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0000>[经文]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星云大师译文] 神秀写好偈颂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众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见这首偈语,如果欢喜,就是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不好,自然是我自己心里迷误,宿昔业障太过深重,所以不该得法。五祖的圣意实在是难以揣测啊! 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 [经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 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星云大师译文] 其实,五祖早已知道神秀还未入门,不曾得见自性。天明后,五祖请卢供奉来,准备去南边走廊墙上绘画图相。这时,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颂,于是对卢供奉说: 供奉!不用画了,勞驾你远道而来。经上说: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 只留下这首偈颂,让大众诵念受持。如果能够依照这首偈颂修行,可免墮入三恶道;依照这首偈颂修行,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于是告诉弟子们应当对偈焚香恭敬礼拜,大家都诵持这首偈颂,就可以见到自性。弟子们读诵此偈后,都赞叹说:很好! [经文]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星云大师译文] 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进法堂,问道:那首偈颂是你写的吗? 神秀答道:确实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点智慧? [经文]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其勿一其,万境白如如⑴。如如之心,印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注】
⑴ 如如 在世间智的规畴内,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如如。但是,科学没有终极,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站在真理的终点,只有无知的狂人才会说这等痴话。在自觉圣智规畴内,“如”离心离想,想,即是主观意识。凡带有少分想,都不是“如”。怎样才算“如如”?无法用语言文字说得清。例如,在如幻三昧中,见到妖怪,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瞬间即逝;见到神佛,知其是妄,不爱不受,转眼亦亡。寂而照之,自心清净,才有可能见如如。
[星云大师译文] 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子还沒有见到自性,只是门外汉一个个,未曾进门入室。这样的见解,要想用它来覓求无上菩提,终究不可得。无上菩提必须言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万法无滯无碍;只要能认识真如自性,自然一切法皆真,一切的境界自亦如如不动而无生无灭。这如如不动的心,就是离绝人我、法我二执而显现的真实性。若是这样见得,即是无上菩的自性了。你暂且回去思惟一两天,再作一偈送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门来,我就把衣法传付给你。 [经文]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星云大师译文] 神秀行礼退出。又经过几天,神秀仍然作不成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六 惠能大师说偈
[经文]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星云大师译文]
又过了两天,有一童子从碓坊经过,口中颂念着神秀的偈,我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沒有见到自性。虽然我不曾蒙受教导,但是早已识得佛法大意,就问童子说:你诵的是甚么偈呢?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