面,达磨到底在什么地方?“若见达磨,便见雪窦末后为人处。”如果我们明白了达磨祖师的心印,明白了梁武帝见达磨这则公案的落处,那么我们就明白了雪窦祖师为人处啊!为什么叫“末后为人处?”

  大家都知道末后句公案,德山祖师下面有两大弟子,一个就岩头和尚,一个就是雪峰祖师,德山祖师辛辛苦苦把这两个徒弟培养成人。有一天上堂开示,岩头和尚在下面说:“哎,老头子不行啊!还不会末后句。” 还不会末后句?你想学生敢提老师的意见,“师父,你不行,你还没过关呢,眼睛还没亮,有这么一点点,还没有最后过关。”第二天,德山祖师就把岩头叫到一边:“你了不得,打翻天印了,敢说师父不是了!”“岩头密启其意”,这个公案就没有说了,到底岩头跟德山老和尚讲了些什么悄悄话,就是天知地知,我们不知了。以后,德山老和尚上堂说法,就跟以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焕然一新了。岩头和尚就在后面鼓掌,“且喜老和尚会末后句也,不过只得三年活。”尽管老和尚会了末后句,但最多还能活三年。三年以后,老和尚果然圆寂了,八十六岁走了。这个公案难倒了很多人,有的人说:“老和尚没有他的徒弟厉害。”有的人说:“这徒弟莫明其妙,把老和尚咒死了,大逆不道。”他们都不知道这个公案里的道理。

  因为到德山、岩头的时候,经过六祖、马祖、百丈、赵州、沩山、仰山、黄檗、临济这历代大师对禅的提持,当时的口头禅已经遍地流行了,大家都会机锋。于是他们俩师徒演了一个末后句这么一个公案,德山老和尚用性命来下赌注,就是设了一个门槛,这个就是以后三关的说法。给你设个关,你过得了这个关吗?过不了这个关,你的禅外行,你是口头禅,相似禅,嘴巴上说了一点而已,并没有悟,并没有破参,所以这个末后句的来源非常惊心动魄,德山老和尚是用命来设立的啊!“雪窦末后为人处”,就是他在关键的地方提醒大家“留意,留意,留意……”。不要把这个放过了。

  “雪窦恐怕逐情解,所以拨转关捩子,出自己见解云:“休相忆,清风匝地有何极。””雪窦害怕大家打葛藤,打妄想,顺着分别思维找感觉,所以就拨转关捩子。什么叫关捩子?机关,把机关锁上,我们就进不来。把机关打开,你就进得来。机关就象我们以前古代的门一样,可以转动的关捩子。关捩子我们要活过来,如果转不动,你就进不来。“拨转关捩子,出自己的见解。”雪窦祖师自己的见解是什么呢?他就说出了一个风光,一个氛围,让大家去感觉,“休相忆,清风匝地有何极。”

  大慧宗杲是怎样开悟的,他那个时候是一肚皮的禅,很多老和尚都许可他了,但他自己知道没有开悟。最后,他的师父老了,圆寂之前跟他:“你没有开悟,现在圆悟克勤这个川巴子出世了,你去依止他,你看还有没希望,如果他没有把你救转来的话,就没希望了,你下辈子再去参禅吧。”大慧宗杲就到圆悟克勤那里去。有次圆悟上堂说法,举有的出家人问云门祖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祖师答道:“东山水上行”,圆悟祖师针对这则公案时说:“若是老僧则不然,当他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老僧便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就在这时大慧宗杲一下就站在了“赤裸裸处”,一下得定,但还不叫破参,一下得定,把以前思维里面的种种思、种种想、种种禅、种种见解一下“哗”,象蛇脱皮样,一下脱尽了。这个就是功夫,就是证量境界,有这样的证量境界,才能使大慧宗杲这么厉害的人真正进入了参禅的状态。我们看雪窦这里说的:休相忆,清风匝地有何极。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听这个的时候能相应吗?如果能相应,就跟祖师有缘。

  “既休相忆,尔脚跟下事,又作么生?”圆悟祖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总把这个禅机弄得活泼泼的,不让大家死在一处,落在一处,所以就把前面的抹了。又说,既休相忆,大家都这个事情放下,放下了,但是各位脚跟下的事又作么生啊?你们自己的生死大事了了没有啊?“雪窦道,即今个里匝地清风,天上天下有何所极。”清风日日在,明月时又生,你看这几天的月亮多好啊!现在可能月亮又起来了,我们有什么感觉呢?现在这么多台风也是狂风砸地,砸地狂风啊。天上地下,我们能够在这感觉之中,品尝到禅的滋味吗?

  “雪窦拈千古之事,抛向面前。非止雪窦当时有何极,尔一诸人分上亦有何极。”千古万古空相忆,雪窦祖师把这个千古万古拈出来,抛在我们面前。我们看月亮,大家这几天都看看月亮,月亮有多大年龄了?据自然学家、天文学家说:月亮是四十多亿岁,跟地球同年,四十五亿岁,太阳是五十亿岁。五十亿岁,对我们来说没有感觉。宇宙今天就是一百三十七亿岁。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数字,没有感觉。三皇五帝什么时候?秦始皇什么时候?康熙皇帝什么时候?现在说起毛泽东,可能青年的小孩子们都没有什么感觉了,我们说一百年是什么感觉?不知道。一年有什么感觉?不知道。春夏秋冬,一年怎么回事?不知道。24小时有什么感觉?不知道。一个小时有什么感觉?不知道。1分钟60秒,60秒到底是什么感觉,你知道吗?也不知道。1秒钟还好感觉点,滴答一下1秒钟。这个时间是比量,它不是现量。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唯一的就是当下、现在,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时间的感觉。一切事物都在“现在”这个门缝里面流淌、流失了。何况千古万古之事啊!

  千古万古对我们来说,就是空空空。未来对我们来说,也是空空空。只有现在是有,凭什么说现在是有?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子所嗅,手之所触,离开了当下,一切皆空。但是,现在的“有”不定为“有”,等一下,现在的“有”又变成了过去,又消失在茫茫太虚之中了。未来,不可触及;过去,不可触及。现在的东西,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浪浪不息。我们怎样能够把现在把握住?能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能够把现在这个抓住。抓住了,这个人就见了本份了。这个禅怎么参?我们就顺着祖师的话头跟着走,“ 雪窦拈千古之事,抛向面前,非止雪窦当时有何极,尔诸人分上亦有何极。”我把这番话,用刚才的语言,让大家寻找一点感觉,希望大家能有一点体会。

  “他又怕人执著在这里,再著方便,高声云:“这里还有祖师么?”自云“有”。雪窦到这里,不妨为人,赤心片片,又自云:“唤来与老僧洗脚!””所以,祖师为人,苦口婆心,的确了不得。你看,怕别人又执著在这里,于是再给一个方便,“这里有没有祖师啊?“没人敢回答,他只好自己回答:“有!”有了以后又怎么办呢?雪窦到这里,的确是赤心片片。确实是把自己的一切的一切都拿来供养众生,供养他的学生了。所以,自己又说:“唤来与老僧洗脚!”你看,这里面有趣吗?若把它当成笑话来看,那就没味了。如果认为这是不孝子孙,欺佛灭祖,也误解了祖师的一番心意。“太杀减人威光,当时也好与本分手脚”。这个就叫本分手脚,我们老和尚处处显示本分,给我们表现他的本分手脚。那天,几个客人来了,老和尚亲自给大家分葡萄。手拎了一串,拿起剪刀,入定般的慢慢剪,“咔”、一下,“咔”、又一下,“咔”、再一下……,那个精神,这也叫本分手脚。八十多岁的人了,手不颠,身不颤,以入定状态的给大家分葡萄。很多人看了很感动,“我们自己来吧。”老和尚摇摇手,不用他们来,亲自动剪刀给大家演示了无上大法。

  赵州老和尚的公案也是这样,赵州老和尚一百多岁了,赵王爷就说:“你老人家,以后的事你就不要亲自动手了,我们派人给侍候着,需要什么,我们给你侍候了。”赵州老和尚说:“我现在要把厕所里面去,我要小便,就这个小事也得老僧亲自动手”——谁能帮得上啊?前两天,老和尚也说:“死也得自己死啊!谁能帮我死?”生死是自己的事,谁能帮你生?谁能帮你死?我们吃了饭,不能说你吃了饭,我帮你消化,我帮你吸收。还不是你自己消化,自己吸收。

  小孩子生下来以后,当父亲的、当母亲的,这样的营养、那样的营养,不论你怎么的营养,还是得他自己消化,自己吸收,自己长。你帮不上忙的。也想我的孩子长漂亮一点,长乖一点,但未必听你的。他是什么模样,他就长什么模样。有的小孩子 “哎!矮子!你怎么不能长1米7、1米8呀!”他就只长1米5、1米6。胖了,你想它瘦,他就瘦不下去,吃减肥药也瘦不下去。有的人老了,头发白了,天天去染发,要想他头发不白,管得了吗?也管不了。所以,这里面什么叫本分手脚呢?我们要看面就在这个事情上,就在我们生老病死之中,就在我们行住坐卧之中,就在我们起心动念之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的本分,施展我们的本分手脚。

  “且道,雪窦意在什么处?雪窦祖师意到底在什么处?到这里,唤作驴则是?唤作马则是?唤作祖师则是?如何名邈?”到底怎么去理解?我们这是会议室,如果我们把图书摆放出来,可以把它变成阅览室,也可以把它弄成图书馆,也可以把它弄成小卖部,也可以把弄成运动场。就看你装什么东西,给它起个什么名字。人,我们叫“人”,其他星球可能把他叫狗、叫猪,你也说不清楚。名是人弄的,英语里面的人和汉语里面的人发音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打破“名”对我们的束缚,要看到“名”后面那个实实在在的那个东西。所以,唤作驴则是?唤作马则是?唤作祖师则是?到底是什么?是驴,是马还是祖师?我们如何去把握它?如何去感觉它?如何去判断它?“往往唤作雪窦使祖师去也。”有的人说,雪窦祖师太不象话了,他把达磨祖师当成了他的侍者来使唤,那不行。“——且喜没交涉!”你们误解祖师的精神了,误解祖师在这演禅了。“且道毕竟作么生?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到底这个公案,这个颂古,包括圆悟祖师这么一系列的评唱,到底作么生?大家有什么感觉呢?请留意,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各位,你们明白就是了,千万不要说“我懂了!”这样说行家会笑你的,可以会心一笑,但一说就失之千里了。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知与会是冤家么?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四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