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法与大乘佛法
慧广法师
﹝一﹞
近日,有几位居士来山,席间谈及佛教的种种;其中,谈到了南传佛法在台湾的流传....。事后,心中不觉生起些许愁思──
这几年来,南传佛法在台湾非常流行,国内佛教徒接受者,称为原始佛法。
南传佛法以较单纯、切实,注重实践的方式﹝有别于大乘佛法的超高理想及玄思﹞,在台湾吸引了不少信徒,尤其是年轻佛教徒。谈到佛法修行,不少人以南传为依归,似乎大乘佛教已无修法可谈。更甚者,有些接受南传佛法者,则强烈排斥大乘佛教,不以大乘为佛法....。
这些种种,往好的方面来说,自然可以刺激大乘佛教徒的反省:在历经了二千五百多年,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之下,免不了应机制宜的大乘佛法,是否有失真的地方?或者,大乘佛法是否太过于理想化、哲学化或学问化?造成高谈理论,而缺乏实际修证....?
当然,这些只是咨疑,不一定是事实。
大乘自然有其修行方法,有不少应不输于南传佛教。但在净土宗念佛,几乎概括了所有佛教修行的台湾,有时候,是会令人觉得大乘佛教没有 修行方法。相信有不少念佛者,念了许久,却感觉不出有修行的作用。佛是念了,但贪嗔痴、烦恼欲念,并未真正减少,戒定慧也没有增长多少。
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它可以培养慈悲心、减少世间杀孽,自是功德一件,不应该反对人们素食。但素食是否就是修行呢?这是有疑义的。
但对一些大乘佛教徒来说,只要他有念佛、有素食,便自以为有修行了,别人也这样认为。
可是,如此修了许久,内心未必能感受到法悦、一些烦恼也未必得解决。于是,有些人在某些机缘之下,遇上南传佛法比较细致的修持,身心便有了前所未有的觉受。这是以往念佛、素食那幺久,都不曾有过的。
对许多佛教徒来说,要深入佛法是不容易的,更别谈到融会贯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不奉南传佛法为宝?进而排斥大乘佛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佛教徒学习教外法门,如气功等。一旦他在那里修学得身心有所变化、或起觉受,以之比较在佛门念佛、素食那幺久,却都无感觉。你说,他怎能不舍佛法,而就外法呢?问题是、关键是:佛法或大乘佛法,真的是像他所了解的那样吗?念佛素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吗?如果不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什幺?
希望大家谈谈,我也会陆续谈出所知。
﹝二﹞
作者:慧广法师
“南传佛法”是指流传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区的佛教,以往中国佛教徒都称他们是小乘佛教。这种称呼含有瞧不起他们的意味;称呼自己的佛教则叫大乘。
“南传佛教”源于部派佛教的上座部。“上座部”多长老,所以言论 、行事作风,显得老成持重,思想自然也就比较保守;“大乘佛教”则演变自部派佛教的大众部。“大众部”多年轻比丘,行事比较活泼,勇于创新弘法,将原始佛法,适应于不同的时代、环境,作各种不同的开演。从某方面来说,“南传佛法”是可贵的,他们尽量保留着佛法的原貌,包括经书义理、僧团型态等等,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的时空变化,今人还能从他们那里看到佛教的原貌。单是这点,就值得令人肃然起敬!
当然,经过了那么久的时空变化,如果说如今的南传佛法,就是佛陀在世时的原始佛法,也是不对的。不管是佛法义理、修持方式,或僧人的生活型态,多少有了不同。所以,正确的说,南传佛法只是比较接近原始佛法而已。
南传佛教以遵随佛制为要,不会增添佛法经典、不会融合其它修行;北传的大乘佛教则相反,思想是活泼的、行事是积极的。当佛法传到某个地区时,他会融合当地的文化风俗,让佛法容易被当地人接受,以便度化更多的人。
大乘佛教的修行,也会采取其它宗教不错的修法,将之融会于佛教修法中,让某个地区的人,更容易接受佛法。这就是:为什么大乘佛教的修持方法中,有许多是原始佛教所没有的。包括咒语、诵经超渡、命终助念 ,以及多佛、多菩萨的信仰,等等。
在教理上,更开发了一些泛外道化的佛学名词,如说众生皆有佛性、有如来藏、真如、阿赖耶识,及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等。这以原始佛教的观点来说,简直是外道了。外道也讲神我、大我、梵我,大乘佛法的佛性等,与之何异!
这些种种,就是导致南传佛教排斥大乘佛教非佛法之所在。
确实,大乘佛法在原始佛法中加入了太多的东西,把印度的佛教几乎全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供奉的佛像是中国人的脸型,佛像所在的寺院,也是中国古代的官邸;中国人喜欢具体、不善思维抽象,也把佛法的抽象名词改成具象的。像涅槃、空之类的东西,国人是不大懂的,把它改成佛性、明心见性、开悟,就容易懂多了。
站在弘法度众上,你能说这样不对吗?
佛法是可证的,觉悟并非教主的专利,只要佛弟子依法修持,证得了佛陀所证的,他就能演说正法。
佛陀入灭后,二千五百多年来,相信有不少佛弟子依法修行,证得了佛陀所证。他们因时代环境的不同,可能被称为菩萨、或阿罗汉,以及禅师、上师。也因时代、环境、文化语言的不同,每个佛弟子表达佛法的方式会有不同。但所说的与佛陀正法无异。
所以,一些信仰南传佛教者,一味排斥大乘非佛法,等于否定了佛法的可证性。佛经中尚说,无佛无法之世,尚有人能自行修行而得正觉,称为圆觉、辟支佛。如今,佛法尚在,就算大乘佛法掺杂了许多外道法、方便法,也不能否定其中还有许多佛法。既然大乘佛教中还有许多佛法,也就不能否认,有人会依而修证,证得了佛陀所证。那么,他所说的怎会不是佛法呢?大乘佛教怎会不是佛法呢?
经中也没有说,只有佛才能说佛法。《十诵律》载:佛法有五人说,除了佛陀之外,佛弟子、天人、仙人、化人都可能演说佛法,只要所说符合布施、持戒、生天、涅槃的道理,就是佛法。
经中佛也说,他所说法如掌中沙,未说者如大地土。这是排斥大乘非佛法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再来,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认为佛陀所说的原始佛教才是佛法,后代佛弟子所说的,如大乘佛教里面的,都不是佛法;或者,认为佛法只能保持原貌,不可以增减变化,那等于否定了人类文化向上进化的可能性........。
﹝三﹞
作者:慧广法师
根据人类的历史记载来看,人类是不断向上进展的。这是生命的特质──生生不息。所以,在物质文明上,后代的会比前代好。因为,后代有了前人的经验,可以少掉一些摸索,自然要比前代有成就啰。
在精神文化上,后代的也会比原始的好。“原始”毕竟只是个开始,许多方面只是草创,谈不上成熟,不论是思想学术、或宗教文化,可能都要经过两三代、或四五代,才能有其大成。
宗教是人类的活动之一,也是依附于人类生命而存在的。生命的特质既是生生不息,那么,人所信仰的宗教,怎能老保持在教主初创的时候呢?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古今中外,任何传上一百年以上的宗教,无不经过了几次的演变。佛教流传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怎能没有演变,还保留在原始佛教中呢?
演变是必然的,演变也是好的──后代会比前代好。
举自然界的的事物来说。
原始的番石榴,小而无肉,也不大好吃,如今改良过的泰国石榴、珍珠石榴、无子石榴,则大又好吃。如今,你还会去吃原始石榴吗?除了有糖尿病者,吃吃原始红心石榴,用以治病外,不会有人去吃原始番石榴。
奇怪的是:有些佛教徒却宁舍现代的优良,而就古代的方便。当佛教的饮食观,已从佛世的食三净肉,向上进展到素食时,台湾却有一些信奉南传佛法者,不认同素食,似在鼓吹肉食。
请想想,佛教的在家五戒,排在首位的是什么?就是“不杀生”。不杀生当然不等于就要素食。我从没有叫人受五戒之后,就要素食。对某些人强调受五戒之后就要素食,我说那不是正确的佛教说法。
然而请想想,如果一个受五戒的人,他能进而发心素食,不是很好吗?他所守持的不杀生,不是更圆满吗?毕竟,你虽不亲手杀生,但因为你食肉,就会有人杀、鸡、鸭、猪、羊等动物来卖你。那不等于你在间接杀生吗?
有一人食素,世间就会少杀一些动物;多一人食肉,世间就会多杀一些动物。谁说素食不会减少世间杀孽?谁说素食不是功德一件?不会培养慈悲心?一个守持五戒同时素食者,难道不比守持五戒还食肉者圆满吗?
同样的,以人类交通来说,几十年前,有部脚踏车,就神气的不得了。如今,有机车、汽车,已是很普遍的事了。更快的火车、飞机,一般人也都搭乘的起。试问:现在有人出远门,不开汽车、不搭火车飞机,而骑脚踏车的吗?没有!
但我们一些原始佛法奉行者,却要求我们的出家众,应该舍现在方便的交通工具,回复到古代,连脚踏车都不要骑,用脚走路就好──要二十世纪末的台湾出家众,完全遵守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所制的戒律,不就像这样吗?
基于人类是不断的向上进展,我们可以说,大乘佛法在某方面,是要比原始佛法好。原始佛法只是一个开始,大乘佛法则是接续开展──经过许多菩萨、祖师灌溉之后的结果。而且,还在不断的开展中。
反观自认正统的南传佛教,保守着佛法的开始,不敢向外扩充,自然其格局便小,只好被称为小乘佛教了。
佛所说法,当然是最好的佛法,佛教徒不应该忘本。但如果以佛说的才是佛法,后代的大乘佛弟子所说,都不是佛法,这连佛陀也不会同意吧。这更否定了人类向上进展的可能性,违反了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事实。
更可惜的是:把大乘佛教中,古来多少佛弟子的宝贵智慧抹杀掉。
谁说后代佛弟子说的法,就不如佛陀呢?在人类是不断向上进展的法则上,有时是会青出于蓝的。所以,原始佛教的修…
《南传佛法与大乘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