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胜,发人深省,令人悟入;而又事理圆融,即事而真。他的诗词中有《满月世界依正庄严颂》一章,真言宗是以观月轮修持的,大师因常在满月世界庄严胜景定境中留连,此高超的境界,深刻的修养,实非易事。大师于动乱乖戾之数年中光明坦荡,又有如此宏大深邃胸襟,以表现其爱国爱教心情;又以大自然景象心契法界,熙怡自在,所有这些是大师已入大自在境界,若非佛之再来或现世成佛,焉又有如此多的成就留于人间、留给后人观摩学习也?”
秋,撰《卜算子·生辰舒怀 赞松》、《卜算子·为友祝诞 寿梅》、《生辰组诗》三首、《苏幕遮 戊申闰巧 公园赏荷》词一首、五律《假日游》、五绝《时感》、五律《害虫》、七律《咏枫》、《王渔洋为聊斋题词,逸弟有和;余亦步韵成一绝》、《报真读哲学书有感二绝,余亦步其韵并成一绝》。
晚秋,临《兰亭集叙》,并在其后题曰:“赵松雪所临兰亭真迹,余曾在日本见之,题云兰亭十三跋即此刻底本也。虽神势稍逊,却非伪作。临而习之,非无益也。”
冬,撰《动乱时运不佳述怀表志》、《逸弟初学吟诗居然能作长篇 喜而步其韵而和之》、《迎迓》、《献岁诗》。
12月7日,大雪,于“蚊睫斋”临《怀仁集王曦之书圣教序》。
1969年,已酉,76岁
现前地中,福智现前,处境较为顺利。
早春,大师与上海龙华寺住持惠宗法师结伴游苏州虎丘及沪上园林,撰诗《己酉年与惠兄作早春游》、《古漪园抒怀》、《留春》、《吴门游》、《复兴公园赏花》、《豫园》、《故居》、《儿时乐》。在《龙华胜景》一诗末,大师咏曰:
眼前理兼事,一脉会通灵。
桃源非世外,满月无古今!
5月30日(阴历四月十五)酉时,大师见碧空日月东西同悬,喜而赋之,作《造化》:
初夏圆月夜,双轮同时辉;
夕阳散众采,光芒射蟾蜍;
满月晶莹体,交织入霞霏;
往复周天运,绵绵不尽机。
夏至,据荣宝斋印本,开始抄录《诗韵摘要》。
阴历五月初,端午节前夜,大师于梦中见一杂技馆,往观者如云。忽天开异境,夜色中现一片青草地,万灯照耀,皓月光明,时花缀茂,中有音乐台,漫奏靡靡音,浪子妖姬旋舞纷纷。大师正欲返身离去,却遭罗刹之女牵阻,大师正念不断,祈根本上师以济。穆韶祖师应声而与相融,慰谕壮志。醒来之时,魔散踪影,朝晖映窗,大地光明,因记兹而作《解救》一篇。
是夏,大师又撰《勇敢》、《大宝莲花》、《受供》、《伏魔》、《戏天池》等忧喜并呈,因景而感的七篇辞章,记述妙现之定境,确乃福智双增的现前地境界。
8月,酷暑之中,大师于上海襄阳公园换上新鞋。因他于第五地(难胜地)入于第六地期间,碰巧也在此处更换过新鞋,遂撰《远行具行装 进入远行地》以记之:
襄阳之圃树遮阳,
纵然溽暑也清凉。
石腊红,红胜火,
吾犹不识兄言详。
风吹玉兰香陈陈,
兄言,香否?香否?
字字沁肺肠。
昔日易履处,欲界超难胜;
今日易履处,远行具行装。
昔日易履处,五智之光冲肺腑;
今日易履处,五智之光九宵放光芒!
复咏《易履》一首云:
名园旧鞋易新鞋,步履乘虚不染埃;
热贯趾间冲肺腑,扑向本尊法身怀。
大师预知的艰险地毕竟到来。艰险地,即不便捷之意,有很大的艰难和险阻,故又名远行地。此地达真如之边际,故云远行。但因偏空小乘未断欣求涅槃,未达无余究竟,仍可退堕。此地至关重要,进则至第八地不动地,烦恼不能动,故不再退转。
大师又开示超晔:八地境界需达“境心对立念不动,对境无心,于心无事,于事无心,犹如不见。”
立秋(8月8日),临唐代孙过庭的《书谱》。
9月30日起,大师又与上海诸刹住持及大德居士等一起参加集中学习并接受批判。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故任运而住,虽遭集中批判,但四无量心坚固,于自心之中了无挂碍,涵泳于大自在境界中如如不动。对大师表现出的沉着与自在,同在接受批斗的惠宗法师佩服不已。
秋,大师在参加集中学习期间,修持日精,撰《声声慢·远行 仿易安居士并用其韵》、《十六字令》、七绝《祈请》二首、《醉花阴·和李清照 静秋》、《西江月仿辛弃疾 依旧》等诗词,真实记录下了其经历和感受。
《静秋》末句云:
案上看黄花,同艳秋霜,相对无消瘦。
《依旧》中云:
漫天霜雪莫相催,依旧风神潇洒。
由此足见大师八风不动对治内外之定力:虽在艰险地中,依旧激情满怀,始终铭记根本上师及本尊之诲谕,勇往直前。
1970年,庚戌,77岁
3月,阴雨连绵,气候恶劣。始于上年9月开始,为期半年的集中学习结束,大师渐出远行地,已入“无色界观”。
3月26日(阴历二月十九)前夜,大师三昧现前、定境希有。闻异香阵阵,如兰似麝,出定后犹萦绕鼻间。次日上午,弟子赵报真前来探候,方入大师所居之小室,亦觉有异香缕缕,甚是爽畅,然四顾无有香源,唯见大师卧于榻上,遂发问香因。大师乃略述定中所感之圣境,故撰《异香满室》一赋,以记此瑞之因由。
5月12日(阴历四月初八)晚,大师礼拜金山穆韶根本上师时入于定中,先有灰色光从四面而来,感到那是烦恼魔如山一般围绕着。(在四魔中,如被五蕴魔所扰,身体就会不适)天魔以天女身示现,死魔这时说:“早离开吧,无人来了,世界也都不要你了,还是先去中阴修持……”仿佛强暴地劝着大师离开世间,但大师不为所动。随后,门口有光,穆韶上师现光明身说:“不是白莲成就了就止了,还要努力修持,成就快了,光明快了,虽然在修,但理多事少,你最近疏忽了,烦恼在钻空子呢。”
大师出定后,想住处已经无法施设坛场,唯于心里默诵佛语真言,可能显得不够了,穆韶上师所言“理多事少”,就是说仪式的事情少了,然手边空空的,用什么施设密坛呢?然思及“方便为究竟”之义,亦即泰然安住于方便事修之中了。
5月19日(阴历四月十五),大师前往复兴公园观赏芍药,到后却见满园芍药基本被人掐尽,唯余北向一枝形影相吊,亦将萎谢;返身莲花池边,更无一枝幺荷出水;浅水浮莲,亦怯弱无力;根叶既憔,花于何存?然大师入于“无色界观”,何有枯荣之滞情?!行至月季坛端坐入观,睹满月世界二严山百花开敷,本尊及海会圣众涌现空中,欢喜加持,光明炽盛,遂作《芍药诗》一首:
花未盛时手先攀,频频开谢已厌烦。
不愿再供俗人采,春色常在二严山!
5月20日(阴历四月十六),下午四时,大师在满月光定中,觉得自己跟叶弟(邻居一少年)二人一起赶路,忽然前面地层裂开,大师说快跨过去,他过去了,可叶弟未及跃过,大师情急拼命祈请,地面仍然裂着,再祈请,有声音说:“分开好多呢!”时又遇魔来试探,且现作穆韶上师的摸样,大师觉得不像,心中更急了,继续祈请,地层忽而开始慢慢靠拢了一点,伸手能够拉住,但是仍然无法合拢。大师正念不动,继续恳切祈请,心中依然焦急,远处忽然光明出现,穆韶上师端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接叶弟,左手接自身。大师欢喜而醒,遂走到顶楼,再至诚祈请并顶礼,忽闻空中穆韶上师说:“要继续精进,汝身不知经过多少劫才遇到此法。然遇到后,决不可错失!”大师顶礼送穆韶上师时,又听到有声音说:“艰难还有!”
5月22日(阴历四月十八),大师又祈请,这次穆韶祖师来得较快,坐在莲台上飘于大海之中,开示说:“此乃汝无始以来九窍之液漏有如此之多。”后又示现在高低不平的崇山峻岭上面,开示说:“此为汝之无始尸骨所积,信否?”言毕便去,大师顶礼而送。
穆韶祖师所瞩之三观,即“欲界观、色界观、无色界观”。大师按三观修持将三界中之盖障除尽,以大圆镜智将一切杂染清净种子转为金刚菩提种子,即因即果;又将世间成住坏空之无常转为常乐我净之真空实相,本不生不灭也。
弟子超晔问大师;“何为即身成佛?”
大师答:“即身者,即此一生也;成佛,根本在于转化烦恼。随根基因缘不同,转化粗、细、极细烦恼的迟速亦不同;还有俱生烦恼,根据行者宿植德本、善根、福慧,凭悟性智慧、坚定的信愿及增上缘,还需断最后之住地无明。先修本尊法、呼吸法,增强体能潜力和智力,于空性中见到自性光明,逐成圆相,真言宗之月轮观有此方便修归般若波罗蜜即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依此三昧,进求如来果位。继续精修三密,证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三平等,得一切种智,是智即大圆镜智,为果位法身之全体,摄四智总汇于本不生之法界体性智。五智法身具足,彰为妙用,内证则显自受用身,外表则显他受用身。而就众生缘之所近,随机流现种种变化身。此即密宗即身成佛,与金刚波罗蜜相应。行者悉地成就得受用身,是为即身成佛正道。然尚有完全与局部之分。盖法身具含十六大菩萨特性,行者一生中金胎两部大法修习圆满,固成完全受用身。若隔世学之,表现专修别尊特性,到无功用道,成该尊之局部受用身,也符合即身成佛之义。无论完全或局部,十方诸佛法流必集于其身,乃金刚波罗蜜菩萨特性,必与金刚波罗蜜相应,而能摄受全体佛性并一一保持之者。若无此特性,则十方诸佛不可现前证明。”
大师继续开示说:“生死即涅槃!在未证悟者视之,该觉者则与常人无异,然行者生死大事已了,任运自如住世,应机普度众生也!”
即身成佛,何其速也!超晔又请示大师:“如何才是“速疾显”(惠果大师《即身偈》中所言)?”大师说:“具备上述各种胜因等,譬如一叠纸,利刀一裁,这一刀每一层纸都切到了,也就是速疾显了;但这一过程还是经过一张一张纸切过去的,…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