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嚴經》是僞經,《大乘起信論》是僞論之類,他們通過他們的思辯、通過佛教史這樣那樣的考證,而得出他們認爲的結論。但他們都錯了,“天下衲僧跳不出”,這也包括了這類學問僧和搞學問的居士。在這裏,達磨與他一刀截斷,毫不留情,佛法不是人情。你是皇帝了,我恭維你:“哎呀!你是菩薩皇帝。”全中國的人民都恭維梁武帝是菩薩皇帝,不僅僅南朝的恭維他,北朝的也恭維他是菩薩皇帝。
但是,“達磨與他一刀截斷。如今人多少錯會,卻去弄精魂、瞠眼睛,雲“廓然無聖。”——且喜沒交涉!”很多人,特別是愛在思維上鑽字眼的人,他也要說:“廓然無聖。”什麼聖啊?你看宇宙那麼大,那麼多星星,哪裏去找聖人啊!你說月亮上有嫦娥,你到月亮上去把嫦娥請過來嘛。天上有玉皇大帝,哪裏有玉皇大帝啊?極樂世界,我們怎麼沒看見啊?只見有人去,沒見有人回,又沒給我們通風報信,到底極樂世界怎麼回事?這樣說的多。你怎樣理解“廓然無聖”,——且喜沒交涉,無論你要怎麼去理解,通過思維、通過比量,去敲打這麼幾個字,都跟達磨祖師這四字一點關系都沒有,都是你自己在打妄想,打葛藤。
“五祖先師嘗說:“只這廓然無聖,若人透得,歸家穩坐”——一等是打葛藤!不妨與他打破漆桶,達磨就中奇特。”五祖法演是圓悟祖師的老師,也是我們四川的,晚年主持黃梅五祖寺,所以就叫五祖。我在看《燈錄》的時候,祖師前面的那個名號,都是寺廟的名稱,或是什麼山的山名。咱們老和尚也可以說是“雲門佛源禅師”,大和尚也可以說是“雲門明向”,因爲以前都是這樣的規矩,不直呼其名。現在的“雲門和尚”就是明向大和尚,上一屆的“雲門和尚”,就是咱們的老和尚。德山和尚、南華和尚都可以叫。他避名諱,不能直呼其名,要避諱,所以說五祖先師,他不能說法演老師。不知道避諱,那不行。五祖先師曾經說過:“只這廓然無聖,若人透得,歸家穩坐。”能不能透得,我們能不能透得?但是祖師說話的時候,也不留情面。“一等是打葛藤!”包括老師說的也要一筆抹掉, 也是打葛藤。“不妨與他打破漆桶,達磨就中奇特啊!”什麼叫打破漆桶?我們都在黑漆桶裏面閉著,一點光線看不見,有一天把這個漆桶打破了,我們才見到光明。所以禅宗裏面有句話:一燈能滅千年暗。這間屋子裏面,一千年都是黑洞洞的,只要這個燈一亮,一千年的黑暗便一掃而光了,只要我們明心見性,無量劫來的無明也就一掃而光了!
“所以道,參得一句透,千句萬句一時透,自然坐得斷、把得定”。參得一個公案透,那麼千則公案萬則公案也是一時透。自然坐得斷、把得定。坐斷什麼呢?坐斷光景門頭,坐斷生死煩惱啊!把得定什麼呢?把得定自己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啊!象昨天我說:“一分鍾以後,你想什麼,你知道嗎?你管得住嗎?一分鍾以後,你說什麼,你管得住嗎?你知道嗎?”不行,不自由。明年,我們想什麼?說什麼?你能夠預知啊?沒辦法,那是沒辦法的。但是過來的人就可以坐得斷、把得定。爲什麼呢?我有定盤星了,我有我的准繩了,自然就奇特。
“古人道: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達磨劈頭與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這是誰的話?是永嘉大師的。粉身碎骨未足酬,師恩佛恩難報難酬啊!一句了然超百億,什麼是一句?當下一念破了,就這一句超過了百千萬億個念頭,百千萬億個念頭都是水中月,鏡中花,沒用的。只有當下一念,你能把它擊碎,看破,你就可以千句萬句一時透。你就可以一句了然超百億。“達磨劈頭與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達磨也多事,面對梁武帝這個糊塗蛋、這個業障鬼,你還有什麼給他說的呢?沒有必要嘛,你說了他也不會,不是浪費達磨祖師的精神嗎?所以達磨祖師有了這個經驗以後,上了少林寺,面壁九年,九年不說話。爲什麼呢?他就是以不說話來看人啦!來尋找他的接班人。通過不說話來演示無上的佛法。所以在《仁王般若經》裏面有波斯閻王問佛的故事,這裏把經文錄出,供大家記誦:
爾時波斯匿王言:“第一義谛中有世谛不?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若言有者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事雲何?” 佛告大王:“汝于過去七佛已問一義二義,汝今無聽,我今無說。無聽無說,即爲一義二義故。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七佛偈如是:
無相第一義,無自無他作 。因緣本自有,無自無他作 。法性本無性,第一義空如 。諸有本有法,叁假集假有。 無無谛實無,寂滅第一空。 諸法因緣有, 有無義如是。有無本自二,譬若牛二角。照解見無二,二谛常不即。解心見不二, 求二不可得。非謂二谛一,非二何可得。于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通達此無二, 真入第一義。世谛幻化起,譬如虛空華。如影叁手無,因緣故诳有。幻化見幻化, 衆生名幻谛。幻師見幻法,谛實則皆無。名爲諸佛觀,菩薩觀亦然。 ”
“大王!菩薩摩诃薩于第一義中,常照二谛化衆生,佛及衆生,一而無二,何以故?以衆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故得置衆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何以故?般若無相,二谛虛空,般若空,從無明乃至薩婆若,無自相無他相故,五眼成就時見無所見,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乃至一切法亦不受。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爲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爲菩提,何以故?于第一義而不二故,諸佛如來乃至一切法如故。”
達磨祖師面壁九年,也是在表演這個無聽無說啊!誰來聽?誰來說?
“帝不省,卻以人我見故,再向:“對朕者誰?”達磨慈悲忒殺,又向道不識。直得武帝眼目定動,不知落處。” 梁武帝還有人我之分別見啊!以爲自己是皇上,面對印度來的聖僧。但是達磨“慈悲忒殺”啊!他太慈悲了,又給他說:“不識”。不是多事嗎?一句都多了,還兩句,太浪費達磨的精神了。我們看當梁武帝問達磨祖師的時候:“如何是聖谛第一義?”達磨祖師說:“廓然無聖!”又問:“對朕者誰?”達磨說:“不識。”這一下梁武帝弄得是眼目定動——發愣了,不知道怎麼回事了。懵了,他不知落處嘛。
“是何言說啊!到這裏有事無事,拈來即不堪”。我們在公案裏面不把自己放進去,老是在語句上去攀緣,老是去折騰,那麼就不行。這裏是沒事,不是我們分別思量有下手之處的地帶,所以一下手,一進入分別思量就麻煩透了。更不能說,一說,開口就錯啊!
“端和尚有頌雲:“一箭尋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饒。直歸少室峰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什麼叫端和尚?端和尚就是圓悟祖師的師公,白雲寺守端和尚,五祖法演的師傅,臨濟宗的嫡派的慈明楚圓傳楊歧方會,楊歧方會傳白雲守端,白雲守端傳五祖法演,五祖法演傳圓悟克勤,他們間是嫡系傳承。圓悟在這裏就引端和尚的頌來說。
一箭尋常落一雕,對神箭手來說,如飛將軍李廣、養由基、後羿這樣的神箭手,說射麻雀的眼睛,不會射到麻雀的腿上去,一箭就了得,就能解決問題。我們幹事的時候,如寫個一字,一筆就寫完了,你還二筆、叁筆寫完一個“一”字,不是犯傻嗎?有的話,一句話就說明白了,還沒完沒了的老是說,你自己頭腦不清楚啊。所以這裏面“一箭尋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饒。”就在說達磨祖師對梁武帝太慈悲了,本來一棒子就可以敲定的,還來了二棒子,屬于加利息了,沒辦法啊。一箭不解決問題,二箭都不解決問題,何必叁箭、四箭呢?“直歸少室峰前坐”,還是到少林寺洞裏面去坐吧。“梁帝休言更去招”,誰去招得回來啊,招不回來的。
複雲:“誰欲招?”我們看祖師裏面,他這麼一個頌子,他又來反問,這個反問是意思?叫提起疑情,讓我們去參。很多公案都配有頌古,雪窦祖師就把這一百則公案配了一百個頌古,這白雲和尚的也是頌古,也是頌達磨祖師見梁武帝,梁武帝見達磨祖師,它也是一句頌古。
“帝不契,遂潛出國。這老漢只得麽羅,渡江至魏。時魏孝明帝當位,乃北人種族,姓拓跋氏,後來方名中國。”我們還記得佛學院那年的智光法師嗎?智光法師在我們佛學院呆了大概一年多,我在南京的時候,聽一個藝術家說:“他在長江叁橋邊上正在建一個寺院,那個寺院就是達磨祖師渡江北上落腳之處,叫什麼院我忘記了,正在修建,邀請我去,當時我也沒時間去。達磨祖師渡江到了北魏。時魏孝明帝當位,是鮮卑種族,姓拓跋氏。魏孝明帝的時候,北魏已經不行了,高歡專權,就快要分成東魏和西魏了。魏孝明是鮮卑人,鮮卑在人類學上來說是東胡人,包括朝鮮人、女真人、契丹人及東北的少數民族都是東胡種族,蒙古人還不是東胡人。北魏皇族原來是姓拓跋氏,魏孝文帝主政的時候,全盤漢化,覺得拓跋不好聽,他仰慕中華文化,衣冠禮儀,所以把拓跋都改成了姓元,爲什麼要改成元呢?易經乾卦第一句就是“元亨利貞”嘛,所以魏孝文帝把拓跋這兩個字改成“元”,其他鮮卑貴族也就趙錢孫李地改了姓,唐太宗李世民的李姓,就是他的鮮卑祖上在那個時候改過來的。因這些原因,所以說“後來方名中國”。
達磨到了北邊,他也不去見皇帝,也不見其他的僧人,也不住寺廟,到少林寺旁的一處石壁下打坐。少林的開山祖師是誰?是佛陀禅師,也是北魏時候到中國來的一位印度高僧,專修“四念處”的,非常棒,活了一百歲。他才是少林寺的開山祖師,傳四念處禅法。達磨祖師的禅法跟他兩回事,所以他也不去求他,也不去挂單,就在少林寺邊上,看見一個岩壁,可以遮風避雨,就在那裏去打坐,坐在那裏誰也不料理。
現在少林寺把達磨祖師弄得很輝煌,好象少林武功也是達磨祖師傳的,我不知道達磨祖師傳少林武功出于何經何典,在高僧傳裏面好象也沒這個記載,在所有的佛教文獻裏面也沒有達磨傳什麼少林武術的記…
《《碧岩錄》十五則講記 第叁 第一則 聖谛第一義之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