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三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中▪P2

  ..续本文上一页严经》是伪经,《大乘起信论》是伪论之类,他们通过他们的思辩、通过佛教史这样那样的考证,而得出他们认为的结论。但他们都错了,“天下衲僧跳不出”,这也包括了这类学问僧和搞学问的居士。在这里,达磨与他一刀截断,毫不留情,佛法不是人情。你是皇帝了,我恭维你:“哎呀!你是菩萨皇帝。”全中国的人民都恭维梁武帝是菩萨皇帝,不仅仅南朝的恭维他,北朝的也恭维他是菩萨皇帝。

  但是,“达磨与他一刀截断。如今人多少错会,却去弄精魂、瞠眼睛,云“廓然无圣。”——且喜没交涉!”很多人,特别是爱在思维上钻字眼的人,他也要说:“廓然无圣。”什么圣啊?你看宇宙那么大,那么多星星,哪里去找圣人啊!你说月亮上有嫦娥,你到月亮上去把嫦娥请过来嘛。天上有玉皇大帝,哪里有玉皇大帝啊?极乐世界,我们怎么没看见啊?只见有人去,没见有人回,又没给我们通风报信,到底极乐世界怎么回事?这样说的多。你怎样理解“廓然无圣”,——且喜没交涉,无论你要怎么去理解,通过思维、通过比量,去敲打这么几个字,都跟达磨祖师这四字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你自己在打妄想,打葛藤。

  “五祖先师尝说:“只这廓然无圣,若人透得,归家稳坐”——一等是打葛藤!不妨与他打破漆桶,达磨就中奇特。”五祖法演是圆悟祖师的老师,也是我们四川的,晚年主持黄梅五祖寺,所以就叫五祖。我在看《灯录》的时候,祖师前面的那个名号,都是寺庙的名称,或是什么山的山名。咱们老和尚也可以说是“云门佛源禅师”,大和尚也可以说是“云门明向”,因为以前都是这样的规矩,不直呼其名。现在的“云门和尚”就是明向大和尚,上一届的“云门和尚”,就是咱们的老和尚。德山和尚、南华和尚都可以叫。他避名讳,不能直呼其名,要避讳,所以说五祖先师,他不能说法演老师。不知道避讳,那不行。五祖先师曾经说过:“只这廓然无圣,若人透得,归家稳坐。”能不能透得,我们能不能透得?但是祖师说话的时候,也不留情面。“一等是打葛藤!”包括老师说的也要一笔抹掉, 也是打葛藤。“不妨与他打破漆桶,达磨就中奇特啊!”什么叫打破漆桶?我们都在黑漆桶里面闭着,一点光线看不见,有一天把这个漆桶打破了,我们才见到光明。所以禅宗里面有句话:一灯能灭千年暗。这间屋子里面,一千年都是黑洞洞的,只要这个灯一亮,一千年的黑暗便一扫而光了,只要我们明心见性,无量劫来的无明也就一扫而光了!

  “所以道,参得一句透,千句万句一时透,自然坐得断、把得定”。参得一个公案透,那么千则公案万则公案也是一时透。自然坐得断、把得定。坐断什么呢?坐断光景门头,坐断生死烦恼啊!把得定什么呢?把得定自己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啊!象昨天我说:“一分钟以后,你想什么,你知道吗?你管得住吗?一分钟以后,你说什么,你管得住吗?你知道吗?”不行,不自由。明年,我们想什么?说什么?你能够预知啊?没办法,那是没办法的。但是过来的人就可以坐得断、把得定。为什么呢?我有定盘星了,我有我的准绳了,自然就奇特。

  “古人道: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达磨劈头与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这是谁的话?是永嘉大师的。粉身碎骨未足酬,师恩佛恩难报难酬啊!一句了然超百亿,什么是一句?当下一念破了,就这一句超过了百千万亿个念头,百千万亿个念头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没用的。只有当下一念,你能把它击碎,看破,你就可以千句万句一时透。你就可以一句了然超百亿。“达磨劈头与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达磨也多事,面对梁武帝这个糊涂蛋、这个业障鬼,你还有什么给他说的呢?没有必要嘛,你说了他也不会,不是浪费达磨祖师的精神吗?所以达磨祖师有了这个经验以后,上了少林寺,面壁九年,九年不说话。为什么呢?他就是以不说话来看人啦!来寻找他的接班人。通过不说话来演示无上的佛法。所以在《仁王般若经》里面有波斯阎王问佛的故事,这里把经文录出,供大家记诵:

  尔时波斯匿王言:“第一义谛中有世谛不?若言无者,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事云何?” 佛告大王:“汝于过去七佛已问一义二义,汝今无听,我今无说。无听无说,即为一义二义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七佛偈如是:

   无相第一义,无自无他作 。因缘本自有,无自无他作 。法性本无性,第一义空如 。诸有本有法,三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寂灭第一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有无本自二,譬若牛二角。照解见无二,二谛常不即。解心见不二,  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非二何可得。于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通达此无二,  真入第一义。世谛幻化起,譬如虚空华。如影三手无,因缘故诳有。幻化见幻化,  众生名幻谛。幻师见幻法,谛实则皆无。名为诸佛观,菩萨观亦然。 ”

  “大王!菩萨摩诃萨于第一义中,常照二谛化众生,佛及众生,一而无二,何以故?以众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故得置众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何以故?般若无相,二谛虚空,般若空,从无明乃至萨婆若,无自相无他相故,五眼成就时见无所见,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乃至一切法亦不受。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于第一义而不二故,诸佛如来乃至一切法如故。”

   达磨祖师面壁九年,也是在表演这个无听无说啊!谁来听?谁来说?

  “帝不省,却以人我见故,再向:“对朕者谁?”达磨慈悲忒杀,又向道不识。直得武帝眼目定动,不知落处。” 梁武帝还有人我之分别见啊!以为自己是皇上,面对印度来的圣僧。但是达磨“慈悲忒杀”啊!他太慈悲了,又给他说:“不识”。不是多事吗?一句都多了,还两句,太浪费达磨的精神了。我们看当梁武帝问达磨祖师的时候:“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磨祖师说:“廓然无圣!”又问:“对朕者谁?”达磨说:“不识。”这一下梁武帝弄得是眼目定动——发愣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懵了,他不知落处嘛。

  “是何言说啊!到这里有事无事,拈来即不堪”。我们在公案里面不把自己放进去,老是在语句上去攀缘,老是去折腾,那么就不行。这里是没事,不是我们分别思量有下手之处的地带,所以一下手,一进入分别思量就麻烦透了。更不能说,一说,开口就错啊!

  “端和尚有颂云:“一箭寻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饶。直归少室峰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什么叫端和尚?端和尚就是圆悟祖师的师公,白云寺守端和尚,五祖法演的师傅,临济宗的嫡派的慈明楚圆传杨歧方会,杨歧方会传白云守端,白云守端传五祖法演,五祖法演传圆悟克勤,他们间是嫡系传承。圆悟在这里就引端和尚的颂来说。

  一箭寻常落一雕,对神箭手来说,如飞将军李广、养由基、后羿这样的神箭手,说射麻雀的眼睛,不会射到麻雀的腿上去,一箭就了得,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干事的时候,如写个一字,一笔就写完了,你还二笔、三笔写完一个“一”字,不是犯傻吗?有的话,一句话就说明白了,还没完没了的老是说,你自己头脑不清楚啊。所以这里面“一箭寻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饶。”就在说达磨祖师对梁武帝太慈悲了,本来一棒子就可以敲定的,还来了二棒子,属于加利息了,没办法啊。一箭不解决问题,二箭都不解决问题,何必三箭、四箭呢?“直归少室峰前坐”,还是到少林寺洞里面去坐吧。“梁帝休言更去招”,谁去招得回来啊,招不回来的。

  复云:“谁欲招?”我们看祖师里面,他这么一个颂子,他又来反问,这个反问是意思?叫提起疑情,让我们去参。很多公案都配有颂古,雪窦祖师就把这一百则公案配了一百个颂古,这白云和尚的也是颂古,也是颂达磨祖师见梁武帝,梁武帝见达磨祖师,它也是一句颂古。

  “帝不契,遂潜出国。这老汉只得麽罗,渡江至魏。时魏孝明帝当位,乃北人种族,姓拓跋氏,后来方名中国。”我们还记得佛学院那年的智光法师吗?智光法师在我们佛学院呆了大概一年多,我在南京的时候,听一个艺术家说:“他在长江三桥边上正在建一个寺院,那个寺院就是达磨祖师渡江北上落脚之处,叫什么院我忘记了,正在修建,邀请我去,当时我也没时间去。达磨祖师渡江到了北魏。时魏孝明帝当位,是鲜卑种族,姓拓跋氏。魏孝明帝的时候,北魏已经不行了,高欢专权,就快要分成东魏和西魏了。魏孝明是鲜卑人,鲜卑在人类学上来说是东胡人,包括朝鲜人、女真人、契丹人及东北的少数民族都是东胡种族,蒙古人还不是东胡人。北魏皇族原来是姓拓跋氏,魏孝文帝主政的时候,全盘汉化,觉得拓跋不好听,他仰慕中华文化,衣冠礼仪,所以把拓跋都改成了姓元,为什么要改成元呢?易经乾卦第一句就是“元亨利贞”嘛,所以魏孝文帝把拓跋这两个字改成“元”,其他鲜卑贵族也就赵钱孙李地改了姓,唐太宗李世民的李姓,就是他的鲜卑祖上在那个时候改过来的。因这些原因,所以说“后来方名中国”。

  达磨到了北边,他也不去见皇帝,也不见其他的僧人,也不住寺庙,到少林寺旁的一处石壁下打坐。少林的开山祖师是谁?是佛陀禅师,也是北魏时候到中国来的一位印度高僧,专修“四念处”的,非常棒,活了一百岁。他才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传四念处禅法。达磨祖师的禅法跟他两回事,所以他也不去求他,也不去挂单,就在少林寺边上,看见一个岩壁,可以遮风避雨,就在那里去打坐,坐在那里谁也不料理。

  现在少林寺把达磨祖师弄得很辉煌,好象少林武功也是达磨祖师传的,我不知道达磨祖师传少林武功出于何经何典,在高僧传里面好象也没这个记载,在所有的佛教文献里面也没有达磨传什么少林武术的记…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三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