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说通卷二(刘道开)▪P8

  ..续本文上一页示真。如指璞说玉。虽珍贵非虚。而粗石未剖。美玉未莹。此科剖妄出真。如剖璞出玉。精莹焕发矣。是以前之破识。破至无体。乃为真破。此之剖妄。实体反露。所谓不毕竟破。似破而实显也。可概以为破乎。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缘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此因疑见见非见而重请发明也。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为我等宣说因缘自然。是我所已问者。并及诸和合相。与不和合。是我所未问者。此等四义。见性皆离。我心犹未开悟。已是迷闷。又闻见见非见之说。夫世尊既曰见性不动不灭。非舒非缩。乃至见与见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则此见精。即妙觉性明矣。而忽复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性是一。何故说真说妄。时抑时扬。反覆无定。令我迷闷益增。尤不知其所以然。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良以纤疑在念。则觉不明净。必须释迷闷而开未开。然后觉心无不明净矣。作是语已。悲泪顶礼。以承受圣旨焉。佛启清净实相。而阿难又乞慧目。则此下圆发空如来藏。无疑矣。

  ○钟云。破和合不和合在后。而此牒已闻。则后文应置前破因缘之次。况因缘。自然。和合。皆是遍计。义类相从。合居一处破之。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此经家叙佛意也。陀罗尼。此云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诸三摩提。总目二十五圆通。妙修行路。密指耳门。以此二句。释上陀罗尼。显修门中耳根圆通。即大总持也。不依旧注平派定慧止观等。盖凡欲事妙修。先求真智。广开真智。皆所以为妙修之地。故佛方近谈微密观照。而经家先遥叙之。观将欲二字。则其意甚远。在五六卷中也。

  ○尔时世尊。怜愍当机。及诸大众。将欲敷衍大总持门。诸三昧中。最简最要。妙修行路。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佛意如此。乃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恣口耳。未了实义。于奢摩他性具本定。微密观照。本具照体。朗然现前者。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尽获菩提极果焉。有漏尚令成佛。无漏不待言矣。

  ○起心对镜。思惟粗观。非微也。制身静坐。出入定相。非密也。简异于此。故曰微密。又离妄绝相曰微。即相无相曰密。今所说见见非见。乃至七大遍周。正离妄绝相。微观照也。下文满慈二答。正即相无相。密观照也。此意照尽三如来藏。是谓真智。由此真智。方能造后妙修也。

  ○钟云。微密观照者对粗疏言。故曰微密。以分别觉观为粗疏。故以反观之智为微密。以用此而见暗见明。谓之觉观。用此而反观自性。破除业识。直见觉性。即名微密观照。非二物也。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此将见性演为二种见妄也。阿难。我谓见见非见者。岂无故哉。良以真见中。元有二种妄见耳。彼一切众生。自凡夫上至二乘。未免分段变易生死。而轮回世间者。皆因最初一念不觉。无明妄动。转此觉性。遂成见分。以有见分。遂有相分。而成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以背觉性而合无明。故曰颠倒。以有微细流注。分别根身器界。故曰分别。是二见妄。背清净觉。突然而起。但有惑现。未及业招。故曰当处发生。即于当处惑境之中。取著造业。随业受报。次第迁流。故曰当业轮转。是则见妄能招如是大患。故不可不了悟而远离也。然所谓二见者。云何为二。一者。众生别业妄见。约一人一识。所见根身器界而言也。二者。众生同分妄见。约多人多识。所见根身器界而言也。要知见性是不龟手之药。在人善用不善用耳。若果善用。则即妄是真。若不善用。则全真是妄。而又何疑于见见非见之旨哉。

  ○问。阿难既疑见见非见。世尊不直答。而广明二种见妄者何耶。答。若不广示妄见有见。不能显发真见无见。故下文广约一人多人对辨。应知未离无明眚病者。无论凡小。即等觉菩萨。亦名见妄。唯佛一人。眚病尽除。方名真见耳。当处发生者。当处。显不动意。如梦所见无量多境。无量奔驰。不离床枕。寸步无移。此即根本无名。三细识相。为二乘变易生死之因也。当业轮转者。即发润二种无明。六粗识相。为凡夫分段生死之因也。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此设喻以明别业妄见也。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则夜见灯光。别有圆影。而五色重叠焉。于意云何。此灯所现圆光。为是灯之色耶。为是见之色耶。阿难。若是灯色。则无眚人。应同见矣。何不同见。而唯有眚者见之。若是见色。见既成色矣。则彼眚人。又用何等见此圆影。是则圆影不即灯见而有矣。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者。则合傍观屏帐几筵。皆有影出矣。而何独灯有。若此圆影。离见别有者。则应不用眼瞩矣。云何见圆影者。仍是眚目也。是则圆影亦不离灯见而有矣。既非即灯见而生。又非离灯见而有。然则从何处起。是故当知。灯上只有光明。眚病乃成圆影。不惟所见圆影。是赤眚生。即能见圆影者。亦是赤眚所成。故曰影见俱眚。然能见眚之见体。实未尝堕眚病中也。故曰见眚非病。是则圆影从赤眚生。无关灯见。不应执此即灯见生。而曰是灯是见。离灯见有。而曰非灯非见也。正如第二月。非真月体。亦非月影。何以故。以此第二之观。捏目所成故。既从捏出。岂应执此是月之形。非月之形。离我见生。非离我见生。此亦如是。眚即捏也。圆影。即第二月也。既惟目眚所成。灯见总无干涉。更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耶。所谓别业妄见如此。当知目喻自觉圣智也。灯喻本觉真理也。赤眚喻无明业识也。圆影喻根身器界也。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理智一如。本无能所。无明一动。能所遂分。故有根身器界发见耳。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旨哉。

  ○此章只表喻。未表法。以法在进退合明下也。诸讲法喻混搀。遂增葛藤。且难为下文矣。

  ○钟云。别业同分。正阿赖耶中。业识所变。相见二分。然观灯中圆影。既非是灯。又非离灯。既非是见。又非离见。可见妄元无因。见圆影者。更无他故。只是目眚。怪头走者。更无他故。只是心狂。眚除。即是清净眼。狂歇。即是妙明心。一部楞严。只明非惟真心非因缘非自然。即妄心亦非因缘非自然。所谓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言不出此。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中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祗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彗孛飞流负珥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此明同分妄见也。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须弥山南。阎浮提洲。除却大海水。中间平陆。共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二千九百九十九洲。在诸海中。所有国土。或三百两百。最小者。或一国二国。以至于三四五十。俱皆无论。阿难。若复其中最小一洲。洲中止有两国。其一国中。共感恶缘。当土众生。睹诸不祥。或见二日两月。乃至恶气还匝之晕。薄蚀之适。妖气近日而如佩玦。星芒遍指之彗。芒气四出之孛。横去之飞。下注之流。气夹日而如耳之负耳。气映日而成形之虹霓。如是种种恶象。但此一国人见。彼国众生。不惟不见。亦复不闻。见者。共业所感也。不见者。以无同业也。所谓同分妄见如此。

  ○此比别业中。既略即离二义。复缺妄因。略者。意欲准上也。缺者。留待下进退文中例出也。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二事者。同别二喻。同别二法也。进退者。先进别业之喻。合明别业之法。次退别业之法。复进别业之喻。以例同分之法。次复退一人别业之喻。进一国同分之法。例大千之同分也。合明者。谓以法喻同别。比例发明也。

  阿谁。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如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此进别业之喻合明别业之法也。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此影虽有相现。非是实有。名为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病妄发劳相。实非灯色所造。然见此赤眚者。终非有眚病之咎。良以眚不见眚。而见眚者。乃见之真体。彼固无恙耳。吾今以喻合法。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之器界。及诸…

《楞严说通卷二(刘道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