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正解(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少室六门]
观自在菩萨
菩萨超圣智。六处悉皆同。心空观自在。无阂大神通。
禅门入正受。三昧任西东。十方游历遍。不见佛行踪。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六年求大道。行深不离身。智慧心解脱。达彼岸头人。
圣道空寂寂。如是我今闻。佛行平等意。时到自超群。
[慧净禅师]
小乘虽证人无我 法执迷情由未改
涅槃生死不能物 菩萨于中得自在
[净慧和尚]
这里的“观自在菩萨”既是观世音菩萨,也可以指所有修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人。修得这种菩萨道的人,都是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就是观世音,是观世音另外的一种翻译,是“观世音而得自在”的省略。
观世音观的是什么呢?观察世间一切呼喊救苦救难的声音。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无数的人在呼喊观世音菩萨。呼喊观世音菩萨做什么呢?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时时刻刻为我们苦难的众生作舟航,作导师,作梯子,作桥梁。作得彻底了,圆满了,也就得了大自在。换句话来说,只有达到观自在,才能观世音而救世间的一切苦难。
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学佛法,修佛道的榜样。
[补注]
佛教教人明心见性。
怎样才能明心见性?人们从小到大,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教肓,受到熏淘,各人心里都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善人会成为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人才,恶人会成为害人害己的败类。
人类社会都提倡善人善事。不过,善人也经常要遇到麻繁事,伤心事,心里有很多烦恼。烦恼是一种心障,障蔽着自己本来明净的心。恶人本性并不是恶的,只是由于沾染了太多恶习,被恶劣习气障蔽了本来明净的心,才会生恶念,犯恶业。
人们心中已有的知识,包括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如果不善于去妄存真,去旧更新,而是因陈守旧,固执成见,也是一种心障。
被烦恼事引起的心障,叫做烦恼障;由固执成见引起的心障,叫做智障。要想明心见性,必须去掉这两种心障。去掉心障,露出本来明净的心,便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世界,就是明心见性了。
怎样才能去掉这两种心障呢?释迦牟尼教他的弟子们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多,又简称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到哪个彼岸?到没有烦恼的彼岸。在那里,人人都像弥勒菩萨那样,大肚能容,笑口常开。那里是修行人梦寐以求的极乐世界。在大智慧的指导下,度到没有烦恼的极乐的彼岸。这是一种修行法门,或说是度门。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可称为大智度。
大智度中,包含六度门,分别叫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怎样布施?施财物供养寺庙僧众,施财物帮助穷困的人;贡献力气,助人为乐;贡献才智,弘扬佛法;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些都是布施。
怎样持戒?皈依佛门的人,要遵守佛门戒律,诸恶勿作,众善奉行;国家公民,要遵守国家法律;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都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这些都是持戒的起码要求。
怎样是忍辱?不是叫你忍辱偷生。修学大乘佛法,自己未得度,发愿度世人,这是一桩大事业。干大事业的人,要忍辱负重,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生嗔恚之心。
怎样是精进?行住坐卧,不忘修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怎样修禅定?初学的人,一般要安心静坐,或持名念佛,或观想佛身好相,系心一处,渐入至静状态。功夫淳熟,可能在禅境中见到许多不思议的殊胜境界。这些境界,其实是阿赖耶识(又名藏识,即潜意识)作用生起的幻相。面对幻相,自心不动,不生妄想,便说是禅定。禅宗六祖慧能说:“外境离相是禅,内心不动是定。”
般若是大智慧。这大智慧不是普通人的智慧。不参与禅定实践的人,很难明白般若智慧是怎么样的大智慧。修习禅定的人,如果在禅中还有私心杂念,有偏执见,也不可能生发般若智慧。
般若波罗蜜,最胜最第一,无去亦无来,不入亦不出。
施戒忍进禅,是为六度足,般若是为目,建瓴在高屋。
观照不着相,常寂非草木,圆明常寂照,自在莲池浴。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少室六门]
照见五蕴皆空
贪爱成五蕴,假合得为身。血肉连筋骨,皮里一堆尘。
迷途生乐著,智者不为亲。四相皆归尽,呼甚乃为真。
度一切苦厄
妄系身为苦,人我心自迷。涅槃清净道,谁肯著心依。
阴界六尘起,厄难业相随。若要心无苦。闻早悟菩提。
[慧净禅师]
四大五蕴无非色,人我众生本性空。
若能发慧当心照,长辞苦厄出烦笼。
[大颠禅师]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今人依此修行,常自反照,交见五蕴净尽,净裸裸,赤洒洒,到这田地,自然休歇。若不得五蕴空,依旧堕落生死界。四大五蕴身如客店,主人暂住,主人既离,屋舍倒坏。
[净慧和尚]
“观自在菩萨”是能修能证的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所修所证的法。这段话,每一个字都非常地重要,我们在体会的时候,在念诵的时候,千万不能轻轻地划过,要深入地去体会这段话的三个意思。“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一个意思,“照见五蕴皆空”是一个意思,“度一切苦厄”是一个意思。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般若见,是见地。“照见五蕴皆空”,是功夫。“度一切苦厄”,就是结果。深般若就是甚深般若,甚深智慧,大智慧。深般若不是拿来谈论的,是要具体地去行,去实践,也就是要孜孜不倦地按照般若的要求,住在般若的境界当中。
“照见五蕴皆空”,一切的力量都在这句话上。“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件事聚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生命体,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凡夫有染污的五蕴,圣贤有清净的五蕴。
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的色法,指物质世界;受、想、行、识是心法,指精神世界。
一个色字把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构成的物质世界,人体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色、声、香、味、触、法等感觉对象,全部包罗无遗。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在一个“色”字当中。
色,是指物质世界;受、想、行是心理活动,属于心所;识,则是我们精神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就是我们的心,属于心王。…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