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七品 精进

  第七品 精进

   丁三(精进度)分二:一、以承上启下方式教诫精进;二、宣说应当精进。

   戊一、以承上启下方式教诫精进:

   忍已需精进,精进证菩提,

   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具有安忍以后就需要勇猛精进。具有精进才能证得菩提,如同无风万物不会动摇一般,无有精进就不会生起菩提之因福德与智慧。

   戊二(宣说应当精进)分三:一、认识精进本体;二、断除其违品;三、增上对治。

   己一、认识精进本体:

   进即喜于善。

   若问:到底精进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的精进即是由喜爱善法之业而产生。

   己二(断除其违品)分二:一、宣说所断懈怠;二、断除方法。

   庚一、宣说所断懈怠:

   下说其违品:同恶散劣事,

   自轻凌懒惰。

   如果广说精进的违品懈怠的分类,则有三种,即行持相违善法的同恶懒惰;贪执恶事不善无记法的耽著恶事懒惰;声称自己无有能力行善而懈怠的自轻凌懒惰。

   庚二(断除方法)分三:一、断除同恶懒惰;二、断除耽著恶事懒惰;三、断除自轻凌懒惰。

   辛一(断除同恶懒惰)分二:一、认识因;二、断除彼。

   壬一、认识因: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

   不精进善法,而贪图舒适快乐的感受,过分贪爱睡眠以致于不厌离轮回,屡屡生起强烈的懈怠。或者按照《大疏》中解释:由于不厌离轮回的痛苦从而沉湎于懒惰的快乐享受中,并由此贪爱睡眠。

   壬二(断除彼)分二:一、生起精进之意乐;二、以加行修持。

   癸一(生起精进之意乐)分二:一、思维今生无常;二、思维后世痛苦。

   子一(思维今生无常)分二:一、决定无常;二、思维迅速死亡而劝勉。

   丑一、决定无常: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

   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为什么仍然还不觉知:身体已陷入烦恼网中,被控制束缚,由此必定被困入生死的牢狱中,正在一步步进入死神的口中。

   渐次杀吾类,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如牛见屠夫。

   自己同类的人们渐渐被死主所杀戮,你难道还没有见到吗?就像视而不见一样。然而,爱好睡眠不行善法的人如同逐渐将被屠夫宰杀还在沉睡中的牛一样愚笨。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通行之路普遍已被封锁,死神正在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要杀的对象,此时此刻你如何还能爱于吃渴、耽著睡懒觉呢?如《本生传》中云:“诸道已被死主封,无所顾虑享极乐,置于如是处境众,无有畏惧真稀奇!”

   丑二(思维迅速死亡而劝勉)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若想:虽说必定死亡,但接近死时行善就可以。如《亲友书》中云:“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很快就会迈向死亡,因而在有生之年应当及时积累资粮,等到死亡临头时才断除懈怠已为时过晚,已不是能行持善法的时候了,到那时才断除懒惰有何用呢?无有任何实义。

   寅二、广说: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时,

   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当这件事尚未作完或者刚刚开始,或者仅仅作到一半时,死神会突如其来,那时不禁会想:呜呼!死亡摧毁了我,我命休矣!

   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

   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

   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

   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

   由于即将与我分离的忧愁之心而导致双目红肿,泪流满面,亲友们都已断绝了我存活的希望,当我见到能将我引入地狱的阎罗狱卒的面孔,回想起自己的所有罪业,不由得忧恼万分,听到地狱的哀号声,想到我也会堕落其中,惊恐不已,不净粪不由自主地流漏,染污全身,被痛苦所迷惑之时,又能行持什么善法呢?根本不会行持。

   子二、思维后世痛苦:

   死时所怀惧,犹如待宰鱼,

   何况昔罪引,难忍地狱苦。

   你今生死亡时所怀有的畏惧就像待宰的活鱼在热沙中辗转翻滚一般,那更何况说昔日造罪的果报后世直接感受地狱难以堪忍的痛苦呢?因此理当惧怕。如云:“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

   如婴触沸水,灼伤极刺痛,

   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

   地狱的痛苦如同沸腾的水触及婴儿柔嫩的肌肤上极度灼热一般,曾经造了转生地狱之业的人为何还这般逍遥自在呢?

   不勤而冀得,娇弱频造罪,

   临死犹天人,呜呼定受苦。

   无有精勤行善的因而奢望获得安乐的果,忍耐力微弱,而频繁造作损害之事,明明已被死主擒捉,却还想如天人一般长久留住,唉!这些人得到的下场必定是不幸临头,被痛苦所毁。因此作者以悲悯的心情发出呜呼之感叹。

   癸二、以加行修持: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

   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请依靠人身的船只渡过痛苦的大海,这个人身船筏以后很难再次得到。因此,作者以悲哀的语气说:愚昧的人们呀,在需要精进的时候万万不要贪恋睡眠,以此为主劝诫断除一切懈怠。

   辛二、断除耽著恶事懒惰:

   弃舍胜法喜,无边欢乐因,

   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

   为什么舍弃无边喜乐之因妙法的殊胜欢喜,而乐于身心散乱、说笑歌唱等痛苦之因?实在不应当喜欢。

   辛三(断除自轻凌懒惰)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壬一、略说:

   勿怯聚助缘,策励令自主,

   自他平等观,勤修自他换。

   譬如,诸位国王通过四大军队而胜利。同样,菩萨胜伏所断最初也是心里无有怯懦,披上精进盔甲,具备下文中要讲的四种助缘,再以正知正念直接破立取舍,接着集中精力以对治法主宰自己的三门,最后精勤观修自他平等与自他相换。

   壬二(广说)分二:一、修思维因无有能力而懈怠之对治;二、修缘难成而懒惰之对治。

   癸一、修思维因无有能力而懈怠之对治:

   不应自退怯,谓我不能觉,

   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

   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

   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

   不应当以所谓的“我怎么能获得菩提”而退缩懈怠,善逝是唯一的真实语者,佛在《妙臂请问经》中说了此谛实语:纵是蝇蜂、蚊虻、昆虫,若发精进力,皆能得无上菩提。又云:“此外,菩萨如是真实随学,成为狮、虎、犬、狼、鹰、鹤、乌鸦、鸱枭、昆虫、蜜蜂、蚊蝇、虻之彼等亦将成就无上菩提佛果。我转为人时,纵遇命难,然为何失毁获得菩提之精进?”《宣说梦境经》中云:“功德无论如何微,以胜心摄得菩提。”

   况我生为人,明辨利与害,

   行持若不废,何故不证觉?

   一切众生均能成佛不仅有教证可依,也有确凿的理证。一般来说,佛性有两种,一种是自性住佛性,一种是修增长佛性,其中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法性,修增长佛性则指垢染如应清净或存留于心中的善习气,第一自性住佛性周遍于一切众生,《宝性论》中云:“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何况我今已转生为人,明辨利益与损害,如果未废弃菩萨行,那么我怎么会不获证菩提呢?

   癸二(修缘难成而懒惰之对治)分二:一、无有怯懦之因;二、有欢喜之因。

   子一(无有怯懦之因)分二:一、断除难行之畏惧;二、断除长期之厌烦。

   丑一(断除难行之畏惧)分二:一、宣说邪念;二、断除邪念。

   寅一、宣说邪念:

   若言我怖畏,须舍手足等。

   如果说:为了菩提需要施舍手足等,因而我对此害怕。

   寅二(断除邪念)分二:一、以观察而断;二、以修习而断。

   卯一、以观察而断:

   是昧轻与重,愚者徒自畏。

   无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

   刺烧复分解,今犹未证觉。

   只是由于对轻重的差别未加观察而不知取舍才导致愚痴的你如此畏惧。未曾为菩提而苦行,结果于无数俱胝大劫在轮回中身体屡屡遭受砍截、棒击、焚烧、剖割等痛苦,但通过这些苦难如今仍旧未能证得菩提。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为除腹疾,暂受疗割苦。

   我今为了修成菩提所受的这一痛苦是有期限的,由于它微不足道,因而能够忍受,譬如为了去除腹部的疾患,身体暂时足能忍受医疗所致的创伤痛苦。

   医皆以小苦,疗治令病除,

   为灭众苦故,当忍修行苦。

   所有医生治病救人都是以小小的治疗痛苦去除疾病,既然这样的苦痛也需要忍受,那么为了摧毁恶趣等众多剧苦就更应当安忍苦行了。

   凡常此疗法,良医皆不用,

   巧施缓药方,疗治众疴疾。

   虽然是具有这样一般治疗痛苦的方法,但最高明的医生——佛陀是不使用的,而是善巧采用极为温和的措施即简便易行的方法来根除一切烦恼的重症。慧源与普明论师解释说:这是指布施身体的苦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能行持的意思。

   卯二、以修习而断:

   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

   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

   若问:需要施舍自己的肉等怎么是温和的措施呢?为了令以前未曾修习过的人能发放布施,佛陀首先让布施些蔬菜等少量低等的物品,经过一…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七品 精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