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小智小根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第二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星云大师译文]
小根性小智慧的人听闻此法,心里会生起疑惑不信。为呢?就好比天龙在閻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顺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枣叶一样。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见增加,也不见减少。
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听闻他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领悟理解,知道本性里面自有般若智慧,这是经常运用智慧观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语言文字而成。
譬如降雨,不是从天而有,原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统统蒙受润泽。百川众流注入大海中,与海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中般若智慧也是如此。
[净慧和尚解说]
为什么小根性小智的人会心生不信?六祖打了个比喻,大家不要在这个比喻上去穿凿,要领会它的言外之意。
小智小根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
古代的人,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龙能致雨,閻浮提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印度人把居民稠密的聚居点叫做聚落,我们中国人则称为村庄。閻浮提城邑聚落,比喻小根小智的人,大海比喻大智人、上根人、上乘人。小根小智的人听到般若法门,他不相信。只有大根基的人听到般若法门,就会一念相应,他觉得确实如此。。只要肯信、肯投入,就一定能够即刻见性。所以,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为什么上根人、大乘人、最上乘人闻说般若法门就能够相应呢?因为他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开发出来了,即时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只要他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容易做到,念念相应则有一定的难度。修行就是要念念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般若相应,这样就能自用智慧恒常观照。这种观照不是在文字上、语言上、口头上做功夫,而是在心地上做功夫。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地用功夫!”语言文字并没有罪过,只要你不执着语言文字,不在语言文字上着境,那么,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方便,对我们进入般若法门实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增上缘。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并不是佛给我们,也不是祖师给我们,师父更不能给你,而是我们用佛的法门来开发我们本有的智慧。这就像降雨一样,雨水并不是从天而有的,雨水还是地上的水蒸发到空中,遇到一定的气温,又降下来,本质上还是地上本有的水。
百川众流,指众生各种不同的根性。百川众流最后都要流入到般若大海之中。不管你修什么行,你都离不开般若。即使是小根小智,暂时不能信及,最终还是离不开般若智慧。离开了般若智慧,要想成佛,要想往生净土,都是不可能的。
[经文]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
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⑴生。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注】
⑴ 烦恼根 人们造业产生的业障,在人们的心底扎下了根,形成了藏识种子。藏识种子稍被触动,马上和当前的根尘结合,生出种种妄念妄识,令人烦恼不堪。这就是烦恼的根。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小根性的人听闻此顿教法门,犹如草木一样,根性小的,如果被大雨一淋,就会全部倒下,不能继续生长。 小根性的人,听闻大法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们原有的般若智慧,和大智慧的人并沒有差別,为闻此顿教法门不能开悟呢?因为他们执着邪见,所知障重,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好像密云遮蔽了日光,沒有风来把云吹散,日光就不能透现出来。 [净慧和尚解说] 智慧是平等的,佛性是平等的。为什么会有大根小根之分?这要看各人邪见烦恼如何。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的人,是小根小器的人;邪见少,业障轻,烦恼比较少的人,就是大根大智的人。邪见是一种障,是一种障道因缘,是我们修行路上的拦路虎。 小根之人,闻此顿教,就像草木一样,根性小,大雨下来,他就倒了,吃不进。大树泥?雨下得越大,他吃得越饱,生长得越旺盛。小根之人由于邪见障重,应该用智慧的风来吹散心头种种迷雾,要用智慧的太阳来照破我们心中的黑暗。 [经文]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 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二 般若三昧(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