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载,但是可以提高中国佛教的地位,也是一件美事。现在的永信大和尚成了世界名人,佛教的CEO,了不得。天天去搞武术,不好意思,也不好玩,如今也建禅堂,开始坐香打七了。达磨祖师的道场,没有禅堂怎么叫初祖道场啊。所以从云居山请了一个老班首过去,帮着办禅堂。因为少林寺没有禅堂,怎么能称“禅宗祖庭”啊!武术玩得再亮,哪怕奥运会拿了一百块奖牌,那个都跟禅宗没关系。要说你是禅宗寺庙就得有禅堂,你就得有禅僧,就得有明心见性的人,必须有道上行的人,你才敢说你这是禅宗祖庭啊!不然多丢人啊!
我曾问一位自称是少林寺来云门的僧人:“什么叫禅?”他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上两个月还搞了一个“世界禅宗巅峰论坛”,请了这样学者,那样学者,又是高鼻子的禅师,大胡子的禅师,请了好多人。开始的时候。哦呀!简直就是万人法会,盛大之极。 “禅宗巅峰论坛”,咱们老和尚都没有去,云门寺都没有人去,云居山都没有人去,这叫什么“禅宗巅峰论坛”呢?这就开玩笑了。但可以弄几个高鼻子的洋和尚来气派气派,表示表示还可以,提高禅宗的威望威风嘛。这样折腾一番,还是有收获的,我们并不是说别人一无是处。通过这一活动,提高禅宗的威风,咱们云门寺的师父若出去,则更有威风。云门、云居是真正出禅和子的道场,下面还是书归正传。
“直过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彼方号壁观婆罗门”。早期中国的人对婆罗门和佛教还是没有分得很清楚,好像是印度的婆罗门也是沙门,也是出家的,也就是佛教。印度来的高僧,说他是婆罗门,也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印度,婆罗门和佛教是泾渭分明的。但是在初期中国,印度出家的高僧到中国,我们分得还是不是非常清楚,所以说达磨是“壁观婆罗门”。当然,也是北方的正统佛教把达磨祖师视为外道来看,才有那么多人下毒药啊!毒了达磨多少次啊!所以后来,“梁武帝问志公,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曰:“不识。”且道与达磨道底,是同是别?似则也似,是则不是。”禅宗的祖师经常用这八个字:似则也似,是则不是。现在在网上禅宗论坛里面看打机锋的,的确似则也似,但是是则不是,肯定是这样。
“人多错会道,“前来达磨答他是禅,后来武帝是对他志公,乃相识之识。”——且得没交涉啊”!祖师这里面是不开后门的,决不把佛法卖人情。“当时志公恁么问,且道作么生祗对?”如果志公在问梁武帝:“陛下还识此人否?”如果志公问我们在座的的法师,在座的师父,“哎,你们认不认识达磨?”你们该怎么回答?认识还是不认识?这是很考人的,说识也错,说不识也错,看你怎么答。“何不一棒打杀,免见搽胡啊!”就是一棒子打杀了最好,免见糊涂啊!。深圳有一个居士,姓蔡的,前几年,一肚皮的禅,了不得!见本焕老和尚,跟本焕老和尚说学禅宗怎样怎样,禅宗怎样怎样,那个公案怎样怎样。本焕老和尚说:“哇!了不起!开悟了!”后来又见净慧老和尚,和净慧老和尚谈了半个小时,净慧老和尚说:“居士请坐,我还有事,失陪了。”到云门寺,三句话还没说完,老和尚一棒子给他敲过去:“见鬼!”后来,他下来,竖起大拇指说:“只有佛源老和尚是这个,禅宗真正的祖师啊!”本老、净老都是明眼人,不与他周旋,但只有(佛源)老和尚"是一棒打杀啊,免得糊涂"啊!这个就叫一刀两断,这个就叫截断众流。就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因缘福报受得了这一棒,受得了你就过得来,你才是英雄好汉!受不来,头给打破了,你还是冤枉。老和尚打那么多人,谁敢站出来说:“啊,我清醒了!”但是还许多喜欢被打,认为老和尚的棒头有加持,是无上加持。挨骂也是加持,打棒子也是加持,“哎!我今天有福报啊!老和尚给我一棒子了。”别这样想呀。应该在道上会才行,不然辜负了老和尚的一片苦心。
“武帝却供他款,道“不识”。志公见机而作,便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取,好不唧溜!当时等他道“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亦好摈他出国,犹较些子。”当志公问梁武帝认不认识达磨时,梁武帝说“不识”,他要模仿达磨祖师的口风,假冒伪劣产品,怎么过得了关。志公大师多厉害啊,马上就给他玩点游戏,说:“这是观音菩萨来了,你还不认识,太犯傻了。”当然,梁武帝就喜欢听这些,老佛爷来了,观音菩萨来了,他心里就高兴。达磨祖师来,他不认识,一个洋和尚来了,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的洋和尚多的是,印度和尚太多太多,今天有人来传法,明天有人来传道,来一个达磨算什么?观音大士来了,却错过了,没有供养,当然后悔。
梁武帝后悔了,于是遣使去追迎达磨,“好不唧留!”简直是拖泥带水了。圆悟祖师评说道,如果,梁武帝有这个威风,听到志公说:“这是观音菩萨。”马上下逐客令,逐出国境,吊销护照,那么还差不多。梁武帝哪有这个胆量呢,也没有这个见识啊。
“人传志公天鉴十三年化去,达磨普通元年方来,自隔七年,何故却道同时相见?此必是谬传。”历史学家、考证学家他们对公案是怀疑的。老佛爷灵山拈花,大藏经里面没有这则公案嘛?对不对啊!我们把大藏经翻完了都没有。后来有人就问王安石:“拈花公案到底有何依据?我们经典里面翻都翻不到?”王安石说:“我看见了,我在皇家图书馆里珍藏版里面发现了《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确有此事。这部经在《卍续藏》里面有,但肯定是伪经,什么阴阳八卦都放里面,印度哪有什么阴阳八卦这类的东西。而且中国翻译佛经都是有记载的,记载的东西都是有依据的。这个故事本来是传心的一个公案,是一个设置,如果你要用历史学家考据查实,要验明正身,要在档案里面查,那不是多事?志公的确是天鉴十三年圆寂的,达磨传说是普通元年来的,中间相隔七年,为什么还能同时相见呢?肯定是误传了。
“据传中所载,如今不论这事,只要知他大纲。”我们要见到的不是历史的考据,要见的是公案本身的精神。这个公案对我们明心见性有帮助,而不是在史学上有什么落脚处。有人考证释说迦牟尼佛是中国人,为什么是中国人?因为他是金面金身,黄皮肤嘛。只有中国才是黄种人,是黄皮肤,印度人哪有黄皮肤,他只有白皮肤、黑皮肤,所以考证是说不清楚。
“且道达磨是观音,志公是观音,阿那个是端的底观音?既是观音,为什么却有两个?何止两个,成群作队。”哪个庙没有观音?观音菩萨分身亿万,我们都是观音菩萨,我们都是观音菩萨法身里面的一个细胞,也是老佛爷法身里面的一个细胞。我们都可以这样领会。“时后魏光统律师、菩提流支三藏,与师论议,师斥相指心,而褊局之量自不堪任,竟起害心。”《高僧传》里面有这些记载,其他材料里面也有这些记载。当时的北魏的僧统,相当于现在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是光统律师,光统律师是佛陀禅师的徒弟,菩提流支也是印度来的一位翻译大师。他们与达磨大师辩论,达磨指责着他们——“斥相指心”啊!你们不要执著于相,要明心见性,要看见相后面的是什么。但是那些人心局太小,心胸狭小,“竟起害心”
所以说佛门也不清静,为什么不清静?“数加毒药”嘛,几次派人来毒杀达磨祖师。六祖大师在五祖那得到了达磨衣钵,后来不是有几百人跟着来抢吗?我们也可以打个妄想,这些人跟着五祖大师学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贪心还没有死,还要抢?这个我们可以自己反省一下,我们修行,落脚在什么处?怎样守住我们的落脚处?
“至第六度,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达磨是前五次吃了毒药,但是达磨祖师神通无量,他自己化解了。后来他把二祖度了,跟中国的化缘已尽,第六次被别人下毒的时候,他就不去管他了,自己就走了。“端居而逝,葬于熊耳山定林寺。”因为嵩山离熊耳山也很近, 也就是县过县这么一个距离。
“后魏宋云奉使,于葱岭遇师手携只履而往。武帝追忆,自指撰碑文。”魏国派使节宋云到印度去,路过葱岭,葱岭就是帕米尔高原,也就是现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交界那一带。宋云回国时,在葱岭路上看见了达磨祖师拿了一只草鞋回印度。回来就说:“我在葱岭见到达磨祖师了,你们怎么说达磨祖师已经圆寂了呢?”于是大家就把达磨祖师的坟挖开一看,只是剩下一只草鞋,没有见人了,骨头都没见。所以后人就说达磨是:“一苇渡江,只履西归。”
“武帝追忆,自撰碑文云:“嗟夫,见之不见,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复赞云:“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武帝听说达磨祖师已经圆寂了,被葬在熊耳山,又在葱岭山显圣,就自己就很伤心,你看啊!观音菩萨来了,见了等于没见,逢了等于没逢,遇了等于没遇。今之古之,今天达磨祖师已成了古人了;怨之恨之,心里懊悔,悔当时没把达磨祖师留下来供养,没把自己给超度了。你看他那个赞也很了不起,他还是在真俗二谛上折腾过一番的。“心有”,如果心落在有上,那么“旷劫而滞凡夫”,你还在轮回道上折腾。“心无”,如果心无了,空了,“刹那而登妙觉”。这个对不对呢?也对,如果我们能进入到“心无”,自然“刹那而登妙觉”。这个不是在理路上,不是在比量上,这个是要在证量上,要明心见性以后,你才能刹那而登妙觉。
历来好些文人都能写点禅诗,民国时著名的谢无量先金在成都,写了一些禅诗,就给贾老看,贾题韬老先生看了说:“量公,你的禅诗好啊!很有见地,是过来人啊!”谢无量很谦虚,说:“也不是,我们这些玩笔杆的,写了几十年的诗,诗都写老了,写点这些还不容易啊。但对禅宗说的,我还是一窍不通。”这是老实话。谢无量当过孙中山的秘书,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大家,他们这些文人墨客写点诗,写点禅诗像模傻样的,但他也知道自己不会。那梁武帝写“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他是不是会呢?他也不会。“且道达磨即今在什么处?嗟过也不知啊!”祖师在本分事上,的确不留一点人情。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三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