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如说第四卷(钟惺)▪P3

  ..续本文上一页。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此借事发明。妄本无因。突然而起也。言汝已知相续起于妄明。七大唯是真性。如来得妙明觉。不生山河大地。犹不知妄本无因。故曰汝虽除疑。余惑未尽。达多头本不失。己非魑魅。忽自以为魑魅。无状狂走者。此狂何因而起。满慈当下分明。答云此人心发颠狂而走。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心。本来自圆。本来自明。本来自妙。未尝有妄。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即名为真。云何名妄。究其现在。是自己妄想。展转相生。初无定处。推其本始。是一迷积迷。历乎尘劫。亦无有因。我前与汝发明。汝犹不能自己反求。而从人索妄本耶。如是迷因。是迷自己本圆妙心而有。别无他故。若汝识此迷本无因。则汝妄想。元无所依。汝今虽遭妄想。久在轮回。尚无有生。云何说世尊诸妄圆灭。独妙真常。索妄本于我耶。我今虽得菩提。但能说此妄本无因。岂能拈出无因之妄。以示人乎。正如寤人说梦中事。别无方法。取梦中之物以示人也。梦中物似有因。尚不能取。况本无之妄想。乃欲索其生起之因。恶可得哉。此妄无因。正如达多狂性相似。不是本来有狂。元是迷头认影而狂。其因岂有定在耶。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此告以歇狂之方也。不随。是歇狂初步。分别。是分别二执。言汝但不随顺世间业果众生三种分别。现行相续心。则三种现行相续心。一时顿歇。所谓缘断而因不生。又答迁流终始之问。三缘。世界众生业果之缘。觉明空昧。相待成摇等。为世界因缘。明妄非他。觉明为咎等。为众生因缘。欲贪杀贪盗贪等。为业果因缘。又借达多之狂。迷头认影。以例满慈之狂。认明堕所。狂事不同。狂心无异。此狂一歇。当下即证菩提。不劳余力。则知胜净妙心。本然周遍。元是己物。何藉粘皮带骨。动经劫数。勤苦修证哉。衣喻无明。珠喻胜净明心。言虽有此胜净明心。而为无明包裹。有而不觉也。所愿从心。致大饶富者。现尘现刹。无不如意也。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唯垂大悲。开发迷闷。

  富楼那问意已圆。复以阿难起问。仍还当机也。杀盗淫。举业果因缘。该世界因缘众生因缘。顿弃句。指歇即菩提。何藉修证等语。此阿难第三番执因缘也。必带自然者。若曰今弃因缘。则外道自然之说为当矣。所说自然。谓八万劫后。自然成道。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阿难不执自然。但执因缘。佛言。汝不说因缘则已。若谓狂性以因缘故而得灭除。则正灭除时。不狂性便自然而出。是则本排自然。翻堕自然。因缘自然之理。至此穷矣。阿难下。拂头非自然也。谓头本自然。则本自其然也。当常常自然矣。何故忽怖失而狂走乎。此因缘二字。只是故字。法合当云。本性若属自然。众生当常见自性。何故有迷而背驰者。可见菩提不属自然。若自下。拂狂非因缘也。头若因缘而狂。即宜因缘而失。今本头不失也。狂怖特妄出耳。当狂怖时。本头实无变易。则狂歇而觉有头。何藉因缘乎。法合当云。性本不失。无端迷背似失。当迷背时。性无变易。则迷破见性。何假因缘哉。可见菩提不属因缘。本狂下。拂狂非自然也。上文狂非因缘。恐转计狂属自然。故以此破之。法合当云。清净本然。原无妄想也。不狂下。拂不狂非自然也。不狂自然。应上文不狂性自然而出。恐转计不狂为自然。故以此破之。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秪益戏论。

  此下发明正义。悟字。知字。是歇狂妙诀。由悟本头非自然。非因缘。然后知狂走非自然。非因缘。悟本头。方见本来面目是真。知狂走。才觉向外驰求是妄。言汝自迷家宝。向外驰求。执缘执自。固所不免。若使亲见本来。狂心顿歇。则知因缘自然。俱成戏论。非实义也。我说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者。即歇狂悟本之法。岂因缘自然之可拟哉。虽然。若执狂心歇。而菩提心生者。亦是因缘。亦是狂心。亦是戏论。犹然生灭。不独尔也。即使灭生俱尽。至于无功用处。若有自然。作自然想。此名自然心生。生灭心灭。亦是戏论。亦是狂心。亦是生灭。何以故。以生灭为因缘。而以无生灭为自然。喻如世间杂和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对此和合。则以非和合者。称本然性。即此本然。是对待法。非真本然。故亦如戏论。直至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二俱远离。离与不离。二俱双非。方是正句。方是无戏论法。复恐以解为证。故当头一点云。得到这个田地。菩提涅槃。尚遥远在。得句之时。才是发心。正好修行趋向菩提。苟非历劫修证。虽持多经妙理。亦是只添戏论。与本分事。了无交涉。此经为见性修行不取多闻知解。阿难已悟妙觉明心。下乃密请修行。理行冥合。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此下极言多闻之弊激其进修也。言汝谈说自然因缘。决定明了。毫无差误。声闻众中。推汝多闻以为第一。用此多闻。积劫熏修。不能远离淫术之难。若果多闻可脱苦离缚。何须神咒冥加之力。立使登伽淫火顿歇。便证三果。不生欲界。汝亦得脱。则知咒力与多闻力。日劫相倍。汝虽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肯修秘密妙严。便可远离憎爱二苦。以此二苦。从投胎异见成憎。同想成爱处便有。是与生俱生。极难除者。若肯一日修无漏业。即能永断。况其他乎。但恐不肯进修耳。复举劣机得益以痛责之。一念熏修。非徒口说。出缠。指登伽。授记。指耶输。耶输女身。已为弱质。登伽淫女。更是劣机。但以一念熏修。皆获大益。汝以丈夫。为众知识。反自迷闷。耽著戏论。不肯修无漏业。真自欺也。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唯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实相无相。如来藏体。周遍十方。本性清净。绝名离相者是也。前卷佛责声闻不达实相。许令修大乘者。通达实相。今重重开释。故惑销而心悟。失性如旅泊。见性如华屋。见性不修。如获屋不入。故请如来本发心路。入佛知见也。无余涅槃。圆果也。本发心路。圆因也。既已见性。又求入佛知见者。见方开示修乃悟入。要因门入。起后一门深入意。畴昔攀缘应首卷攀缘心。此不复认为自性。但未知从何摄伏。首卷决择真妄。发明觉性。乃至深穷万法。决通疑滞。使信解真正。为因地心。因地既真。斯可圆成果地修证。以上为见道分。下别起修道分。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发觉。从本觉而发始觉也。初心。最初起修之心也。决定义。谓决定而不可易者。初义令审因地发心。为进修基。而指五浊为生死根本。即虚妄灭生者也。令其择之旋之。而依圆湛不生灭性以成功。次义令审烦恼根本。使知所降伏。取如来位。而指六根媒贼劫家。继以世界相涉之义。备显六根数量优劣。令知所择也。既得无生灭性为因地心。又审烦恼根本。选择圆根一门深入。则…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如说第四卷(钟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