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说通卷六(刘道开)▪P8

  ..续本文上一页末劫沉沦。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律藏也)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此先标三无漏学而戒尤为本。盖前文忘尘脱根等皆是发挥定慧。未曾说戒。故此特明之也。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云。善哉。善哉。如汝以度生之心。请问安立道场。救护沉沦者。汝今谛听。吾为汝说矣。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乃告之曰。汝不常闻我律藏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乎。何谓三义。戒居其一。所谓戒者。不止束身。凡微细心念。即诃禁之。以至一念不生。乃目之为戒也。缘摄心动少。渐向于定。如止风而波渐息。是因戒生定也。缘心静极。本明渐显。兼照万法。如波亭水湛。自体发光。照涵丝发。是因定发慧也。三种具足。毫无渗漏。名三无漏学。非但不漏落于三有。兼不漏落空有二边。是为真无漏。而非小乘比也。然戒实为定慧之前矛。戒根不净。则定慧无由而生。譬如造宅。先固其基。若无基址。徒架虚空。必不成就。故于三决定义中。而首戒。而戒之中。又有四决定清净明诲焉。

  ○贺云。此经始终以戒为本。盖世尊悬知末法之中。邪师炽盛。非律驳仪。疑误众生。故于此经。首以阿难示堕发端。至是阿难已得开悟。特为未来众生。代请安立道场。世尊苦口叮咛。首揭戒为决定明诲。一则曰。我灭度后。多诸魔民。再则曰。我灭度后云云。又重重结以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如老人遗嘱。又沉痛。又斩截。使人堕泪。又使人心寒。读至此处。不知痛加拈提。真辜负迦老一片婆心矣。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堕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先说淫戒也。诸经戒杀居首。谓设化以慈悲为先。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粗浊。染污妙明。欲习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真常。莫甚于此。故须首戒也。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律中所犯。罪分轻重。而淫杀盗妄。最为重矣。且以淫戒言之。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非但于身不犯。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夫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故缠缚生死。若欲爱干枯。则残质不续矣。且汝修耳根圆通之三昧。本图出见思二惑之尘劳。若淫心不除。则见思决不能断。尘劳决不可出。纵使多智。辨慧通达。禅定现前。发妙境界。如不断淫。于禅定时。不舍淫念。或有思惟。则欲境随现。所念既在欲境。而欲境莫胜于魔。如水就湿。必落魔道。随福厚薄。分上中下品。不魔王。则魔民。不魔民。则魔女。如阴魔中行空禅者。却留尘劳。广化宝媛是也。(此盖定慧心灵触境流注。方有斯堕。若无定慧。徒有淫习。则直堕地狱耳。安有魔宫之报乎)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初不自以为魔也。增上慢成。非果计果。各各自谓成无上极果之道。其惑人可胜言哉。故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即先世带淫修禅之辈。来为教师。神通智慧。密教行淫。以为佛事。递相传授。令诸众生。堕落爱见坑中。欲出见思。反落爱见。一陷邪径。永失菩提正路。如郁头蓝弗。得非想定。才触女手。遂生爱心。便失神通是也。汝欲度生。从今以去。教世间人。修三摩地。必令其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而非无师之传授矣。是故阿难。若谓不断淫而可修禅定者。譬如蒸砂。欲其成饭。纵经百千劫。秪名热砂。不名为饭。何以故。饭以米为本。此非饭本。沙石所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何异蒸砂作饭乎。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何异砂之徒现热相乎。然则如来涅槃极果。何路可以修证哉。必使淫欲发动之机。身与心而俱断。盖身之淫机。由心使作。心之淫机。由念驰放。一念不生。方得身心俱断也。然断性若存。终与欲对。欲之缘影未忘。亦非竭绝。故必断性亦无。如病药俱除。方为无病人。而于佛菩提。斯可希冀矣。是则修如来涅槃之正路也。倘末世说法。如我所说。即是如来正说。若不如此说。而别言行淫不碍者。便是魔波旬说矣。如来波旬。所争一间。可不辨哉。

  ○钟云。机者。淫心所自发。断性不无。则欲之圆影犹在。触机即发矣。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共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众生。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此译人语倒也。当云不游三界酬还宿债)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明杀戒也。此中所断之杀。非但人畜。下至蝇虱蛇蝎等。皆勿杀也。亦非但亲杀。虽食肉服身。亦所不许。又非但只系身口。虽心念亦止绝矣。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以负命索债。为生死缘。不杀故不续也。汝修三昧。本意欲出尘劳。若杀心不除。则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定落于神道。盖鬼神虽分胜劣。而均是恶趣。故从人而入者。谓之堕落也。若是上品禅人。当为大力鬼。如人间尊奉称帝称天者。若是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如川岳社令之类。若是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如依止海滨之类。彼诸鬼神。亦有徒众。认己是而不知其非。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故我灭度后。末法之中。此辈炽盛。行于世间。倡言食肉不碍成佛。而吾教衰矣。然我于藏通律中。亦听比丘得食不见不闻不疑及自死鸟残五种净肉者。岂无故哉。盖此肉皆我神力化生。如海鱼肉山。皆是大悲权化。非真有命根也。又因汝婆罗门所居。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诸菜不生。若无肉食。谁资身命。故我以大悲神力。化而为肉。使汝暂得其味而食。非真肉也。可见凡佛许食肉者。皆佛用权变。渐引慈化耳。若我灭度之后。即实夺命之肉。奈何食此夺命之肉。而尚名为佛子哉。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禅定中。偶得心开。受用境界现前。亦似三摩地。而非真三摩地。以食肉障深。现行皆大罗刹。报终必沉苦海。断断非佛弟子也。良以为佛弟子。求出三界。如是之人。相杀相吞。命债不了。解脱无期。何由而出三界乎。然则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必要次断杀生。是为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耳。是故阿难。若谓不断杀业而可修禅定者。譬如有人。塞耳高声。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盖修禅避罪。反乃行杀。塞耳避人。反乃高声。故谓之欲隐弥露也。且也。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路边生草。不故塌。不故拔。仁慈之至。犹及草木。云何大悲。乃取众生血肉以充食耶。不但血肉不可食也。即丝绵绢帛。蚕之所出。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兽之所出。虽非其身之血肉。然亦是彼身之一分。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之丝绵绢帛。及我西土之靴履裘毳等。如是比丘。于世真能解脱。更不再游三界。以酬还宿债矣。何也。以服其身之一分。皆为彼缘。如劫初之人。身有飞光。足若蹑云。由食地肥。啖香稻故。遂致其体坚重。而足不离地也。是则身分犹不可服。而况血肉乎哉。然则修三摩地者。必使我身我心。于诸众生。若血肉之身。及裘毳等之身分。身不服食。心不贪求。我说是人真解脱者矣。既无恶业。自无冤对。不脱何为。后世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人其可弃佛说而从魔说哉。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

《楞严说通卷六(刘道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